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發展的理論邏輯與實踐模式

2023-07-24 00:56劉新國李燦軍彭瑛
職業技術教育 2023年16期
關鍵詞:實踐模式開放教育終身學習

劉新國?李燦軍?彭瑛

摘 要 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發展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本質需求,也是新時代開放大學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職業教育的教育性、職業性、社會性呈現出鮮明的開放傾向,開放性成為職業教育的時代性特征。新時代開放教育的政策使命及其職業傾向,需要融合職業教育才能真正彰顯其價值并實現可持續發展,開放大學也具備相應的現實基礎。根據融合進度、程度和效度的不同,可將開放大學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的實踐模式歸納為“雙軌模式”“并軌模式”和“系統模式”。

關鍵詞 開放教育;職業教育;融合發展;終身學習;實踐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3)16-0068-06

作者簡介

劉新國(1977- ),男,湖南開放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長沙,410004);李燦軍(1976- ),女,湖南開放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彭瑛,湖南開放大學

基金項目

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科教聯合項目“湖南省職業教育學分銀行建設的功能定位和建設路徑研究”(2022JJ60056);湖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電大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發展的實踐模式研究”(ZJGB2020465);湖南省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教育教學研究重點課題“技工教育服務鄉村振興‘三扶三教三維精準培養模式研究”(jykt202206),主持人:劉新國

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發展是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探索開放大學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2022年修訂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20條規定,國家發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職業學校教育或者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促進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推動全民終身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督逃筷P于推進新時代普通高等學校學歷繼續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教職成[2022]2號)提出“引導不同類型的辦學主體明確各自辦學定位,形成各有所長、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注重融合發展、構建開放融合的現代教育體系、建立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是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目標[1]。

現有研究圍繞融合發展相關命題取得了相應成果。學者們基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視角從基礎理論、制度框架、實踐路徑、行動策略和實施步驟等維度開展研究,提出了銜接拓展型、融通互換型、多級多元型等實踐模式與策略[2]。但整體而言,當前我國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的理論思考與實踐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本文采用“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發展”而不是“職業教育與開放教育融合發展”的理論表述,主要出于以下考慮:從理論內涵而言,開放教育基于其理念、對象、方法、時空等方面的開放特質,蘊含著教育類型橫向溝通和教育層次縱向銜接的價值意蘊。依實踐基礎觀察,開放教育包括???、本科和研究生等多種層次,涵蓋職業教育、非學歷繼續教育等多種類型。就主體意識而論,開放大學作為開放教育的辦學主體,在外部環境和內部機制方面具有鮮明的主體和主動意識。鑒于此,本文在闡述新時代職業教育基本屬性及其開放性的基礎上,結合開放教育的現實需求和實踐探索,試圖揭示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模式。

一、新時代職業教育的基本屬性及其開放傾向

新時代職業教育強調以動態的終身學習理念來變革“一朝受教,終身受用”的傳統教育思想,重視知識技能的持續提高和學習能力的培養[3],彰顯出鮮明的職業性、教育性和社會性,呈現出開放性的時代特征。

(一)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及其開放性

職業教育是為滿足社會生產勞動需要而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教育活動,內含“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性[4]。職業性與教育性相互影響并相互成就:一方面,職業教育既要準確反映和適應現代職業對人的要求;另一方面,職業教育也要為現代人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思想和制度保證[5]。隨著新時代勞動分工日益精?;?,現代人的生存、生活和生命價值越來越依賴于職業的形成和發展,更依賴職業建立社會聯系。新時代的“職業性”是傳統意義學徒制的升華,是融合職業目標、個人理想和社會意義的價值追求?!奥殬I性”服務和服從于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培養具有“高”“精”“?!钡穆殬I技術技能、職業道德素養與職業發展意識[6],還應具備職業深化、拓展和遷移的終身學習能力。在此意義上,“職業性”本身就是一個開放性的概念。

