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與家庭協同育人機制探究

2023-08-02 03:55吳華榮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3年5期
關鍵詞:協同育人高校教育家庭教育

吳華榮

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個極其細致的任務。協同育人是學校、家庭一致的目標和共同的追求,需要二者形成教育合力來培養完整的人才。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新時代下促進高校與家庭展開協作,建立并完善高校與家庭協同育人機制,對促進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也會對大學生及其家庭產生深刻的影響。文章主要對高校與家庭協同育人的必要性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致力于探尋推進高校協同育人的有效機制,以期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幫助大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教育;家庭教育;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G45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4-0005-04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和深化,單靠高校培養人才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使家庭有效地參與高等教育的改革[1]。然而,很多家庭沒有對家校協作形成正確的認識,高校也未能認識到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忽視了家長這一有力的后援。當前缺乏有效的家校協同機制,導致家校協同育人工作停滯不前。高校應該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宗旨,與家庭密切配合,形成家校合力,積極探索協同育人新路徑,為大學生創造一個溫馨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一、家校協同育人機制的內涵

(一)育人

育即教育、培養,對受教育者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多方面培養,育人的目的是使教育對象能全面發展。家庭和學校都是育人的主要陣地,都有其獨特的育人功能,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是二者共同的育人目標。

(二)協同育人

協同屬于社會互動的一種形式,協同育人主要指協調多方教育資源共同為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高校與家庭協同育人是新時期育人的一種新趨勢,兩者發揮各自的獨特優勢,實現教育資源的雙向交流,使得大學生在高校和家庭共同的幫助下,實現全面發展,完善人格和品德。這是高校、家庭的共同責任,也是家校協同育人期望達到的目標。

(三)協同育人機制

有學者把機制看作是一個工作系統[2]。學校、家庭協同育人的機制就是堅持政府推動、學校主導、家庭主體、社會支持、專業引領,并把這五個方面協調好,核心問題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本文提出的高校與家庭完善協同育人機制的具體策略更加突出高校的主體地位,在家庭的配合與支持下,形成高校、家庭、學生、社會多方聯動格局,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高等教育事業向著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發展。

二、高校與家庭協作的必要性分析

(一)高校層面

1. 家校協作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創新之舉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是社會各行各業的人才成長的搖籃。高等教育有其特殊性,在人才培養質量和規格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夠根據社會需要培養專門的高級人才,在大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幫助他們積極地融入社會。高校與家庭協同育人聚焦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通過形成教育合力,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培養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理論和實踐能力兼存的復合型人才,進而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2. 家校協作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保?]以此可見,家庭教育在提高個人品德方面至關重要,為學生樹立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奠定了基礎。家校協同育人最終要回歸立德樹人,高校與家庭相互配合在促進大學生思想素質以及完整人格培養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蛾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強調,高校要積極探索并建立與大學生聯系與溝通的有效機制,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通過與家庭取得聯系,制訂科學合理的思想政治課程,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大學生的在校綜合表現和思想政治覺悟,進而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宗旨。

3. 家校協作是增進高校工作有效性的重要舉措

高校與家庭協同育人是推進高校教育發展的新動力。高校與家庭展開協作能夠充分進行資源、信息的共享,有助于改進高校管理工作的不足,完善高校的教學規劃,使高校教育管理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家校協作將成為推動高校教學和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進而提高高校整體的工作效率和辦學水平。

(二)學生層面

家校協作是促進大學生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有利于大學生改善自身的缺陷。目前許多大學生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比如心理不成熟、空心病、抑郁焦慮等,部分大學生存在著精致利己主義、偽奮斗、荒廢學業的不良習氣。家校協作對加強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起著重要作用,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通過多種方式、多渠道加強家校溝通,實行家校合作的聯動機制[4]。高校需要依靠家庭的支持來幫助大學生解決自身的問題,提高他們的心理認知能力并規范他們的在校行為,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三)家庭層面

1. 滿足家長了解孩子的意愿

家校協作是家庭建設的需要,家校協同育人為家長更好地掌握學生的發展動態提供了可能性。相關法律規定,父母對學校管理以及孩子的實際情況有知情權。比如,父母有了解學校信息、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成績評價標準與方法、進課堂聽教師上課等權利[5]。許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想要脫離家庭的約束,很少與父母敞開心扉,家長想要了解和幫助孩子的意愿得不到滿足。研究表明,家長越來越意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迫切希望得到各種來自學校的信息。這些無疑都會使家長與大學生的聯系更加密切,使家庭教育諸要素對學生求學期間的各個階段產生重要的影響[6]。

