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

2023-07-18 15:22劉春鳳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學生主體教學情境雙減

劉春鳳

摘 ?要:“雙減”背景下,教師構建高效課堂,需轉變自身教學觀念,讓學生為主體;需采用情境創設法,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感知知識的魅力;需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促進教學互動,讓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感知數學的價值。

關鍵詞:“雙減”政策;學生主體;教學情境;高效課堂

“雙減”政策的實施,對課堂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構建高效課堂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推動學生發展的有效路徑?!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既要考慮數學本身的特點,又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并加以解釋和運用,從而使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這一要求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指明了新的方向。高效課堂構建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感知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思考、探究。高效課堂的構建,不僅對教師自身素質提出更高要求,更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方法,并進行有效的引導,不斷對課堂節奏進行優化,對課堂組織方式進行調整,最終提升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

余文森教授指出:教學改革必須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確立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觀念,這些觀念是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基于學生的學習的教學三大基本觀念?;趯W生學習的教學,要求從學生的角度來組織設計開展教學活動。教師的理念可對教學活動造成直接影響,教師需明確:“雙減”政策旨在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高效課堂的構建旨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進行能力培養,而想要達到這些目標,就需使學生感知知識形成的過程,抓住知識本質、原理,并在這一過程中進行深入思考、探究,使其學習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也就是說,教師需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興趣愛好、教學內容來設計教學活動。因此想要構建高效課堂,達到“雙減”要求,教師需轉變教學觀念,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軸對稱》時,教師需要轉變自身教學理念,明確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引導者,放手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數學知識。首先用多媒體出示長方形、圓、平行四邊形,師:“它們是軸對稱圖形嗎?你準備怎么判斷?”生:“通過對折,看看它們會不會完全重合?”師:“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給你們準備的圖形對折驗證一下?!睂φ弁炅俗寣W生上臺匯報。師:“誰來匯報長方形?”生匯報長方形的兩種對折方法——把長或寬對折,圖形的兩邊會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線就是它的對稱軸。師指著長方形的對角線問:“這條是長方形的對稱軸嗎?”生:“不是?!睅熥穯枺骸盀槭裁催@條不是它的對稱軸?誰來說說理由?”讓學生邊說邊對折驗證,充分感受長方形的對角線不是長方形的對稱軸。師指著長方形的對角線接著問:“如果要讓這兩條對角線成為它的對稱軸?你們有什么好方法?”生:“把它變成正方形,對角線就是正方形的對稱軸?”請一個同學上來驗證。接著再讓學生匯報圓和平行四邊形的對折情況。通過以上操作讓學生動手體驗,充分地表達,感受它們是否軸對稱圖形,長方形有2條對稱軸,長方形的對角線不是它的對稱軸,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正方形的對角線是它的對稱軸,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平行四邊形無論怎么對折都不會完全重合,因此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然后出示教材例1的變化圖形,特征不是很明顯的不對稱的樹,先讓學生初步判斷它是否為軸對稱圖形,當學生意見不同時,再出示方格圖,讓學生一目了然看得出來不對稱。師:“你們是怎么判斷出來這個圖形不是軸對稱圖形?”生:“有兩點離對稱軸的距離不一樣,一點離對稱軸3格,一點離對稱軸3格半,相差半格,對折后不會完全重合?!睅煟骸澳悄銈兡芟氤鲛k法把它變成軸對稱圖形嗎?”有學生說:“把一點往里縮半格?!睅熥穯枺骸盀槭裁赐锟s半格?”生:“往里縮半格,圖形的兩邊就一樣了,對折后就會完全重合?!睅煟骸笆莻€好方法,還有不一樣的方法把它變成軸對稱圖形嗎?”生:“可以把這點往外移半格,往外移半格后,圖形兩邊會完全一樣,對折后也會完全重合?!苯又處煱凑諏W生的方法,把原來不對稱的圖形變成軸對稱圖形,再讓學生觀察這個軸對稱圖形,對折后線段的端點會和哪點重合,引出對稱點的概念,再讓學生上來找對稱點,感受軸對稱圖形上的對稱點有無數組。找完后同桌討論:觀察這些對稱點,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和同桌說說。討論后全班交流,讓學生上臺講解并操作自己是怎么發現的,再交流得出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每組對稱點離對稱軸的距離都相等,每組對稱點的連線和對稱軸互相垂直。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理解知識本質、原理,還可鍛煉自身學習能力。

再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相關知識時,教師需明確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扮演的角色,采用適合手段進行知識教授。