(二)職業教育的教育性及其開放性

德國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指出,教育不僅培養一個人的職業能力,而且培養不管從事何種職業都必須具備完善的道德品質[7]。職業教育要有知識技能和能力的傳授,還要有道德的培養、人文的關懷和心靈的觸動。隨著終身學習理念的普及,“教育性”在職業教育領域逐步擴展為職業道德、職業適應能力、職業流動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培養,更為充分地體現人性的真善美,實現人的自由發展[8]。職業教育應當促進人人享有為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盡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想、判斷、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9]。職業教育工作者“不僅是經濟界的侍者,而應作為將青年人在他們精神和智力發展的重要時刻引向高尚的引路人”[10]。對職業教育價值理性的追求,應當彰顯其現代性并成為教育決策的重要依據[11]。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為職業而學:職業教育與培訓》中指出,職業教育學生的可遷移能力與終身發展能力更為關鍵。這意味著職業教育內涵認識的深化,體現了職業教育對人的主體性發展的根本觀照。將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有機協調,讓知識、技術、能力與人的本性和自由發展走向統一而不是相互背離,才能真正實現人的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也才能體現職業教育的教育性價值。

(三)職業教育的社會性及其開放性

職業教育的社會性是指職業教育作為“社會再生產”的保障系統所具有的政治、文化和教育功能。教育培養人的“主體性”,也培養個體作為“社會人”的社會責任感。職業教育的社會性根源于職業教育的“職業性”,也決定了其服務社會需求的責任[12]。發展職業教育不僅是教育戰略問題,也是涉及和諧發展的政治和社會問題:社會發展需要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也要適應和服務于社會發展,改革和發展職業教育更要依靠社會力量[13]。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職業教育由政府舉辦,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2022年新修訂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提出,推進多元辦學,支持社會各種主體廣泛參與職業教育,從而形塑超級規模的職業教育市場[14]。只有內在機理與外部社會影響同頻共振時,職業教育才能彰顯其新時代的特有價值[15]。

(四)開放性作為職業教育的時代屬性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一個開放的教育體系,面向人人、面向社會,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一方面,職業教育的動態性決定了其開放性,職業教育的“職業性”是一種動態概念,“職業”的崗位要求將根據技術發展和崗位能力要求不斷變化,隨著職業內涵的深化、崗位的遷移而發生變化;另一方面,職業教育的職業性決定了培養理念、對象和模式方法的開放性?!熬寄堋苯逃蔀橹赶蛐詷O強的工具理性,但封閉的校園無法培養出技能大師,職業教育需要面向企業、面向崗位、面向社會,面向教育與技術的融合發展。因此,從學生學習手段和途徑的角度看,需要開放性的學習設計,將校內校外、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有機融合,構建職業教育開放性的新型教育模式[16]。這意味著職業教育是一種跨界的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就是職業教育開放性特點的集中體現[17]。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和終身學習理念的日漸普及,職業教育越來越凸顯其開放性的特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提出發展“包容性”職業教育,“構建一個滿足所有學習者需求的職業教育體系,確保先前被排斥或有排斥風險的人獲得參與職業教育的機會并取得成果”[18]。

唯有準確理解職業教育的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把握其理論內涵、邏輯關系及其融合屬性,才能真正實現職業教育的價值目標。教育性、職業性和社會性的耦合是職業教育的根本屬性,開放性則是職業教育的時代特征,體現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融通取向,服務于職業教育“道”“藝”合一的培養目標[19]。一方面,職業教育的職業性、教育性、社會性和開放性,可以通過開放教育得以實現和發展;另一方面,開放教育的時間長度、空間寬度、內容深度與價值厚度,使得職業教育更能夠適應新時期的社會需求。新發展格局下,職業教育應當立足其屬性和特色,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邏輯和規律,滿足個體成長和社會發展需求,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智力支撐。

