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中風景區文旅融合發展研究

2023-08-04 22:12沈宇亮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7期
關鍵詞:文旅融合發展路徑

沈宇亮

摘 ?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這為旅游景區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應該成為旅游業當下遵循的工作原則和發展綱要。文章以隆中風景區為例,結合景區發展的時代背景和規劃實施現狀,分析了旅游景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并采用文獻檢索法和比較法,結合隆中風景區文化和景觀特點,提出了文旅融合發展的建議,助力推進景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隆中;文旅融合;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592.7;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3)07-00-03

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當然也是旅游發展必須遵循的戰略指引。面向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湖北省“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針對本地旅游提出了明確的戰略發展目標,即“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魅力十足的中華文化旅游體驗。加大智慧旅游、大眾旅游的發展力度,對旅游產品體系進行創新,優化旅游消費體驗。積極整合區域旅游服務與品牌,建設一批文化底蘊濃厚的世界級度假區和旅游景區,建設一批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國家級街區和休閑城市?!弊鳛橄尻柺新糜螛I唯一的5A級景區和三國文化旅游資源集中地,隆中風景區融合發展的研究有重要的價值意義[1]。

一、隆中風景區現狀分析

隆中風景區包括古隆中、鶴子川、承恩寺、七里山、水鏡莊五大景區,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地理坐標北緯 31°45′4.899圣—32°0′59.815″,東經111°44′53.92圣—112°3′16.082″。隆中風景名勝區地跨襄陽市的一區、兩縣,分別為襄城區、南漳縣、谷城縣。景區內以膾炙人口的“三顧茅廬”“隆中對策”史實發生地為核心;以諸葛亮故居、歷代紀念諸葛亮的遺跡為代表的人文景觀和古樸清幽、層林盡染、山巒疊翠的自然景觀為特色;多種類型分別為古色古香的寺廟觀宇、清澈旖旎的湖泊溪澗、保存較好的明代王墓、豐富多樣的古堡山寨和清新雅致的田園風光??梢娐≈酗L景名勝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獨特的人文景觀,以及秀麗的自然風景,是國內極其罕有的人文型風景名勝區,也是襄陽市城市旅游格局和生態格局中的重要一極。其是不可多得的人文屬性資源、區位特點、性質和社會需求都要求更為嚴格和科學地進行保護管理。這些獨特的風景資源,不僅僅對襄陽市,對當前社會時期也有著重要作用,更是對保護大區域生態格局,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2]。從空間格局可以解讀為兩種功能。

(一)城鄉關系窗口

隆中風景名勝區處于城鄉接合部,在城鄉關系演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城市發展中的天然生態屏障。首先,此地帶存在顯著的城鄉矛盾,是城市和鄉村摩擦中的一大敏感地帶;其次,其是融合城市和鄉村率先發展的區域,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除此之外,隆中風景名勝區包括山岳、森林、園林、農田等自然要素,可以對城市和自然環境的矛盾進行有效調節,提高重視度和加大保護力度,對城市有機、可持續的生長尤為有利[3]。

(二)重要游憩場所

隆中風景名勝區滿足作為城市近郊風景區的游憩功能,是市民重要的休閑游憩場所。與此同時,伴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隆重風景區憑借特殊的文化底蘊,肩負著旅游目的地的重任,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游覽、休閑度假、休養療養,極大豐富了城市的休閑功能。

隆中風景區于1994年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規劃范圍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核心區)、鶴子川(襄城區)、孔明湖(襄城區)、水鏡莊(南漳縣)、七里山(南漳縣)、承恩寺(谷城縣)、五朵山(南漳與谷城交界處)等七大景區。其中,古隆中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襄陽市唯一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景區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它的主要風景資源特征是風景區中的文物資源、自然風景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所共同呈現的。其中,文物資源是文化的核心載體,周邊的自然風景是文物資源所在的環境,自然環境塑造了文物資源的空間氛圍,表達出特定文化發展的地域甚至時代特點。最終形成了“一大核心,兩大特色,多種類型”的獨特風景資源體系[4]。當前,景區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景區發展不平衡,游賞組織待完善。上版總體規劃劃定了5個景區,至目前,開展游覽的主要是古隆中景區、水鏡莊景區。鶴子川景區、承恩寺景區和七里山景區開展游覽活動較少,景區發展不平衡。另外,各景區間游賞組織不暢,規劃應繼續加強景區間的交通聯系。各景區內部也需完善游賞組織。

