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種植活動 提升幼兒勞動素養

2023-07-21 04:53范文嘉
教育界·A 2023年17期
關鍵詞:勞動素養種植學前教育

【摘要】幼兒時期是形成勞動意識、提升勞動素養的關鍵時期,幼兒教師可以利用種植活動開展勞動教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在組織種植活動前,幼兒教師需要耐心地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學習;在種植活動中,教師則需要與幼兒充分互動,讓幼兒通過參與種植活動有效提升勞動能力。此外,教師還要重視與家長溝通,實現家園共育,以順利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提升幼兒的勞動素養。

【關鍵詞】種植;勞動素養;學前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通市通州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種植活動促進幼兒全人發展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編號:TZGH/2021/15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范文嘉(1987—),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虹西幼兒園。

勞動素養與實踐、創新能力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理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以促進其全面發展[1]。幼兒時期是培養勞動意識、提升勞動素養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重視這個時期的勞動教育,幫助幼兒打好基礎。但有些幼兒在家較少參與勞動,家長也不注意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這樣的情況不利于幼兒形成勞動素養。為引導幼兒參與勞動,形成勞動意識和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勞動習慣,幼兒園可以開設種植活動,讓幼兒在種植的過程中掌握勞動技巧,收獲勞動感悟,發展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當然,種植活動不同于手工活動或游戲活動,教師需要制訂中長期教學計劃,并合理規劃種植區域、種植品種和教學內容,帶領幼兒一步一步進行種植。

一、引導幼兒觀察,讓幼兒積累勞動知識

觀察學習是幼兒最常用的學習方式,由于思維發育尚未完全,幼兒習慣通過觀察獲取與事物有關的知識與信息,這也是幼兒進行模仿學習的前提[1]。在引導幼兒動手實踐之前,幼兒教師應該先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學習,讓幼兒通過觀察實際的種植過程,獲得與種植有關的知識,弄明白什么是種植、如何去種植、種植涉及什么、參與種植會有什么收獲等。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開展到種植園區實地體驗的活動,引導幼兒觀察種植園區工作人員種植的樣子,讓幼兒積累相關勞動知識。在舉辦活動前,教師需要先爭取家長的同意,再與種植園區的人員聯系以獲得許可。到了種植園區,教師可以請工作人員向幼兒介紹種植園區中比較顯眼的花、草、果、蔬,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隨后,教師要把握住教育時機,趁機向幼兒講解什么是種植、為什么要種植、種植之后多久會有收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還應該向幼兒演示怎么種植、怎么保護農作物、怎么收獲等,讓幼兒對從種植到收獲的過程形成初步的認知。

除了教授知識,教師也需要與幼兒進行互動,讓幼兒對相關知識產生更深的印象。教師可以讓幼兒分享自己知道的農作物的名字,也可以讓幼兒分享自己知道的勞動工具的名字并說出它們的作用。在幼兒根據自己積累的生活經驗回答問題并與同伴交流、討論后,教師也應該及時引導幼兒觀察,讓幼兒通過實際的觀察進一步了解自己或者同伴介紹的農作物、勞動工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特別注意保障幼兒的安全,不能讓幼兒隨意觸碰種植園區里的工具,以免出現意外。

如若出現家長不同意幼兒外出學習的情況,教師就需要利用互聯網搜集與種植有關的視頻資料,讓幼兒通過觀看視頻來學習與種植活動相關的知識。相較于實地觀察,使用視頻教學雖然沒有那么強的身臨其境感,但依然可以讓幼兒觀察從種植某一特定作物到收獲這一作物的完整流程,從而對種植活動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

總的來說,幼兒相對習慣于通過知覺學習知識,所以幼兒教師應當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學習,讓幼兒通過觀察實際種植活動了解種植,積累一定的勞動知識,初步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

