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發展倡議視角下歐亞地區國家生物經濟合作現狀與路徑研究

2023-08-07 05:21李睿思
關鍵詞:歐亞生物經濟

李睿思

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 102445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與肆虐表明,生物技術產品和服務的發展水平不僅關系到人類生命健康的根本利益,也對維護全球生物安全有重大意義,發展生物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緊迫性。當前,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范圍內迅猛發展,并且已成為引領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先鋒力量,隨之發展起來的生物經濟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也為解決生命健康、氣候變化、自然資源和糧食供應等全人類共同的發展問題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

一、生物經濟的概念及其治理實踐

隨著生物經濟的不斷發展,相關研究也逐漸深入。世界多國基于自身生物經濟發展水平,出臺了相應的發展戰略,其中部分國家通過前瞻性布局和科學施策,在該領域獲得顯著治理成效。

(一)生物經濟的概念

1.概念的提出與形成。生物經濟的首次提出,學界普遍認為在21 世紀之交。有學者認為,胡安·恩里克斯是最早嘗試對現代生物經濟概念進行詮釋的學者之一。他在《遺傳學與世界經濟》中,提到了“Biotech”和“Economy”的結合發展。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在總統令中提出,應發展“以生物為基礎的經濟”。同年,美國國家農業生物技術委員會提出,生物技術的進步能夠為經濟生產提供原料保障,維護生態安全,并且促進農村的發展[1]。美國學者斯坦·戴維斯和克里斯托弗·邁耶首次發表文章提出“Bio-economy”概念,指出人類將于21 世紀20 年代左右步入生物經濟時代[2]。上述觀點可見,在世紀之交,生物經濟尚未形成確切的定義。

哈佛大學公布的《新生物經濟》研究報告是國際上最早的生物經濟的專門研究成果。中國學者鄧心安首次提出生物經濟的規范定義,認為生物經濟是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發與應用為基礎的經濟,以生物技術產品和產業為發展基礎[3];王宏廣認為,生物經濟是建立在生物資源、生物技術基礎之上,以生物技術產品、服務的生產、流通、使用為基礎的經濟,主要包括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資源、生物安全、生物服務等領域[4]。除學界外,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也紛紛提出生物經濟定義。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三次調整生物經濟定義,認為生物經濟是建立在利用生物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生產生態產品和提供服務基礎上的經濟。歐盟分別從食品、健康、工業和能源等角度詮釋生物經濟定義?!斗姨m生物經濟戰略》提出,生物經濟發展主要利用可再生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美國和德國則重在強調創新對生物經濟的引領作用。

目前,在我國獲得廣泛共識的概念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的《“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中關于生物經濟的表述,即“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進步為動力,以保護開發利用生物資源為基礎,以廣泛深度融合醫藥、健康、農業、林業、能源、環保、材料等產業為特征”的經濟形態。

2.關于生物經濟的幾點共識。關于生物經濟的概念存在多種表述,國際上未形成統一表述,以下觀點較具代表性。一是生物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進步推動。生物經濟的技術進步與革新是生物經濟發展的根本性推動力[5]。目前對生物經濟發展有支撐作用的技術廣泛應用醫藥、食品、農業、環保、海洋、工業等領域。二是生物經濟有其內在發展規律。其與工業經濟、農業經濟和信息經濟一樣,可以劃分為四個明顯的階段,即孕育、成長、成熟和衰退。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標志著生物經濟開始進入孕育階段。2000年左右,生物經濟步入成長階段,當時預計到21 世紀30 年代前,生物經濟進入成熟階段[6]。三是生物經濟概念隨著生物科技的進步不斷進化,生物經濟涉及領域也隨之發生改變。全面而準確地理解生物經濟需要回答兩個問題,首先是“生物經濟”概念的由來及內涵,其次是生物經濟涉及的領域范圍。就現階段而言,生命科技和生物技術主要涉及醫藥和人類健康、食品與營養、環保、農業、海洋、工業生物制品生產、沙漠及干旱地區的生物技術應用、納米和生物信息學、知識產權和專利等領域。四是生物經濟基本特質是綠色、健康和可持續,大力發展生物經濟有利于實現產業升級,有助于提高在節能減排、生態保護、衛生健康等問題上的治理水平。

