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文獻分析與研究展望

2023-08-15 09:23袁翠翠吳江六
中國商論 2023年14期
關鍵詞:企業創新文獻綜述社會責任

袁翠翠 吳江六

摘 要:平臺型企業作為現代社會新的組織形式,成為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微觀市場主體。平臺企業社會責任及其治理的研究,對于研究微觀市場主體的社會責任問題具有理論意義。本文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的梳理分析發現:對于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間。本文建議:從持續深入基礎理論研究、構建并規范評價機制以及加強實證研究三大層面系統性深化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并提出按照“理論基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線展開3個角度,5個部分,8個層面的研究思路。

關鍵詞:平臺企業;社會責任;文獻綜述;企業管理;企業創新

本文索引:袁翠翠,吳江六.<變量 2>[J].中國商論,2023(14):-168.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7(b)--04

1 引言

平臺企業的快速發展改變著經濟活動組織方式與社會生活方式,2020年以來,各類平臺型企業在新冠疫情期間充分發揮了資源優勢、數字技術優勢,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微觀市場主體。但同時因互聯網平臺誘發的諸如網絡欺詐、隱私泄漏、版權侵權、數據濫用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平臺企業的社會責任及治理問題引起了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反思與研究。

2 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

20世紀初,企業社會責任問題開始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古典經濟學中就蘊含著社會責任的思想,如馬歇爾的“外部經濟”理論、庇古的“外部效應”理論等[1]。Carroll(1979)[2]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模型[3]。在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領域,美國社會計量委員會于1977年提出企業應提供社會責任業績報告[4]。Evans D S(2003)[5]指出,相對傳統企業,平臺型企業的社會責任更加復雜。Thomas Eisenmann(2006)[6]認為平臺型企業的社會責任實踐情境立足于其搭建的雙邊市場。Daunoriene A(2015)[7]提出平臺型企業長期發展的動力要素包含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Adedayo L.Abah(2016)[8]強調增強企業社會責任自我監管政策的規定,以鼓勵企業遵守法規。Gill A(2008)[9]圍繞企業商業道德、經營透明度、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和委托代理等方面探討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治理。

我國2014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將企業社會責任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2020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的出臺為平臺型企業規范發展,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措施和指導意見。肖紅軍等(2019)[10]基于“獨立運營主體”“商業運作平臺”“社會資源配置平臺”三層次確定平臺型企業的社會責任邊界。張其林,汪旭輝(2021)[11]基于治理需求和治理供給匹配的視角分析平臺企業的社會責任治理。王勇等(2022)[12]提出在平臺經濟的治理體系中,平臺企業需要承擔平臺治理的主體責任。不同類型的平臺企業,遵循“開放中立原則”需結合不同平臺的業態和活動內容進行調整,創新生態類平臺需遵循兼容開放原則;交易類平臺需遵循交易中立原則;金融服務類平臺需遵循風險中性原則;信息與社交類平臺需遵循算法中立原則。政府在制定完善平臺治理相關政策時,需考慮平臺企業遵循“開放中立原則”的情況。 肖紅軍(2017)[13]提出了平臺型企業社會責任的生態化治理。陽鎮(2018)[14]、趙萬一(2019)[15]、劉玉國(2019)[16]、浮婷(2019)[17],分別從多中心網絡治理、法律規制、三方協同、平臺企業社會責任共同體等模式進行治理研究。曹倩等(2021)[18]結合美國、歐洲等國外治理經驗,基于效率與公平視角提出在政府主導、行業協會參與的基礎上,實行多主體網絡共治。

3 文獻綜述與研究展望

本文研究成果為進一步探討平臺企業社會責任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撐,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基礎理論研究尚不深入。已有研究對平臺企業特有的“平臺屬性”和“社會屬性”條件下社會責任的內涵及責任緯度等基礎理論研究尚不深入,學者們對于平臺型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界定尚未完全統一,對于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范疇、評價體系及其治理的系統性研究較為匱乏。第二,從平臺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的研究視角,目前學者對于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指標的設計,評價指標之間的作用關系以及指標對于評價平臺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效果的驗證等問題的研究較少。第三,缺少實證研究。目前,平臺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及其治理的研究尚處于理論構建階段,而且多是規范性研究,大多數學者采用歸納演繹等規范性研究方法推演出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行為規律、治理機制,缺少實證數據或案例企業的驗證性支持。

