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視角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現狀與創新策略研究

2023-08-10 22:12楊未名
藝術科技 2023年16期
關鍵詞:傳承與保護文旅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

摘要: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我國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共同匯聚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思南土家族花燈戲起源于唐宋時期的“元宵燈會”活動,后在明清時期得到較快發展,至今仍活躍于各類藝術舞臺與百姓日常生活。思南土家花燈作為貴州東路花燈的代表,其基于土家族戲曲文化,融合儺唐戲、湘劇、辰河戲等多種表演形式,汲取中原文化、巴楚文化的精髓,具備深厚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在2005年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然而,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當前許多優秀民族“非遺”難以契合時代需求,面臨失傳險境與發展困境。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文化振興被列為鄉村“五大振興”內容之一,在國家層面受到高度重視。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切實推進優秀民族文化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加大文物、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在政策的推動下,許多“沉睡已久”的“非遺”重獲新生,地方政府紛紛打造“非遺”品牌,為地方經濟開辟新的增長極與動力源?;诖?,文章以思南土家花燈為例,分析其具備的文化藝術價值,聚焦其面臨的發展困境,并從文旅融合的視角出發探尋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發展策略,以期為“非遺”發展傳承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文旅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6-00-03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與大眾娛樂生活的多元化,包括思南花燈戲在內的諸多“非遺”受到巨大沖擊,難以契合時代需求,面臨發展困境。近年來,以文旅融合發展為基礎、以新媒體傳播為手段的“非遺”創新發展思路為“非遺”傳承提供了有效路徑。

1 思南土家花燈戲的藝術特征與社會功能

1.1 思南土家花燈戲的藝術特征

1.1.1 歌詞特征

思南花燈戲的歌詞多為七句詞,句式豐富、韻律靈活,重視情感抒發,具有較強的文學性與藝術性。在內容廣度上,花燈戲詞涵蓋天文、地理、歷史、生產、婚喪嫁娶等展現人與自然的內容,堪稱土家人的生活“百科全書”。例如,有關愛情題材,著名的《思南姑娘大腳板》中“花花轎子四角尖,我的妹妹坐里面”的唱詞就運用通俗生動的方言描繪了一幅土家嫁娶場景。除了題材廣泛之外,思南土家花燈戲還具有趣味性。鄉土化與口語化的聊白被大量運用在戲詞創作中,產生了幽默詼諧的效果。例如,戲詞“推開轎簾喂喂,嚇一跳來閃喂喂噻,思南姑娘大腳板”充分體現了土家人幽默風趣與直爽的性格。

1.1.2 調式與曲式特征

在調式方面,思南土家花燈音樂主要是三音階、四音階,完整五聲音階運用較少。具體而言,以宮、商、徵調式為主,呈現“羽宮商”“徵羽宮”“徵宮商”“羽宮角”等組合,也有地域差異。在思南主城區,“羽宮角徵”四音階運用較廣,而周邊沿河等地的花燈戲中則包含“羽宮商角”的四音階和“宮商羽”的三音階[1]??偟膩碚f,土家花燈音樂通過獨特的調式、歡快的旋律與強烈的律動充分展現了少數民族特征與地方特色。

在曲式方面,思南土家花燈可以劃分為歌謠體與歌舞體。歌謠體以傳統土家山歌為基礎演變而來,以五字、七字、長短句為主要句式結構,主要采用“一上一下”和“兩上兩下”的曲體,也有一些變化曲體。例如,《進花園》和《小踩花》就是“一上一下”的二句體,而《妝梳調》則是“一上二下”的變化曲體。歌舞體是一種結合舞蹈的形式,曲式上靈活多變,通常采用加花、移調變奏的方法,并依據舞蹈需要而調整?!洞蚪疴O》《開財門》是歌舞體的代表作品。

1.2 思南花燈的社會功能

1.2.1 教化功能

任何藝術作品都會潛移默化地向受眾傳播一定的價值傾向。在過去一段時期里,思南處于大山深處,交通極為不便,信息閉塞,教育落后,群眾教育程度普遍低下。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具有群眾基礎、通俗易懂的花燈戲就成為當地群眾了解歷史、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在這個過程中,花燈戲也發揮了重要的教化功能。例如,《王大娘補缸》《巧英曬鞋》《南園采?!返葎∧肯蛴^眾講述了明清時期思南土家族特色農耕文化,《白號軍》《勸清軍》展現了清咸豐同治時期思南境內最大的少數民族農民起義中窮困大眾敢于反抗、追求解放的無畏精神。

