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數學兒歌促進低年級學生深度學習

2023-08-12 10:31朱海湘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數學課堂深度學習

朱海湘

【摘 要】編寫數學兒歌,將其巧妙運用到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盡快融入小學階段的學習,打牢基礎,能有效開啟學生的深度學習。本文主要探討如何運用數學兒歌,幫助低年級學生激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習慣,學會數學思考,形成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數學兒歌 數學課堂 深度學習

一、運用兒歌,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剛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自制力不足,學習的穩定性和持久性不強。他們通常喜歡反復聆聽有韻律的兒歌,通過反復誦讀同一首兒歌,他們最后會熟讀成誦。教師可以發揮這種優勢,讓低年級學生在“誦兒歌、做兒歌”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效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開學之初,數學課堂的教學形式通常是“常規訓練”。教師可以設置2個課時的時間,讓學生明確常規要求。比如,對學生們說:“上課之前大家有準備工作需要做。請記住這首兒歌:‘鈴聲響,進課堂,靜等老師來上課。書本文具放整齊,課桌也要排排好?!痹陬A備鈴響時,教師就進入教室,讓學生們一邊念一邊做。連續做20天,好習慣就養成了。通過“讀兒歌”,學生明確了上課的常規要求,做好了思想上的準備,教師一進教室就可以開展教學。

在數學課堂上,有的學生學著學著會不由自主地站起來,或者挪動椅子。所以,教師可以用一些兒歌來強調要求,如“要說話,先舉手,起立站直再開口”“老師講話認真聽,作業整齊又干凈”,等等。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聽、說、讀、寫習慣的常規要求,采用一問一答式的童謠,增強師生的互動性:“小眼睛——看老師,小嘴巴——閉起來,小耳朵——豎起來,小小手——放放平,小小腳——并并攏?!背酥?,教師可以用表揚兒歌、競賽兒歌等來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其學習效率。如,“火車火車哪里開——這里開,這里開?!痹趯W生正確回答問題后,教師可以用“棒棒棒(一邊說一邊拍三下手),你真棒”及時表揚該學生,鼓勵全班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回答問題,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教師要在學生“說兒歌、做兒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好習慣植入到學生的心靈當中。

二、運用兒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一)創設情境,吸引學生

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應當是充滿童趣的,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作為學習的素材,可以在教室里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學習活動。陶行知先生說過,要打破學校與社會的高墻,讓學生到大自然里去學習。教師可以運用數學兒歌,按照“問題情境—建立模型—實踐運用”的思路進行教學。

例如,在學習“認識方向”時,教師可以用一首數學兒歌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方向:“清晨起床,迎著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弊寣W生結合自己對兒歌的理解,指一指太陽升起的方向,再面向這個方向想一想自己的前、后、左、右與東、南、西、北之間的關系。接著,引導學生記住這四個方向,可以按東、南、西、北的順序來記憶,也可以按照對應的方向一組一組地記憶。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實地觀察,根據兒歌中的內容記錄操場東、南、西、北面的建筑物和場所。在現實情境中,利用數學兒歌,讓學生確定物體間的位置關系,既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發展其空間觀念。這樣的設計符合小學生愛玩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

(二)形象生動,卷入學習

數學兒歌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獨特的韻味。例如,一年級伊始,要組織學生認數、寫數,教師們常常選擇讓學生讀兒歌、寫數字:“1像鉛筆直又直,2像鴨子劃劃水,3像耳朵細細聽,4像小旗來招手,5像魚鉤釣大魚,6像哨子嘟嘟響……”

有趣的數學兒歌讓學生覺得練寫數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簡單輕松的。趣味十足的數學兒歌使學生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使其能主動參與觀察、數數等學習活動。

三、運用兒歌,促進學生深度建構認知圖式

(一)化繁為簡,理解表征

教師巧妙運用數學兒歌,能夠幫助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加深學生的記憶,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例如,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一課的內容為“數一數”,要求學生建立“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數感。教師可以采用《數字歌》這首兒歌:“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伸出兩只手,十個手指頭?!庇煤唵我子浀膬焊鑾椭鷦倓傔M入小學的學生快速適應數學學習,使其初步理解“數”的表征意義。教師還可以補充這樣的數學兒歌:“我有一雙小小手,小小手,用處大,共有10個手指頭,5個、5個是10個?!苯處熆梢砸恢皇?、一只手地出示圖片,讓學生體會5個、5個地數的方法,從不同角度感受10的含義。10個一是1個十,“十”還是計數單位,這是學生首次接觸計數單位,是學生“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學生進一步認識100以內的數乃至更大的數的基礎。利用數學兒歌,可以讓學生有層次地理解數學概念,加深學生對數數規則的認識,從而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二)溝通基礎,建立新知