二、組織實踐活動,讓幼兒掌握勞動技巧

(一)重視師幼互動,教會幼兒勞動技巧

在幼兒通過觀察學習積累一定的勞動知識后,教師還應該帶領幼兒通過實踐學習掌握勞動技巧。在組織實踐活動時,教師應該明確,幼兒是種植活動的主體,教師是種植活動的示范者、引導者和共同參與者,因此在活動中,教師需要及時與幼兒互動,幫助幼兒通過自己的實踐掌握勞動技巧,養成勞動習慣,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此外,教師還應該依據幼兒的情況設計種植計劃,準備原材料,介紹種植技巧,示范如何種植,然后引導幼兒動手實踐。

教師剛引導幼兒參與種植活動、學習相關勞動技巧時,要選擇比較簡單、符合幼兒生理特點且安全系數高的種植活動。在活動中,教師還要注意和幼兒保持互動,及時解答幼兒的疑惑,幫助幼兒解決問題,確保所有幼兒都學會種植??紤]到幼兒尚無法正常使用鋤頭、鐮刀等勞動工具,也不適合到田地里種植,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種植盆栽。為此,教師需要為每個幼兒準備一把小鏟子、一個空花盆、一株花卉或者果樹幼苗。在發放上述種植材料后,教師需要將幼兒帶至有松軟土壤的空地,和幼兒回憶相關種植知識和勞動技巧。隨后,教師可以讓幼兒觀察自己的空花盆,找到花盆的特別之處。幼兒很快會發現花盆底下開了孔,教師需要及時解釋:“花盆底下開了孔,是因為我們種的幼苗要經常透氣、透水,這樣做就可以讓它們透氣、透水,它們也就不會因為空氣不足憋壞,也不會因為我們澆水太多而死了?!苯酉聛?,教師需要示范如何用小鏟子挖土、如何將土壤鏟進花盆、如何壓實土等,還要提醒幼兒不能把土壓得太過嚴實,稍微松散的土壤可以讓植物更好地透氣。

在示范完畢后,教師應該將舞臺交給幼兒,指導幼兒進行實踐。待所有幼兒都壓好土后,教師可以繼續與幼兒互動,詢問幼兒:“小朋友們,這時候我們要做什么呢?”幼兒會回答:“現在我們可以種植了!”此時,教師也需要進行示范,讓幼兒明白如何將幼苗的根輕輕插進土壤、如何將幼苗放正、如何固定住幼苗。隨后,教師可以讓幼兒進行實踐嘗試。在幼兒嘗試種植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提醒幼兒不要鏟入太多土壤,要保證幼苗能透氣。

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會掌握簡單的種植方法,對種植流程也會有更深的體會。而種植活動中的師幼互動,則會起到讓幼兒清晰、細致地學習勞動技巧的作用,幼兒可以由此形成相對科學的知識結構,切實了解如何種植??梢?,要讓幼兒有效掌握勞動技巧,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參與實踐活動,并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幫助,讓幼兒順利積累勞動經驗,為幼兒后續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組織多樣化實踐活動,提升幼兒勞動能力

在幼兒習得勞動技能后,教師還需要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來強化幼兒的勞動意識,提升幼兒的勞動能力。開展種植活動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勵幼兒參與勞動,讓幼兒體驗勞動的辛苦與樂趣[2],因此教師理應多組織種植活動,讓幼兒積累豐富的勞動經驗。此外,教師還需要重視幼兒在種植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幼兒為中心選擇種植目標和種植手段,與幼兒共同探討種植計劃,組織幼兒感興趣的種植活動[3]。

蔬菜有著容易種植且收成周期短的特點,在幼兒嘗試種植盆栽后,教師也可以帶領幼兒種植蔬菜。在種植前,教師應該先與幼兒探討種植何種蔬菜,讓幼兒更有參與感。在組織種植活動時,教師應該鼓勵幼兒自己在種植區域用鏟子挖土,放入種子或者幼苗,然后將土壤整理好。此后,教師只需要幫忙確認蔬菜是否被種下,以及提醒幼兒后續來到種植區域澆水。

此外,教師還應該適當組織養護活動,引導幼兒科學地照料自己種下的蔬菜。為此,教師可以設置“培育勞動日”,讓幼兒一面照料自己種植的蔬菜,一面學習澆水、除草、防寒等方面的養護知識。

