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障兒童居家康復干預方法分析

2023-08-15 23:55劉丹丹高夢周文培張文華黃鴻雁王樹峰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 2023年3期
關鍵詞:居家康復家庭

劉丹丹 高夢 周文培 張文華 黃鴻雁 王樹峰

自我國政府正式將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規范納入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范[1],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在全國各地陸續展開,聽障兒童經初篩、復篩和診斷等在6個月內可確診;確診后的聽障兒童可以通過配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補償或重建聽力,促進了其早期干預的實現。在神經系統發展階段,良好的聽覺刺激和學習可以提高言語習得和交流能力。聽障兒童盡早配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可以優化聽覺歷程,促進以聽覺為基礎的語言和言語學習[2]。家庭是兒童最早、最自然的有聲語言環境和語言習得場所,聽障兒童的主要生活環境以家庭為主,家庭成員和早期干預人員在其聽覺言語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強化家庭功能是聽障兒童早期干預理念有效實行的重要因素,居家康復是聽障兒童得到有效康復服務的重要手段。

1 聽障兒童居家康復的發展

聽障兒童居家康復服務 (home-based rehabilitation service for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是指家長或家庭成員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創建適宜的家庭康復環境,掌握現代康復知識,運用簡便易行的康復技能在家庭及社區對聽障兒童實施聽覺言語康復的過程,以最大程度地滿足聽障兒童早期干預及全面發展的需求??祻陀媱澋闹贫ń⒃趯β犝蟽和哪芰托枨蟮木C合評估基礎上,結合兒童在家庭、社會活動中的相關情況和問題得出??祻陀媱澃犛X康復、言語矯治和認知訓練等內容,以線上服務為主、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實現。

國外聽障兒童早期干預計劃開展較早,包括家庭訪問計劃、以高危兒童和家庭為中心的基礎計劃等,在康復計劃實施過程中,強調專業人員和家長的配合[3]。1982年,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為聽障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干預服務;在家庭訪問計劃中提供特殊指導和相關服務,包括聽覺康復和言語治療等[4]。隨著早期干預計劃的不斷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康復干預已成為聽障兒童早期干預計劃的重要模式之一?,F今許多西方國家的聽障嬰幼兒早期干預中,以家庭為中心的康復模式占主要地位[5],聽力損失兒童管理系統中必須有家長參與,家長要理解和掌握康復方法,強調家庭和社區應共同積極參與康復計劃,提倡社區要提供專門輔導,包括相關的康復知識和康復方法[6]。

我國的康復機構早在2002年就建立了聽障兒童早期干預中心家長資源中心,提出資源共享、親子家長學校和社區家庭指導等服務內容。資源共享包括家長之間相互鼓勵和指導、舉辦以問題為主線的講座和交流會等;親子家長學校是以家長和幼兒同訓的形式進行康復知識系統學習;社區家庭指導包括家庭指導訓練和跟蹤服務[7]。家長在聽障兒童助聽器和人工耳蝸設備的檢查、維護、管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聽障兒童配戴助聽器后,如果家長和干預人員不能對其進行指導和訓練,會對聽障兒童的聽覺、語言和言語技能發展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家庭的積極參與和聽障兒童的康復效果呈正相關。為了讓更多聽障兒童及時接受干預,動員家庭參與、發揮家長的教育潛能,有研究探索出“1(集體康復教育)+X(個別化教育)+Y(家庭康復)”的康復模式,將家庭康復與機構康復有機融合,其中家庭康復是指在教師和治療師的指導下,家長實施康復教育的過程。家庭康復與機構康復的內容一致,都涉及聽覺康復、言語矯治、語言教育3大方面[8]。隨著起始康復年齡的逐漸降低,在聽障兒童的早期干預過程中,日益重視家庭的作用,居家康復越來越成為當下康復界的共識。

