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燕風箏視覺元素在手帕紙包裝中的設計研究

2023-07-30 09:46戚效連唐詩琪繆玲
藝術科技 2023年15期
關鍵詞:包裝設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戚效連 唐詩琪 繆玲

摘要:為探究非物質文化遺產沙燕風箏的藝術魅力,挖掘其當代價值,文章以當代視角對哈氏沙燕風箏中極具代表性的“肥燕”和“雛燕”的原始特征進行重新演繹,并將創新紋樣與日用產品融合,從而提升大眾文化體驗。首先,對肥燕風箏和雛燕風箏的構圖紋樣和色彩審美進行歸納分析;其次,運用形狀文法理論,從造型基礎、裝飾特征方面進行元素的提取、優化和組合;最后,對沙燕風箏進行配色分析,選定四種基礎顏色。通過對藝術信息的重組與演變得出符合現代審美的傳統手工藝裝飾紋樣核心元素,并將其應用于日用品手帕紙包裝設計上。沙燕風箏是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符合現代審美的再設計開發,可為民俗文化的當代傳承提供參考。

關鍵詞:沙燕風箏;手帕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包裝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5-00-04

0 引言

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眾的清潔、衛生觀念顯著增強,手帕紙需求量呈倍數增長。通過對沙燕風箏裝飾紋樣的視覺形象進行提取研究,結合當代審美特征,將民俗特色符號化,作為視覺形象與日用品融合,開展衍生設計,可在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擴大基礎產品消費,在后疫情時代建立文化自信。

1 沙燕風箏的內涵及現狀

沙燕風箏又稱“京燕”或“扎燕”,其形態精致獨特,尤為注重審美和人文情趣[1]。匠人以燕子為設計出發點,過程中將其形象夸張化或擬人化,并將思維層面的美好寄托注入圖案化后的風箏中,表達對自然美滿、安逸生活的期許,對萬事順遂、福祿壽喜的渴求,對生動協調、藝術美觀的追求。然而,如今陳列于博物館的沙燕風箏的功能性大大缺失,其自身認知功能也基本消逝,人們雖然借助現代手段復原了富麗堂皇的紋樣,但在視覺形象上與現代審美大相徑庭。因此,對沙燕風箏的創新應致力于其功能的重塑與轉換,使其更符合文化消費市場的需求,在傳承傳統民間技藝和民俗文化的同時,使其設計更親民,能夠與時俱進,讓沙燕風箏不再是高飛天空、無法觸及的文化符號,而是能被人握在手中的“非遺宣傳單”。

2 沙燕風箏的特征

2.1 構圖特征

從點、線、面等層面剖析沙燕風箏的內在共性構圖框架,可分析出“燕”的基本體態。整體主框架由五根竹條或具備一定韌性的木條構成,形態呈展翅翱翔狀。由兩根竹條彎曲形成特殊的“膀兜”,起裝飾作用。根據外在特征可以將其分為肥燕、瘦燕、半瘦燕、雛燕、小燕、新燕、比翼燕等“燕子家族”,但由于具體風箏的體形、身材比例不同,因此眉眼、爪子的大小也會有所變化。通過調整主骨架的比例可改變整體風箏造型,通過擬人化、象征化的表達可使風箏形象分明,如:外形細長,中段緊收,整體儀態纖美,代表青年女性;外形均衡,體態豪放,似肥燕狀,代表成年男性。

2.2 紋樣特征

沙燕風箏紋樣種類、題材多樣,多用象征、諧音、抽象、以象生意、夸張變形等手法,在不同構圖形式下寄予特別的內涵寓意[2]。如植物選題中的牡丹(被視為富貴、祥和的象征)、荷花(“荷”與“合”“和”諧音,表示高潔清雅、和氣等)、壽桃(寓意幸福健康、延年益壽等)、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萬事大吉等)等,動物選題中的蝙蝠(與“遍?!敝C音,寓意福氣、幸福等)、蝴蝶(象征美好與高雅,表達人們對至善至美的渴望;“蝶”與“耋”諧音,也被視為長壽的象征)、麒麟(寓意德才兼備、祥瑞幸福等)。將沙燕風箏的身體分區域解讀,可分為頭頸部、胸腹部、腳部、腰栓和尾部,翅膀則可分為膀梢和飛羽。其中,代表性紋樣一般位于胸腹部,規格較大且具象化;富有寓意的紋樣多集中于頭頸部、腰栓和膀梢,較為密集;裝飾性協調畫面的紋樣集中于尾部和飛羽,較為稀疏。