二、轉型期開放教育的政策使命及其職業傾向

(一)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使命

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發展是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的政策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的統籌協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黨的十九大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吨泄仓醒腙P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制”。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統籌“三教”協同創新,推進“三融”系統改革,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推進職普融通,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2022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更是明確提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近年來,繼續教育改革力度加大,《教育部關于推進新時代普通高等學校學歷繼續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教職成[2022]2號)等一系列文件陸續出臺,加速了繼續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有效融合。教育體制變革、職業教育發展和繼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從頂層設計層面推動了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的協同發展[20]。

融合職業教育發展,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是開放大學的歷史使命和政策使命,也是開放大學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根據教育部2020年《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的整體設計,我國開放大學融合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政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明確發展目標,服務全民終身學習和技能社會建設,實現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并重發展;拓寬辦學范圍,緊貼市場、緊貼產業、緊貼職業自主設置應用型、技能型學科專業;主動服務國家戰略,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研用結合為途徑積極探索研究生教育;明晰地方開放大學管理體制,探索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融合發展的職責;完善政策制度保障,健全開放大學和職業院校之間資源共享、交流協作的機制;健全經費投入機制,積極推進開放大學開展職業教育、社會培訓財政補助制度和開放大學學歷教育生均撥款制度。

(二)轉型期開放教育的職業傾向

開放教育作為現代遠程教育,旨在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提供開放共享的教育資源和時空便利、個性化、自適應的學習途徑,滿足特定群體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構建學習型社會[21]。開放大學的開放教育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主要采用非全日制教育形式開展???、本科學歷繼續教育,緊貼市場、緊貼產業、緊貼職業自主設置應用型、技能型學科專業,目前正在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研用結合為途徑積極探索研究生教育。作為“目的性”地“培養人”的一種學校后教育形態,開放教育具有對象開放、時空開放、方法開放和觀念開放等特征,是對學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其目的主要包括補充學校教育的不足、適應所處環境的需求和發展個人能力促進新時代個體自身和社會發展[22]。

終身學習理念普及、產業轉型升級和教育數字化轉型,對開放教育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要求越來越高、需求越來越大的壓力反襯出我國開放教育面臨的危機。從內部觀察,開放教育自身存在供應總量不足、供應能力貧弱和供應結構不合理問題,從傳統的“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辦學模式到具體教學模式、載體、方式和手段等也面臨嚴峻挑戰[23]。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推進整體轉型發展是新時代背景下開放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就外部環境而言,終身學習理念、技能型社會建設以及信息技術發展為技術技能人才供給改革提供了契機,為開放教育轉型和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時代機遇。這就要求開放教育要立足人才結構優化之目標,瞄準高技能人才培養,服務終身職業能力開發,回歸更為基本的類型定位,實現更為互補的方式變革,吸引更為多元的參與主體,推動更為規范的質量治理[24]。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重構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實現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是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的統一,也是開放教育在技能型社會建設進程中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價值旨趣和實踐邏輯的基本路徑[25]。開放教育的職業化轉向涉及繼續教育的整體轉型,表現為辦學理念的轉變和發展重心的轉移,以學員的職業發展作為發展的核心理念,強調一種終身學習和職業發展的動態觀,而不是停留在“定職終身”的靜止概念上。在依托現有體系和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實現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溝通銜接,是終身學習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開放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三、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發展的現實基礎

相較于普通高等教育和其他繼續教育,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發展具有獨特的理論價值與實踐空間,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理念、培養內容、評價取向上更具可能性和可行性,如目標上均致力于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在培養理念上都強調職業能力的提升;在內容上都強調知識向能力轉化的學習活動;在評價取向上都側重以成效為本[26]。在終身學習理念下,二者之間功能互補性尤為突出。開放教育的“互聯網+”教學模式所具備的開放性、網絡性、學習個性化特征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彌補了職業教育領域資源不足和發展不平衡的問題[27]。