(二)生物經濟的他國實踐和主要發展趨勢

目前,全世界有超過60 個國家制定了專門的生物經濟發展戰略或治理辦法,都試圖盡快速適應形勢變化和要求,盡早步入生物經濟高速發展軌道?,F階段,生物產業發展已經進入相對發達的階段,在其帶動下,經濟、社會和環境三者協調發展,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歐盟國家中的瑞典和德國等,歐盟國家的生物經濟已經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并成為主要經濟形態,這是實現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還有部分國家逐漸找到符合自身資源稟賦特點、特色鮮明的發展方向。例如,法國強調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的結合發展。日本認為應當以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為立國基礎;韓國倡導應由政府全面主導生物產業布局與發展[7];馬來西亞重視生物技術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泰國和新加坡強調生物技術的重要性,其中新加坡還著重強調生物技術對國防的重要意義[8]。

近年來,隨著各國實踐的不斷深入,生物經濟在全球開始呈現新的發展趨勢。一是在世界多國高度重視和全面部署背景下,生物經濟迎來發展機遇期。預計生物經濟對社會經濟發展增長的拉動效應將越發突出,增長幅度可能呈指數級。二是生物經濟已經超出單一范疇,其影響力將逐漸向其他領域發展與滲透,并有望成為大國參與競爭與合作的重要領域之一。三是生物技術快速革新帶來巨大發展潛力的同時,也容易被惡意和違法利用,成為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潛在威脅。四是生物經濟在全球范圍內有序、健康和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國際社會加強合作,特別在確立行為規范與準則、聯合監督與執法、信息安全與信息共享、打擊生物恐怖主義等方面,急需各主要經濟體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統一協調行動,共同維護公正和平的國際環境。

(三)生物經濟在中國的實踐

目前,生物經濟在我國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產業鏈。受限于原創理論匱乏和生物技術落后,我國生物經濟實踐基礎薄弱,關于生物經濟研究也多關注其處于哪一發展階段以及如何評估,還有農業和食品、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黨的十八大之后,生物經濟產業快速增長,生物醫藥、生物能源和生物農業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特別是生物醫藥有望成為生物經濟的支柱產業。

1.中國生物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2022年5月頒布的《“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作為我國首部生物經濟頂層設計方案,為中國的生物經濟發展確定了重點領域和原則,體現了現階段國家對生物產業發展的前瞻性布局,即到2035 年,形成體系完備、技術領先、安全可靠、產業成熟的現代化生物經濟發展模式。根據《規劃》,未來我國生物經濟發展著重在四大領域實現轉型:在醫療領域,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在農業領域,從保障國民溫飽向實現營養多元化轉變;在能源領域,從側重產能發展向實現綠色生態發展轉變;在生物安全領域,從被動防御生物風險向主動治理和防控轉變。確定四大重點發展領域,是充分結合了我國生物經濟發展現狀和國際未來發展趨勢作出的重要判斷。

《規劃》提出,生物經濟發展應遵循五大發展原則,即堅持創新驅動、系統推進、合作共贏、造福人民、風險可控[9]。堅持創新驅動,就是高度肯定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物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地位,將生物技術的革新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堅持科技的自主研發和產業化應用,運用科技力量助推生物經濟產業向前發展。堅持系統推進,就是要科學統籌、全面規劃,將市場和政府調控有機結合,遵循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的客觀發展規律,有步驟有重點地將生物經濟各領域發展進行協調統一,推動生物經濟有序發展。堅持合作共贏,就是堅持以人類的共同利益為準繩,倡導開展開放、包容、平等的國際合作,汲取世界各國在新冠疫情期間維護全球生物安全中的經驗和教訓,推動與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互利平等的國家和地區合作。堅持造福人民,是號召國際社會通過發展生物經濟,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發揮生物經濟在應對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疫病傳播等全球治理難題中的積極作用。堅持風險可控,是指大力推進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倡導在面臨復雜多變的生物安全形勢時,發揮現代化生物安全保障體系的作用,在有效應對突發生物安全威脅事件的同時,具備提前預警和管控風險的治理能力,筑牢國家生物安全防線。