基于此,不管是在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研究層面,還是實踐層面,未來學界對于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間,可以從持續深入基礎理論研究、構建并規范評價機制以及加強實證研究三大層面系統性深化有關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

3.1 持續深入基礎理論研究

本文結合互聯網平臺企業的行業屬性,依托ESG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將平臺企業社會責任內涵大致分為4個層面:

(1)對利益相關者的社會責任。企業的利潤取之于民,也理應用之于民?;ヂ摼W時代,平臺企業的員工、用戶、股東、合作伙伴、公益組織、所在社區等利益相關方共同構成“數字生態共同體”。本文結合現代企業契約理論認為,平臺企業對利益相關者的社會責任表現為企業對投資者或股東、對員工、對基于平臺的雙邊用戶及消費者、對政府以及對社會公眾的責任等。

(2)網絡治理,傳播正確價值觀的責任。當美好生活遭遇社會挑戰,基于鄉村與時代發展“失連”的社會現象和文化傳承的需要,如何讓互聯網平臺成為連接情感、文化、信息和財富安全的加速器和連接橋梁,是需要平臺企業思考和追求的話題。平臺企業應當按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針對低俗、暴力、網絡詐騙、捆綁銷售等有害的網絡信息內容進行嚴格有效的審核和監控,降低網絡管理成本,提升網絡內容治理效力?;谄髽I自身平臺特性,平臺企業擔負著社會和諧發展之社會責任,要積極投身國家信息化安全建設、平臺安全交易建設,傳播和輸出積極向上的網絡內容,傳播中國故事,共同改善社會生活和交易質量,創造和諧發展社會。

(3)環境責任。連接自然,貢獻環保綠色智慧,將前沿的綠色環保技術應用于辦公大樓、數據中心等場所的建設運營中,甚至與環境監測站聯合上線“空氣質量”查詢服務等是當前平臺企業在環保領域的探索。本文認為,平臺企業的環境責任應該是積極發揮好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節約能源的帶頭作用,同時通過客戶資源,宣傳、贊助和推動環保事業。

(4)參與公益事業的責任。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一些平臺企業迅速調集防疫和生活物資,在促進信息傳播、消除民眾恐慌、維護我國輿情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平臺企業可以在社會重大事件、突發事件和公益慈善事業中,基于自身平臺的優勢,迅速整合盤活社會資源,匯聚各方力量,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共同應對公共事件。

3.2 構建并規范評價機制

陽鎮(2018)提出一定范圍的平臺自組織形式的評價不僅符合成本效益原則,還有利于提升平臺創新能力。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機制該如何設計呢?基于前述理論,本文初步設計4個目標層指標和若干個描述層指標。

(1)在對利益相關者的社會責任指標下,設計如下描述層指標:凈資產收益率,股本報酬率,工資支付率,勞動合同簽約率,員工培訓投入率,用戶滿意度,用戶投訴率,社區志愿活動,社區福利等。

(2)在網絡治理,傳播正確價值觀的責任指標下,設計如下描述層指標:信息化基礎設施投入,公共網絡服務,網絡監控成本,網絡內容治理效力,農村和邊遠地區信息化服務投入,維護網絡平臺秩序評分等。

(3)在環境責任指標下,設計如下描述層指標:綠色環保技術的開發應用,產品創新度評分(更新產品材質、加大資源利用率),企業自身環保行為的評分(綠化環境、節約資源、垃圾處理),贊助環境事業,對環保事業的宣傳和推動等。

(4)在參與公益事業的責任指標下,設計如下描述層指標:公益活動投入率(公益活動投入資金總額/總支出),公共突發事件中發揮的責任擔當(整合資源的數量和價值、社會評價)等。

上述定量指標可從企業年報獲取相關數據;定性指標通過分析企業各類報告、文件或其他信息,確定對應的分值。當然,學者可以結合研究調研的過程不斷完善和修正上述評價指標體系,基于修正后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模型,并對平臺企業社會責任情況進行實證分析,從而探索平臺企業治理機制。

3.3 加強實證研究,探索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協同治理

當前,平臺型企業社會責任的文獻多集中于理論研究,實證研究較匱乏。然而,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因此,學者可以結合特定的平臺企業進行實證研究,探索社會責任的多元協同治理方案,為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提供理論指導。

