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系統化建構與高質量實施研究

2023-07-28 14:23劉淑紅
遼寧教育·管理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化高質量

摘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學校三級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遼寧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研核心團隊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化建構與高質量實施研究”作為研究項目,開展了省市縣(區、市)校協同聯動、教科研訓一體化的系列研究工作,從大課程觀、大心理健康教育觀的視域,系統建構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促進了全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高質量實施。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化;高質量

作者簡介:劉淑紅,遼寧教育學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高級教師。

課題項目:1.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 2021 年度教育決策咨詢專項一般課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G21ZXB016。2.本文系遼寧省基礎教育 2022 年度立項重點課題“大數據背景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科學預防與有效干預機制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LNJA202231。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學校三級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9月,遼寧教育學院成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研核心團隊,以問題解決為導向,聚焦遼寧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中的熱點、難點和關鍵問題,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化建構與高質量實施研究”作為研究項目,確立了以大課程觀、大心理健康教育觀為建構課程體系的研究視角,通過項目研究,建構了一個方向正確、學段銜接、內容完善、載體豐富、開展常態化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推動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高質量實施。

一、研究視域

(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政策研究

一是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政策。2012年12月,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以下簡稱《綱要》)明確規定中小學要開展心理健康專題教育。專題教育可利用地方課程或學校課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2021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強調加強心理健康課程建設,中小學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校本課程。

二是遼寧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政策?!哆|寧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規定在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中,每2周至少安排1課時心理健康教育課?!哆|寧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實施意見》《遼寧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指導綱要(2019年修訂)》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納入地方課程。在《遼寧省教育廳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的通知》中,也規定了中小學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現狀研究

1.課程開設較為普遍

從2016年起,遼寧省將義務教育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必修課,納入地方課程“人與自我”,部分學校還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目前,高中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大多與生涯教育課程融合,納入校本課程。

2.課程體系不夠成熟

課程建設目標體系缺乏系列化、具體化,不同學段之間同一主題的課程銜接不夠流暢,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簡短、交叉、重復;內容體系較松散,途徑多樣卻整合性差,家庭教育指導與教師心理輔導仍未納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研究者在對遼寧省27所中小學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調查中發現,53.29%的學校既沒有面向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沒有面向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指導課程。

3.課堂教學質量有待提高

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缺少可借鑒、可復制的教學資源,教師備課時查找資料難;缺少明確的課程評價體系、相應的跟蹤評價以及課堂教學評價規范;課程實施中,教師設計課程的自由度較高,隨意性較大,存在課程主題方向不明確、活動設計結構不合理、課堂教學過于學科化,以及重說教輕體驗、重活動輕感悟、活動實施效果不理想等問題。這些問題已經成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高質量發展的難點。

(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理論研究

1.關于課程概念的研究

持不同教育觀的學者對課程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學者張華在《課程與教學論》一書中將課程的含義歸納為3種:第一種是把課程作為學科。把課程作為學科,又可分為廣義的課程和狹義的課程。廣義的課程是指所有學科(教學科目)的總和,或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各種活動的總和;狹義的課程則是指一門學科或一類活動。第二種是把課程作為目標或計劃,也就是把課程視為教學過程要達到的目標、教學的預期結果或教學的預先計劃。第三種是把課程作為學習者的經驗或體驗,也就是把課程視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得的知識或體驗,以及學生自發獲得的知識或體驗。

從上述課程定義出發,本研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傾向于廣義的課程,即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指為實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的總和,包括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學校依據課程本質的要求,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輔導內容、輔導活動的方式這3種基本成分來規范和設計課程,其外在形式除了學校所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外,還包括符合課程本質的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2.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化建構模型的研究

基于上述理解,本研究將多種途徑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課程的方式加以整合,同時將家庭教育指導與教師心理輔導納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一是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據《綱要》所規定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實施途徑,著眼于新課程方案倡導的大單元、模塊化學習,橫向上確立5個模塊的序列化專題,包括認識自我、學會學習、情緒調適、人際交往、生活與生涯,縱向上系統建構從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共12個年級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方式、課程評價方式。二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校本課程開發,即將學校零散的、碎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以課程的方式加以整合,開發出符合學校辦學理念、育人目標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發展、內涵發展,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運行系統。

二、主要舉措

項目研究的總體思路是以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為依托,將頂層設計與基層深耕有機結合,創新教研模式,組織開展主題式省市縣(區、市)校四級聯動、線上線下融合、教科研訓一體化的系列教研活動,形成前期調研—聚焦問題—專家理論引領—成員實踐研究—專家督導—成員反思再實踐—形成經驗—指導實踐的螺旋上升的良性閉環,最終提出問題解決策略。

(一)研制項目實施方案,進行開題論證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項目研究準備階段的任務是組建研究團隊,找準項目研究方向。