第二,村鎮建設管控缺失。隨著村鎮社會經濟與旅游發展,隆中社區、南漳縣城關鎮等村鎮規模近年來快速擴張,規劃控制與監管相對不足,使村鎮原有空間格局與風貌特色產生了極大的改變。古隆中景區入口的隆中大道、承恩寺景區的茨承路、水鏡莊景區入口的情侶路等風景區游覽道路兩側建設尤為集中,人車擁擠、景觀雜亂,極大地影響了風景區的整體形象。此外,景區內過多的村鎮建設也增加了污水處理、垃圾收集的難度,加大了風景區生態環境壓力。

第三,風景區各部門管理職能欠缺。隆中風景名勝區內涉及風景、文物、林業、村鎮等多個隸屬于省區市不同層級和不同部門的管理單位,管轄范圍相互重疊,管理規定與規劃缺乏整合銜接。隆中風景名勝區協調管理機制的欠缺,使得風景區目前難以完全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實現對風景區統一規劃、統一管理,不利于風景區資源的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

第四,服務設施相對薄弱。隆中風景區與我國其他同等級風景區相比,現代化游客服務、游覽交通設施較為缺乏,餐飲、購物、接待設施檔次較低,不能為游客提供便捷舒適的游賞條件,對旅游產業與社會經濟帶動作用也不夠充分。

第五,旅游產業發展滯后。當前,國內風景名勝區在事實上已經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資源載體,許多城市型風景名勝區在當地旅游產業發展中承擔著支柱作用。但是受制于資金投入、發展階段等因素制約,隆中風景名勝區的旅游產業發展十分滯后,目前僅有古隆中和水鏡莊兩個有封閉式景區有門票收入,其他類型的旅游組織都還沒有展開,相關的服務配套也都處于待完善狀態。

通過文獻檢索法對三國文化和旅游開發相關文獻進行檢索,發現自1995年至2019年10月總共有125篇文章(見圖1),其總體走勢呈波浪式增長的趨勢。從圖中可以發現自2009年后對三國文化旅游的研究開始越來越多,但相較來看,對這一領域的研究仍然比較缺乏。目前對于三國文化旅游的研究主要以城市為基點進行文化和產品打造、以景點為依托的保護與開發研究、以市場為背景的分析與創新研究這三個方面。

首先,以城市為基點進行文化和產品打造類的研究。主要是將城市與文化相結合分析出,三國文化歷史底蘊濃厚的城市如何進行資源整合,更好地促進城市發展。這一類研究主要有馮嬋通過總結和分析《成都三國特色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從城市的文化基因、建筑風貌以及產業發展等方面,嘗試對成都塑造三國特色文化品牌的頂層設計和運營機制等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5]。劉桂村在《四川德陽三國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一文中對德陽文化旅游開發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并給出了相應城市文化旅游開發的建議[6]。其次,以景點為依托的保護與開發方面的研究。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廣元劍門關和昭化古城、武侯祠和閬中古城等景點。主要有易佳奇通過資源評價的方法對昭化古城的人文景觀項目提出不同方面的優勢與不足,從而對昭化古城的保護與傳承給出切實可行的方案[7]。韋躍龍等以劍門關景區為對象,對其地質遺跡資源的開發、特色、分類、可持續發展能力、現狀以及保護現狀等展開了探討,論述了其可持續發展和地址遺跡資源的辯證關系,為其旅游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個新的思路[8]。何瓊盆通過對成都武侯祠游客與工作人員進行實地調查與訪談,運用文獻法和SPSS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對成都武侯祠智慧旅游的發展提出了建議。最后,以市場為背景的分析與創新方面的研究。主要注重市場開發、營銷、創新及文化傳播方面。沈伯俊對“三國文化”和“三國文化旅游”概念予以界定,以陜西和四川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其三國文化旅游資源概況和旅游發展現狀,對“大天府,大旅游”概念進行了闡述,對創建川陜三國文化旅游線提出了建議[9]。通過對目前三國文化旅游的主要研究文獻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目前的研究更多偏向于市場分析和三國文化與城市間的結構化分析上,但缺乏對三國文化旅游景區自身該如何改造升級以及對大范圍三國文化資源富集區進行區域旅游開發的研究,特別是在文旅融合方面存在空白。如果加大對這些方面研究,不僅可以更好地讓三國文化旅游景區景點重新煥發活力,而且也可以提升三國文化旅游區域的整體形象,以便于適應多變的旅游市場需求。