事實上,開放大學系統已經在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發展方面積累了近20年的實踐經驗。1998年,中央電大率先舉辦高等職業教育,開啟了廣播電視大學系統舉辦職業教育的征程[28]。自2002年開始,各地廣播電視大學借助職業教育高速發展的春風,陸續舉辦職業院校,利用開放教育的優勢促進職業教育發展,通過職業教育的發展促進廣播電視大學的轉型發展。時至今日,已有27所廣播電視大學(開放大學)以各種方式舉辦職業教育[29],見表1。這種開放教育與高職教育并行的“兩校一體”模式成為我國教育史上特有的現象。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國家開放大學初步形成了“互聯網+教育”的新模式,促進了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的融合發展,為學習型社會建設和終身學習體系構建提供了有力支撐。

四、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發展的實踐模式

融合不是以一種價值觀取代另一種價值觀,也不是以一種方式取代另一種方式,而是相互“取長補短”。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關系認識需要從傳統的“中心論”轉向“共生論”[30]。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不是兩種教育類型的簡單“嫁接”,而是一種融合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過程、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為一體的系統培養機制[31]。從實踐來看,開放大學與職業院?!皟尚R惑w”的模式探索,在促進職業教育與開放教育溝通銜接、縱向延伸,促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融合發展,促進體制機制乃至共同體構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兩校一體”是開放大學和高職院校作為舉辦主體形式的簡單合稱,并不能揭示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發展的實質特征,也無法彰顯融合的進度、程度和效度等特征[32]。綜合開放大學系統中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發展的實踐形式和探索歷程,根據二者融合的進度、程度和效度,可將現階段開放大學系統內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發展的整體變革模式概括為“雙軌模式”“并軌模式”和“系統模式”。三種模式的比較見表2。

(一)雙軌模式

“雙軌模式”是各地廣播電視大學利用其舉辦遠程開放教育系統資源的優勢來舉辦職業教育的融合發展模式,包括“兩校一體”模式和聯合辦學模式?!皟尚R惑w”模式即依托省級廣播電視大學成立高等職業院校舉辦職業教育,俗稱“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機構)”?!皟尚R惑w”形式上表現為廣播電視大學舉辦開放教育和高等職業院校舉辦職業教育,實質上是由廣播電視大學舉辦職業教育。聯合辦學模式則是廣播電視大學與其他院校合作開展高職高專教育?!半p軌模式”下,大部分學校雖然是“一套人馬”,實質上大多采取“分離型”管理方式,教師、教學、教務相對分離、各自為政。湖南廣播電視大學與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和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和湖北科技職業學院等成為“分離型”的代表[33]。

(二)并軌模式

“并軌模式”是在不改變原有教育類型的基礎上,通過專業設置、培養模式、教學模式、教學資源、學習成果、服務機制等方面的融合對接,實現職業教育與開放教育的縱向銜接和橫向融通的發展模式,又可以稱之為“接軌模式”或“對接模式”,是“雙軌模式”的進化形態或升級版?!安④壞J健币灾貞c廣播電視大學最有代表性。重慶廣播電視大學與重慶工商職業學院開啟了“三融合”辦學模式,以“互聯網+”為特色,以“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為基本路徑,旨在實現“遠程教育職業化、職業教育信息化、市民學習終身化”,具體措施包括融合專業設置和課程建設、建立特色學院、通過學分銀行開展學習成果認證、重組構建創新型人才隊伍、重組開放式管理體制、建立完善的運行模式等[34]。國家開放大學委托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持續開展了學分銀行試點項目,從實踐層面走通了一條雙向互認、雙證融通的路徑,實現了職業教育與開放教育的融合融通[35]。

