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2023-07-18 23:08劉秀娟
大學·課外閱讀 2023年5期
關鍵詞:小學教育課程思政

劉秀娟

摘? 要:高校課程思政改革背景下,深入挖掘專業課蘊含的思政元素并有機融入教學,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有利于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形成協同效應。小學教育專業課程中的“課程與教學論”富含家國情懷、文化自信、以人為本等思想教育元素,具有豐富而廣闊的思政元素融入空間。思政改革過程中,立足課程內容,分類挖掘課程的專業思政元素和普適思政元素,進行集中融入設計和散點接洽處理,改變教學方法,強化學生職業認同、增加學習投入、堅定文化自信,實現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

關鍵詞:小學教育;課程思政;課程與教學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5-0153-04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自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把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融入各類課程教學”之后[1],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和理念不僅備受理論研究者關注,更激發了高校教師挖掘專業課程德育功能的熱情?!罢n程與教學論”是探討學校課程與教學問題的教育學分支學科,是小學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課[2],作為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必要組成部分,其課程體系富含家國情懷、文化自信、立德樹人、職業認同、“四有”好老師、求知奮進、追求卓越等思想政治教育意蘊。

一、課程與教學論思政價值重審與融入優勢

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要走向小學講臺,肩負為祖國培養年輕一代的重任。對小學教育專業來說,“培養什么樣的教師、如何培養教師以及為誰培養教師”是根本性的問題,所有課程的開設與建設都離不開對這一問題的思考與探索。作為專業課的“課程與教學論”無論從課程性質還是內容體系來看,都貫穿了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和回答——以“四有”好老師為目標,為黨育才,為國育師。

(一)重審“課程與教學論”的思政價值

“重審”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本就是教育教學活動的應有之義,是各類課程和教育者共同承擔的責任,自古有之,并不是今時今日才賦予其中的,“重審”即為“重拾”。關注他人成長的教育活動自古以來就以培養人、發展人、使人更加完整且豐富為發展目標,這就決定了作為教育活動主體之一的教育者自產生之日起就肩負著教書育人的天然使命。只是后來在學科和課程專業性日臻完善的過程中,教學的思想性和教育性遭到忽視,甚至出現教師“只教不育”的現象。所以“重審”課程的思政價值,既不是創新添加,也非新時代自生,只是“重拾”其育人功能。

“重審”的第二層含義是指課程本身所富含的思政元素需要教育者在清晰領悟思政價值和功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和剖析,專業課程的思政功能既不能“不言而喻”,也不會自行彰顯,“重審”即為“重思”。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專業課教師要明悟自身承擔傳播知識、思想和真理的歷史使命,明晰教書育人的基本職責,在教學中以育人育德為目標導向,深入挖掘專業課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并適時融入,爭取與思想課同向同行,從而肩負起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因此,“重審”課程思政價值,既不是被動等待,也不是生硬強加,而是“重思”融合滲透之道。

(二)“課程與教學論”思政融入的優勢

“課程與教學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一樣,其根本目的都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人才,都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豐富的思想性。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建設的目的不僅要幫助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養、教學能力和綜合育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把握明辨是非、求真務實、勤學善思的精神,提高個人道德情操和人文素養、堅定“四個”自信、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內容體系來看,課程與教學論以課程設置和教學基本理論為主線,內容涉及該課程發展歷程、目標設計、教學本質、內容與方法、課程開發等主題,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課程與教學技術,還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課程與教學觀,這種精神力量具有廣泛的滲透力和思想性,與思想政治課形成鮮明的內在統一,彰顯了其思政融入價值,使其在協同育人過程中發揮思想導向作用,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

二、課程與教學論的思政元素分析

課程思政不等于“課程”加“思政”,課程思政建設不是將“思政”嵌入課程,而要有機融入,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融合性。因此,挖掘課程本身的思政資源是實現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先決條件。立足課程內容體系,課程與教學論教學中可以分類融入相應的思政元素:一類為與小學教育專業密切相關的思政元素,一類是普適的思政元素(見圖1)。與專業相關的思政元素首先要建立職業認同,進而確立“四有”好老師奮斗目標,到形成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再到關愛學生、用心從教,直至達成專業提升和追求專業卓越發展的目標,是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從接觸專業、感受專業、認同專業并生成職業發展目標,且為專業目標的達成努力進取的過程。這樣的思政元素融入設計緊扣學生專業成長和職業發展路徑,層層遞進,在專業知識學習過程中引發精神共振,不僅為學生在校學習奠定基礎,而且為其長遠發展助燃精神動力。除了與小學教育專業發展相關的思政元素外,本課還富含像理想信念、家國情懷、薪火相傳、文化自信等普適的思政元素,這些元素并沒有特定的專業指向,是一個自立自強、勤學善思、追求上進的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思想品質。從關系看,二者相互促進,普適思政元素的融入對專業思政元素具有激發和強化作用。例如“以人為本”能幫助學生用心執教、關愛小學生,“求知奮進”會促進學生不斷提升專業素養,追求卓越;反過來,專業思政元素對普適思政元素也具有喚醒和啟迪功能,譬如“四有”好老師目標的確定會強化理想信念認知,自覺發揮薪火相傳的鏈條作用。

