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個人主義角度分析《到燈塔去》

2023-08-07 15:04楊珂珂
今古文創 2023年23期
關鍵詞:到燈塔去弗吉尼亞伍爾夫

【摘要】作為女性主義初級階段的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的思想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兜綗羲ァ肥俏闋柗蜻\用意識流進行敘事的作品之一,本文從伍爾夫的個人生活經歷、女性意識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小說中三個主要人物的人生經歷和對待生活的不同態度出發,對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小說《到燈塔去》進行解讀。

【關鍵詞】弗吉尼亞·伍爾夫;《到燈塔去》;個人主義

【中圖分類號】I56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23-004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3.013

一、引言

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被認為是20世紀著名的現代主義文學作家之一。她是意識流小說的杰出代表,與喬伊斯、普魯斯特和??思{齊名。她的小說《到燈塔去》旨在通過描述代表女性氣質的拉姆齊夫人和代表男性氣質的哲學家拉姆齊先生之間的差異,試圖為他們所代表的兩種不同的生活原則找到一個和諧統一的方式。

《到燈塔去》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窗口”;第二部分“時間流逝”;第三部分“燈塔”。伍爾夫在小說中描述拉姆齊一家前往燈塔的過程,時間跨度很大,兩次旅行間隔超過十年,通過小說人物在兩次旅行中的不同心態和表現,展示出這對夫婦對于事情的處理方式和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并嘗試挖掘隱藏在人物內心深處的東西。

書中主要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的一個夏天,拉姆齊先生帶領家人到蘇格蘭的赫布里底島度假,通過描述一家人對這次旅行的態度,從側面突出了不同人的個性特征。在這次旅行中,拉姆齊先生的小兒子有一個想法,就是去島上附近的一個燈塔,但由于天氣不好,詹姆斯沒有實現他的愿望。十年后,為了紀念已故的拉姆齊夫人,拉姆齊先生帶著他的孩子們再次訪問了赫布里底島。與十年前不同的是,十年后的這次旅行,在家人們的共同努力下,他們一起抵達了燈塔。

小說中,拉姆齊是一個冷漠、死板、嚴肅的哲學家。他注重事實,過于強調理性和邏輯。因此,他面對事情不會變通,沒有自己的個性,代表了男性的理性和客觀的外部世界。相比之下,拉姆齊夫人是一位感性的妻子和母親,她溫柔、優雅、慷慨。拉姆齊夫人不僅是情感和人性善良的化身,也是傳遞情感的紐帶,通過拉姆齊夫人,這個家庭中的朋友和家人之間建立起了親密的聯系。

二、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以女性對生活的態度為基礎,對西方文化傳統進行了新的梳理,主要目的是顛覆和消除傳統的男女二元等級對立模式,使二者關系達到一種和諧統一。

(一)女性主義批評

就文學批評而言,首先它試圖對女性文學創作進行重新解讀和詮釋,而且還用它來揭示男女之間的差異和聯系,從而尋求一種真正的、和諧的男女關系。根據地區的不同,女性主義批評一般分為英美派和法國派。其中,英美派主要側重于文學的社會歷史分析,他們更傾向于利用現有的理論框架,對女性文學傳統和形象進行理性研究。另一方面,法國學派主要從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和解構主義者羅蘭·巴特和雅克·德里達的理論中得到啟發。他們關注的是語言學,尤其是“女性寫作”的問題。

(二)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女性意識

弗吉尼亞·伍爾夫從小就有獨特的女性意識,這種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形成過程。綜合來看,有三個因素特別重要:第一,家庭生活的影響;第二,時代的變遷;第三,Bloomsbury的滲透。

1.家庭生活的影響

弗吉尼亞的學習生活可以說是既不幸又幸運的。不幸的是,受當時英國上層社會傳統制度思想的影響,她的父親只肯送兩個兄弟去弗吉尼亞州的公立學校學習,并一直幫助他們直到成功進入大學,弗吉尼亞和她的妹妹莎莉卻沒有上學的權利。但幸運的是,正是因為沒有了學校教學制度的束縛,弗吉尼亞的自由天性才得以解放,擺脫了正規學校教育的日常約束和精神桎梏,她的寫作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下去,這也為她后來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伍爾夫家庭豐富的物質條件基礎和濃厚的文化氛圍也為她的自學生涯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盡管沒有在學校上學的經歷,伍爾夫的父母還是盡量讓兩位女兒豐富自己的知識,從數學、歷史、法語到拉丁文,她們都有學習這些方面的知識。

這種對知識沒有局限的廣泛涉獵,使得她們的精神獲得了最大程度的解放,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翱翔。另外,伍爾夫的成功也離不開她自身的努力,她經常沉浸在父親豐富的藏書間里,里面各種各樣的書籍讓伍爾夫流連忘返,時常在里面學習到廢寢忘食。這些因素對她后來思想的形成和驚人文學才華的輸出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時代的變化

