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策略

2023-07-21 08:01黎玲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思想政治理論課構建策略

摘?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關鍵點之一。高校學生學習共同體強調成員間的互動、交流與合作,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在要求、現實需求契合,符合高校學生成長發展訴求。結合華中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系列舉措,從支持系統和實現路徑兩方面入手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策略,即一方面,按照層級邏輯,搭建包括物質技術支持、制度管理支持和文化心理支持在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外部支持系統;另一方面,按照時間順序從“合理劃分小組確立規則,明確學習共識”“打造真實情境躬身實踐,強化合作意識”“運用多種形式展示成果,共享學習成果”和“規范個人小組反思評價,提升合作境界”四個步驟著手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共同體;構建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sup>[1]教學活動中師生角色的定位是否科學,直接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際效果。探索學生學習共同體,對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實效具有重要意義。分析學生學習共同體在華中師范大學思政課的實際運用,提出構建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具體策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有助于進一步推動高校思政課提質增效。

一、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內涵特征

(一)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概念內涵

1877年德國社會學家斐迪南·滕尼斯在其發表的[2]《共同體與社會——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中第一次對“共同體”作出界定。在其后的發展過程中“共同體”涉及社會學、經濟學、哲學等多個領域。[3]20世紀博耶爾在《基礎學校:學習的共同體》[4]中提出“學校是學習的共同體”,這是“學習共同體”概念的首次提出。在學習共同體中,成員通過交流溝通、分享互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和解決學習問題,逐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習共同體內學習者的個人成長?!皩W習共同體”主要是指在共同愿景、價值和情感的基礎上,學習者通過與其他學習者、助學者持續深層地探究、交流和協作,在完成真實任務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個人和共同體發展的一種學習方式和學習組織。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思政課的特性,“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是指以社會建構主義理論、群體動力理論和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理論為基礎,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為總目標,依托小組合作的形式,基于共同愿景和綜合運用多種信息資源,在高校思政課中開展社會性交互學習的學習組織。

(二)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基本特征

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既是一種組織形式,也是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更是一種科學的教育方式,它具有下述三個基本特征。

首先,在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中,共同愿景與個體目標具有一致性與兼容性。共同愿景不同于由外界規定的目標,它是學習共同體中成員共同持有的意向或愿望,這種意愿或愿望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成員為了實現共同的渴望,主動地參與學習、分享經驗。[5]在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中,既存在整體的、共同的愿景,也存在成員個體自身的價值需求和目標。共同愿景的設定以最大限度考慮尊重個體的真實需求為前提,因而能夠較好地將個人目標同共同愿景相整合。[6]在互惠式交流學習、實現共同愿景的同時,成員的個體目標也將得到最大限度地實現。

其次,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兼具活動時間的持久性與學習情境的真實性。從時間跨度上看,同合作小組相比,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時間安排有更多的自主權,并不拘泥于課堂。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使得成員能夠實現身份轉變,獲得知識與情感的滿足。從空間維度上看,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必須為學習者提供置身真實情境的機會,即提供與知識對象有關的具體情境的機會,通過真實的或仿真的實踐活動和真實任務,將真實世界中的學習方式帶到思政課堂中。

最后,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注重人際交往的主體間性與民主性。主體間性是指主體與主體之間以交往與對話為手段,以理解為目的達成的一致性和共識。[7]正如杜威所言,“民主主義不僅是一種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種聯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種共同交流經驗的方式?!?sup>[8]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主體間性與民主性不僅表現為交往過程中從“主體-客體”關系走向“主體-主體”關系,也表現在成員間的“對話”上,即堅持平等對話、彼此尊重,在共存共容的前提下,通過平等民主的對話交流,主體間將形成強于學習小組的緊密關聯。

二、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價值意蘊

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對高校思政課和高校學生主體而言都具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學生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同高校思政課內在要求、現實需求契合,符合高校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能夠強化高校學生發展的綜合能力,為高校思政課提供支持環境。

(一)內在要求: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政課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sup>[9]高校思政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同其他課程相比,思政課教學是做人的工作,關乎人的思想覺悟提升、道德規范養成和價值理念建構的課程。人的思想和行為根源于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人的行為的內在驅動力。[10]辦好高校思政課的效果在學生,學生能否將思政課所學內容內化為信念,外化為行為,是衡量課程有效性的直觀標準。[11]因此,思政課要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決定了思政課教學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需求作為思政課教學的邏輯起點,構建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