2.中國生物經濟發展的優勢與挑戰。生物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頂層設計引領,同時也需要豐富的自然資源儲備、完備的人才隊伍,以及堅實的理論基礎、技術基礎和產業基礎等,這主要是因為生物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較高,涉及的生物技術種類繁多。目前我國在發展生物經濟方面具備顯著的發展優勢,同時也面臨來自國際和國內多重嚴峻挑戰。

關于優勢,一是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生物遺傳資源。我國具備豐富的生物樣本資源庫,優渥的資源條件為生物技術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有利于加速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廣[10]。二是我國在人才培養、專家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較大發展潛力?,F階段國內生物技術領域的教學和培養計劃特色鮮明,課程體系相對完備,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培養方式突出,如部分學校嘗試理工醫相結合,夯實基礎學科能力的同時,打造跨領域綜合型人才。在部分學科領域,特別是生命科學、納米生物、智能醫學等,跨學科人才在科技研發和成果市場化應用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三是部分生物經濟領域的產業基礎較好,具備升級發展的基本條件。

當前,生物經濟在全球范圍內正處于關鍵的發展機遇期。我國的生物經濟發展在具有諸多優勢條件的同時,也面臨來自國際和國內的多重挑戰。例如,國內因素方面,相關法律政策體系尚不完善,難以對生物經濟發展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監管;生物技術研發上仍與先進國家差距較大,特別是部分重點和核心技術環節尚未實現完全自主,嚴重影響了產業發展。國際因素方面,生物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大規模疫病快速傳播的風險仍然較高,生物遺傳資源的海外流失現象較嚴重等。此外,近些年國際政治形勢出現深刻變化,在大國博弈的背景下,包括生物技術在內的科技博弈已經逐漸對生物經濟發展產生直接影響,且影響力正在擴大。在科技領域出現的集團式惡意競爭和戰略博弈,使生物經濟已經突破經濟范疇,成為塑造新時期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手段。

二、歐亞地區生物經濟發展現狀與前景

近年來,隨著歐亞地區國家轉型發展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地區形勢總體保持相對穩定。生物經濟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興起,使歐亞地區國家也逐漸開始重視生物技術對生物經濟發展的動力作用,但是普遍存在產業基礎薄弱、融合發展水平低、科技轉化和支撐力弱等問題,制約了新時期生物經濟的大規模興起。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大國科技競爭與博弈日益加劇、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進行重塑、疫后經濟復蘇壓力增大,多數歐亞地區國家表現出對發展生物經濟的強烈意愿,紛紛出臺發展戰略和規劃細則,使該地區生物經濟市場煥發出巨大發展潛力。

(一)現狀

1.從國別情況看。蘇聯的生物經濟發展水平曾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當時以生物技術研發和應用為主要業務的工廠有幾十家之多。20 世紀90 年代初期,在經歷了政治和經濟體制的劇烈變化與動蕩后,多數工廠因資金斷裂和市場形勢的變化,經營狀況急劇惡化。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時期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主要基礎,如在海洋、農業、森林等領域保有一定生產研發能力,但在生物技術市場化發展、投資環境建設、制度和政策保障等方面仍較為落后。

