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信息化平臺的工程建設風險防控

2023-08-17 01:15吳揚揚胡國權高麗芳
管理學家 2023年15期
關鍵詞:風險防控工程建設信息化

吳揚揚 胡國權 高麗芳

[摘 要]利用信息化平臺提高工程建設風險防控效率,是緊跟時代發展與行業趨勢變化的必然選擇。廣州地鐵基于數字化理念,構建信息化平臺風險防控基本框架,升級工程建設風險預控方式,以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指揮調度平臺為載體,通過對新線建設工程現場施工管理中人、機、法、環等模塊實施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以數據為支撐強化風險識別預判,以信息集成為基礎實施風險防控,增強實時管控的便捷性,提高風險預判的精準度。文章分析了應用信息化平臺防控工程建設風險的背景,提出了運用工程建設信息化開展風險防控的思路,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風險防控;工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3)15-0019-03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積極穩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建設現代化都市圈,這對廣州城市軌道交通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廣州地鐵對標廣州市建設“暢通全市、貫通全省、聯通全國、融通全球”的現代化交通網絡要求,積極聯動周邊城市,推動市內市外交通有效銜接和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四網”融合,不斷加大內部控本提效與成本管控力度,加快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數字化轉型。

信息化平臺的開發建設和運行管理,充分利用數據的客觀性和信息的實時性,增大風險暴露面,壓縮權力尋租空間,可以提高各區域新線建設信息的傳遞效率和大數據運用水平,強化建設項目全過程的風險預防預控,實現“工點—線路—線網”全鏈條數字化系統管理,提高安全統籌管控能力和應急指揮管理水平。

一、應用信息化平臺進行工程建設風險防控的背景

當前,軌道交通發展處于持續的高強度、大規模工程建設高峰期,但面臨規模大、水文地質條件多變、周邊和地下環境復雜、專業復雜、涉及主體多、人員多變且穿插施工等諸多管控難點,生產方式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為建設工程的監管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亟待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建造方式轉變,推動高質量發展[1]。城市軌道交通的智慧建設已成為行業共識,廣州地鐵正在加速構建和形成數字化轉型的配套管理體系,推進數據資源賦能交通發展。

地鐵工程具有建設規模大、建設周期長、投資巨大、管理難度高、技術復雜及社會影響大等特點,且具有較大的安全風險、廉政風險及社會穩定風險等[2]。面對復雜的環境和發展形勢,廣州地鐵深入貫徹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以更系統的思維、更高效的模式、更精細化的管理,積極應對不利因素,統籌大規模軌道交通新線建設這盤棋,堅持疫情防控和事業發展兩手抓、高效推進與質量安全兩手硬,推動大灣區軌道交通事業高質量發展。利用信息化平臺,加強軌道交通建設工程的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和路徑探索,是緊跟時代發展和行業趨勢變化的長期的、不斷求新的工作任務,需要堅決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部署,結合工作實際不斷總結經驗、守正創新,以更高效、更精準的風險防控模式,推動軌道交通行業高質量發展。

二、風險防控信息化構建思路

(一)基于廣州地鐵新線建設數字化理念

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提出,國有企業作為引領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要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動把握和引領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趨勢。根據國家的統一部署,部、省搭建了一體化監管信息平臺,廣東省住建廳要求各建設單位搭建信息化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有效調動各參建方參與全過程項目管理,讓地鐵建設更加安全、優質和高效,提升工程管理效能。廣州地鐵作為市屬國企,為適應數字化趨勢、落實信息化在建設項目全過程管理中的運用,正在加快信息化平臺的開發建設和運行管理,在2021—2025年戰略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要推動集團數字化轉型。

地鐵新線建設板塊為全面落實集團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的要求,圍繞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高質量發展總體目標,以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為抓手,以BIM模型為載體,以數字化建設在建設項目各環節的應用為主線,建立與數字化建設相適應的工程項目管理制度和監管模式,實現工程項目管理全過程數據可采、可查、可用,打造對工程建設一線業務的精準快速決策支撐能力,不斷提高新線建設的質量和效率,促進新線建設業務的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二)廣州地鐵信息化平臺風險防控基本框架

廣州地鐵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指揮調度平臺是一個整合風險預控、排查治理隱患、進行盾構監控和各線路綜合監控的信息化平臺,按照1個應急指揮調度中心、2個業務功能、6個專業模塊的“1+2+6”架構搭建,為目前新線建設業務涵蓋的12條(段)、282.6千米城市軌道線網的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安全風險監管和應急指揮調度提供信息化保障。

借助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指揮調度平臺,將風險防控工作嵌入模塊,貫穿軌道交通建設的各個環節,為做到事前系統策劃、合規預控,事中精準管控,事后改進提高,提供了技術支撐和信息支持,強化建設項目全過程的風險預防預控,實現“工點—線路—線網”全鏈條數字化系統管理。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指揮調度平臺如圖1所示。

(三)升級工程建設風險預控方式

加強國有企業風險防控建設是促進企業黨委“兩個責任”和各級領導干部“一崗雙責”落實、保證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入貫徹、有效遏制“四風”問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有力抓手[3]。

風險防控貫穿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是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隨著信息化發展及數字化轉型,風險防控方式迎來升級。目前,地鐵在建新線業務領域已探索開發人員管理、風險隱患、盾構監測和各線路綜合監控等信息化系統,逐步優化形成線網級安全風險監管和指揮調度平臺。

信息化平臺通過對新線建設一線的管理對象、業務流程的數字化,全方位采集工程現場人員進出場數據、盾構實時數據、作業現場監控視頻等,提高安全風險預控和質量過程監測水平。

