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區域活動中教師指導行為研究

2023-07-21 09:27劉露露
教育實踐與研究·理論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幼兒成長教師指導大班幼兒

劉露露

摘 ? 要:隨著我國對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和兒童自主意識重視程度的提高,區域活動因其獨特的教育價值引起廣泛關注。但在實踐中,幼兒園區域活動常常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嚴重影響幼兒發展。通過調查與訪談,發現教師區域活動指導存在流于形式,缺少指導與過程性評價等問題。為改善現狀,教師需轉變教學理念,重視區域活動;園所需完善幼兒園管理機制,加強教師培訓,滿足幼兒的活動需求,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關鍵詞:大班幼兒;區域活動;教師指導;策略研究;幼兒成長

中圖分類號:G613.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18-0045-04

區域活動(區角活動)是以幼兒興趣為核心,以滿足幼兒需要為目的的游戲活動?!队變簣@課程》對區域活動給出以下界定:把幼兒園的活動場地劃分為若干活動區,形成一個活動區角。區角可以使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在自己的活動范圍內,自主與他人(同學、教師)進行積極的溝通。與此同時,研究者對所研究的區域活動進行了界定,指根據材料來劃分的活動區角,一般包括圖書角、益智區、美工區、娃娃家、建構區等。

區域活動需要教師指導。有學者將教師指導策略界定為教師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包括從目標出發,到具體內容,到實施過程中所運用的比較具體完整的指示、引導方式和方法。李會敏(2006)將教師指導行為界定為,教師在觀察幼兒區域活動這一特定情境中所做出的有意識的行為反應,該行為對幼兒產生一定的指導意義,具體包括指導的口頭言語行為、體態言語行為、書面言語行為等。也有學者從教師指導策略入手,將其分為指導時機、指導角色(教育者、游戲者)、指導方式(被動參與、導演控制、一般性指導、深入反應)、指導內容(認知、情緒、社會)、指導效果。文章將教師指導行為界定為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根據活動進行的不同階段所做出的自覺的行為反應。

一、大班區域活動環節教師指導行為的現狀

在教學實踐中,研究者將師生的交流行為作為一個事件進行了觀察,并將區域活動分為三個環節,分別是區域活動材料介紹環節,區域活動組織實施環節,區域活動評價環節。

(一)區域活動材料介紹環節

在此環節,我們將教師對材料的介紹方式劃分為講解、講解與示范兩種。在研究者觀察過程中,大班教師沒有出現此類的教育指導行為。為此,在對班級教師進行訪談時,不同教師對“您如何選擇區域活動的材料?是否會向幼兒介紹新材料?”等此類問題給出了不同的答復。部分教師認為有些材料是幼兒從家中自帶的,可以不用做材料介紹,還有部分教師認為材料的投放是不定期的,不會用專門的時間去介紹這些材料。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教師雖然沒有對活動區的材料進行介紹,但是卻強調了幼兒在進行區域活動時應遵守的規則意識。

(二)區域活動組織與實施環節

此環節,我們將教師的指導行為劃分為被動反應、權威控制、適度介入。被動反應表現為:幼兒積極主動,教師只用簡短的語言回答,不作進一步回應;幼兒積極主動,教師只做單純的身體反應。權威控制表現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確定、對角色的指派、對學生活動范圍的選擇、對學生活動的進行予以限制。適度介入分為言語指導和行為指導兩種。言語指導指教師以詢問、講解、提要求、啟發或者提建議為主的方式進行。行為指導是指教師和幼兒共同參與活動,師幼之間展開協作,教師對幼兒活動進行指導。在調查中發現,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比較高,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安排也比較合理。但與此同時,雖然教師較少采用權威控制,卻在對幼兒進行指導時被動反應居多,多數教師都是在幼兒向教師尋求幫助時,才會給予幼兒相應的指導。

(三)區域活動評價環節

區域活動評價方式分為教師引導幼兒自評、教師引導幼兒互評、教師評價。在“您一般會使用什么方式評價區域活動?”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教師會選擇“評價的內容一般以活動區的規則為主,對幼兒活動的內容較少進行評價”;部分教師會選擇“讓幼兒自己來描述游戲內容與所選材料”;只有少部分教師選擇“從開始、過程、結束等環節進行評價,對幼兒提出下一節課的期望和要求,會讓幼兒之間相互評價”??梢?,教師缺少對幼兒區域活動的評價。