弗吉尼亞是在一個巨大的動蕩時期長大的,也就是說,人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傷痕還沒有被撫平,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近在眼前了。當時,英國社會的許多傳統信仰逐漸被否定,人們都在努力尋找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傳統家庭模式中,婦女沒有經濟獨立的能力。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后,許多婦女也成為革命的一分力量,她們為戰爭取得勝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戰爭取得了成功后,她們驚訝地發現,革命的成果根本不屬于她們,這讓她們對此感到不滿。最終,英國和美國的婦女在1920年獲得了選舉權。

3.Bloomsbury的影響

嚴格來說,Bloomsbury是一種文化沙龍。Bloomsbury最初是由于一群有前途的年輕人創建的。在這個沙龍里,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弗吉尼亞和她的妹妹瓦妮莎加入后,她們在這個組織中充分汲取文學營養,并不斷描繪著自己未來的文學藍圖。

其次,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性別隔閡。自由清新的氛圍鼓勵伍爾夫從沉默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打開了她文學創造的閘門,重塑了她的自尊和自信,給了她文學創作的勇氣和力量。至此,弗吉尼亞踏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一篇篇文學作品在她的筆尖產生,最終形成了她自己獨特的寫作個性。

三、《到燈塔去》中的個人主義

(一)對個人空間的保護

在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作品中,隱私和群體意識這兩個概念之間存在著一種張力,每個人都需要扮演兩個角色:一個是個人;另一個是社會團體中的一員。但是由于人們要扮演的社會角色太多,所以他們的私人空間就會被無限地限制和縮小。一個女人的角色包括女兒、妻子、母親等等,一旦花過多的時間在這些角色的扮演上,她就失去了和自己相處的時間,也就會忽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內心的聲音。就像伍爾夫在《到燈塔去》中所說,“在沉默中休息,不與人交流,并且將人際關系迷糊化,這樣才可以得到休息”,這種獨處不管是對當時的伍爾夫來說,還是從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來看,似乎都成了每個人的渴望和需求。

在這篇作品中,伍爾夫對每個人物的行為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都清晰地呈現出他們在努力尋找自己的個人空間。個人空間就像一個人夢幻城堡的外墻,代表著一個人的專屬世界。同時,它也像一個避難所,當人們受到挫折時,它就會出現給予人們安慰和溫暖。因此,一個人必須保護自己的外墻和庇護不被破壞,這樣一個人的個性才能被保留下來。不管對當時的社會還是現代社會來講,個人空間都是非常寶貴的,在這個空間里人們可以讓身體放松,讓大腦沉浸在一片寂靜中,使得心靈得到凈化,并對自己的人生和前途進行思考,最終使自己得到提升。

在小說中,私人空間同樣被描述成了人們專注于自我的保證,拉姆齊先生的人生證實了這一點,作為一名杰出的哲學家,他幾乎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哲學上。小說中拉姆齊先生的朋友威廉·班克斯認為拉姆齊是一個喜歡孤獨的人,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和妻子的照顧,拉姆齊先生幾乎可以完全沉浸在他的哲學思考中。

小說另一個人物莉莉·布里斯科則是通過繪畫去探索自我和生命的意義,所以繪畫是莉莉自我實現的方式。因此,當她繪畫的時候,她需要有自己的個人空間去觀察、思考和創作,不受任何的干擾。拉姆齊夫人作為連接這個家庭和朋友的紐帶,她似乎很喜歡社交,積極地與他人建立聯系,在外人看來她無時無刻地處于人際交往中。但是拉姆齊對獨處也有著強烈的渴望,就像她渴望照顧他人一樣。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一個人可以真正探索自己內心,聽取內心的聲音。通過對自己的了解,可以在社會環境中建立自己更獨特的個性,并使得自己的個性得到更好的發揮。

(二)自我的實現

一個人的核心價值是通過追求實現自我和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體現的。雖然人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理,但是只有一小部分的事情值得人們全神貫注,并愿意傾盡一生的精力。這一部分是人們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不是社會強加在他們身上的。在這部小說中,三個主要人物對自我的渴望被弗吉尼亞·伍爾夫巧妙地描繪了出來。

拉姆齊先生在小說中扮演了多個角色,他是別墅的主人,拉姆齊夫人的丈夫,八個孩子的父親,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個專注的哲學家,并將哲學思考視作他人生中唯一有意義的事情。在小說一開始聽到兒子詹姆斯和妻子討論能否到燈塔探險的對話時,他并沒有像許多父親一樣給予兒子希望和鼓勵,而是仍然扮演一個只尋求真題的哲學家的角色。他是一個父親,但他并不把這個作為他生活的優先角色。這就是為什么他總是沉浸在哲學的思考中,在尋求真理的道路上,他認真又耐心地面對一個又一個的障礙,正是這種鍥而不舍的哲學思考,使拉姆齊先生成為這個社會中與眾不同的人。所以,哲學對于拉姆齊來說,就是他愿意用一生追求的東西,并在追求的過程中實現了自我。