首先,依據前期對遼寧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況的調研,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化建構與高質量實施研究”作為團隊研究項目,為團隊成員購買學習資源,組織團隊成員深入學習研討,做好文獻綜述工作。

其次,組織部分骨干團隊成員,分別召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項目實施方案研討會,撰寫項目研究具體實施方案。

最后,聘請項目研究專家對方案進行論證,并根據專家的修改建議不斷完善,形成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實施方案,為開展課題研究做好準備。

(二)健全四級聯動教研機制,促進教研轉型與創新

項目研究質量的關鍵因素在人。為服務教師專業成長、保障項目研究工作順利進行,遼寧教育學院創新教研工作思路,完善教研工作體系,優化教研工作模式,組建遼寧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研核心團隊,增強項目研究力量。

首先,建立省市縣(市、區)校四級聯動教研機制。從全省遴選了17名市級、27名縣(市、區)級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研員,54名學校領導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組成省級教研核心團隊,在省專、兼職教研員帶領下,開展項目研究工作,形成省市縣(市、區)校四級聯動、上下協同、高效運行的教研工作機制。

其次,建立教研核心團隊項目研究工作例會制度。定期召開線上或線下的教研核心團隊工作會,及時總結項目研究中的經驗和問題,推進項目研究工作。

再次,建立教研核心團隊成員考核、退出和增補機制。將教研核心團隊成員參與項目研究情況作為考評依據,定期對其進行考核,依據考核情況及時作出人員調整。

最后,建立任務驅動管理機制。為保證研究順利、高效進行,將上述5個模塊的研究確立為5個子課題,每個市級教研核心團隊自選1個子課題進行研究。校本課程開發則是每個市級教研核心團隊的必選項目,確保項目研究既有縱向的總課題組與子課題組之間的協同配合,也有相同子課組之間的橫向互補,保證項目研究的寬度和深度。

(三)召開項目研究啟動會,開展專題培訓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項目研究啟動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使團隊成員明確研究任務和研究意義,掌握研究方法,轉變團隊成員的課程觀念,提升團隊成員的教育研究能力。

首先,召開項目研究啟動會暨課程建設培訓會,為項目研究提供支點。一是解讀項目研究實施方案,明晰項目的研究目標、研究任務、研究思路,增強團隊成員的課程意識,厘清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活動課程、校本課程等概念的內涵。二是針對教研核心團隊成員的結構特點,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理論、技術與演練”主題的體驗式培訓,帶領團隊成員完整體驗團體心理輔導從開始階段、工作階段到結束階段的全過程。每次活動之后,團隊成員要闡述活動設計的心理學原理,在實際工作中的遷移運用以及實操中的常見問題和注意要點等,提升團隊成員在團體心理輔導領域的理論素養與專業技能,豐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方式。三是聚焦課堂,就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開展培訓,通過“心理健康課——體驗與分享”的專題講座,幫助團隊成員理解心理健康課的三要素——活動、體驗、分享,使團隊成員對如何高質量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有了清晰的努力方向。四是聚焦校本課程,就如何開發與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提供范例。遼寧省實驗學校從校本課程開發的起點、特色心育課程的構建與工作模式、特色心理校本課的開發三個維度,介紹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目標體系、“三位一體”全程化體驗式課程體系、全員參與的大心理健康教育團隊,為團隊成員開展項目研究提供了范例,打開了思路。

其次,開展教研核心團隊成員科研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為項目研究提供智力支持。授課專家就如何做好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成果梳理、教育決策咨詢等進行專題培訓。專家的指導為項目研究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四)開展系列主題研訓活動,提升團隊成員的專業素質

首先,召開教研核心團隊專業素質提升暨項目研究高質量實施推進會。培訓注重理論引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邀請專家開展教師危機干預技能實操培訓。團隊成員深度體驗危機事件發生后如何用CISD(危機事件團體減壓)技術進行干預。危機干預技能實操培訓在遼寧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中尚屬首次,彌補了心理教師危機干預能力不足這一專業成長的短板。

其次,召開系列子課題研究討論會,為項目研究提供策略。為推動項目研究同一子課題組的縱向交流與不同子課題的橫向互動,以學會學習、認識自我、人際交往、情緒調適、生活與升學擇業指導的系統化建構與高質量實施5個子課題為主題,開展了5次線上系列主題研訓活動。會議采用“1+3”研訓模式,其中,“1”為研訓主題,“3”為理論引領、觀課議課、個案督導。理論引領:由課題組成員代表匯報本課題組理論研究成果,重在理論引領,豐厚教師的心理學知識底蘊;觀課議課:由課題組成員代表執教本主題的一節教研課,核心團隊成員共同觀課議課,觀課議課重在實踐應用,提高心理健康課堂教學質量;個案督導: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就成員提交的個案報告作線上督導,個案督導重在分享經驗、澄清思路、提升心理輔導能力。