近年來,俄羅斯生物技術快速發展。根據俄羅斯咨詢網站BusinesStat 的數據,2015—2019 年間,俄羅斯生物技術市場規模增長30%,從2015 年的1 950 億盧布增至2019 年的2 540 億盧布。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該國生物技術市場規模為2 530 億盧布,較2019 年縮減0.4%。根據該網站預測,2024年該國生物技術市場規模將達到3 120億盧布。以2019年為例,生物技術市場收入最高的俄羅斯生物制藥行業,全年營收達1 079 億盧布,占該市場總營收的42.5%;其次是農業生物技術行業,總營收為398億盧布,占該市場總營收的15.7%;位列第三的是生物醫藥行業,總營收356 億盧布,占比為14%[11]。根據俄羅斯市場調研公司Innopraktika 和Abercade 分析預測,到2025年,俄羅斯生物技術市場規模將增至3 250 億盧布[12]。俄羅斯現已形成三個生物技術發展平臺,分別為“未來的醫學”“生物工業和生物資源——生物技術2030”和“生物能源”。依托上述技術平臺,俄羅斯在生物技術領域已經形成國家級戰略發展規劃,建成由生物科學技術委員會、其他研究機構和行業參與者共同組成的聯盟,實現了有效的交流和協調機制,為實施復雜的全周期項目奠定了基礎。

俄羅斯生物經濟的重點發展方向包括生物制藥、生物醫學、生物農業和生物能源。在新冠疫情暴發后,俄羅斯曾多次嘗試重啟專項科技政策,用于支持包括生物技術在內的科技項目研發,如建立國家遺傳信息中心、支持發展世界級研究中心和研究教育中心等。為抗擊疫情,俄羅斯還重點支持疫苗和抗疫藥品研發工作。鑒于大規模傳染病與基因研究的高度相關性,俄羅斯還計劃撥款約100億盧布,用于在2024年前建立俄羅斯國家基因組中心。得益于生物制藥和生物醫學行業的快速發展,醫學領域的生物技術已經逐漸成為俄羅斯新的經濟增長點。

除生物制藥和生物醫學外,生物農業也需要借助先進的生物技術實現產業革新。俄羅斯通過制定國家專項計劃、引入商業投資、開展國內和國際項目等方式,推廣農業領域的高新生物技術。此外,依靠生物能源的新型工業項目也迎來發展關鍵期??死怪Z達爾邊疆區、弗拉基米爾州和別爾哥羅德州的農工綜合體都開始建造生物能源裝置,這類裝置可以實現廢物現場處理,最終實現發電發熱。在俄羅斯的木材行業中,用于處理木材廢料的小型熱電廠已經建成并開始投入應用。

俄羅斯政府對生物能源的發展也給予了大力支持。2012 年,第1853p-P8 號俄政府令批準了《2020 年前俄羅斯聯邦生物技術發展綜合計劃》,該計劃旨在推動俄羅斯在全球生物技術發展中搶占領先地位,并依靠先進技術創建具有強大全球競爭力的生物經濟部門,與納米以及信息技術共同成為現代化工業的堅實發展基礎。2017 年,第Pr-140GS 號俄羅斯總統令的附件清單中明確提出,俄羅斯將向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邁進,俄政府應“為提升主要部門的能源使用效率制定發展時間表,切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研發和加快可再生能源的應用,發展運用可再生能源的微型發電廠”。此外,生物能源發展還被列入《俄羅斯聯邦2017—2025年及2050 年前國家發展優先領域清單》?!?035年前俄羅斯聯邦科技發展戰略》對俄羅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也產生了推動作用。該戰略指出,應優先確立具有強烈個性化特征和預警功能的現代化醫療體系,發揮生物醫藥在建立該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生物經濟在中亞國家中尚處于原始發展階段,受限于技術、人員、資金等因素,生物技術市場難以得到有效發展。1993 年,根據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令,哈薩克斯坦“國家生物技術中心”(NCB)正式成立。該中心負責開展與生物技術、生物安全和生態學領域相關的研究和發展項目。此后,哈薩克斯坦政府根據國內生物技術發展情況,確定了四個優先發展領域,分別為生物制藥、生物農業、生物工業和生物環保,生物技術領域革新則由國家生物技術中心負責。此外,哈薩克斯坦重視通過國際合作推動生物制藥和生物醫學行業快速發展。該國目前正在與美國、法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研究機構共同研發新的生物醫學技術。由于該國的畜牧業和家禽養殖、作物生產、農業生物技術、基因工程、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生物燃料等行業對生物技術需求較高,本土生產商在該國生物技術產品市場份額中僅占10%~20%[13]。目前,來自海外的生物制藥和食品工業的生物技術逐漸在哈薩克斯坦開拓出市場空間。

