?

內江地區鄉土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23-07-17 04:56葉丹李荇
名師在線·下旬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內江鄉土資源高中歷史教學

葉丹 李荇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鄉土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地位日趨重要。鄉土資源是歷史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學史興趣的提升,歷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將鄉土資源合理運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意義重大。文章以內江為例,分析鄉土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內江;鄉土資源;高中歷史教學;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8-0026-04

引 ?言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解讀》指出,全國各地區條件千差萬別,課程資源豐富多樣。各地區應深入挖掘本地課程資源的優勢和特色,充分發揮本地和學校課程資源的教育價值,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課程、校本課程,使其作為實施課程標準的重要支持[1]。鄉土資源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可以提升教師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促進歷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鄉土資源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與歷史教學相關的鄉土資源有豐富的教育意義。鄉土資源是家鄉的資源,是有濃厚地域特色的資源,包括文本資源、實物資源、人力資源以及網絡資源等。內江地區歷史底蘊深厚,能為該地區的高中歷史教學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本文以內江地區為例,主要探究內江地區鄉土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一、內江地區可用于高中歷史教學的鄉土資源概述

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可以將內江地區可用鄉土資源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內江地區可用鄉土資源分為以下幾類。

(一)文本資源

歷史檔案、歷史文獻資料、地方志、族譜以及相關檔案和文獻等都可以被視為文本資源。內江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保留了較多文本資料。如內江地方志類有《內江縣志》《隆昌縣志》《資州直隸州志》《威遠縣志》《資中縣續修資州志》《內江市志(1935—2006)》等,詳盡介紹了內江的歷史沿革。歷史檔案有《川南特委擴大會議決議案》《內江農民協會秋收斗爭宣言》《秋收斗爭標語》《四川省內江縣興華救亡歌劇社成立大會宣言》《四川通訊》《黨的建設》等,講述了內江紅色歷程。此外還有諸如《內江簡史》《內江年鑒(2020)》《內江概覽(2020)》《內江歷史簡介》等文本資源。這些文本資源的可利用價值較高,教師應當重視這些資源的應用。

(二)實物資源

實物資源是指以實物為載體展現歷史發展和演進的資源,包括歷史遺址、遺跡和文物、紀念館、故居、寺廟等。內江地區的實物資源豐富,有始建于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被稱為“巴蜀第一禪林”的寧國

寺;有唐宋時期的翔龍山摩崖造像及石刻、資中重龍山石刻、內江圣水寺、內江西林寺、內江般若寺、資中文廟等;有清代的內江隆昌石牌坊群等。利用這些鄉土資源,可以窺見當時文化的發展。另外,內江還有張大千紀念館、范長江故居、羅世文故居、成渝鐵路筑路民工紀念堂(紀念碑)、中共資中黨組織誕生地——李家花園等。這些實物資源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資源,還能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人物資源

人物資源是指該地區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相關領域的杰出代表、歷史事件的見證人等。內江自古以來人才輩出,有孔子之師萇弘,有唐代四川第一位狀元范崇凱,有南宋宰相趙雄,有明代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趙貞吉,有清光緒年間的文狀元駱成驤,有清末民主革命家、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喻培倫,有

“內江三杰”中的廖劃平、韓文畦,有著名的國畫大師張大千,有中國杰出的新聞記者范長江等。教師通過對人物資源進行挖掘,能夠激發學生對內江名人以及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的崇敬,進而抒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培養家國情懷。

(四)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以互聯網為載體,以數字化形式把資源儲存起來,通過其他外部設備再現,如與鄉土資源有關的歷史網站、微信公眾號、歷史紀錄片等[2]。例如,網站資源有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情網、內江黨史方志網、內江市人民政府、內江市圖書館、張大千博物館等,微信公眾號有內江史志、方志四川、內江檔案、最內江等,歷史紀錄片有《紅色記憶內江檔案——革命英烈廖恩波》《檔案見證內江——成渝鐵路修建中的內江記憶》等。

二、內江地區鄉土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鄉土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符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能使學生樹立為家鄉和民族而奮斗的理想,還有助于提升學生學史興趣及歷史教師專業能力。

(一)有助于學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培養

《課程標準》指出,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人文追求,體現了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3]。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通過日常的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鄉土資源文化以得天獨厚的優勢,為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契機和方向。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充分開發并利用鄉土資源,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家鄉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名人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意識,增強學生愛家、愛國的情感,有助于學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形成。例如,在講解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1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時,教師可以引入內江的鄉土資源。例如,“五四運動爆發后,馬克思主義傳入內江,時稱‘內江三杰的廖劃平、李仲權、韓文畦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喚醒內江人民思想的覺悟”[4]。內江縣立中學學生在進步青年教師廖劃平等人的支持下,走出校門,走上街頭進行演講、發傳單并貼標語,宣傳五四精神,舉行大規模游行聲援北京學生運動,并迅速擴大到內江各縣。反帝愛國的狂潮席卷全國,沉寂的內江小城也開始沸騰。一是掀起抵制日貨的浪潮。1920年,由廖恩波等人倡導,成立“內江縣學生聯合會”抵制日貨。二是尋求救國良方。1919年至1920年,內江縣出國留學、勤工儉學的有20余人。1925年冬,中共黨員黎灌英回到內江。1926年2月,中共內江縣特別支部建立,黎灌英任特支書記。中共內江縣特別支部是內江地區乃至全省最早的黨組織之一?;谝陨蟽冉泥l土資源,教師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本課知識的了解,還能培養學生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幫助學生理解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創建的不易,以及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形成家國情懷核心素養。

