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全新學習場:基于精準評價的“精準+”教學管理

2023-07-29 11:20田冬
中小學管理 2023年6期
關鍵詞:畫像精準責任

摘要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文藝路第二小學在深入開展基于信息技術的“精準教學-個性學習”實踐研究過程中,探索以精準評價結果為依據,構建“精準+”教學新生態?!熬珳?”教學是對精準教學的升級。從精準畫像到“精準+”教學,要經過畫像解析、教學反思、精準研磨、教學實施等關鍵路徑?!熬珳?”教學在促進資源建設、平臺技術和評價體系優化升級的同時,衍生形成“精準+”作業、“精準+”課表菜單和“精準+”教學計劃,實現精準的再生產。通過里合外應、軟硬兼施、雙輪驅動、粗細遞進、“近攻遠交”等管理策略的有效實施,為精準評價到更加精準教學的螺旋式上升保駕護航。

關鍵詞 教學管理;精準評價;精準畫像;“精準+”教學;“精準+”作業;數字化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384(2023)06-0005-04

如何讓教師精準地了解學生、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習?如何讓學生清晰地了解自己、個性化地規劃學習?這是中小學深化課程改革過程中需要關注的核心問題?!读x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倡導評價促進學習的理念,倡導基于證據的評價,倡導協商式評價,強化考試評價與課程標準、教學的一致性,促進“教-學-評”有機銜接。[1]這也對學校教學評價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來,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文藝路第二小學(以下簡稱“文藝二?!保┥钊腴_展基于信息技術的“精準教學-個性學習”實踐研究,精準評價是這一過程的重要一環。在反復的研磨和完善過程中,評價工具數次升級,評價結果逐漸趨向更個性、更精準。在推進新課程方案落地實施的背景下,自然產生一個實踐命題:以精準評價結果為依據,構建“精準+”教學新生態。那么如何更好地實現“精準+”教學?本文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呈現我們的思考和探索。

一、從精準到“精準+”的升級:構建全新學習場

文藝二校在進行評價探索的過程中,自主編制了四類評價工具,包括學科評價多元題庫、課堂表現性評價量表、德育養成記錄單、開放性問卷;搭建了德智體美勞5D成像體系,與軟件公司合作形成了“隨科·隨堂學生個性表現畫像”的精準評價方法,每個月為學生生成人手一套相對精準的過程表現畫像及五育均衡發展全班對比畫像。在此基礎上,如何讓課堂觀察與大數據生成的評價結果用得其所,讓精準結果催生“精準+”教學,成為我們開展持續研究的新出口。

我們認為,“精準+”教學是對精準教學的升級,兩者取向一致,但起點不同:精準始于教師基本經驗和學生基本需求,“精準+”始于對學情的充分解析和針對問題的需求。評價結果抵近如顯微鏡,前瞻如望遠鏡,我們期待評價結果“回馬一槍”,使課程實施教、學、評的全過程形成良性發展的閉環,各階段輪番升級,螺旋式上升。

1. 走向“精準+”的基本路徑

學校實施精準評價、得出精準畫像的核心目的是改善教學。所以,從精準畫像到“精準+”教學是最核心的生成,也是最關鍵的步驟,這個路徑需要跨過以下關口。

一是畫像解析。每幅畫像都包括學習達成情況、學生興趣、參與程度、個體需求等像素,準確解析畫像是教學改善的基礎。通過解析,教師可以積累面向全體的大數據,也可以獲得針對個體的“小數據”。

二是教學反思。即通過精準加持,促進教師開展多維反思。數據引導的反思,能有效打破教師經驗的束縛,觸及以前可能忽略的死角,把教師的關注點從“我哪里講得不充分”前移到“學生哪里學得不舒展”,讓自己站在“精準+”教學的門口。

三是精準研磨。如果說以前的研磨是基于教師的觀察與經驗得出大致判斷的“模擬格式”,那么現在則進入凡事要有根有據得出精細判斷的“數字格式”。研磨的內容涉及資源的重組、方法的比對、途徑的優選等,并將多元、多維的教學要素與學生個體需求“對位”?!皵底指袷健钡难心タ梢源蟠筇岣咝屎歪槍π?。