二、大班區域活動中教師指導行為存在的

問題

(一)對區域活動不夠重視

1.區域活動時間安排不合理。研究者通過觀察發現,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流于形式,沒有給幼兒充足的活動時間和自由的活動空間。例如,某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的時間統一安排在周一下午第一節課和周三下午第一節課,該幼兒園一節課的時間大概是40分鐘,但是不同的班級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區域活動進行的時間是不同的。在研究者觀察到的四次區域活動中,最長的活動時間可以達到45分鐘,最短的只有15分鐘。在觀察大A班時長為45分鐘的區域活動時,研究者發現大多數幼兒在前20分鐘只選擇停留在自己一開始選擇的區域進行活動,而20分鐘后,才開始有部分幼兒更換活動區域,且區域中的幼兒人數開始變得極不穩定,而在活動開始時,教師規定一個區角中只能有6名幼兒,但是此時,區角中的人數嚴重超員,閱讀區最多有11名幼兒同時閱讀。除此以外,區域活動時間太長讓幼兒失去了活動的興趣,在活動進行半個小時后,有的幼兒已顯示出倦怠神色。此外,在觀察大C班時長為15分鐘的區域活動時,研究者發現幼兒在活動結束時收拾材料總共花費5分鐘,而幼兒從活動開始時選擇區域到活動結束,真正參與的時間只有10分鐘,許多幼兒意猶未盡,可見此次區域活動因為時間太短,幼兒沒有盡興,甚至這么短的時間有的幼兒還沒有進入活動的狀態。綜上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教師沒有按照幼兒的心理需求安排區域活動,部分活動安排不合理。

2. 區域活動材料更新不及時,缺乏趣味性。多數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材料一部分來自于幼兒園統一采購,一部分來自于幼兒自帶。以研究者所觀察的一個班級為例,該班級從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除了圖書角的繪本有所增加以外,其他區域的材料沒有任何變化。圖書角新增加的繪本也是幼兒在家讀過的,對于幼兒來說已沒有新鮮感。研究者在觀察建構區活動的過程中,觀察到大部分幼兒對早已熟悉的活動材料失去了興趣。

(二)缺乏區域活動指導技巧

在區域活動中,兒童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當兒童反復做一件事無進展或無所適從時,教師應適時進行引導,幫助其進行新的游戲,以幫助幼兒緩解焦慮,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研究者觀察到的案例中,教師對幼兒的指導基本為語言指導,當幼兒發生爭執,或者是出現區域活動中不允許的行為時,教師會第一時間制止幼兒。但是這種指導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師游離于幼兒之外,只直接告訴幼兒應該怎么做,卻不問幼兒爭執及產生矛盾的起因??梢?,教師在教學中的被動反應,既缺乏細致的觀察,又缺乏對幼兒行為的正確指導,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促進幼兒的發展。

(三)區域活動評價環節過于倉促

區域活動評價是區域活動的最后環節,它是教師對幼兒的活動表現進行總結評價、提出指導意見的環節,一般而言,區域活動評價方式分為三種,分別是教師引導幼兒自評,教師引導幼兒互評,教師進行評價。而研究者在觀察區域活動過程中,發現只有少部分教師對區域活動進行評價,大部分教師會忽略評價環節,即使有評價環節,也不是對幼兒的活動過程、活動內容進行評價,而是將評價的落腳點定位在活動規則上。因此,多數幼兒教師對評價環節的關注度不夠高,沒有在每一次區域活動結束時設置評價環節。

三、大班區域活動中教師指導行為的改進

建議

(一)教師需提高認識,實現科學引領

1. 轉變教學理念,重視區域活動。教師理念的轉變需要教師真正認識到區域活動的價值,認可區域活動的重要性。在研究者所觀察的區域活動中,教師經常會將區域活動當作對幼兒的一種獎勵。有些教師在區域活動中傾向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對幼兒的行為指導采用權威控制式,而有些教師卻在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時選擇放任幼兒自行活動,這樣看似是給了幼兒極大的自主空間,看似教師不干預幼兒的活動,實則卻是一種對幼兒成長不負責任的表現?;诖?,教師在指導幼兒區域活動時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不要大包大攬,代替幼兒做決定、做選擇,需要注重在區域活動過程中與幼兒積極互動,選擇合適的時機、適宜的方式介入幼兒活動,給予幼兒相應的指導,促進幼兒自主能力與活動能力的提升。