在烏茲別克斯坦,盡管生物技術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但市場動力不足問題比較突出。目前,該國所需生物技術產品逾90%依賴進口,且與其他國家相比,該國生物技術產品的消費總量仍處于低水平。烏茲別克斯坦在生物技術產品研發方面具有一定潛力,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中心、先進技術中心、人類免疫學和基因組學研究所在DNA 技術和分子生物技術開發領域經驗較豐富。同時,該國生物有機化學和植物化學研究所,微生物學、遺傳學和實驗植物生物學研究所,普通和無機化學研究所也在相應的生物技術領域常有優秀成果問世。但烏茲別克斯坦生物產業缺失導致生物技術的商業化困難,生物技術產品主要依靠實驗室小規模生產,離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還有很長距離。此外,該國還未建立起生物技術產品注冊和認證機制,相應的法律監管體系也亟須修訂。

2.從地區合作情況看。歐亞經濟聯盟目前是歐亞地區推動生物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2015 年初,歐亞經濟聯盟批準《歐亞經濟聯盟內工業合作基本方向》[14]以及《歐亞經濟聯盟條約》[15]。文件除確定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在工業領域合作的優先事項之外,還明確了在歐亞地區發展生物技術的四個重要領域,即生物醫藥、農業、工業、生態。歐亞經濟聯盟關于“四個重要發展領域”的判斷高度符合生物技術目前的全球發展趨勢。根據文件,生物技術在該聯盟的現代工業技術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生物技術成果的利用和可再生生物資源在生產中的使用,將成為今后聯盟重點關注的發展方向。在生物技術、醫療衛生和制藥產業發展等領域,俄羅斯的優先發展方向為生物醫學、生物制藥和微生物行業;白俄羅斯為生物醫學、生物制藥和微生物行業;亞美尼亞為生物制藥和生物技術。2020 年,在新冠疫情暴發的背景下,歐亞經濟聯盟各成員國制藥行業都實現了增長,特別是生物制藥和生物醫學兩個行業出現大規模增長,國際合作也十分活躍,如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在生物經濟領域展開合作,對接行業就是生物制藥和生物醫學。

(二)前景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弗拉基米爾·波波夫曾指出,未來生物技術將滲透到經濟的各個領域。2021年,俄羅斯生物技術市場規模為1萬億美元,到2028年,預計有望增長至2.5萬億美元,市場平均增長16%[16]。歐亞地區生物經濟市場需求巨大,各國推動生物經濟發展與國際合作的意愿強烈。預計今后歐亞地區將在綠色、低碳、衛生健康、農業、能源等領域發掘增長潛力,爭取把握生物技術革新和生物經濟快速發展時機,實現地區經濟的跨越發展。

對俄羅斯而言,遠東在生物資源儲備方面有明顯發展優勢。遠東聯邦區擁有啟動現代生物技術產業的必要條件,如海洋資源、待開發農作物區和多樣且豐富的能源儲備等。遠東聯邦區在海洋、農林、漁業等領域還有相對完善的技術發展平臺。亞太市場向來對食品生物技術項目關注度高,遠東地區的農業原材料和海洋資源深加工項目對亞太市場有較大吸引力,此類現代化產業集群的發展前景將十分可觀。除食品生物技術外,遠東地區與飼料、化妝品和藥物生產相關的生物技術開發與應用,也有望瞄準亞太國家需求,通過開發有市場競爭力的高附加值產品,搭上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便車。