1.2.2 娛樂功能

除了教化作用以外,娛樂功能也是思南土家花燈的重要作用。在過去的農村地區,大眾傳媒工具還未普及,花燈成為鄉民在農耕閑暇之余重要的娛樂方式,為勞動一天后的他們掃去疲憊。在春節期間,花燈隊會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地為村民表演“拜年燈”,每到一處必會放爆竹迎接,在院壩、堂屋為主人家表演三個曲目后才趕往下一家。在城市地區,借助廣場舞的風潮,各個街道社區興起了花燈健身操,成為當地居民重要的健身娛樂方式。

2 思南土家花燈發展現狀

2.1 傳承窘境:年齡結構斷層

當下,土家花燈戲傳承人尚未建立合理的年齡梯次結構,老年化現象嚴重。據研究人員對思南7個鄉鎮的田野調查數據,當前花燈隊隊長(即傳承人)的平均年齡為73歲,最大的87歲,最小的也有70歲。

花燈隊老年化現象嚴重可能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其一,傳統傳承方式不利于人才培養。包括思南花燈在內的許多“非遺”都堅持以家族傳承、師徒傳承為主的口傳心授傳承模式,未形成固定的教學體系,缺少權威系統的學習教材,這種方式難以實現人才的規?;囵B和花燈藝術的社會傳播。其二,農村空心化導致后繼人才匱乏。在部分貴州農村地區,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流向經濟發達地區,留守在本地的大多是缺乏勞動能力的老年群體,由此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空心村。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思南土家花燈傳承缺乏人口基礎,極少有年輕人愿意拒絕大城市的高薪與各種誘惑而留在本地學習花燈、從事花燈表演行業。

2.2 市場困境:大眾需求萎縮

當前,思南花燈面臨黏性受眾流失、受眾群體窄化、市場占有率萎縮的市場困境。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其一,西方藝術形式的沖擊與娛樂方式的多元化造成思南花燈等“非遺”式微。網絡時代,各種藝術形式與娛樂資源匯聚在“云端”,受眾進行藝術享受與娛樂消遣的渠道方式呈現出高度可選擇性,大量年輕受眾被流行音樂、電影等西方藝術形式吸引,熱衷于嘻哈、搖滾等新興藝術,這就導致思南花燈戲等“非遺”的受眾市場愈加萎縮窄化,僅局限在老年群體中。同時,演出機會減少,花燈演員的收入下降,不能依靠花燈表演維持生計,難以吸引年輕人投入花燈表演行業。例如,當下熱播的《中國有嘻哈》音樂綜藝節目受到大量年輕觀眾的追捧,而央視打造的《非遺里的中國》則市場反響平淡。

其二,隨著電腦、手機等各種移動終端的快速普及,人們擁有更多獲得精神滿足的途徑。例如,春節期間,在電視、手機還未普及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請花燈隊表演一兩首曲目,俗稱“拜年燈”。然而,當前看春節晚會、搶紅包等活動替代了看“花燈表演”,成為過年期間主要的娛樂方式。

2.3 創新逆境:形式內容老舊

新媒體時代,各種流行元素充斥在網絡空間與現實生活中,古老厚重的“非遺”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對于思南花燈,其內容形式、傳播載體等未能與時俱進與自我革新,故難以契合時代要求與受眾需求。內容上,花燈劇目還是以傳統經典劇目為主,缺乏代表性的新劇目,沒有結合時代背景、社會形勢進行內容創新,難以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容易讓受眾產生審美疲勞。在表現形式上,思南花燈還是遵循傳統的動作章法,遵照坐堂燈和跑堂燈的表演形式,采用鑼鼓絲弦樂器配樂,選用扇帕作為表演道具。

首先,老齡化傳承隊伍缺乏創新活力。受傳統觀念與思維慣性的影響,年齡較大的傳承人更重守正而忽略了創新。其次,在受眾流失窄化的困境下,花燈藝人難以依靠表演收入維持生計,大多數人以其他行業為主業,缺乏足夠的時間精力進行藝術的鉆研與革新。最后,當地政府在“非遺”保護工作上往往遵循保護為主的工作思路,更多強調“非遺”的厚重歷史價值,而忽略了“非遺”在新時期的內容創新。

3 文旅融合視角下思南土家花燈的保護性發展策略

3.1 文旅融合賦能“非遺”發展

“非遺”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是新業態下“非遺”活態傳承的重要路徑。在過去,“非遺”傳承往往局限于內部的靜態保護,未與其他產業融合,呈現出動力不足的疲態。如今,以“非遺”資源賦能文化旅游產業,以文旅收入助推“非遺”融合發展已經成為“非遺”傳承的新思路,將“非遺”資源轉化為產業資源,提升文旅產品的質量與經濟附加值,有利于將文化變現為“真金白銀”,助力當地經濟發展[2]。