教師需要在數學課堂中創設需要學生適應的“新環境”。例如,教學“進位加法”一課,“湊十法”是計算進位加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在上課伊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誦讀數學兒歌:“一和九,手拉手;二和八,好親密;三和七,做朋友;四和六,并排走;五和五,一雙手?!痹凇安饠怠薄皽悢怠钡慕虒W過程中,貫穿這首數學兒歌,能夠讓學生感受“湊十法”的規律性、簡潔性。在教學“湊十法”的具體方式時,可以用“拆小數、湊大數”“拆大數、湊小數”這樣的兒歌,讓學生學會比較,優化算法。小學生的思維以具象思維為主,大量的兒歌有利于引領學生從具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幫助學生把新知識自覺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當中。

四、運用兒歌,促進學生深度突破學習難點

(一)兒歌引領,從簡入手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步入小學生活,生活經驗的積累和對數學方法的認識處在起點,這些都需要教師一點一點地引導。教師可以分析學生已有的感性經驗,運用數學兒歌,從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入手。

例如,在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認位置”一課中,絕大多數學生能清楚地辨認上下、前后的方位,但左右方位難以辨清,所以辨認左右方位是重難點。在課堂中,教師出示這樣一首兒歌:“小小拳頭手中握,左手握,右手握;你若高興拍拍手,左邊拍,右邊拍;摸摸耳朵細細聽,左手摸,右手摸?!边@首兒歌中的知識層次清晰,先分清左邊、右邊,再用左邊連接右邊,右邊連接左邊。在這首兒歌中,學生是判斷的主體,通過直接觀察辨認相關的位置關系,兒歌恰當地控制了學習難度,避免了學生認識上的混亂。同時,讓學生一邊說,一邊做出相應的動作,學生能夠發現“做兒歌”中的學習方法,感受數學兒歌的巧妙之處。

這樣的游戲方式,既讓學生鞏固了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又不會給他們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學生們會感受到,認識位置的過程是自然、輕松的,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方法,學會用智慧的方法去學習。

(二)活動多樣,形成技能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讓他們手腦并用。例如,教學“認識‘>‘<‘=”時,教師可以編寫這樣的數學兒歌:“等號兩邊數相等;大于嘴巴朝左邊,嘴巴張大吃大數;小于尖頭朝左邊,尖頭永遠對小數?!边@樣的教學,通過有趣的手勢,培養了學生的數感。采用形象的動作讓學生調動多重感官,從最佳的角度切入難點,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聚焦數學兒歌,學生一下子就抓住了重難點,培養了必要的數學符號認知技能。

五、運用兒歌,促進學生內化智慧方法

短小精練的兒歌能把較為煩瑣的內容濃縮總結為幾句話,一些重要的策略方法全部包含其中,不僅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對知識的消化和鞏固,增強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認識鐘表”一課時,教師可以編寫兒歌:“分針、時針長著腳,小小時鐘真奇妙。時針走過1大格,1個小時已度過。分針每走1小格,1分鐘就不見了。要是分針指12,時針指幾是幾時。要是時針走過幾,時間就是幾時多。到底多了多少分,咱們再來看分針。大格千萬別忘記,小格可要數仔細??炜鞓窐穼W數學,珍惜時間別揮霍!”這樣,把較為抽象、復雜的內容濃縮總結為幾句話,不僅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教師要多編寫、多運用數學兒歌,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讓數學課堂變得有趣,用教師的智慧去引領學生深度發展智慧。

猜你喜歡
數學課堂深度學習
有體驗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
電子商務中基于深度學習的虛假交易識別研究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巖石圖像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積網絡的人臉年齡分析算法與實現
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效率
簡談數學課堂中的啟發式教學
張揚學生個性,展現課堂活力
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活動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