(二)有助于學生學史興趣的提升

鄉土史的教學素材,大多具體、直觀、鮮活且貼近學生,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鄉土資源的內容都是家鄉的歷史,貼近學生的生活,會使學生有親切感。鄉土資源的內容在時間和空間上都離學生很近,教師在教學中融入鄉土資源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家鄉歷史,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史興趣。例如,

在講解《中外歷史綱要(上)》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講述科舉制度時介紹內江歷史名人唐代四川第一位狀元范崇凱。在講解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一課時,教師可以內江明代名臣趙貞吉為切入點,

介紹明朝內閣制。教師通過介紹與學生成長、生活密切相關的家鄉名人,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科書內容,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三)有助于歷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

教師對鄉土資源進行開發和應用的過程,也是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的過程。在開發鄉土資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查閱、收集大量鄉土資料,并對這些材料的真偽進行鑒別,在掌握大量真實的材料之后,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學情,將鄉土資源融入課堂,發揮鄉土材料的價值。在將鄉土資源融入課堂后,教師還需要對課堂進行反思和評價。在這一過程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量、專業整合能力、專業鑒別能力、專業評價能力都能得到進一步提升。例如,在講解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6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一課中抗美援朝這一歷史事件時,教師便需要收集大量內江人民在抗美援朝時期的歷史資料,隨后進行篩選、鑒別,再選取適合高中歷史教學的內容,將內江抗美援朝老兵鄭時文的故事融入課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了解了內江人民關于抗美援朝的事跡,也學會了如何篩選和應用典型案例,在實踐中逐漸提升了自身的專業能力。

三、內江地區鄉土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鄉土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路徑很多,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或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知識。教師還可以在結合教材主體內容的基礎上,以拓展的方式融合鄉土歷史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

(一)利用VR技術助力鄉土資源教學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又稱靈境技術,是一種基于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傳感技術、仿真技術的沉浸式交互環境。也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生成逼真的集視覺、聽覺、觸覺為一體的虛擬環境,使用戶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隨著“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借助VR技術進行鄉土資源的教學逐漸成為新的趨勢。教師借助VR技術能夠豐富教學模式,突破歷史教學的時空限制,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沉浸式體驗學習。以歷史選擇性必修三第15課“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為例,這節課在歷史縱橫部分提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此,教師便可補充講解內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江甘蔗酒釀制技藝。教師可以借助VR技術創設情境,讓學生了解酒釀制造技藝中的甘蔗榨汁、加熱殺菌、液體發酵、蒸餾等一系列工藝,幫助學生了解古老的釀酒技藝,了解內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此可見,教師借助VR技術將熟知的鄉土資源融入歷史課堂是一種應用鄉土資源的新路徑。

(二)開展研學活動將鄉土資源整合融入實踐教學

內江地區的實物資源豐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展校外研學活動,拓展校內課堂的內容。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一場“家鄉文化之旅——走近家鄉名人”的研學活動,帶領學生依次游覽趙貞吉獅子山學館舊址、張大千紀念館、范長江故居、資中文廟。在游覽過程中,教師要說明游覽注意事項,設置鄉土資源的趣味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研學活動。在游覽結束后,教師要補充講解本次研學活動中涉及的高中歷史課本中的知識點,如通過介紹趙貞吉講解內閣制度,通過介紹張大千講解繪畫藝術,通過介紹范長江對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進行如實報道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長征,通過觀看資中文廟中的孔子像介紹孔子的思想。教師利用內江本地的鄉土文化開展研學活動,能夠變知識性課堂為體驗性課堂,是一種有效的應用路徑。

(三)將教材與鄉土資源整合融入課堂教學

新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是按照時序的方式鋪展歷史的發展脈絡,以專題的方式聚焦歷史的發展態勢,且多為基礎知識,知識求通又求全,覆蓋面較廣。對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將教材的知識與鄉土資源有效融合,結合《課程標準》將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與內江鄉土資源進行結合?,F將上述教材與內江歷史鄉土資源整合,具體見表1。

結 ?語

內江地區可用的鄉土教育資源頗為豐富。教師將鄉土資源融入高中歷史教學中,能夠使學生學會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問題,逐步學會全面、客觀、發展地看待歷史問題,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以發展,學生的學史興趣得以提高,歷史教師的專業能力得以提升。教師利用鄉土資源進行教學,有助于學生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形成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之情,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綜上所述,教師將鄉土資源合理運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徐藍,朱漢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王琳.遼寧鄉土歷史課程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中共內江市委黨史地方志研究室.內江簡史[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

基金項目:本文系內江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中學歷史學科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項目編號:JG202128),內江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協同育人示范基地(或試驗區)建設項目“歷史專業師范生‘學、研、踐一體化協同育人基地”(項目編號:JD202021)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葉丹(1992.11-),女,四川簡陽人,任教于內江師范學院,助教,教育碩士。

李荇(1963.7-),女,湖南零陵縣人,任教于內江師范學院,副教授,本科學歷。

猜你喜歡
內江鄉土資源高中歷史教學
平安內江,幸福的港灣
四川內江:青花椒成為增收新引擎
內江本土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問題研究
地理教學中的鄉土教育
利用鄉土資源提升幼兒園區域游戲質量
關于鄉土資源在小學語文中高段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活用思維導圖,突破歷史教學重難點
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實驗探索
高中歷史教學中對歷史圖片的開發及實際應用
內江市中區聯社:做“小微”金融服務專業銀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