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為高校思政課發展提供有利環境,在提升思政課實效上具體體現在如下三點:其一,構建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是對主客體思政課教學模式的超越。人際交往的主體間性是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一大特點,其實質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體性的重視和發揮,確立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主體”理念,有助于改變傳統單向灌輸的教育模式,發揮學生主動參與和自我教育的主體性,從而帶動學生自身思想政治品德和行為的發展。[12]其二,構建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遵循了對話教育原則?!皩W習共同體”的概念是“學習是知識的社會協商”,建設性的討論、質疑和批評都是其穩定的對話方式。[13]通過對話,增進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溝通,達成共識、共享、共進的教學效果,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在互動開放的環境中進入高校學生的頭腦和心靈。[14]其三,構建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有助于解決“小我-大我”關系問題。高校思政課教學正是一個直接以“培育人”“塑造人”和“發展人”為中心任務的領域,如何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如何使個人發展融入社會發展,牽涉到思政課“小我”與“大我”關系上的價值引領問題。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培育構建在一定意義上就是鍛煉學生融個人目標于共同愿景之中的過程,鍛煉學生處理個體與共同體關系相應能力的過程。在此意義上,構建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符合教學相長的規律,適應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有助于高校思政課提質增效。

(二)現實需求:破解高校思政課大班額教學難題

為保思政課的教學質量,《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教社科[2015]3號)中規定,思政課“課堂規模一般不超過100人,推行中班教學,倡導中班上課,小班研學討論的教學模式?!薄氨究圃盒K枷胝卫碚撜n專職教師按師生比1:350-400配備,??圃盒K枷胝卫碚撜n專職教師按師生比1:550-600配備?!钡歉咝熧Y的增長速度遠遠跟不上高校擴招的步伐,目前大量高校仍然難以達到中班教學的要求,大班額教學仍是當前高校思政課的現狀。在高校思政課教學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高質量的師生教學互動難以實現,制約著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據調查顯示當前高校思政課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不夠深入,存在小組劃分簡單化和小組角色固定化等問題,“搭便車”現象時有發生,優秀學生控制了合作話語權,其他學生成為“沉默的羔羊”。[15]學生難以從合作中真正受益、缺乏合作熱情,小組學習實效不佳。因此,為破解高校思政課大班額教學難題和保障合作學習實效,從組織管理上細化大班規模、遵從異質性分組原則綜合考慮個體因素,將合作小組提升到學習共同體水平勢在必行。

(三)主體需要:高校學生成長發展的主客觀訴求

高校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決定了他們正處于人生三觀形成發展的重要階段。受主客觀諸多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在社會化過程中體現出諸多矛盾,特別是“小我”與“大我”的矛盾,這些矛盾性使他們迫切需要正確的引導。[16]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滿足了當代高校學生成長發展的客觀訴求和情感訴求。

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推動高校學生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有助于提升高校學生的自為能力。高校思政課中學生主體性的重要體現與目標追求就在于學生自我成長的實現和自為能力的提升。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為學生的學習成長提供支持空間和環境,賦予學生相應的自主權。自由民主的組織原則有利于激發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動力,對其發展成長產生積極效能。此外,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也通過群體動力效應吸引學生個體參與其中。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激勵支持學生超越課程目標、追求更高的愿景,促使學生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實現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二是有助于培養和提升高校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助力學生成為合格公民。學習共同體不僅是一種學習組織形式,更是一種文化與精神。它強調溝通與協作,強調通過共同體內部成員的協作來增強團隊凝聚力。大學生自身的發展深受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影響。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能夠滿足高校學生人際發展的需要。通過參與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學生能夠在共同體中學習如何傾聽、如何表達、如何合作、如何分享成果等各種合作技能,不斷增強學科素養和溝通能力。在共同體濃厚的合作文化中,學生獲得一種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認同理解的情感,感受和習得社會公共空間文化,樹立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自覺遵守社會規范,成為現代社會的合格公民。[17]

三、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策略——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

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教育構建的產物。華中師范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師范高校,在推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中走在全國前列。以華中師范大學構建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系列舉措為藍本,從實現路徑和支持系統內外兩個方面來探討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策略。

結合學習共同體構建的相關研究成果和華中師范大學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實例,從內外兩個方面,按照時間和層級邏輯搭建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框架(如圖1所示)。一方面,按照層級邏輯,搭建包括物質技術支持、制度管理支持和文化心理支持在內的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外部支持系統;另一方面,按照時間順序從“合理劃分小組確立規則,明確學習共識”“打造真實情境躬身實踐,強化合作意識”“運用多種形式展示成果,共享學習成果”和“規范個人小組反思評價,提升合作境界”四個步驟著手構建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實現路徑。