2.3 色彩特征

沙燕風箏在用色理念上普遍受到中國傳統色彩中“五色觀”(青、赤、黃、白、黑)影響,將人們的追求、敬畏等情感融入色彩中,借物以示人[3]。風箏的色彩主要由其形象和寓意決定,解讀風箏整體色彩配置時,可知頭部、腳部、尾部、飛羽等部位顏色一致或相互呼應,但種類較少,飽和度偏低;眼周、胸腹部、膀梢和腰栓周圍則顏色種類較多,飽和度偏高。在劃分和突出畫面不同區域的邊界時,手工藝人則多用白色、明黃色等高明度的點綴色在畫面中進行分割、勾勒和暈染,使畫面更富秩序感、層次感[4]。

3 沙燕風箏紋樣提取與創新

3.1 基于形狀文法的再設計預想

形狀文法系統是造型設計數學領域最早的算法分析系統之一[5],在具象紋樣、抽象元素、實體產品等的創新和演變方面,形狀文法的理論推演起著重要作用[6]。通過對初始語言形態進行分析提煉、權重性賦予、空間性約束后,應用演繹規則生成具有歷史傳承性的新形態,且具有一定的延續性與差異性,符合文化傳承的特性[7]?;静襟E為:確定基本推導形狀,根據分解、置換、簡化、添加、刪除、翻轉等一般推導規則確定演繹規則和形狀文法理論的可使用范圍,依據生成性規則和衍生性規則確定最終創新形態;之后將其應用于手帕紙包裝設計中,設計出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創新包裝,建立沙燕風箏視覺族譜系。

3.2 造型的提取與創新

選取“肥燕”和“雛燕”風箏提取原型,二者頭部方中帶圓、眼睛大張、表情含笑,有憨態可掬、振奮精神之感;腹部寬闊方正,面積約為頭部的兩倍;兩翅略圓潤,面積約為腹部的三倍,整體儀態極具視覺美感。

簡化“肥燕”和“雛燕”外形中的繁雜元素。將“肥燕”剪刀狀尾巴角度縮小、翅膀形態小幅擴大;“雛燕”基本保持原始形狀,翅膀及尾巴適當外延,既能凸顯其活潑姿態,又能與“肥燕”造型區分開來。測量手帕紙包裝具體尺寸后,將提取造型作相應適配。設計成果巧妙地將沙燕風箏的圓弧形頭部作為手帕紙的翻蓋;胸腹部轉化為包裝的方形正面;兩翼中部為包裝的左右兩側,折疊后在背面重合;腰栓為包裝底部;尾部折疊后與正面重合。其中,展開包裝沿虛線剪去白色部分后,即可得到一個沙燕風箏的造型,就制造成本而言,只增加了尾部和一側的翅膀的材料。

3.3 紋樣的提取與創新

為使沙燕風箏的特征更鮮明,選取風箏中的三個代表性紋樣——蝠紋、蝶紋和荷花紋,并對其外形進行符號化變形重構。蝙蝠圖案在沙燕風箏中出現的頻率最高,分為寫實蝠紋和抽象蝠紋,常繪制在兩翅、尾尖、腰間、頭部等處;蝶紋常點綴在腰栓、膀梢和翅膀;荷花紋出現的位置與蝶紋相似,表現形式有單線、雙線、寬瓣、寶裝、單獨、連續、單色、彩色、鏤空等。