再次,召開課堂教學高質量實施培訓會。課程建設是新課程改革的根本,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師、課程、學生三要素協同共進。培訓緊密圍繞著三要素而展開,以需定培,賦能發展,針對學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急需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的現狀,邀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以“正向思維的力量——教室里的‘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技術”為題進行專題培訓。同時,會議還安排了課例觀摩與點評、校園心理劇觀摩與點評,突出理論性與實踐性、講授式與體驗式的有機結合。

接下來,召開校本課程建設高質量實施研訓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有利于完善學校課程體系,促進學校育人方式轉變,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有利于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養。研訓會聚焦校本課程建設,聚焦課堂教學,邀請幾位專家分別作“好學、樂學——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與培養”“上一節有趣的走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等專題講座,邀請一線教研員與校長分別展示本地區、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開展的情況和取得的成效。此外,還展示了全省各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錄制的“春暖行動”專題課程。

最后,開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和學生公益課堂系列活動。家校社協同育人是心理健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心理健康教育觀所倡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教研核心團隊聚焦親子溝通新問題,線上開展第二期和第三期“遼寧省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活動,邀請全國家庭教育專家為全省中小學生家長代表進行專題培訓,并組織心理健康教研核心團隊成員參與活動,為家長答疑解惑。

(五)開展兩個標準文件研制工作,提升團隊成員的育人能力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規范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充分發揮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育人功能,教研核心團隊以終為始,從項目研究之初就瞄準了《遼寧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課堂教學基本要求”)《遼寧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育人實施意見》(以下簡稱“課程育人實施意見”)的研制,將其作為項目研究的重要預期成果,并就兩個文件的研制進行了多次的研討、修訂。

首先,深化課程建設專題培訓效果,以優秀課評選為驅動,研制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分3個階段開展遼寧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研核心團隊項目研究優秀課、優秀教學設計評選活動。第一階段:教研核心團隊骨干成員每人錄制1節心理健康教育課,該課例須經過團隊成員研課磨課,由教研員或教研核心團隊成員點評,再將這些課例作為研究課例,就共性優點及問題進行提煉梳理,結合文獻研究,研制初稿,再組織召開課堂教學基本要求研討會,展示優秀課例,將初稿交給全體成員討論修改。第二階段:全省各市按照課堂教學基本要求開展研課磨課活動,由一般團隊成員和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共同錄制第二批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成果,根據實踐中發現的問題,修改初稿,形成試行稿,下發全省各市中小學校。第三階段:線上多次召開討論會,修改完善試行稿,形成定稿,以文件形式下發全省。

其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5輪多次“課程育人實施意見”研制活動。第一輪:全省14個市的教研核心團隊提交了本市研制的子課題模塊的文件初稿,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建議等內容。第二輪:將各市提交的實施意見匯總整理,形成討論稿,全體教研核心團隊成員分模塊研討了“課程育人實施意見”討論稿。第三輪:成立文件起草核心小組,博采眾長,修訂討論稿,形成初稿。第四輪:召開線上線下同步研討會,討論完善初稿。第五輪:組織全省14個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分組討論、修改。

最后,召開項目研究成果交流會,總結經驗,推廣成果。核心團隊成員從教研核心團隊建設、教研工作轉型與創新、校本課程開發、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構等不同層面展示項目研究成果,通過觀課議課、沙龍研討、經驗分享等多種形式,為心理教師提供理論引領和實踐范例。

三、研究成效

項目研究實施3年來,教研核心團隊開展的各類研究活動輻射省內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學生家長70多萬人次,完善了省市縣(市、區)校四級聯動的教研機制,培育了一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隊伍,積累了一批優質課程資源,初步實現了項目研究的預期目標。在隊伍建設方面,有38人在省級研訓活動中作經驗分享等交流展示;物化成果方面,階段性出版研究成果《中小學生典型發展性心理問題與教學設計》,11篇案例入選人民出版社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精品案例選編》,“課堂教學基本要求”以文件形式下發,多篇論文發表在國家級、省級期刊,項目研究成果獲遼寧省教育廳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百余項優質課程資源被推送至遼寧省優質課程資源平臺。

今后,遼寧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研核心團隊將建立好區域間的合作機制,促進項目研究區域間的均衡發展,進一步升華研究成果,使其更加成熟,更具有指導意義,更具有全國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林崇德,俞國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2]劉萬倫,戴敏燕,楊莉.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1.

[3]鐘志農.心理輔導活動課操作實務[M].寧波:寧波出版社,2021.

[4]譚鑫,彭瑋婧.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建設的省際政策比較:基于31省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的文本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1(1).

(責任編輯:趙昆倫)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化高質量
堅持系統化思維 構建大安全格局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系統化推進回遷提速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例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去學科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慕課模式探索
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反思
如何上好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