(一)構建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支持系統

構建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支持系統,首先需以相應的物質技術支持為基礎。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在線上,華中師范大學通過搭建校園“云課堂”網絡學習平臺,充分利用慕課等其他線上學習平臺,為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提供豐富的課下學習資源,為學生學習共同體成員間的交流討論提供課后學習交流的平臺,使其能夠在線上完成包括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學習任務。正如同學在“小組課堂學習記錄”中所言“大家積極完成討論區發布的帖子,在線上聚在一起討論,不僅分享了自己的見解,也能對他人獨特的解讀產生思考”。同時,華中師范大學也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舉辦“學馬列 讀原著 育新人”系列主題活動。這有利于增進各個學生學習共同體間的互動交流,補充豐富政課課堂學習內容。在線下,華中師范大學著重利用智慧教室(如圖2所示)等空間地點,為學生學習共同體提供更有利的學習空間。智慧教室有利于根據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人數等基本情況自由組合、靈活調整,便于其展開合作互動。

構建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也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不斷完善的過程,這一過程中亟須制度管理系統的支持。在制度建設中厘清班級、學校各個管理部門在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構建中的職責,才能保障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持續健康發展。華中師范大學在制度管理層面的一大特色是設計《小組學習記錄手冊》,以紙質材料的形式對學生學習共同體運行過程中組長的具體權責、成員的行為規范、學生學習共同體的管理體系等多方面內容在制度管理層面予以規定。同時,華中師范大學將《小組學習記錄手冊》納入思政課個人和學生學習共同體平時成績的組成部分,以期提升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合作實效和學習成效。

深入構建學生學習共同體也離不開文化心理的支持。一方面,學習共同體的目標不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文化,因此,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要加強合作文化、學習小組文化的建設,營造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圍。另一方面,學習共同體的構建需要創設良好的心理氛圍。在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中良好的心理氛圍是指平等對話、彼此尊重、民主自由的氛圍。通過為學習小組取名、確定小組學習宣言、展示小組成果等多種方式營造合作文化氛圍和良好的心理氛圍,例如,華中師范大學《小組學習記錄手冊》中就在首頁“小組基本信息”設置了“小組名稱”“學習宣言”和“成員合影”三項內容予以支持。

(二)構建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實現路徑

1.合理劃分小組確立規則,明確學習共識

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基本形式是學習小組,靈魂是共同愿景。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運行的第一步是組建小組,形成共同愿景、明確學習共識是其核心。學生學習小組的構建主要圍繞如下四點展開:首先,不同的分組標準會呈現不同的學習小組樣態,教師應在分眾化基礎上確立分組標準和規模。結合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特性,教師作為助學者應綜合考慮教學專題單元和班級人數,明確學習小組的數量和人數,在指導學生遵循異質性原則分組的同時,也交還學生組合自由。華中師范大學在分眾化教學基礎上,以學期甚至學年為單位、實施課堂座位固定化等措施確保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組建時間的持久性和互動的便捷性。其次,采取靈活分工,避免成員身份轉換僵化。同普通學習小組相比,學習共同體中每個人都是學習者。隨著學習活動的不斷推進和人員的流動,學習共同體會產生新的初學者,原先的初學者可以逐漸變為專家進入中心角色。結合思政課大班額教學現狀,學習小組組建既要選出組長助力學習小組合作溝通銜接,又要盡力避免學習小組其他成員邊緣化。對此,采取組長競選制,提升組長職責意識的同時,也應鼓勵成員在不同活動中協商分工、相互補充,確保身份轉換的靈活性。此外,學習活動形式內容的多樣性也能加快學生學習共同體中成員角色的轉化與流動。不同的成員在不同的活動形式中發揮各自的優勢,都能有所借鑒、學習和成長。再次,充分運用載體建立共同愿景。建立共同愿景在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后續構建過程中具有決定性的奠基作用。高校思政課學習小組確立后的第一要務是明確共同愿景,這需要學習共同體成員協商。建立共同愿景的過程不僅是共同目標與最終目標的確立、個人目標與共同目標的融合,也是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第一次嘗試以合作達成共識的過程,更是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持續穩步運行的第一步。華中師范大學設計的《小組學習記錄手冊》中“小組基本信息”下“學習宣言”的撰寫,即是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共同目標、共同愿景的確立。它的確立將為學生學習共同體在思政課中的發展確立目標和方向,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共同體成員的動力和凝聚力。最后,要真正發揮自主性確立合作規則。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需要成員間實質性的合作,實質性合作的前提是合作規則的確立。在規則的指引下,每個成員參與其中,共同承擔學習共同體的責任,共享學習共同體的成果。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合作規則的制定并非教師單方面的規定,而是教師指導下成員的自主確立。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課堂規范和《小組學習記錄手冊》中的“小組成員表現記錄”從考勤、發言等方面確保量化規則的施行;另一方面,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成員需結合本組特色和成員意見確立合作規則和行為規范,使其內化為成員行動的指南。