二、隆中風景區文旅融合發展建議

文化是旅游的內核,旅游是文化的一種外顯。融合文化和旅游可以讓“旅游的文化性”得到充分體現,同時加強“文化的旅游化”,優化供給側的旅游產品結構,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皥猿忠晕乃苈?、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边@為我們在融合文化和旅游中指明了兩個重點[10],即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產業融合。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民群眾的旅游、文化消費逐漸朝著享受型消費發展,具有多樣化和個性化特點,文旅的實際供給除了存在供給不足的問題,同時還存在供給質量差、供給結果缺乏合理性的問題。所以,在文旅融合發展中,應著重優化公共服務、健全公共設施、整合公共政策、提升產業效率、完善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融合。結合隆中風景區發展現狀,景區文旅融合應從以下六個層次來推動。

一是發展理念要融合,應該系統化梳理隆中景區的三國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并通過旅游展陳、參與互動、沉浸體驗等方式向游客彰顯,不斷提高景區旅游教育體驗水平和旅游教育感悟水平,宣傳貫徹生態文明思想。二是管理職能要融合,梳理景區分散的各管理機構職能,加強區域內頂層設計,規劃好方向和目標,統籌整合已有工作抓手,提高管理效能。三是產業業態要融合,特別是在旅游產品上,要將三國文化資源轉化為高品質旅游產品,豐富“尋夢三國”體驗性場景演出系列文創產品,為傳統旅游產品注入中華文明內涵,不斷研發文旅新業態產品。四是旅游產品市場要融合,深化景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破除行政區劃壁壘,實現隆中風景區內七個片區市場主體、市場監管的融合和文化市場綜合監管整合,開展市場營銷和拓展,對旅游大數據市場定期分析研判等。五是公共服務要融合,統籌市場和政府兩種調控,為景區配置完善的公共設施,對現有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設置以及資源配置進行優化,優先安排公共服務重大項目,通過政府統籌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六是對外文化交流融合,實施文旅“走出去”戰略和項目,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增強隆中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在上述六個層面的融合推進實施中要分清先后,把握策略,以理念融合為引領,職能融合為驅動力,產業融合為重點,市場融合為橋梁,服務融合為保障,對外交流融合為外延,推動隆中風景區旅游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結語

隆中風景名勝區推進文旅融合,一方面可以促進風景區社會經濟和旅游發展;另一方面可以解決城景協調發展問題,提升襄陽城鎮建設質量,減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摩擦,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以隆中獨特的人文旅游資源為襄陽城市形象增添人文氣息,使襄陽成為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旅游目的地,必將助推隆中風景區真正成為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城市名片。

參考文獻:

[1]厲建梅.文旅融合下文化遺產與旅游品牌建設研究[D].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

[2]盧洋.生態視閾下荊州三國文化旅游開發研究——以洪湖市烏林為例[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5):107-112.

[3]常軍.城市近郊風景區土地利用協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4]孫偉.淺談擴大內需背景下的三國文化旅游[J].中國商貿,2010(20):175-176.

[5]馮嬋.論成都三國特色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J].地方文化研究輯刊,2017(1):25-34.

[6]劉桂村.四川德陽三國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四川烹飪高等??茖W校學報,2012(3):72-74.

[7]易佳奇.昭化古城人文景觀保護與傳承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8]韋躍龍.四川劍門關地質公園旅游產品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9]沈伯?。龂幕c成都[J].中華文化論壇,2016(10):32-35+191.

[10]趙騰澤,魏彪,范朝慧,等.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努力推動

文旅高質量發展[N].中國旅游報,2022-10-31(1).

(責任編輯:張詠梅)

猜你喜歡
文旅融合發展路徑
文旅融合背景下潁淮文化創新發展路徑研究
健全機制 優化環境 全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黑龍江省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產業發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遺產類景區體驗型產品開發研究
“文旅融合”奏響“城鄉大合唱”
“互聯網+農業”信息化發展路徑探討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研究
民間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