2.創設良好的區域活動環境。沒有區域環境和材料就無法開展區域活動,因而教師要認真對待區域環境創設與區域活動材料的選擇。在區域環境創設中,教師要遵循目標性原則,全面性原則,科學性原則,趣味性原則。目標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區域活動投入材料時,要根據幼兒的活動選擇與之相配套的材料,使得區域活動可以成為一日生活的延伸。同時,教師要能夠按照兒童的興趣和發展需要,有層次地投入合適的可操作教材,能夠根據幼兒的發展特征,科學適當地選擇合適的區域類型和材料數目,并適時更新教材。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生理心理年齡特征,采取適宜的引導措施,如通過有針對性的建議、提問、鼓勵等方式,幫助幼兒豐富游戲主題,引導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巧妙使用游戲材料,從而提高區域活動的趣味性,增加幼兒快樂的心理體驗。

(二)園所需完善機制,促進教師成長

1. 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專業能力。首先,幼兒園可以定期邀請專家來園參加區域活動教研,借助專家的專業指導,不但能及時解決區域教學中的困難,有效促進區域教學的開展,而且能幫助教師學會做中思、思后行,為教師鋪設一條理論聯系實際、循序漸進提升個人專業修養的成長之路。其次,教師要掌握有關區域活動指導方法的相關理論,并及時將其應用于教學活動中,同時,也需要根據園內的具體情況,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最后,教研是幼兒園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園所要盡量給教師提供一個安靜的、適合教師研討的環境和空間,讓更多的教師有機會參加小組討論,同時鼓勵優秀的教師進行經驗分享交流,幫助園所其他教師在和榜樣的學習中發現自身存在的教學問題,取得進步。

2. 完善幼兒園管理機制。幼兒園管理機制的不完善導致教師非教學任務繁重,極大地消耗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使教師對區域活動的指導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時,繁瑣的非教學任務占用了備課時間,使得教師沒有機會走進區域活動,更無心指導區域活動。因此,幼兒園應協調安排好主班教師和配班教師的工作時間和工作節奏,調整教師備課的時間與開展區域活動的時間,通過規定進行區域活動時的值班教師人數,讓更多教師能夠在班指導幼兒。此外,園所應完善區域活動觀察記錄檢查制度,檢查人員實行不定期檢查制,以避免區域活動流于形式。

參考文獻:

[1]朱家雄.幼兒園課程(第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

[2]姜 ? 珊.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的教師指導策略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20.

[3]李會敏.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指導行為的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6.

[4]黃 ? 瑜.幼兒區域活動中教師指導策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8.

[5]林 ? 霞.論幼兒區域活動指導策略的三個層次[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9,11(03):81~84.

[6]董旭花,韓冰川,王翠霞,劉 ? 霞.小區域大學問——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動指導[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

3,16~18.

[7]薛婷婷.幼兒園大班建構區活動中的教師介入指導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8.

[8]黃 ? 俐.當前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4,No.232(04):64~66.

[9]盛 ? 蒨.提升幼兒教師研究能力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1,(11).

[10]龔元帥.幼兒園自主游戲對大班幼兒的能力影響及實施策略[J].教育觀察,2021,(16).

[11]溫秀琴,麥 ? 穎.支持幼兒推進自主游戲的策略[J].教育觀察,2018,(16).

猜你喜歡
幼兒成長教師指導大班幼兒
幼兒傾聽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
創設現實生活版的初中數學教學
淺談音樂啟蒙教育對幼兒成長過程的重要性
襄陽市郊區農村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發展現狀研究
大班幼兒感恩教育實踐與探討
論戶外活動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指導學生英語預習摭談
論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指導的有效性
增強大班幼兒美術欣賞課有效性的幾種策略
結構活動促進幼兒成長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