(三)系統模式

“系統模式”是基于終身學習理念,通過聯盟共建、資源共享、成果互認、平臺互通等方式,構建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實現職業教育、開放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等教育類型縱向銜接和橫向融通的發展模式?!跋到y模式”以上海開放大學和廣東開放大學最為典型。上海開放大學明確以開放教育為基礎、整合繼續教育系統、融合各類教育資源、構建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的新型大學為建設目標,并致力于促進學習資源共建共享的聯盟戰略和構建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平臺戰略[36],依托學分銀行探索“雙證融通”(包括“課程重組型雙證融通”“學分認可型雙證融通”“直通車式雙證融通”“證書認可型雙證融通”等類型)。通過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教育課程學分的轉換與互認,上海開放大學實現了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的銜接貫通,促進了學歷教育與國家職業資格培訓兩大教育體系的融通和互認,構建了知識共享和人才培養互融的開放體系,推進了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37]。廣東開放大學陸續出臺了《廣東開放大學職業教育與開放教育銜接試點項目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辦法(試行)》等多項制度,深入開展職業教育與開放教育融合發展的實踐探索,形成了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并舉、貫通中?!獙?啤究迫齻€學歷層次的系統辦學模式。2019年9月,由廣東開放大學主要參與制定的《廣東省高等教育學分認定和轉換工作實施意見(試行)》正式發布,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兩類教育融合發展的機制,為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拓展了更大空間[38]。

上述三種模式從一定意義上體現出開放教育融合職業教育發展的進度、程度和效度?!半p軌模式”旨在通過舉辦職業教育尋求廣播電視大學轉型發展路徑,實現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并軌”或“接軌”[39]?!半p軌模式”是特殊時期的特殊之策,其目標不是長久地維持“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形式。伴隨教育治理現代化和法治化進程,“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機構)”模式必然面臨辦學主體法律地位的合法性質疑:即為什么明明是一套人馬(一個主體),卻可以擁有兩塊牌子(兩個主體)?從實踐效果來看,“雙軌模式”下的廣播電視大學不僅沒能有效融合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反而導致了管理上“外部統一、內部分裂”的貌合神離現象[40]?!半p軌模式”可以進化為“并軌模式”,“并軌模式”以典型特色專業為切入點,通過專業對接和成果認證,逐步推進資源共建共享、服務體制和管理體制變革,將原本分離式的“雙軌模式”實質性地對接融合,從而有效地實現兩種教育類型的溝通銜接。這種模式秉持“兩校一體”探索理念,旨在一定范圍內嘗試重構教育類型的局部結構,真正發揮開放教育教學模式、教育資源和學歷層次上的優勢,充分運用學分銀行學習成果認證、積累和轉換功能,融合職業教育的內涵發展。但是,這種系統內部的自我調適模式能夠在多大范圍內帶動開放大學的整體轉型,值得進一步思考與探索?!跋到y模式”是構建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的整體推進模式,涉及頂層設計、體系架構、實施路徑、推進策略、保障機制等各個層面?!跋到y模式”基于終身學習的價值理念,將開放教育、職業教育和其他教育類型的價值目標、學習模式、學習資源、學習評價、學習成果、學習支持服務等有效融合,實現了不同教育類型之間的縱向銜接與橫向融通,真正從內涵建設方面推進了開放大學的轉型發展。從實踐效果來看,“系統模式”在人才培養、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社會綜合效應等方面正在逐漸凸顯其價值。

參 考 文 獻

[1]楊繼龍.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職業教育與開放教育協同發展機制研究[J].成人教育,2023(1):79-84.

[2]鄧子云,張放平.理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及其15年改革策略[J].現代教育管理,2019(11):93-100.

[3]郭宏偉,安麗鳳,薛慧,張麗宏.終身學習理念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融入研究——以中醫藥專業為例[J].成人教育,2021(12):80-83.

[4][6][8]孫立會,劉思遠.職業教育的職業性與教育性:偏差與融合[J].當代職業教育,2019(2):49-55.

[5][13]段振榜,張洪.職業教育職業性、社會性、人民性解讀[J].職業技術教育,2006(19):14-16.