對蝠紋、蝶紋和荷花紋進行提取和演變。首先,對沙燕風箏上的紋樣作簡化處理,得到單個蝙蝠形、蝴蝶形、荷花形紋樣,然后針對所得紋樣提取線稿并加以變形,生成基礎視覺符號。再以蝙蝠紋和蝴蝶紋為例,作深度形態推演:選取上一步驟所得基本符號,對其進行偏移、旋轉、復制等,即可得到擴展符號。如將蝙蝠紋偏移對稱,得到大于原先體積約一倍的紋樣;對蝴蝶紋樣作120°或180°旋轉,可得到不同形式的蝴蝶紋組。

本次設計實踐對象選取為市場上最大眾化的規格為210 mm×210 mm×3層的手帕紙,綜合上述分析,結合形狀文法理論,對沙燕風箏主體視覺形象進行圖示演變,得到可應用于手帕紙的圖形方案。通過Illustrator等計算機輔助軟件提取設計所需的形態曲線,選取兩款視覺美感突出的“肥燕”和“雛燕”導入Illustrator,自定義設置線寬,選擇鋼筆工具將紋飾邊緣輪廓特征、內部體態曲線勾勒成路徑,依據形式美法則對繁縟復雜的內輪廓線條進行篩選、淘汰,對裝飾曲線進行取舍,對部分形體解構處采取填充黑色快處理,方便后期進行紋樣衍生或體態顏色的二次深度優化,得到基本初始紋樣。

依據所得紋樣,分別從矩形排列、二方連續排列、散點式四方連續排列三個視角進行手帕紙圖案的排列設計,如圖1所示。

第一,矩形排列。以單個“肥燕”或“雛燕”基礎紋樣為起點,將其旋轉一定角度后進行鏡像復制,再對所得圖形整體進行鏡像復制,可得到一組矩形圖案。將此組圖案在手帕紙表面進行矩陣排列,即可得到完整圖案形態。

第二,二方連續排列。將基本紋樣沿外輪廓全部填充為黑色,然后等比例縮小、反向復制,最后沿手帕紙規格即方形軌跡進行四周循環,可得到手帕紙邊緣裝飾圖案,還可在正中央放置完整沙燕形態,以突出其視覺效果。

第三,散點式四方連續排列。其主要圖案特征表現為在單位空間內均衡放置一個或多個主要紋樣,主題鮮明生動,形象立體可感[8]。散點排列有平排和斜排兩種方法。平排法即根據單位中所含散點數量均勻等分到畫面各邊,紋樣亦可采取反向、鏡像等方式進行變化;斜排法則是“肥燕”主紋樣和“雛燕”主紋樣沿斜線方向反復出現,其每個元素都是單獨的圖案,又稱為階梯錯接法,其可以是縱向不移位而橫向移位,反之亦可。由于沙燕紋樣傾斜角度不固定,所以可采取30°、45°、90°等常見的錯位斜接方式,也可用錯位法對單個紋樣設計錯位線,以此重構單位紋樣。具體制作時可以依據Photoshop等繪圖軟件預先設計好錯位骨架,再填入符合規則的沙燕紋樣。

以上述三種圖案排列設計為基礎,通過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縮放與漸變等對其進行二次創新設計,即可得到多種手帕紙圖案衍生形態。

3.4 配色設計

色彩是人與物溝通的第一語言要素。從藝術創作角度來看,沙燕風箏的色彩配置是民間手工藝人用來表現思想和情感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由于風箏以遠觀為主,所以常選用鮮艷的色調,以便使用者觀察、欣賞,同時象征著熱烈與希望。

經研究分析,最終選定顏色:綠RGB(101,106,

33)、橙RGB(251,136,14)、青RGB(6,111,112)、紅RGB(186,2,1)。沙燕風箏多以紅、綠、橙、藍為主基調,配以粉、黃、青以及黑白等色調和色彩,采用淺底深花或深底淺花的配色手法,眼周、胸腹部、飛羽和尾部整體多為白色或淺色,頭部和翅膀的顏色濃郁且集中。整體顏色追求醒目、和諧、活躍、強烈。