在社會責任治理方面,社會經濟活動治理可以分為自治理與“他治理”。其中,自治理是指平臺企業的自我管理與內部控制。這主要體現在企業文化的價值觀引導、技術管控、公司治理和社會公益等規范和管控自身社會責任行為方面;“他治理”是指政府、第三方機構、社會公眾、網絡媒體以及行業協會等治理主體從外部對治理對象施加影響與控制。

結合調研案例的相關現實情況,企業的自治理與“他治理”相互協調、相互補充,如若企業為追求短期利益而減少自我控制,以政府為主的等外部治理機構必然基于社會公共利益強化監管,企業的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另外,如果外部治理由于種種原因而難以實現有效監控時,企業自身則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強化自治理。

4 研究思路

關于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筆者建議可以按照“理論基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線展開,分為3個角度,5個部分,8個層面。

角度一:理論方法探討。著力在前置理論和案例研究兩個層面展開;

角度二:實證分析。主要從指標設計、模型構建、實證檢驗、問題分析四個層面展開;

角度三:對策建議。從自治理與“他治理”兩個層面探索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協同治理機制。

第一部分:前置理論

(1)平臺企業社會責任內涵;

(2)利益相關者理論;

(3)ESG理論。

第二部分:案例研究

本文結合實際調研,分析總結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和治理現狀。

第三部分:平臺企業社會責任評價實證分析

(1)初步設計4個目標層和若干個描述層評價指標;

(2)構建模型,實證檢驗。

第四部分:發現問題,分析原因

本文結合調研和實證分析結果,提出問題并分析原因。

第五部分:協同治理

(1)自治理機制;

(2)“他”治理機制。

總之,關于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后續研究,需要秉承經典理論的基礎上,通過文獻檢索、案例調研和實證分析,從學理上探討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其協同治理機制的相關理論,并將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相銜接,形成對平臺企業社會責任評價及其治理的體系化研究。

參考文獻

宋獻中,李皎予.企業社會責任會計[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2.

Archie B.Carroll.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4):497-505.

Carroll Archie B.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J].Business Horizons,1991,34(4):39-48.

員碧輝.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09.

Evans D S. The Antitrust Economics of Multi-Sided Platform Markets[J].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2003,20(2):325-381.

Thomas Eisenmann. Strategies for two-sided market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84(10):92–101.

Daunoriene A,Drak?aite A,Snie?ka V.Evaluating Sustainability of Sharing Economy Trade Market Business Models[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21(3):836-841.

Adedayo L.Abah.Legal Regulation of CSR? The Case of Social Media and Gender-Based Harassment[J].Media L. & Ethics,2016,38.

Gill A. Corporate Governance as Social Responsibility:A Research Agenda[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8(2):452-478.

肖紅軍,李平.平臺型企業社會責任的生態化治理[J].管理世界,2019,35(4):120-144+196.

張其林,汪旭暉.跨境電商平臺交易糾紛的治理模式研究:基于治理需求和治理供給匹配的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21(12):166-184.

王勇,張瑋藝,伍凌智.論平臺企業“開放中立”的治理原則[J].改革,2022(4):55-67.

肖紅軍.平臺化履責: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新范式[J].經濟管理,2017(3):193-208.

陽鎮.平臺型企業社會責任:邊界、治理與評價[J].經濟學家,2018(5):79-88.

趙萬一,蘇志猛.社會責任區分理論視域下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的私法規制[J].法學雜志,2019,40(10):63-72.

劉玉國,諶琦.互聯網平臺企業的社會責任與規制管理[J].決策與信息,2019(5):83-91.

浮婷,王欣.平臺經濟背景下的企業社會責任治理共同體:理論緣起、內涵理解與范式生成[J].消費經濟,2019,35(5):77-88.

曹倩,楊林.平臺型企業社會責任治理的國際經驗借鑒與政策體系構建[J].經濟體制改革,2021(3):174-179.

猜你喜歡
企業創新文獻綜述社會責任
專用性人力資本、治理機制與企業創新
不同行業的企業創新特征實證分析
馬克思創新思想研究綜述
Scratch教學研究綜述 
論社會責任和企業發展的關系
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研究
《新聞晨報》:如何不跟著某些“網紅”玩“反轉”
實施細胞激活工程與推動企業創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