三、運用工程建設信息化開展風險防控工作的作用

(一)增強實時管控便捷性

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指揮調度平臺設置了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2個業務功能,以及人員、機械、盾構、視頻、施工監測和環境監測6個專業模塊。新線建設工程各工點遍布廣州11個區,范圍廣、距離遠,光靠人員實地監督檢查,無法對所有工點的業主代表現場履職情況、參建單位施工監理人員工作情況、機械設備運轉情況、文明施工落實情況等信息實現實時、全面掌握。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指揮調度平臺運用信息化手段,在各新線建設工點的關鍵作業環節敷設監控設備、布設數據傳輸系統,實時監控人員履職情況、作業環節流程規范性、設備運轉數據等信息,實現由傳統依賴人力與經驗的管控模式向人機智能融合的轉變。

(二)降低人為操縱主觀性

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指揮調度平臺的數據來源于各線路監控平臺或相關單位的實時上傳,通過數據集成與共享、數據存儲與分析,對人、機、法、環等客觀數據進行實時監控、預警、消警等管理,為前端的應急指揮調度、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等提供服務。例如,人員管理模塊可以呈現勞務及管理人員的數量統計、工種統計、每日進出場門禁記錄等,機械管理模塊呈現起重機械、混凝土罐車等設備的數量、進退場、使用情況統計數據;環境監測系統利用先進的監控設備儀器,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實時、全工程、在線監測工地現場PM2.5、PM10、粉塵和噪聲等環境參數。

(三)提高風險預判精準度

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指揮調度平臺設置的應急指揮調度中心具備指揮調度、軌跡跟蹤、應急輿情監控等八項功能,通過調度中心掌握事件整體情況,獲得應急預案、隊伍、物資和專家等資源,實現應急方案的制定與下達,進行調度指令發送、處置信息反饋等操作,滿足建設期安全生產和防汛防臺等應急狀態下的指揮和調度需求。全面的信息呈現為風險防控提供了強勁的助力,不但能在對建設業務目標執行情況、人員履職作風情況、安全管控要求落實情況等開展監督檢查方面提供直觀數據、遠程實時視頻,而且能及時判斷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是否存在虛構工程量、偷工減料等問題隱患,精準識別和評估風險,提出更有針對性的防控舉措。

(四)減少人力成本

盾構作業工藝流程復雜,施工階段計量控制工作難度大,工程計量環節仍存在超計、超付等風險,基于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指揮調度平臺中的盾構監控系統,建設公司嘗試創新計量平臺,將計量支付轉變為自動計量,打通盾構掘進、管片預制、管片拼裝等現場進度與計量支付的數據鏈路,降低人工干預程度,提高計量效率。

相較于紙質審批流程,信息化計量可縮減工程監理、業主代表和投資監理的審核工作量,節省人力支出,提高流轉速率,加快工程進度款支付審批。同時,信息化計量可實現計量可視化,降低人為計算失誤的概率,避免人為故意篡改數據或造假的問題,減少因資金不到位導致施工單位拖欠民企賬款或農民工工資,而引發信訪及投訴事件的風險隱患。

四、風險防控信息化應注意的事項

風險防控是推進企業全面從嚴治黨、合規發展的重要內容,風險防控應貫穿于地鐵新線建設業務的全過程、各環節,在推動信息化系統和平臺建設的前期研究中,要及時、主動、充分地將風險防控因素作為前置因素予以考慮,提高信息化平臺強化風險防控的效果。

建設工程指揮調度平臺要對所有信息化系統實現高度集成,如人員門禁系統、信息化計量平臺,完善數據標準及接口標準,將線路級建設數據接入平臺系統,使數據能自動聯動聚合到同一個指揮平臺中,形成全生命周期數據匯聚,盡可能實現各專業模塊間的數據聯動與集成分析,以便全盤分析建設業務全過程的風險因素。同時,要解決技術瓶頸制約問題,研發數據接口,實現線路級數據自動對接上傳系統,提高各線路數據的推送速率和精準度,促進人員精準管理和風險精準研判。

五、結語

廣州地鐵以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指揮調度平臺為載體進行風險防控,通過對新線建設工程現場施工管理過程中人、機、法、環等模塊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以數據為支撐,強化風險識別預判,以信息集成為基礎防控工程建設風險。

廣州地鐵新線建設業務板塊的風險防控信息化,除了“三重一大”電子監察系統,目前僅基于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指揮調度平臺而推進,只聚焦于建設工程現場施工管理業務,在設計管理、招投標管理、合同管理等業務方面的風險防控信息化還比較欠缺,風險防控模式探索與信息化發展趨勢仍存在差距。因此,要配合信息化發展趨勢和公司數字化轉型要求,不斷開拓思維,深入探索風險防控模式,堅持“問題思維、缺陷管理、持續改進”的理念[4],全面加強風險識別,完善信息化防控機制,把新一輪地鐵線網建成“平安、優質、勤儉、廉潔、和諧、高效”的地鐵,把廣州地鐵建設成政府放心、市民滿意的民心工程[5]。

參考文獻:

[1]王玉龍.軌道交通建設工程綜合監控系統支撐體系[J].中國高新科技,2021(04):98-99.

[2]吳揚揚.地鐵建設正風肅紀效能監察研究[J].管理學家,2019(06):44-45.

[3]任俊平.對國有企業風險防控建設的思考[J].中外企業文化,2022(02):161-162.

[4]袁記勇.關于構建國有企業風險防控體系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2(05):178-180.

[5]吳揚揚.新時代地鐵建設中黨建工作新模式探討[J].企業文化,2018(26):40.

猜你喜歡
風險防控工程建設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反貪查案工作的風險防控機制探討
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新型軍隊工程建設管理模式研究
網絡版權運營中的風險防控
淺析“六統一”法在經濟合同法律風險防控中的作用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信息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