2 聽障兒童居家康復的實施

2.1 聽障兒童居家康復模式

國外早期以家庭為中心的康復模式主要有2種:一種是康復人員進入家庭,每周為聽障兒童父母提供干預信息,如干預資源、策略和交流方法等??祻腿藛T會先根據患兒的聽力損失類型及與家長交流獲得嬰幼兒的基本信息,再決定使用何種干預模式。另一種是家長集中到社區、殘聯或專門的康復機構,由專業治療師為家長培訓,提供康復知識和康復方法。建立交流平臺,為家長提供初始階段的咨詢、指導和教育需要,讓父母針對兒童的情況選擇更好的家庭干預服務[2,3]。

我國常見的聽障兒童家庭康復模式有家長和聽障兒童到康復機構進行同訓,每周進行3~5 次康復訓練。專業人員對家長普及康復知識和康復技能,制定康復目標和方案,根據階段性評估和兒童的實際情況,幫助家長制訂和調整階段性康復計劃,制訂個別化家庭康復方案,形成康復機構和家庭結合的方式進行康復訓練?,F有的康復模式重視對聽障兒童家長進行專業康復知識培訓,如開發線上家長課程,提供家庭教育示范課程;豐富服務路徑,聽障兒童家長可通過集體教育、個體教育和線上教育多種方式學習;搭建線上康復平臺,為家長提供遠程指導與服務[9]。在聽障兒童家庭康復一段時間之后,對其康復效果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下一階段訓練目標。目前,我國聽障兒童的居家康復服務尚未形成規范化和科學化的體系,亟需完善聽障兒童居家康復技術,建立完整、綜合的居家干預模式。

2.2 聽障兒童居家康復的有效性

高水平的家庭干預與聽障兒童聽覺功能改善、言語語言發展結果直接相關[10,11]。在積極家庭康復下,兒童能夠實現聽力語言和社會生活適應能力的全面康復[12]。有研究通過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對63例聽障兒童家庭康復教育實施現狀進行調查,發現聽障兒童家長對家庭康復教育效果不盡滿意,原因在于缺乏系統有效的康復教育方法與針對性的康復教育內容[13]。

家長是居家康復的主導力量,為了提升聽障兒童居家康復的整體效果,需給予家長全方位的理論指引和實踐指導。目前居家康復模式加大了在線康復的力度,使專業人員、聽障兒童、家長有了更多一對一交流的機會。居家康復網絡教學課程包括以下主題:培養聆聽的習慣、做好聽能管理、提高言語清晰度、語言的運用、參與社會活動、輔聽技術的應用;每個主題課程配有2次活動安排,即網上示范操作和互動沙龍;定期為親子居家活動提供執行方案,并對家長錄制的家庭康復視頻資料提供反饋指導。極大增強了居家康復活動的持續性、有效性和科學性。

3 對聽障兒童居家康復的建議

普遍性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有效開展,使接受早期干預的低齡聽障兒童越來越多;家庭是聽障兒童發展聽覺能力、學習語言的主要環境,開展居家康復服務是提高聽障兒童早期干預效果的保證。為了滿足低齡(0~3 歲)聽障兒童康復的發展需求,提升聽覺言語障礙的康復質量,需要建立涵蓋組織管理、專業指導、線上線下的康復服務、質量監控、效果評估等多方面的居家康復服務指南,聯合行業協會、大學及職業院校、康復機構、醫院的優勢資源,共同為家長提供必要的多方面支持,加速建立規范化、系統化、社會化的居家康復服務模式,對實現早期干預和精準康復至關重要。

居家康復服務方案的實施要保證普適性與特殊性相統一。面對家庭環境、知識背景各異的家庭,在康復方案具有普適性的和規范化的基礎上,要能提供個性化居家服務指導。對家長的培訓與學科人才培養不同,每個家庭受家長文化程度、知識接受能力、家庭人員康復訓練參與度、經濟水平等影響。家庭背景差異過大,專業指導無法一概而論,因家庭情況設計個性化的居家康復服務指導。居家康復服務模式的建立,需要具備可參考性和可復制性的特征。為保證居家康復服務的有效執行,實施過程中建議把握以下原則:早期干預、聽覺優先、專業支持、家長主導和全面康復。

猜你喜歡
居家康復家庭
《居家》
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撐起一把保護綠傘
居家好物,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家庭“煮”夫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戀練有詞
尋找最美家庭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