具體而言,教師需明確:“雙減”政策旨在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高效課堂的構建旨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進行能力培養,而想要達到這些目標,就需要使學生感知知識形成的過程、抓住知識本質、原理,并在這一過程中進行深入思考、探究,使其學習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換言之,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興趣愛好設計教學活動。就本部分而言,教師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對周長的概念進行詳細講解,待學生理解后,引導學生發現教室里的長方形、正方形,并讓學生對其觀察,思考如何求它們的周長。待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想后,引導學生利用直尺進行驗證,并在探究后帶領學生總結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理解知識本質、原理,還可鍛煉自身學習能力。同時,教學活動需具有較強趣味性,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中心課堂,教師在教與學的關系上要將先教后學、以教定學、多教少學轉為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的模式。

二、創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僅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币虼?,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設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數學思考,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活動中,理解數學、享受數學、獲得數學。一直以來,學校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教師的研究實踐,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打造高效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直觀體驗知識、感受知識、探究知識,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便可采用教學情境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利用現代化技術進行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借此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形象性、生動性,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具體而言,教師可基于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資源搜集,并將其整合成課件、微課視頻。課堂伊始,教師可借助白板課件呈現生活中常見的圓,以帶給學生直觀的體驗和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觀察到的內容。針對教學重難點“圓的特質”,教師可借助“動物園自行車比賽”的微課視頻進行情境創設和知識教授。即:三個小動物騎不同車輪形狀的自行車進行比賽。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可感知圓的優勢,從而產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

再如教學“倒數的認識”時,教師在課前就可與學生聊天理解“互為”,師:“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一個人在社會上除了親人之外,也要有朋友,你們有自己的朋友嗎?”讓一名學生(甲)說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誰?(乙),師:“能用一句話表達兩人之間的朋友關系嗎?”生:“甲的朋友是乙,乙的朋友是甲?!睅煟骸斑€可以怎么說?能說甲是朋友,乙是朋友嗎?為什么?”生:“朋友應該是甲乙兩人的關系,不能單獨說一個人是朋友?!薄暗箶档囊饬x”這節是概念課,學生對“互為”兩個字的理解比較難,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在這里,用甲是乙的朋友,乙是甲的朋友這一關系多次轉化,自然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了解什么是“互為朋友”,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互為”的含義,又分散了教學的難點。接著再創設游戲情境:教師先給大家來個“變變變”的游戲,師:“請看大屏幕,認真觀察老師是怎么變的?‘吞和‘吳,你發現了剛才是怎么變的?”生:“‘吞字上下部分‘天和‘口交換了位置?!睅煟骸澳隳馨催@個規律也來玩‘變變變的游戲嗎?‘杏—()?!敝该卮?,并說出是怎么樣想的?你能這樣按規律填空嗎?—(),—()。再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這兩組數有什么特點,同桌討論交流,然后全班匯報每組中兩個分數的特點,教師注意引導(主要是分子、分母的數字形式上的特點)。師:“能根據每組中兩個分數的特點,給這幾組分數起一個合適的名字嗎?”從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在課前導入的情境中,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難點分數的意義和求一個數的倒數有了初步的認知。在聊天、游戲和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應用規律,為后續教學打下基礎。

三、引導合作探究,促進教學互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教學的本質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而高效課堂的構建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程度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可采用合作探究這一方式,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并在完成任務、解決問題后獲得自信心、成就感,從而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課堂伊始,教師可給予學生一定空間與時間,使其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并提出疑問,以此達到對知識的初步了解。由于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在這一過程中常會提出一些問題,如:圓柱的組成部分有哪些?展開圓柱側面會得到什么樣的圖形?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什么有關?有怎樣的聯系?圓柱的表面積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因此,在學生示意閱讀完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提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安排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究、討論。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需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同時給予一定引導,為其正常探究提供保障。合作完之后進行小組匯報,適當補充。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思維不斷地碰撞,對圓柱進行深入了解,感知數學價值,從而產生對數學學習興趣。

“雙減”政策的推行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教師理應做到迎難而上,通過巧妙地開展教學,實現知識教授、能力培養。高效課堂的構建意味著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已掌握了知識,具備了相應能力。因此,隨著現階段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尤其在“雙減”政策的推行后,高效課堂構建再次成為研究重點,對其的界定也在發生變化。就數學教學而言,由于其知識本身具有較強邏輯性,學生通過課堂的積極參與,達到知識的熟練掌握,從而達到“減負”目的。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結合“雙減”目標,加大對高效課堂構建的研究力度。

參考文獻:

[1]饒丹鳳. 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方法研究[J]. 好日子,2021(31):1.

[2]胡萍萍.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構策略[J]. 讀好書,2022(02):3.

[3]薛潔. 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研究[J]. 學周刊,2020(21):33-34.

[4]樊學濤. 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研究[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5):176-177.

(責任編輯:向志莉)

猜你喜歡
學生主體教學情境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淺談學生主體在高職《經濟數學》中教學改革
高校中長跑運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優化高三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有效講評淺析
信息技術下的小學語文高效教學探究
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課堂情境教學模式芻議
小議初中英語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