2. 維系和諧的家庭關系

家長與高校相互配合,在學校的指導和幫助下家長能夠各司其職,明確自身的重要職責,學會正確處理自己與子女的關系,及時了解孩子的內心需要和實際需求,有利于形成融洽的親子關系,建立和諧穩定的家庭內部關系。

(四)社會層面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大眾化到普及化的歷史性跨越,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驅動著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與家庭協同育人的機制作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也越來越被社會所認可。從終身教育的層面來看,在大學階段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組合起來,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為大學生的終身教育提供了無限的可能,能夠使大學生受益終身,為教育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三、高校與家庭協同育人存在的問題

(一)對家校協同育人的認知程度不夠

中小學的家校合作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但很少有人會關注到高校層面的家校協作,對高校與家庭協作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層面展開探討:

從家庭層面來看,許多家長迫于經濟壓力、工作忙碌等現實因素對協同育人往往抱有抵觸的心理,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意識薄弱,未能對協同育人理念產生正確的認識,導致高校缺乏有效的家庭支持。還有部分家長有強烈的協同育人意識,但受其教育水平較低、綜合素質不高等限制,導致其在參與協同育人的過程中無所適從。

從學生層面來看,學生作為家校協同育人的對象,在家校合作層面應發揮主動性。他們進入大學后面臨著學業困難、戀愛困惑、就業壓力大等難題,在遇到這些困難時如果能主動與家長和學校老師進行交流,對于緩解自己的壓力以及不良的情緒來說大有裨益。然而,目前一大批學生對家校協作的意識不夠強烈,與家庭和學校老師的溝通意愿不強,沒有很好地發揮家校合作的溝通橋梁的作用。在傳達相關的信息時不到位,使得學校與家庭聯系不夠緊密,切斷了家校協同的機會,也不利于自身的發展。

從高校層面來看,受傳統教育模式中長期忽視家庭教育的影響,我國的高等教育一直以來與家庭、社會聯系較少,實行封閉式辦學、封閉式管理,高校作為協同育人的主體缺乏與家庭配合的意識。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伴隨著多種招生類型以及就業分配的雙向選擇等教育改革方案的施行,家庭與學校之間的聯系才有所加強[7]。20世紀90年代以來,家庭參與學校教育的意識顯著增強,但合作水平和層次較低。然而當今我國高校育人環境仍較為封閉,過分注重學校內部環境建設,缺少與家庭互動的理念。

(二)高校與家庭互動狀況不理想

高校與家庭長期存在著缺乏統一的目標、缺乏雙向溝通、合作關系緊張的情況。例如,高校在進行育人環節時與家庭的互動不強,只有當學生出現嚴重的違法亂紀、學業預警、失聯等情況,高校才會主動聯系家長尋求解決辦法。學校與家庭教育協作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各種問題、涉及利益關系,使得互動協作的成效不是很理想。家長在孩子進入大學后對他們的孩子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如果孩子出現了問題會第一時間把責任歸咎于學校,對家校產生了信任危機,產生了一系列不可協調的矛盾。

(三)協同育人的內容單一,溝通方式有待創新

高校與家庭展開合作時內容通常浮于表面、合作形式化嚴重。多數家長認為高校的主要任務就是輔助孩子順利畢業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學校課程開發、教學管理方面很少有實質性的參與。高校認為教學管理是學校單方面的工作,未能吸納廣大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工作。雙方的合作內容偏窄,局限于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生活,忽視了在大學生職業規劃、在校表現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在家校溝通的方式上存在著比較單一,創新性不強的問題。最常規的溝通方式還是電話、家校聯系手冊、家長座談會、信函、微信群、QQ群等。這些傳統的家校溝通方式缺乏靈活性,適用范圍不廣,固定的溝通方式不利于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不利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四)缺乏有效的協同育人機制

家校協作最本質的問題就是缺乏有效的協同育人機制。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活動多處于自發、松散的狀態之下,缺少專門的組織對其進行總體規劃與掌控[8]。雖然部分學校內部已經建立了家長委員會等管理機構,但大多高校內部未能建立起有效穩定的家校合作機制。同時各高校的發展水平不一,缺乏相對規范以及參照效仿的家校協同機制。缺乏規范的育人機制,就難以保證高校與家庭能夠做得到密切配合,無形中增加了家校協同活動開展的難度,導致家校協作開展實施成效不佳。