在收獲之際,幼兒會切實感受到喜悅,教師需要抓住這一時機,帶領幼兒回憶自己從種植到養護再到收獲的過程中付出了什么,并引導幼兒推己及人,讓幼兒明白食物的來之不易,體會到“勞動最光榮”。由此,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種子會在幼兒心中生根、發芽。

總體而言,要讓幼兒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教師需要付出長期的努力,舉辦多樣化的勞動實踐活動,讓幼兒積累豐富的勞動經驗、收獲切實的勞動感悟。由此,幼兒會真正愛上勞動,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健康地成長。

三、重視家園共育,培養幼兒勞動習慣

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教師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教師也需要與幼兒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協助[4]。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向家長宣傳種植活動對幼兒的積極影響,介紹在家中種植的益處,獲得家長的認可。與此同時,教師還應不斷征求家長對種植活動的意見和看法,據此不斷完善種植活動。由此,家長和教師會形成一股合力,助力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為了讓家長更加認可種植活動,教師可以在家長會上與家長分享種植活動對于提升幼兒勞動素養的積極意義,也可以在家長課堂上分享與種植活動相關的知識,還可以將幼兒在幼兒園種植蔬菜的成果分享到家長群中[5]。家園共育可以有多種形式,在獲得家長的認可后,教師可以鼓勵家長來園參與親子種植活動,也可以和家長商量讓幼兒在家種植的計劃。

在舉辦親子種植活動前,教師需要和家長商量親子種植活動的具體方案。在正式舉辦親子種植活動時,教師則應鼓勵家長和幼兒一起合作完成種植任務,讓家長切實感受種植活動對幼兒產生的積極影響,同時讓幼兒收獲更多與種植有關的美好記憶。教師也可以組織展示活動,讓幼兒帶著家長前往班級種植區域,并鼓勵幼兒向家長展示自己的種植成果。家長的贊賞和鼓勵會讓幼兒感到自豪,這有利于幼兒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如果要讓幼兒在家種植,教師則需要與家長溝通,確定幼兒可以在家進行的種植活動。同時,教師要和家長分享種植知識和科學的育兒方式,讓家長明白,如果幼兒取得了一定的勞動成果,家長應該及時表揚和激勵幼兒,讓幼兒從勞動中收獲更多快樂與成就感,從而保持勞動熱情,逐漸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簡言之,幼兒的年齡尚小,要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家長的配合至關重要,教師需要多和家長溝通,讓幼兒在家庭中接受適當的勞動教育[6]。

結語

有趣的種植活動可以讓幼兒形成良好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組織種植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幼兒在觀察種植活動、討論種植活動、體驗種植中積累勞動知識,掌握勞動技巧。為了讓幼兒更順利地完成種植,教師自身也要積極參與種植活動,與幼兒一起體驗勞動的辛苦與快樂。此外,幼兒教師還要多與幼兒家長溝通,和家長商量如何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以及如何讓幼兒在家中種植,以切實提升幼兒的勞動素養。

【參考文獻】

[1]張華,許小琴.通過種植活動提升幼兒勞動素養的實踐探討[J].學周刊,2021(31):175-176.

[2]施晶晶.幼兒園種植課程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21(16):79-80.

[3]趙青.種植活動提高幼兒勞動素養的實踐研究[J].東方寶寶(保育與教育),2016(6):45-46.

[4]楊李娜,王瑩瑩.田園文化課程中幼兒種植活動的數據共享研究[J].教育觀察,2022(36):22-24,27.

[5]沈麗平.筍芽樂園:農村幼兒種植活動有效開展的實踐與研究[J].山西教育(幼教),2022(10):65-67.

[6]洪晨曦.幼兒生態種植活動策略初探:以胡蘿卜種植活動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2022(8):108-109.

猜你喜歡
勞動素養種植學前教育
“陽光菜園”:提升留守兒童勞動素養的策略研究
依托“陽光菜園”提升留守兒童勞動素養的實踐探索
淺談有機農業種植中病蟲害防治的原則和方法
甜玉米的種植管理技術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農村初中生勞動素養缺失原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