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入綠色發展理念的高中地理主題式情境教學設計

2023-07-22 22:31張悅曹羅丹王一帆劉偉龍陳曙東李加林
地理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綠色發展高中地理

張悅 曹羅丹 王一帆 劉偉龍 陳曙東 李加林

摘 要: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中小學教育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任務。高中地理課程涉及人口、資源、環境等知識內容,是非常適合融合并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課程之一?;诰G色發展理念,結合北侖區獨特的區域優勢資源,利用OBE模式進行“工業篇”“生態篇”“文旅篇”三大模塊的主題式情境教學設計,構建多元動態的評價體系,從而實現教學設計的持續改進,可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與未來必備能力,增強其可持續發展意識,將綠色教育落到實處。

關鍵詞:綠色發展;OBE模式;主題式情境教學;高中地理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5207(2023)06-0007-05

綠色發展是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著力點,踐行綠色、低碳、循環三大原則,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取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發展模式[1]。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這為綠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賦予了新內涵。當今各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共同探索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點,立足于中國國情的綠色發展不僅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也向解決全球生態危機提供了中國方案。

《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將綠色低碳融入教育教學,引導青少年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地理學作為綜合性、生活性極強的學科,密切關注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2],旨在培養具備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擁有家國情懷、世界眼光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并會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型人才,綠色發展理念可與中學地理課程高度融合。教師應充分挖掘、整合教材中的綠色發展元素,以真實生活情境為載體,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尊重、順應、保護自然,從而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加強中學生綠色發展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切入點[3],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高素質綠色人才支撐,符合當下的時代之需、育人之要。

一、OBE模式與主題式情境教學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教師要重視問題式教學,關注學生的表現性評價,讓學生學習終生有用的地理[2]?;诖?,本文選取OBE模式和主題式情境教學作為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OBE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重視學生個性和未來必備能力的培養[4],強化成果應用并進行多元評價,進而持續優化改進教學[5],形成“一中心五環節”的迭代循環模式(圖1)。主題式情境教學也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通過整合各類教學資源,以小切口展現具有清晰主線的主題,圍繞真實情境設計系列梯度問題,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主動構建知識體系,完成知識的遷移與應用,從而達到發展高階思維的目的[6],體現了知識、方法與思想的有機融合,兼具整體性和綜合性[7]。兩者在核心內涵和育人目標上不謀而合,在教學中相輔相成。主題式情境教學將基于OBE模式的教學目標情境化,OBE模式又為主題式教學提供層次化、可測量的評價反饋,以此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扎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助力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擲地有聲”。

[ 圖1 OBE理念迭代循環模式 ]

二、OBE模式下融入綠色發展理念的主題式情境教學設計與實施

1.教學主題確定與教學目標設計

以產出為導向的OBE教學模式是從學生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出發組織實施教學的。本文基于新課標規定的培養目標和學業質量水平進行教學設計,注重學生地理專業知識、學科核心素養和未來必備能力的協同發展。近年來,寧波市北侖區堅持以“兩山”理念為價值引領,積極探索“兩山”轉化路徑,用“金山銀山”反哺“綠水青山”,走出了一條臨港工業地區的特色生態治理道路,實現經濟、生態的雙向增益?;贠BE模式,本文整合高中地理課程目標和教材中與綠色發展主題有關的內容,以“寧波北侖,向‘綠蛻變”為主題,選取該區域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工業篇、生態篇、文旅篇三個專題案例,依據地方性、典型性和時代性特色,設計融入綠色發展理念的主題式情境教學(表1)。

2.教學過程設計與實施——以專題“生態篇:凝聚合力打造藍色海灣”為例

(1)教學過程設計

本專題預設的學習成果如下:①地理知識,即選擇性必修2.6、選修4.2的課程標準內容;②地理學科四大核心素養;③未來必備能力,即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動手操作等能力。因此,本文以梅山灣的發展為例,構建基于OBE理念的情境教學模式(圖2),通過劇幕的形式展開具體教學活動(表2)。

(2)教學實施過程

教學環節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情境的第一幕側重培養學生掌握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一般方法以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分析歸納的能力。運用視頻、圖文等材料,學生感知梅山灣的自然地理特征,并聚焦梅山灣過去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和成因,滲透尊重、順應、保護自然的觀念。師生針對某一生態問題共同分析描述。最后,學生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進行知識能力的遷移,分析凝練區域其他生態問題并進行成果匯報。教師從匯報成果中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指導其學會提取有用信息,厘清分析思路。

第二幕側重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和材料概括能力。通過視頻、圖文等材料,學生基于已有的信息提取能力,獨立探究梅山灣近年來的綜合治理措施及其工作原理和影響,并分享身邊改善環境質量的案例,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教師針對學生看待問題片面化等不足,在教學中著重引導學生重視地理整體性聯系,同時,可適當加入跨學科內容豐富教學資源,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

第三幕側重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地理實踐力以及動手操作、創新能力。利用視頻、圖文等材料,學生基于已有的分析歸納能力,探討未來梅山灣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意義,樹立因地制宜發展的意識,倡導綠色價值取向。此外,還設計“地理+生物”跨學科活動——制作濕地生態瓶,有效建立知識的橫向聯系。教師根據學生思維的局限性,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多方面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散學生思維。

在學以致用環節側重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以及知識整合、遷移和應用能力。該環節設計了課后實踐活動,學生小組分工合作,完成象山花岙島生態綜合治理調研工作,并形成調研報告,以綠色思維方式深入理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在多元評價環節,對于主題式教學不僅要考評結果,更要重視過程,關注學生的思維邏輯和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等[8]。因此,本文立足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以自評、他評、師評為主體,構建多元、動態的評價體系(表3)。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梳理知識體系,反饋和評價小組合作情況,發現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持續改進學習方法。教師通過分析數據,整體回顧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并優化和完善教學各環節,構建循環高效的課堂,達到“以評促改、以評促優”的效果。

三、結語

綠色發展融入地理教學是構建多層次綠色低碳理念育人體系、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以地理核心素養為導向的OBE模式與主題式情境教學都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知識的遷移應用,利于培養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符合當下育人目標。本文結合綠色發展背景,選擇生活案例,初步探討了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有效融合OBE模式和主題式情境教學,為高中地理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充分發揮課程育人功能,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但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更好地滲透綠色發展理念、如何加強OBE模式和主題式情境教學的深度融合以及如何提升評價的實用性等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與研究。

參考文獻:

[1] 任理軒.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堅持綠色發展——“五大發展理念”解讀之三[EB/OL].(2015-12-22)[2023-02-21].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5/1222/c40531-27958738.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臧小林,任江林.“三全育人”視野下的大學生綠色教育探析——以重慶三峽學院為例[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20,36(5):114-120.

[4] 陸夢婷,趙清,韓林.成果導向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地理教學,2022(7):27-31.

[5] 詹傳梅,陳松林.基于OBE理念的“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問題式教學設計[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下半月),2021(3):67-70.

[6] 林飛燕.主題情境教學在高中區域地理中的教學實踐探索[J].地理教育,2022(S2):20-24.

[7] 劉偉蘋,周維國,周雪忠.大概念指引下的“地形”主題教學實踐探索[J].地理教育,2022(3):27-32.

[8] 劉佳佳,潘化兵,劉云.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單元主題教學設計——以“發展戰略與國家權益”為例[J].地理教育,2021(6):16-24.

猜你喜歡
綠色發展高中地理
人力資源質量的生態維度研究
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堂語言策略的研究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基于綠色發展觀視角關于產業轉型路徑的思考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淺議堅持法治環保 推動綠色發展的實現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