生物能源或將成為中亞各國未來探索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中亞地區擁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潛力,但開發程度較低。發展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關系到經濟、民生的緊迫任務。在滿足本國巨大能源需求的同時盡量避免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是該地區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中亞國家在開發可再生能源的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法律監管框架過時、基礎設施落后、資金不足、專業知識缺乏、數據和信息支持不足等。在中亞國家中,哈薩克斯坦在政策制定和監督落實方面效率較高,治理能力處于相對領先的地位,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為發展可再生能源出臺一系列法案和監管細則,烏茲別克斯坦也通過立法方式,肯定了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和國際小水電中心(ICSHP)的數據,烏茲別克斯坦的生物能源潛力約為800 兆瓦,哈薩克斯坦預計達到300 兆瓦,塔吉克斯坦為300 兆瓦,吉爾吉斯斯坦為200兆瓦。土庫曼斯坦由于油氣資源極其豐富,在開發和應用可再生能源方面并不積極[17]。

三、全球發展倡議下歐亞地區生物經濟合作路徑

2021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以視頻方式出席聯合國第七十六屆大會時首次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指出為使全球發展進入包容、平衡、協調的發展新階段,國際社會應共同堅持六大基本發展原則,即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2022 年11 月,習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巴厘島峰會,再次號召全世界各國共同推動全球發展倡議。倡議中提出的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已經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包括聯合國在內多個國際組織的支持,近70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18]。全球發展倡議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在如何實現人類的和平與發展問題上,作出了極富建設性的有益嘗試,為新時期的國際合作指明了方向。

(一)歐亞地區生物經濟合作的背景

一是科技博弈已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在歐亞地區開展大國博弈的重要手段。俄烏沖突爆發后,歐亞地區地緣政治形勢出現深刻變化。當前,美國在歐亞地區的戰略布局理念主要基于2020年的《美國中亞戰略2019—2025:促進主權和經濟繁榮》和2022 年美國的最新版《國家安全戰略》。戰略理念主要特點體現在,一方面美國在歐亞地區戰略目標的延續,即遏制中俄的戰略目標沒有出現根本性改變,繼續試圖將中亞整合到西方自由主義秩序之中,根據自身利益訴求,重新塑造中亞的發展方向和地緣政治取向。戰略目標的高度延續性還體現在繼續推動零和博弈、“文明沖突論”和“民主和平論”。另一方面,戰略目標體現出來的對抗性正在不斷加強。中亞地區已經成為美國在俄烏問題上對抗俄的“第二戰場”和開展對華全面競爭的重點區域。戰略對抗的具體方式主要包括,政治對抗、經濟對抗、軍事對抗和技術對抗。其中,技術對抗的主要方式是,由于歐亞地區面臨技術落后、設備陳舊、缺少高尖端專家和人才隊伍的突出問題,美國借機以協助歐亞地區國家進行技術裝備革新和人才培養等為名,利用地區內各國的發展訴求將其變為美國開展科技博弈的重要平臺。

二是維護歐亞地區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前所未有。歐亞地區因獨特的地理屬性,在疫病傳播方面一直存在高風險,例如鼠疫等大規模流行疾病常年多發,給當地人民的生命健康帶來極大威脅。在新形勢下,歐亞地區生物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第一,在高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微生物的安全威脅正在不斷升高,其中,部分微生物有高致病危險,在安全治理方面存在較高技術難度,依靠單一歐亞地區國家的科技能力無法完成保障生物安全的重任。第二,生物安全泛化的現象較為普遍,并且已經開始與其他領域的安全問題疊加,形成新的安全風險問題,難于防范和治理。例如,生物安全已經與資本、網絡、地緣政治沖突等要素相結合,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健康的安全危害更大。第三,包括實驗室在內的部分研究機構存在材料和設備嚴重老化、運營和管理方式陳舊等問題,存在極高的生物安全隱患。特別是部分國家依靠美國的資本和技術支持,在從事生物技術實驗和推廣市場應用時,由于缺乏監管自主權,存在極大安全風險[19]。