四是教學實施。在我們的實踐概念中,精準評價的“前傳”是個性化學習,但我們并沒有用“個性+”學習來定義精準評價引發的教學升級,這是因為我們意識到對實現信息化、智能化升級的學習場進行有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我們追求在課程實施的各個維度上提供足夠冗余度,讓師生擁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同時要確保選擇過程和結果的有效性,避免讓師生增加負擔和迷失自我。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精準+”全新學習場。

2.“精準+”的主要特征

所謂“精準+”全新學習場,并不是那種被設計得嚴絲合縫的課堂教學,工業自動化生產線式的精準不是我們教學所要的精準?!熬珳?”升級的實質是拓展適合學生選擇的范圍,使其在舒適的充分冗余中找到“更好”??傮w來看,“精準+”的特征體現為如下四個疊加。

一是總體同步與個體不同步相疊加。即教學進度與目標導向確??傮w同步,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從教師預設的講解程序和有嚴格時間卡位的小組討論中解脫出來,自己決定哪里可以“快進”,哪里必須駐足,班級情境保證提供充分的信息通道和資源支持。

二是傳統學習與數字化學習相疊加。數字化學習是一種混合型學習,傳統課堂中的情境創設、實物教(學)具使用、學生合作分享等策略和方法,與數字化手段各顯神通、有效互補,在混合中將效益最大化。

三是內容精準與方法精準相疊加?!熬珳?”教學要求教學需根據畫像解析得到的大數據、“小數據”去精準投放資源,精準創設情境,讓對的內容、對的方法和對的學生在課堂不期而遇。

四是聚焦學習與融合學習相疊加。越是聚焦的,越是融合的。信息化幫助學生精準聚焦而把知識學通透,而通透的應有之意就包括學科融合的通透。信息化的世界有兩個基本特征:無界打開和快速抵達。在這里,融合隨時都在發生。

以上四個疊加不是簡單的并存,而應是服務于不同學生發展的積極調試,它更關注個體,更倡導數字化學習的補充,更強調方法的適配,更鼓勵融合性學習。與傳統教學相比,體現四個疊加的全新學習場催生外觀形式多變、內核趨于精準的教學過程。

二、“精準+”的衍生作用:實現精準的再生產

從基本工作邏輯看,“精準+”教學處于精準畫像的下游,同時又處于新一輪更精準畫像的上游。各單元的銜接既構成閉環,又撐起螺旋上升的臺階。所以,“精準+”教學對其上游具有反作用,也會引發衍生品。這個過程也是精準的再生產過程。

1.“精準+”的反作用

其一,指向資源建設?!熬珳?”教學需要充足的、高質量的教育資源來支持和推動,資源建設本身也需要“精準+”教學的引導。從學校視角來看,國家課程解決“標準”問題,市場資源解決“擴面”問題,學校資源解決“精準”問題。僅在3年疫情期間,學校教師就提出資源需求2萬余項,提供資源片段8000余個,學校組織力量完成并上傳資源總量超過500G。

其二,指向平臺技術?!熬珳?”不是教師的獨角戲,平臺技術必須同步跟進。以前我們總是跟著供應商的技術跑,由他們來培訓教師;現在我們有資格讓平臺技術跟著我們跑,為教師的需求服務?,F在,我們正在使用的平臺從底層構架、基本外觀、端口設置,到開放的時間、權限的控制等,都是老師們用出來的。平臺技術的不斷升級,使教學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和教師個人化的需求,實現教學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

其三,指向評價升級。越是精準的教學,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而有利于評價端采集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精準教學,就沒有精準評價。在“精準+”教學場域中,學生在態度、情緒、活動深度等評價要點上都有更個性化的表達?!熬珳?”教學不僅帶起了學習的節奏,也帶起了評價升級的節奏,我們的評價體系一直朝向更加全面、多元、個性的方向優化進階。

2.“精準+”的衍生品

其一,“精準+”作業。以前教師布置作業總是糾結量的精準與否,“精準+”作業則根據學科特點及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作業內容與形式的設計上強調要充分體現作業的“四性”,即定制性、生活性、開放性、實踐性。在“雙減”背景下,學生們發現作業不僅變少了,形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而且大家不同,大家都投入。

其二,“精準+”菜單。學校以前也有菜單,但更像是節日加餐或是特供,而“精準+”菜單正在走向常態化。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學校在課程學習管理系統中開發了選課功能;同時,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化需求,系統會為學生自動生成個性化課表菜單,從“一班一課表”走向“一班多課表”,直至實現“一人一課表”。