以此為依據對手帕紙進行色彩設計。首先,選取主色。分析色相關系,以出現頻率較高的橘、紅、綠、藍為主色,再根據畫面關系調整飽和度和明度,使這四色整體明度、飽和度偏低,色溫偏暖。其次,選取配色,如對比色(紅—綠)、互補色(黃—藍)、鄰近色(青—綠)。最后,選取邊界色。分析明度關系,主要以黑、咖為邊界色。

4 沙燕風箏手帕紙包裝設計應用

4.1 設計定位

設計定位即選擇合理的產品,分析產品類別、實際功能、目標人群等。將沙燕風箏裝飾紋樣可視化為文化藝術符號,有機融合于產品中,以此提升產品本身的文化附加值,同時實現沙燕風箏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代的傳承和推廣[9]。近年來,“國潮”概念大肆興起,其本質便是將民族傳統文化附加于產品之上,并將其呈現在大眾視野內[10]。對此,在設計中將其定位為日用品包裝設計,實際功能為手帕紙包裝,目標人群為全體消費者,這樣帶有“非遺”特性的產品既能滿足年輕人的審美需求,又很容易被大眾接受,也易得到商戶、地區產業鏈的扶持。

4.2 設計應用

“沙燕風箏—國潮”主題手帕紙旨在實現“產

品+文化+環?!?,初步定位為無香型原生木漿手帕紙,四種花色為一套,設計成果如圖2所示。此外,還可以在市場營銷中打造“手帕紙盲盒”,吸引消費者。例如,除此四種花色外,有更為精美、更具收藏價值的隱藏款包裝?;蛘邔㈦[藏款內里設計為沙燕風箏的線稿,消費者購入手帕紙套裝可獲得彩筆贈品,自行在包裝內上色與創作,體驗繪畫樂趣。再者,紙巾包裝用完后即丟棄,但此創意產品在用完后可拆開,若根據簡易教程扎骨架,用膠水黏合后即可如紙飛機一般放飛。簡單有趣的過程不僅能讓大眾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因塑料包裝隨意丟棄而對環境造成的破壞。

圖2 產品規格和設計成果圖

5 結語

沙燕風箏是北方民間手工作物的代表,亦是中華傳統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期的文化發展趨勢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再設計要求將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合。運用形狀文法理論對民俗文化元素進行現代設計分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現代產品附加值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對視覺類產品的藝術創新設計具有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藝凡,趙昊.論北京沙燕風箏的藝術特征與審美意蘊[J].明日風尚,2020(3):167-168.

[2] 姚星娥.中國傳統寓意紋樣結合動漫人物設計的美術教學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7(18):137.

[3] 唐歡,梁惠娥.漢族民間裙裝色彩中的“五色觀”[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20,2(2):90-92.

[4] 趙寧.色彩在產品設計中的作用及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22,43(16):292-295.

[5] 劉靚.基于形狀文法的羌繡紋樣再生設計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24):294-300.

[6] 孔超,何蕊,劉潔.基于形狀文法的云南花腰彝族剪紙紋樣創新設計研究[J].工業設計,2021(2):116-117.

[7] 繆玲,孫一乂,殷光吉.基于形狀文法的明式家具紋樣再設計方法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2,29(7):63-67.

[8] 高小亮,劉艷.四方連續紋樣經起花織物的設計[J].棉紡織技術,2016,44(9):40-43.

[9] 杜鶴民,蔣俊杰,謝君沂.清代云錦補子紋樣視覺元素的現代設計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20(16):266-273.

[10] 安璐,陳苗苗,鄭雅靜.面向認知增強的國潮文化資源推薦策略[J].圖書情報知識,2023(4):1-13.

作者簡介:戚效連(2003—),男,江蘇徐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視覺與信息設計、室內設計。

唐詩琪(2003—),女,江蘇南京人,本科在讀,研究方

向:視覺傳達設計。

繆玲(1986—),女,江蘇泰州人,碩士,講師,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家具與室內設計。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課題“蘇中近代民居木作裝飾探源與設計賦能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2SYC-081

猜你喜歡
包裝設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九嶷山瑤族文化旅游產品包裝設計創意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