三是歐亞地區有強烈的依靠生物經濟復蘇經濟的愿望。新冠疫情帶來的隔離和限制措施對歐亞地區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產生強烈沖擊,借助疫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良好勢頭,歐亞地區經濟有向好的發展趨勢,部分經濟出現衰退的國家經濟也開始出現正增長。但是歐亞地區普遍存在的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發展弊端,始終沒有得到改善。隨著綠色、低碳、環保等發展理念逐漸成為全球性的經濟發展趨勢,歐亞地區國家也開始進行有益嘗試,并將新冠疫情后的經濟復蘇和經濟轉型發展相結合。以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兩國為例,哈薩克斯坦為完成在2060 年前成為“碳中和”國家的發展目標,政府推出《2050 年前低碳發展愿景》。2021 年1 月,新版《生態法典》在哈薩克斯坦通過。根據《生態法典》,氣候變化、廢物處理和清潔空氣將是哈薩克斯坦未來迫切需要處理的問題。根據規定,哈薩克斯坦將免除對企業征收的環境污染稅費,企業節省下來的費用將用于綠色科技的研發投入。2019年10月,烏茲別克斯坦通過《2019—2030年烏茲別克斯坦綠色經濟過渡戰略》(下稱《戰略》)。根據《戰略》,烏茲別克斯坦將在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占比、發展電氣化交通出行方式和先進農業滴灌技術等方面加大投入,確保在2030 年前實現經濟的綠色發展[20]。

四是新背景下的能源危機正在不斷加劇,提升全球和地區能源治理水平已經成為當務之急。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突發的大規模疫病和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調整交織跌宕,使世界能源格局也出現劇烈變化。新冠疫情急劇改變全球能源供需關系,導致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快速減少,波動的國際市場價格給供求雙方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能源在俄烏沖突中也成為爭奪地緣政治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成為俄羅斯應對美國和西方國家經濟制裁的反擊措施。俄羅斯向歐洲減少能源供應而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成為影響2022 年國際能源市場穩定的最主要因素。面對能源危機,清潔能源尚無法滿足國際市場上大量的能源需求,而且極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綠色發電方式因受溫度、降水、風量的影響較大,短時間內尚無法有效緩解能源短缺問題。歐亞地區多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儲備,大部分財政收入均依賴能源的出口,為減少碳排放、保護生態環境,歐亞國家急需依靠綠色技術實現能源產業的轉型發展。

(二)歐亞地區生物經濟合作的主要路徑

歐亞地區生物經濟合作源于廣泛的地區合作與發展共識?,F階段,歐亞地區存在多個涉及經貿領域的多邊合作組織和發展倡議,如“一帶一路”倡議、歐亞經濟聯盟、上海合作組織和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等。雖然上述合作組織和發展倡議在成員組成、組織使命和重點合作領域上存在差異,但是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充分和合理地調動地區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加強相互配合與協作提升地區發展水平,是在不同合作機制框架和發展倡議下,參與各方已經達成的廣泛共識。在生物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的背景下,歐亞地區國家發展生物經濟領域的務實合作,有利于將廣泛的發展共識轉化為經濟增長,改善地區人民福祉。

歐亞地區國家有開展生物經濟合作的現實可能和必要性。該地區許多國家因歷史傳統等因素,存在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發展弊端,嚴重制約了經濟的復蘇和現代化轉型發展。開展地區生物經濟合作有助于歐亞地區國家實現優勢互補,盤活生物技術和生物經濟領域的市場活力,激發生物經濟發展潛能,促進優化經濟結構,激發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的發展潛力。此外,歐亞地區存在諸多生態領域問題,實現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較大,其中水資源的分配與利用不合理、大規模流行疫病多發、能源開采與利用造成的環境污染等問題尤為突出,部分國家還因為水資源的分配不均常年面對各類國際糾紛。開展生物經濟合作有助于通過提升產業和行業生產效率,提高地區國家的現代化治理能力。

推動歐亞地區生物經濟合作,有助于通過發展高質量國際合作,實現我國“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有助于實現地區人民對可持續發展的共同訴求,提升各國在糧食安全、生命健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治理能力。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和國內背景下發展歐亞地區生物經濟合作,需要地區各國共同堅持全球發展倡議中的六項基本原則,將歐亞地區生物經濟合作融入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實踐當中。