其三,“精準+”計劃。對“精準+”教學實施精準管理,帶動教學常規建設從以“管外觀”為主向以“管內涵”為主轉變,催生了“精準+”的教學計劃。學校強調教學計劃要體現四個關鍵點:課時目標突破點、思維培養訓練點、個性教學落腳點、隨堂評價采集點,以確?!熬珳?”教學的有效實施。

三、實現“精準+”的管理策略:為精準教學的螺旋進階保駕護航

從精準評價到更加精準教學的螺旋式上升,是一個典型的長過程項目。這樣的項目,必須有一套長期有效的管理策略為業務內涵的生成、生長保駕護航。在實踐中,我們探索形成如下幾個策略。

1. 里合外應策略

“里”即校情、師情、學情,“里合”即所有的技術構建和資源開發都應該適應學校需求,變“互聯網+教育”思維為“教育+互聯網”思維?!巴狻奔赐饽X資源和技術供應者,“外應”即面向學校的服務是針對性的“精準+”服務。里合外應策略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放大版,即“以學校為主體”,意在調動教師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學校和教師的價值在于把真實的需求帶到開發端,并參與研發過程,為“精準+”教學掃清障礙。

2. 軟硬兼施策略

學校把所有花錢的東西都歸為硬件序列,把自己研發的資源都歸為軟件。硬件燒錢,軟件燒腦,一件都不能少。一是數字科學實驗室建設,即結合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建立專業化、智能化、系統化、自動化、多學科交叉的數字化實驗室及管理平臺;二是創客空間及課程建設,即學校在原有基礎上完善創客空間內部硬件設施,建設基于Mind+、人工智能和開源硬件的創客教育課程;三是智慧教學系統和智能評價系統升級改造,即對學?!敖虒W云平臺”和“隨堂隨科學業評價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建立學生成長畫像數據庫,完善自適應系統,實現教與學精準化;四是微課錄制平臺建設,即通過虛擬摳像技術,配合數字教材,建立微課(慕課)自動錄制系統,實現多機位移動錄播;五是智能管理系統建設,通過完善集團統一管理智能云平臺,實現校務工作、學生管理、教務管理、后勤電教管理、家?;拥热粘9芾砑皫熒芾頂底只悄芑?。在此基礎上,學校探索建立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新機制,不斷提高公共信息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3. 雙輪驅動策略

簡單地說,“雙輪”其一是教育學,其二是信息技術,在學校實踐中表達為相關聯的兩套方法體系。毫無疑問,這兩個體系融合度越高越好,但事實上,它們的融合之路很有挑戰性。我們的教師隊伍中大致存在三種狀況:兩方面都比較擅長,擅長其一,沒有明顯的長處。這種分化就決定雙輪驅動的上路準備是比較復雜的。學校開展了以下形式的研訓:一是主題招標研訓,將重要的實踐難題通過招標方式交給有能力、有興趣的教師攻關,學校給予支持;二是團隊帶動研訓,通過經驗分享,以骨干帶團隊,激活每一位教師;三是錯位融合研訓,將“偏科”教師錯位組成研訓團隊,展現雙輪平衡的動能。學校希望通過研訓使群體和個體都呈現雙輪效應—同步、同強,既能協調一致,又可單獨脫困。

4. 粗細遞進策略

以“精準+”教學為核心層,學校整體的資源開發與供給、教師培訓與教研,都呈現從粗到細、遞進精準的趨勢。從精準到“精準+”,再到未來的“精準++”,永無止境,今天的細,可能到明天就是粗。我們堅持“精準永遠在路上”的理念,摒棄“優秀課思維”,讓所有教師、所有學科都參與進來,提倡主動按需選擇,而不是被動接受配給。反映在同一時間層面上,表現為從頂層設計到每一篇教案,都守住自己的站位和立場,既有充足選擇空間,又不越俎代庖,讓各個崗位上的主體都動起來;反映在發展的時間軸線上,表現為及時更新迭代,不斷做更精細的工作,做更精準的教學。