[7][10]徐朔.論職業教育的教育性和職業性[J].職業技術教育,2002(7):10-13.

[9]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委員會.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85.

[11][15]李興洲.論職業教育的現代屬性和功能[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59-66.

[12]高文杰.試論我國職業教育現代性價值的應然取向[J].教育學術月刊,2017(2):33-39.

[14]陳正江.積極推進職業教育的社會多元辦學[J].江蘇教育,2020(68):79-80.

[15]楊成明,張棉好.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決定論[J].教育與職業,2014(29):8-10.

[16]黃宇.論職業教育的開放性[J].教育與職業,1989(1):4-6.

[17]姜大源.關于職業教育的幾點哲學反思[J].教育與職業,2022(2):5-12.

[18]UNESCO-UNEVOC.Virtual Conference on Inclusive TVET[R].Bonn: UNESCO-UNEVOC, 2019:2.

[19]廖策權.教育性和職業性是定位職業教育本質的應然視角[J].教育與職業,2017(3):100-104.

[20]劉新國.我國終身學習立法的條件類型及其評價維度[J].成人教育,2022(11):1-11.

[21]王海平,蔣亦璐.“開放教育”解析[J].職教論壇,2021(3):105-112.

[22]張偉遠.繼續教育應是一種全民化教育——論繼續教育與成人教育、職業教育、遠程教育的關系[J].中國遠程教育,2007(1):15-19+78.

[23]吳斌,高慶元,范太華.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研究[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7(2):8-13+18.

[24][25]鄧小華.技能型社會建設進程中的高等繼續教育發展:危機、戰略與路徑[J].終身教育研究,2022(1):39-46.

[26]宋曉玉.校企合作視域下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研究[J].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4):16-20.

[27][32][33][41]胡萬達,胡繼明.遠程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的實效考察與優化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9(7):98-104.

[28]李明瑤.終身學習視角下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的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1):18-19.

[29][30]吳南中.遠程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的表征、時序與實現路徑[J].繼續教育研究,2015(6):45-48.

[31]宋璞,申小芳.共生論視域下遠程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的現狀、困境及治理出路[J].成人教育,2018(1):18-22.

[34]繆玲,曾祥躍.“兩校一體”模式下職業院校與開放大學融合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成人教育,2020(3):61-66.

[35]余善云,羅媛.教育融合之于開放大學建設——以重慶廣播電視大學為例[J].天津電大學報,2016(1):17-22+75.

[36]邢迎春,劉紅玉,等.行業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轉換模式探究[J].郵政研究,2019(4):39-42.

[37]蔣紅.上海開放大學發展戰略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3.

[38]郭翠,陳海建.基于“雙證融通”的學分銀行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4):15-20+53.

[39]隆艷,周海英.開放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的路徑探討——以廣東開放大學為例[J].廣東開放大學學報,2019(6):15-19+99.

[40]龔志武.遠程開放大學的演變和發展趨勢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7.

The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Mod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Open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Liu Xinguo, Li Canjun, Peng Ying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open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essential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pe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The educational, professional and social na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ws a distinct open tendency, and openness has becom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im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olicy mission and career orientation of open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require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ruly highlight its valu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pen universities also have corresponding practical basi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rogress, degre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gration, the practical mod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open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open university can be summarized as“dual track model”“parallel track model”and“system model”.

Key words? open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lifelong learning; practice model

Author? Liu Xingu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unan Ope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4); Li Canju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unan Open University; Peng Ying, Hunan Open University

猜你喜歡
實踐模式開放教育終身學習
基于學生社團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模式探析
《無機材料物理性能》教學方法與實踐模式初探
基于終身學習理念高職財經教育品牌建設的探微
關于構建我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思考
我國國家開放大學建設研究綜述
電大開放教育學生流失原因及對策分析
“互聯網+”背景下的開放教育法學專業課程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