莉莉·布里斯科的內心表達在于繪畫,盡管在別人眼里她是個怪人,但是她對于繪畫非常認真。她所繪畫的東西是她看到的世界,而不是公眾所看到的東西,她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獨立的判斷。

繪畫對于莉莉來說,不是休閑活動,而是她內心聲音的一種表達。通過繪畫,她可以表達自己對世界的洞察和感受,在這個過程中,莉莉確立了自己的身份,并意識到自己的價值,正是繪畫使莉莉成了社會中一個獨特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莉莉是女性角色中的一種顛覆性力量。她用色彩和線條構建了屬于自己的世界,描繪自己的人生,用自己的畫筆畫出了一幅和諧完美的畫面。作為拉姆齊夫婦的朋友,她和他們一起生活,試圖為他們畫一幅完美的畫,但她發現這非常困難。因為她知道,藝術起源于現實,但又高于現實,是理性和情感高度結合的產物。

拉姆齊夫人作為一名家庭主婦,在很多人眼里她的生活非常輕松。然而,她的角色不僅僅是一名優秀的家庭主婦,她所做的一切對她來說都是有意義的。作為一個妻子,她成功地處理一切會影響到丈夫事業的瑣事,這樣拉姆齊先生可以專注于他的自我實現,并且使得家庭有穩定的收入。作為一個母親,她用耐心和愛照顧每一個孩子,在詹姆斯眼里,母親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并且他認為母親比父親好十倍。作為一個體貼的女主人,她照顧到每一個客人,讓每位客人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視。而作為社會上的一個普通人,她也愿意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關心像燈塔看守男孩那樣的窮人,給予他們愛和幫助。在這些角色扮演中,拉姆齊夫人并沒有感覺到生活的艱辛,相反的是她在這些角色中實現了自我。

通過小說中三個主要人物的描寫,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核心價值可以表現在追求自我滿足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價值獨特的實現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自我精神品格可以得到升華。在獨處中和自己對話,讓自己更加強大,反過來,自我強大后又可以更好地在社會中發揮自己的價值,為社會服務。

四、總結

縱觀伍爾夫的意識流小說,特別是《到燈塔去》,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對女性主義新的定義。伍爾夫認為,人性的最佳狀態是理性和情感的結合。因此,她用意識流的手法來探索人類的深層意識和情感。

《到燈塔去》因其出色的寫作技巧和展現的人生價值觀被認為是弗吉尼亞·伍爾夫最成功的作品之一。通過對伍爾夫的個人成長經歷、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發展,以及對三個主要人物的解讀,有助于對文章進行進一步理解,作為一部偉大的作品,《到燈塔去》值得被進一步挖掘其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深刻的意義。

參考文獻:

[1]Guerin,W.L.et.Al.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Martha,C,Nussbaum.The Window:Knowledge of Other Minds in Virginia Woolfs To the Lighthouse[J].New Literary History,1995,(26):731-753.

[3]Maria Dibattista Virginias Major Novels:The Fables of Anon[M].Yale University,1980:99.

[4]Snait,Anna,M.Witwort.Locating Woolf:The Politics of Space and Place.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2007.

[5]Woolf,Virginia.To the Lighthouse[M].London: Words worth Editions Limited,1994.

[6]Yang,Yang.The Complementary Coexistence of Individuality and Sociality:A Thematic Study of Virginia Woolfs To the Lighthouse[D].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013:1,9,15.

[7]高奮,魯彥.近20年國內弗吉尼亞·伍爾夫研究述評[J].外國文學研究,2004,(5):40.

[8]弗吉尼亞·伍爾夫.到燈塔去[M].王家湘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

[9]李森.評弗吉尼亞·伍爾夫《到燈塔去》的意識流技巧[J].外國文學評論,2000,(1):62-68.

[10]羅婷.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西方與中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11]潘建,沈少萍.弗吉尼亞·伍爾夫的雌雄同體觀及文學創作[J].湖南大學學報,2008,22(2):96-102.

[12]王蘋.《到燈塔去》的生態女性主義解讀[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14(1):69-74.

[13]楊躍華.從對立走向對話:解讀《到燈塔去》中主要人物的兩性原則及雌雄同體的隱含意義[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8,(4):30-35.

作者簡介:

楊珂珂,女,山東濟寧人,天津理工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到燈塔去弗吉尼亞伍爾夫
論弗吉尼亞·伍爾夫《倫敦風景》中的情景交融
美國“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英語翻譯作品在我國傳播與接受的成功原因探析
《到燈塔去》來洞見回憶的再現
從女性主義視角分析《到燈塔去》中的莉麗·布里斯科
淺析伍爾芙小說中的兩性關系
弗吉尼亞·伍爾芙《到燈塔去》的成長主題解讀
伍爾夫《黛洛維夫人》的意識流技巧
弗吉尼亞就是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