為加強歐亞地區生物經濟合作,該地國家應共同致力于打造公正、平等、開放、包容的科技研發和市場環境,反對科技霸權主義,反對惡性競爭,反對運用政治手段制造科技發展與合作壁壘,努力打造和諧健康的生物技術發展氛圍。歐亞地區各國應在雙邊和多邊合作框架下,對在生物技術市場化方面的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加強溝通、對話與合作,特別是在現代化農業技術交流、低碳環保材料的研究與生產、節能與節水技術等方面,促進人員、技術、資本等要素的合理和有效流動。上海合作組織是我國在歐亞地區開展多邊合作的主要舞臺,安全、經濟和人文合作歷來是其進行對外交往的三大核心方向。作為新興經濟發展形態,生物經濟有望成為新的地區合作增長點,開啟以生物技術為引領、產業合作基礎為支撐的新型地區經濟合作模式,助力地區各國以務實合作,構建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新型國家關系。

加強地區各國在健康、醫療援助、康養治療、藥品研發等方面的合作,是推動歐亞地區生物經濟國際合作的重要路徑。2016 年6 月,習近平主席在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提出建設健康絲綢之路,首次將“健康絲綢之路”納入“一帶一路”的發展框架中[21]。2021年7月,時任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塔什干出席“中亞和南亞:地區互聯互通的挑戰和機遇”高級別國際會議。他提出未來將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工作主線,拓展共建“健康絲綢之路”,與地區國家共同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2022年9月,我國綠葉生命科學集團與烏茲別克斯坦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建立“烏茲別克斯坦創新疫苗中心項目”,專注疫苗領域的全方位合作[22]。2022 年11 月,中國—中亞健康產業聯盟在上海成立。預計未來,“健康絲綢之路”將在其四大發展主題上,即衛生安全、研發創新、公共衛生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繼續助力我國與歐亞地區國家共同挖掘地區合作潛能。

推動交通、生態、農業和能源領域的綠色發展,不僅有利于提高歐亞地區生物經濟發展水平,還能夠提升歐亞地區生態環境的治理水平,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2022 年3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生態環境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23]?!兑庖姟分赋?,實現綠色發展需要依靠政府引領,由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重點在綠色環?;A設施建設、可再生能源開發與利用、海運和空運的低碳運營、綠色農產品貿易合作等方面,統籌推進海外項目的綠色發展。在《意見》的指導下,我國以上海合作組織為對外合作平臺,不斷推進綠色領域的高質量地區合作。例如,2023 年2 月17日,上海合作組織農業產業發展聯盟正式啟動,聯盟致力于塑造國際農業合作新場景,促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在農業基地建設、新技術和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加強合作,通過充分發揮市場的主導力和企業的積極性,打造開展歐亞地區生物經濟國際合作的產業發展公益性聯盟[24]。今后,以產業聯盟為紐帶、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歐亞地區綠色經濟發展模式有望在其他領域復制和推廣。

四、結論

生物技術具有極強的突破性,是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力量。在生物技術的引領下,生物經濟將飛速發展并影響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發展生物經濟不僅是我國落實《“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實現“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也是歐亞地區國家抓住時代機遇,實現疫后國民經濟復蘇,乃至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新方向。歐亞地區有較好的自然資源條件,但存在發展基礎薄弱和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開展歐亞地區生物經濟國際合作,需要地區各國通力合作,以全球發展倡議為合作原則,堅持互利、平等、共贏,通過加強在優勢領域的重點項目合作,實現資源稟賦的優勢互補,為保障歐亞地區的糧食安全、生命健康安全、能源安全、生物安全貢獻集體智慧,進而推動在歐亞地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猜你喜歡
歐亞生物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
上上生物
一位制造商一架軍機(歐亞篇)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第12話 完美生物
歐亞裔混血族的曲折發聲:解讀戴安娜·張和《愛的邊界》
歐亞經濟聯盟開始實施包裝飲用水新規范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