2.打造真實情境躬身實踐,強化合作意識

真實任務是學習共同體維系的驅動力量,能讓成員自覺發現其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幫助成員感受到學習的現實意義。真實的學習任務在思政課的實踐活動中表現得最為明顯。思想政治教育的場所不局限于課堂,實踐活動可以為學生學習共同體提供更加真實的情境和場所,實踐活動主題的設定也同成員生活聯系得更為密切。華中師范大學一學期至少開展兩次小組實踐活動,在課程大類下予以成員主題選取、形式呈現、活動場所選擇等多方面的自主權。例如,《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社會主義接班人第八小組”以原創詩歌朗誦和情景劇的形式完成了《學習馬旭老人的優秀品質》專題實踐活動,他們在“小組成員實踐體會”中如是寫道“錄制是一個小組作業,它的完成需要成員之間協作、溝通及較強的集體榮譽感”。思政課學習小組的同學們在“小組成員實踐體會”中普遍表示小組協力參與實踐活動的意義在于充分利用各自優勢特長,合作完成實踐任務,使他們懂得了配合。由此可見,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一定要充分利用實踐活動、打造真實情境,進一步強化成員的合作意識。

3.運用多種形式展示成果,共享學習成果

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成果展示能夠加深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成員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其對高校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小組合作學習后,組織小組間的交流互動,展示小組學習成果。這會使小組學習擴大到班級,有助于構建班級學習共同體。在實操中,教師可以在課堂的小組討論后以委派小組代表發言或進行舉手發言同小組分值掛鉤等形式呈現學生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成果,也可以通過課堂研討、實踐成果展示等諸多形式展現成果。成果展示不僅豐富了思政課的學習內容,更重要是有助于激發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成員的集體榮譽感,強化成員的合作精神和共同體意識,增強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的凝聚力?,F實也對此點作出了回應,王瑜潔說“小組齊心終得作品呈現,在全體同學面前展示,結束時的掌聲是對我們小組的認可,這是我們實踐而得的最美的勛章”。

4.規范個人小組反思評價,提升合作境界

反思與評價包括對活動過程和結果的反思評價、對個人和小組的反思評價。個人層面,過程性的反思和評價多見于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課堂討論交流和《小組學習記錄手冊》“小組成員實踐體會”中,例如在第一次活動中被其他成員批評的吳凌然寫道:“這次活動中我吸取了經驗教訓,并在第二次活動中積極主動,迅速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成員在合作后對個人進行的及時反思和評價具有公開性和動態性。對于結果性的反思和評價,個人更多地采用《課堂學習手冊》“課堂小結”撰寫記錄的形式進行,在學期末對個人表現和教師教學予以評價。這樣不僅有助于個人總結,也為教師教學提供改進方向和靈感。在小組層面,過程性、結果性的反思與評價主要表現在《小組學習記錄手冊》上,其中既包含了對到課情況、發言次數等方面表格評分式的量化評價,也包括了如獨特表現、創造性成果、合作態度等在內的小組表現評價和其他成員的質性評價。同時,手冊中也通過對課堂學習情況和實踐情況的記錄,將成員對思政課學生學習共同體總體性的評價囊括其中。

參考文獻:

[1][9]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

[2][6][7][15]潘洪建,沈文濤.大班額教學新視野:學習共同體構建與教學方式變革[M].鎮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12:45,53,55,26-30.

[3]易顯飛.“學習共同體”的哲學理解及思政教育中的運用[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4):44-48.

[4]Boyer,E.The Basic School:A Community for learning.NJ:the Carnegie Fou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J].Cambridg Upsurge a University Press,1995.

[5]范彥,金鑫.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04):99-101.

[8](美)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7.

[10]曾何.高校思政課“需求導向”教學模式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33):48-50.

[11]田鵬穎,寧靖姝.論堅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導性與主體性的統一[J].思想教育研究,2019(12):81-85.

[12]石書臣,周躍新.主體間性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系發展的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01):7-10.

[13]趙迎.論學習共同體及其教育意蘊[J].當代教育科學,2012(05):3-6.

[14]萬美容,廖宇婧.對話:增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模式選擇[J].思想教育研究,2010(01):17-20.

[16]楊洪澤.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17]李莉萍.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與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9.

[18]賀占魁,黃濤.高校智慧教室的建設理念、模式與應用展望——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8,28(11):54-60.

責任編輯? 苗存龍

作者簡介:黎玲,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學習共同體思想政治理論課構建策略
基于“微信群”的大學生英語學習共同體建設
翻轉課堂中“學習共同體”構建初探
淺議如何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論學習共同體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