四、建立完善協同育人機制的具體策略

(一)以高校為主體,拓寬家校聯系的渠道

高校要發揮主導作用,確立家校協同育人理念,主動創造機會與家庭展開深層次的協作。一方面,高校需要發揮大學班主任、輔導員等中堅力量與家庭取得聯系。高校與家庭取得聯系后,雙方要訂下聯系制度,制度內容一般包括雙方的聯系方式(通信、通訊、面晤)、固定的聯系時間和聯系內容等[9]。另一方面,現代高校與家庭協同育人的方式必須立足時代發展的要求,打破傳統溝通方式的局限,在溝通渠道方面要以點線面的方式,通過建立學院、班級的微信群的方式拓寬聯系渠道[10]。逐漸推進家長聯系制度覆蓋所有家庭,形成與家庭的良性互動?;蛘呓⒓议L委員會、家庭教育研究會和家庭咨詢指導會來豐富育人渠道。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將學生的個人基本信息以及家庭情況信息錄入檔案庫,實時把握學生的動態,做好對危機的及時對應干預,充分實現資源的溝通與共享,搭建一個能夠使資源、信息交互的網絡平臺,為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擴展溝通的渠道。

通過打造高質量的班主任、輔導員隊伍,拓寬育人渠道的方式來提高育人的效率,更好地發揮高校的作用,進而實現高校與家庭協同育人的目標。

(二)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協作溝通的意識

大學生作為育人對象,雖然已經成年,但身心依舊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家庭和學校的關心和支持。在學生為中心的育人宗旨指引下,高校與家庭必須加強溝通的意識。高校通過與家長取得聯系,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家庭結構、家庭人員受教育程度,以便提高協同育人的工作效率。家庭要及時與學生溝通,滿足孩子的心理和生活需求,引導孩子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以家庭為基礎,挖掘家庭教育的優勢

高校要以家庭教育為基礎,發揮家庭教育的主動性,積極吸納廣大家長參與學校的建設,為家長提供相應的指導平臺,才能使家庭教育和高等教育相得益彰。家庭參與協同育人的內容不應只包括高校教學與管理工作,其涵蓋的內容比較廣泛。宏觀層面包括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心理管理等方面;微觀層面包括大學生在校的基本表現、職業規劃、婚戀觀等方面。

(四)以社會為依托,構建多向互動模式

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大學逐漸演變出多個職能,創新創業型大學應運而生。高校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積極主動地尋求社會力量的援助,構建多元的互動機制,加強與當地實習基地、家庭教育指導等機構的合作,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終成為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五)完善合作機制,建立長期穩定的育人機制

高校、家庭在協同育人的理念、目標、態度上達成一致的基礎上,需要不斷完善和健全家校協同育人機制,在學校內部建立起有效穩定的家校合作機制,成立家校協同育人的相關管理機構。高校與家庭開展協同育人活動必須認真落實責任機制、規范制度機制,為家校協同提供組織和制度保障。高校與家庭應該建立多維度的合作機制,豐富協同育人的內容。比如可以構建“新生入學-學期初-期中考核-學期末-畢業離?!边@樣全過程的協同育人體系。通過構建長期穩定的育人機制,為家校協同育人創造一個自由開放的互動環境,最終實現高等教育的目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五、結語

家校協同育人機制,有利于打破學校教育單方面發力的困局,構建家校育人共同體。家校協同育人機制建設不僅需要學校的主動發力,展開探索,更依賴家長、學生的積極配合,有效協作,實現聯動機制,同心協作,同軌發力,并進行有益反思??偠灾?,高校與家庭協同育人是一項長期、復雜、緊迫的工程,要不斷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踐行以學校為主體、學生為中心、家庭教育為基礎、社會為依托的協同育人機制,最終形成更高層次、更符合時代特點的家校協同育人機制。

參考文獻:

[1] 蘇霍姆林斯基. 家長教育學[M]. 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82.

[2] 傅國亮,孫云曉,康麗穎,等. 共商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 共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J]. 中華家教,2021(06):88-93.

[3] 李從娜. 家庭教育指導融入高等教育的實現路徑研究[J]. 高教學刊,2021,7(25):48-51.

[4] 李斌,邵蕊. 家校合作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作用研究[J]. 北京教育(德育),2012(04):56-58.

[5] 席春玲. 家校合作理論研究述評[J]. 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04):21-23.

[6] 高紅星. 家校合作: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徑[J]. 中國成人教育,2008(13):71-72.

[7] 莊薇. 試論當代大學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對策[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6(03):28-30.

[8] 韋松. 高校家校合作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D]. 重慶:重慶工商大學,2014.

[9] 朱建剛. 對高校、家庭和學生新型互動關系的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6):108-109.

[10] 聶國東,劉誠悅,王文邦. 高校推進家長聯系制度的體系構建研究[J]. 文教資料,2015(22):127-129.

(薦稿人:王連森,聊城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羅欣)

猜你喜歡
協同育人高校教育家庭教育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由“依附”走向“聯動”:學校與政府協同育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