具體來說,思南土家花燈的文旅融合可以從宏觀、微觀層面著手。在宏觀層面,要以土家花燈等“非遺”為基礎培育特色旅游品牌。目前,旅游業態從過去的“觀光式旅游”轉變為“體驗式旅游”,游客更注重精神享受與文化體驗。因此,思南縣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充分挖掘土家花燈戲的文化內涵與外延,打造獨具思南特色的花燈文旅項目,發展地方特色旅游產業。從具體操作層面來看,首先可以舉辦“花燈藝術節”“花燈健美操比賽”等大型文旅活動,將其打造為代表性品牌活動,營造全民跳花燈的社會氛圍,以地方民俗吸引外來游客。其次,借助景區平臺推廣花燈戲。2022年,銅仁市4A級景區中南門古城在經過保護性維修后正式向社會開放,應當借助古城人氣,在古城定期舉辦花燈藝術表演,一方面通過可通過花燈表演展現民俗文化,為古城吸引更多游客;另一方面古城也能為花燈表演提供更多舞臺、機會。

3.2 全媒體矩陣助推“非遺”全方位傳播

思南縣政府部門應當借助當下新媒體平臺,搭建傳播矩陣,運用各種媒體形式,實現花燈藝術的全方位“線上+線下”傳播。

第一,當地政府部門應當入駐微信視頻號、抖音等當下擁有海量用戶的社交媒體平臺,積極運營相關賬號,借助平臺流量實現花燈藝術的最大化傳播。例如,思南縣政府的微信公眾號“明珠思南”、花燈之鄉許家壩鎮的公眾號都有花燈藝術專題介紹,并有大量花燈活動的報道。此外,公眾號還融合了“非遺”傳播與文旅服務功能,推出“文化咨詢”“活動線上直播”等功能。

第二,媒體技術的變革賦予了用戶更多的傳播權利,開辟了UGC傳播時代。當地政府應當借助UGC生產效能,激發用戶活力,實現“非遺”的個性化、多節點、平民化傳播。當地政府可以舉辦相關的有獎創作活動,激勵當地群眾在抖音等媒體平臺創作、轉發思南花燈藝術相關視頻,并對傳播效果較好的創作者給予一定的獎勵,從而借助平民化傳播力量,展開多節點傳播。

第三,可以運用當下流行的媒體技術與媒體形式,實現“非遺”多樣化、沉浸式傳播。例如,可以利用VR、AR等全息技術對思南花燈表演進行360度全景式再現,構建“非遺”VR體驗空間,實現“非遺”藝術從“修復式還原”到“創造式還原”的革新,為網絡用戶提供臨場化、沉浸式、視覺、聽覺多感官體驗,實現“非遺”的良好傳播[3]。

3.3 政策法規繪就文化振興與“非遺”傳承融合發展

當前,國家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除了要實現經濟振興之外,更需要促進文化振興。部門相關部門應該抓住文化振興潮流,切實承擔主體責任,發揮集中效能,用“非遺”給鄉村發展注入活力,讓鄉村發展反哺“非遺”傳承[4]。

首先,應積極出臺地方法規與規章,為“非遺”傳承提供法律支撐與政策指引。目前,許多“非遺”條例彈性較大、內容空泛,缺乏具體的措施要求與實際的資金支持,使得“非遺”保護傳承工作難以落到實處。因此,地方部門應通過細化相關規定,同時調配各方資源,將“非遺”融合在文旅產業發展中,既要針對單個“非遺”項目量身定制產品,又要對區劃范圍內的各種“非遺”項目進行全盤謀劃、協調發展。

其次,在東西部協作發展的背景下,思南縣政府可以利用與東莞結成對口幫扶城市的政策契機,將本土“非遺”推廣至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例如,思南縣與東莞茶山鎮協作,在“非遺”展示活動暨茶園游會上展示了包括土家花燈在內的思南縣的多項“非遺”,為當地市民帶去了精彩的“非遺”盛宴。

4 結語

進入新時期,要想突破“非遺”在市場、傳承、內容方面的困境,政府相關部門就應當切實承擔主體責任,以文旅產業融合為基礎,從傳播渠道創新及政策細化落地著手,為實現“非遺”的活態傳承和文旅融合發展注入發展動能。

參考文獻:

[1] 鄔小中.黔東北土家族花燈戲旋律、燈詞、表演藝術特點初探[J].四川戲劇,2008(1):110-111.

[2] 楊耀源.文旅融合背景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旅游開發[J].社會科學家,2021(4):64-69.

[3] 張洋.文旅融合時代非遺文化傳播的創新策略: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為例[J].東南傳播,2021(6):84-86.

[4] 左倩.文旅融合賦能非遺傳承[J].人民論壇,2020(19):138-139.

作者簡介:楊未名(1999—),男,貴州思南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文化傳播。

猜你喜歡
傳承與保護文旅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產業發展
貴州黔東南侗族大歌傳承與發展新探
文化體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戲傳承與保護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