5.“近攻遠交”策略

文藝二校是一個體量較大的教育集團,同時還有跨地域的合作校、幫扶校。如學校在貴州省黔西南州就有納入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數字化促進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項目的幫扶校。這些校區、分校、合作校等的運作,都借助信息化手段與總校發生聯系,這里自然有了“精準+”管理、“精準+”幫扶的需求。所謂“近攻”,就是大家發揮自己的優勢、通過近身攻關取得成果;所謂“遠交”,就是將各自的成果在大家庭內遠程分享,在分享中激發潛能、啟發“更好”。

從精準畫像到“精準+”教學的循環升級,是居于學校核心業務軸心上的兩個變量相互拉動提升的過程。這個過程給予我們諸多積極的啟示:管好這樣一個大集團校,需要有能夠長期堅持下去的抓手,而不是頻繁地“換頻道”,只要緊扣中心,把工作做實做透,管理效益就會顯現,創新就會發生。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5.

(編輯 謝 凡)

編后記 田冬:以責任之心辦“負責任”的學校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需要承擔各種各樣的責任。但是讓田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辦學之路與“責任”有如此深刻的鏈接。2006年,當田冬接過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文藝路第二小學校長接力棒時,他意識到,自己接過的不僅僅是讓一所優質學校再啟航的責任,更是“前任們”所凝練并積累積淀的責任文化。自此,傳遞“責任”、辦一所“負責任”的學校成為田冬的堅定信念與執著堅守。

責任體現在回歸本真,培根鑄基,為孩子涂好人生底色。作為教育人,田冬時常叩問自己,教育的核心追求到底是什么?他認為,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對人的正向觀照,有了對人的觀照,教育才會真實而充盈地存在;教育的責任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培育孩子的堅毅、責任等重要的性格特質。他希望在孩子們心中播下責任的種子,讓未來結出“自發”“自律”“自覺”的果實?;谪熑螌θ松咨暮B,學校精心設計培育方案,讓“責任”這個看似沉重的字眼,在小學生眼中變得靈動鮮活,從而讓學生具有責任情懷與意識、責任能力與規格、責任策略與方法、責任實踐與視野、責任規劃與意志,學會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

責任體現在堅守核心,傳承發展,鑄就學校的獨特氣質。作為接任校長,田冬時時提醒自己要懂得繼承、善于繼承,要讓學校在繼承中發展。當時,文藝二校的“責任”校訓和“以責任育師,以責任興?!钡睦砟钜呀浬钊肴诵?。在此基礎上,田冬進一步提出“用有責任心的教師培育有責任感的學生”的理念,探索“責任立?!钡闹涡7铰?,讓責任基因的有效培植成就一所學校的優質發展。2009年,他又帶領學校開啟集團化辦學之路,在八年時間里,以全納方式先后合并五所薄弱學校,使學校變成一校五部三園、師生總數超過萬人的教育集團。在集團化轉型過程中,他準確抓住“法治、分權、共治”這三個“破與立”的發力點,以“責任”為思想基因,以“融合”為文化基因,以“創新”為行動基因,引領學校破解難題、領先發展,成為區域集團化辦學的典型樣本。

責任體現在勇于擔當,拓展邊界,實現學校品牌的升級。近十年來,學校從獨善其身走向兼濟區域,不斷將優質教育資源和“責任教育”文化輻射更多學校和人群。學校通過區域共同體建設,牽手區內四所兄弟學校協同發展;通過城鄉共同體建設,幫扶市內、省內、省外的四所農村學校共同發展;通過跨區域委托辦學,為其他區域簽約托管五所小學、兩所幼兒園;通過專家工作坊建設、全國影子校長及骨干教師培訓基地建設等形式,讓學校品牌走出遼寧、走向全國。以責任教育理念為內核,學校在內涵發展和品牌升級之路上不斷前行。

34年的教育生活,23年的校長歷程,田冬曾先后獲評全國優秀教師、遼寧省領航校長、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遼寧省勞動模范、遼寧省首批專家型校長、遼寧省首批推進素質教育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在責任的堅守與傳承中堅定地行走。

如今的田冬雖已不再年輕,但他依然懷有當一名教育思想家的夢想,依然堅定于做一個善于事功、敢做實事、知行合一的行動家。完成從集團總校長到黨委書記的角色轉換后,田冬正在開啟嶄新的責任之旅。

猜你喜歡
畫像精準責任
威猛的畫像
“00后”畫像
精準防返貧,才能穩脫貧
畫像
使命在心 責任在肩
每個人都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精準的打鐵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精準扶貧二首
期望囑托責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