三、課程與教學論的思政改革具體實施

“課程思政”的核心價值與關鍵作用不在于理論上的創新,而在于倒逼課程實踐范式的教育性反思與重構[3],核心要義就在于推進課程的教育性建設,因此專業課思政融入點的挖掘和分析則是教育性建設的重要環節。陶行知先生說,“接知如接枝”,思政融入也如此,只有挖掘出與思政元素相接洽的內容“活枝”,思政元素才能與專業知識相融相生,才能達到“如鹽在水”、潤物無聲的效果。課程與教學論思政建設之時根據教學內容融入點的不同,分為集中融入設計和散點接洽處理。

(一)思政元素集中融入的教學設計

課程與教學論內容中可以集中融入的思政元素有文化自信、職業認同、家國情懷、立德樹人、“四有”好老師、以人為本、關愛學生、求知奮進和追求卓越,他們具有分別對應的教學模塊。根據美國課程論專家泰勒的課程開發理念在課程思政建設時,按照確立教學目標—選擇學習經驗—組織學習經驗—進行學習效果評價的路徑設計安排教學內容(見圖2)。

目標導向下,選擇學習經驗環節注重對專業知識“活枝”的挖掘,確保思政元素融進去、“活”起來,并且適時增添輔助材料,強化學習效果。在內容的組織上精心設計,既有課前任務,課中研討、反思和提煉,又有課后延展,做到立足課內,貫通課外。學習效果評價環節也不再局限于課內,而是緊扣教學目標,根據思政元素和教學內容做了調整,每個思政元素融入模塊都設計了適當的觀測點,且根據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的特性采用觀察、調查、隨機談話和短期跟蹤等多元方法。

(二)思政元素散點接洽的教學處理

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知識體系中本就富含思政元素,除集中融入的教學設計之外,許多專業知識點與思政元素在保證原有教學體系內在邏輯的前提下可以靈活機動地融入。例如學習“課程與教學論的任務”這一知識點時,作為任務之一的“確立價值”的理解和領悟不僅會影響到學生課程與教學目標的設計,還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在課程目標上,是讓學生多學一些實用的知識還是重點發展學生的能力?課程內容的選擇是以學科為中心,還是以兒童的發展為中心?這一切都離不開價值觀引導,因此在教學中融入“以人為本”思政元素,引導學生無論是目標設計、內容選擇亦或是評價方法的使用都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和關愛學生。

(三)確保思政融入效果的方法革新

課程思政融入不是簡單的知識累加,也不是生硬的體系外接,而是適當地切入,以求思政融入點與原有內容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這就需要在內容體系梳理的基礎上,革新教學方式,轉變教學方法。首先,從講授到“講授+文獻閱讀+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的方法拓展,改變了以往基本以講授為主要教學方法的要求,課堂教學突破原有的“45分鐘”局限,延伸至課外進行精準的文獻閱讀,課上基于閱讀思考展開小組討論和案例分析。其次,建設線上課程,實行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利用線上課程、QQ群等平臺推送相關材料,助力學生課外精準閱讀,為課內討論與分析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最后,線下充分利用課前、課間和課后時間深入師生的情感交流,促進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有效利用便捷的網絡資源,篩選與專業教學相關的,富含思政內涵的熱點話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為學生呈現更有教育意義的課堂。

四、課程與教學論思政改革效果分析與展望

教學效果是衡量課程教學質量的根本標尺。通過對課程與教學論中所富含的思政元素的挖掘、梳理,將家國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人為本、立德樹人、求知奮進等思想理念融于課堂教學,達到“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價值引領”的良好效果,課程思政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其效果首先表現在學生課程態度轉變、求知動機激發和學習投入增加上。以“職業認同”為突破點,引導學生認識到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習價值和長遠功效,加之良好師生互動、主題研討和及時反饋,激發了學生學習動機,喚醒其求知欲,使課前課后學生的學習投入都顯著增加。其次,效果還表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追求、堅定文化自信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上。例如,在“導生制”教學組織形式學習時,學生查閱資料,廣泛閱讀,發現我國早在東漢就出現的“轉相授受”[4](被稱為中國的導生制)。資料分享和小組研討的學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聆聽分享的學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最后,教學效果自課內延伸至課外,學生不僅建立了職業認同,體悟到職業幸福感,還樹立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尊重和關愛學生。

誠然,在課程思政改革成為重審高校育人目標必然趨勢的背景下,課程與教學論思政改革與探索還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例如雖然課程與教學論蘊含的思政元素眾多,但受各因素影響已發掘和融入的思政元素有限,還有較大的發掘空間。再如專業層面應統籌思政建設,保證各門課程思政融入元素既不要在同一層面重復融入,又防止整體上出現遺漏。另外,學校課程建設不是教師純粹的個體化行為,而是一項公共性的活動,需要“集體智能”[5],構建課程思政建設共同體等。

綜上,課程與教學論富含家國情懷、文化自信、職業認同、立德樹人、以人為本等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思政融入價值。通過探尋思政融入“活枝”,在教學設計中分為集中融入和零散處理,既保證了原有教學體系的完整性、邏輯性,又實現了價值引領。學生學習投入增加、文化自信堅定,教學效果自課內還延伸至課外。雖然還有許多未盡事宜,但課程與教學論思政改革的步伐已然邁出,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理論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的共同參與,這些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16-12-09(01).

[2] 王本陸. 課程與教學論:第3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3.

[3] 郝德永. “課程思政”的問題指向、邏輯機理及建設機制[J]. 高等教育研究,2021,42(07):85-91.

[4] 郭令吾. 漢代的太學及其教學方法[J]. 人民教育,1983(07):48-49.

[5] 徐繼存. 學校課程建設的認識論問題[J].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0(03):136-141.

(薦稿人:劉翠,江蘇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

猜你喜歡
小學教育課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簡析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