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點及線,連線成面

2023-08-18 02:36王偉莫宇紅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3年7期
關鍵詞:校本課程課程體系

王偉 莫宇紅

摘 要:校本課程的建設遵循由點及線再到面的邏輯:“點上”突破,建設一門書法課程,為學校的校本課程建設厘清思路,打開視野,積累經驗;“線上”輻射,汲取書法課程建設中的經驗,打造“春”“星”系列社團課程;“面上”鋪展,用整體的、聯系的眼光,構筑結構化的“星課程”體系。

關鍵詞:校本課程;社團課程;課程體系

二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堅持文化立校,課程育人,希望通過體系化的校本課程建設,讓學校成為學生“夢想開始的地方”?;仡欉@一歷程,從最初的書法校本課程的探索嘗試,到后來的“春”“星”社團課程建設,如今,“星課程”已成為我校的標志性校本課程體系,為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啟智、潤品、筑夢。

一、 “點上”突破,建設一門書法課程

建校之初,教師團隊尚沒有課程研究的意識,“教好學科教材就行”是當時教師普遍存在的想法,但其中也不乏有才藝、有匠心者“仰望星空”。幾位書法功底扎實的語文教師,本著讓學生“寫好中國漢字,愛上中華文化”的樸素想法,將書法教學有機融入日常的語文課堂,沒想到收獲連連驚喜:學生字跡工整了,學習態度端正了??吹綍ń虒W孕育的廣闊前景,學校果斷將其列為首個校本課程,與課題研究、校園文化等緊密結合,點上突破,聚力開發。

(一) 培育師資,組建書法專業團隊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核心要素,課程建設離不開優質師資的保障。學校的教師團隊中能寫一手好字的不少,但是會寫又會教的鳳毛麟角。為了培養教、學、研一體化的書法教師團隊,學校讓教科室牽頭,采用“全員+分層”“集中+分散”“外聘+自培”的培養方式,聘請書法名家進校園,充實師資力量,邀請書法教育名師與學校教師“師徒結對”,通過技藝指導、教學觀摩、互動交流等形式,共同解決書法教學問題。之后,學校又搭建展示舞臺,選送優秀教師參加各類書法培訓和競賽,選拔杰出教師成立書法工作室,全面培養專業師資,滿足書法課程開發和實施的需要。

(二) 搭建場所,營造墨香校園氛圍

為了讓師生能夠隨時隨地接受書法藝術的熏陶,學校逐步搭建了“一場、一館、一廊、一墻、一室、一角”等特色場所,營造了包含書法藝術元素、展現書法藝術特色的墨香校園氛圍。書法文化廣場、書法文化館、書法文化長廊,將書法文化的發展、筆墨紙硯的起源、著名書法家的勵志故事等都化為靈動的教育元素和載體,讓學生徜徉其中,受到浸潤;“春藝”書法墻,展示歷屆優秀學子的代表作,大量的留白設計激發了學生競技的欲望,激勵學生在展示、比拼中建立自信,提高技藝;書法室、書法角,散發翰墨芬芳,讓學生時時處處受到書法文化的熏陶。

(三) 整體規劃,構建書法課程體系

書法教育是一項內涵豐富、外延廣闊的教育活動。學校通過構建科學的書法課程體系,保證教學時間,明確教學內容,將書法課程作為學生歷練心性、培育品行的良好平臺。確立“一個目標”——“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讓學生在提高書寫水平的同時,發展審美能力、提升文化修養、錘煉意志品質。推動“雙筆齊進”——每周開設1—3節軟筆書法課,由專業的書法教師執教;每天有15分鐘的午間習字課,由語文教師輔導硬筆字,做到“軟筆不軟,硬筆更硬”。完善“三個統一”——統一練字用筆、統一練字要求、統一練字范圍,強化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強調學科作業的書寫質量,堅持正身、正字、正心。立足“四塊陣地”——語文課、午間習字課、書法課和社團活動課,全面探索科學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拓展“五類活動”——研習提升活動、藝術節慶活動、書法考級活動、比賽練兵活動、中外交流活動,延伸書法研修的時空。

(四) 深化科研,開發書法校本教材

從最初的草根式、小范圍試點到后來每個年級開設書法實驗班,再到師生全員學習書法,甚至很多家長也加入書法研習的隊伍,學校逐漸摸索、總結出了一套兒童化、規范化、系統化的少兒書法教學方法。我們又以“小學寫字校本課程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書法特色教育的學校品牌建設研究”等科研課題為抓手,編寫了軟筆書法校本教材《從小練好毛筆字》,開發了深受學生喜愛的硬筆書法校本教材《快樂學寫字》。

以點為突破建設起來的書法課程,實現了從“點亮學生”到“學校亮點”的共生發展,實現了從“以書潤心”到“以文化人”的品牌跨越。書法校本課程的首戰告捷,讓師生都嘗到了課程建設果實的甜美,也為學校的校本課程建設厘清了思路,打開了視野,積累了經驗。

二、 “線上”輻射,打造一系列社團課程

2017年,以書法校本課程為引領,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線的“春”“星”系列社團課程建設正式啟航。除了汲取書法課程建設的經驗,如以“外聘+自培”的方式建設專業師資隊伍以外,學校還在課程開發和實施模式兩個方面做了專門的探索,為社團課程的建設提供強勁的動力。

(一) 聚力開發多元課程

首先,學校通過教師訪談、學生問卷、家長調研、社企咨詢等,立足學生、學校的發展需求,從文化與教育的多重價值出發,設定課程愿景——“讓兒童在課程中站立起來”。在此愿景指引下,學校鼓勵教師從自身的特長出發,思考可開發的課程,同時鼓勵學生、家長填報課程需求,提交課程意向。在經歷了書法校本課程“實踐—研究—認識—再實踐—再研究—再認識”的循環開發過程后,不少教師窺見了課程建設的“真實樣貌”,產生了主動研究的意識。他們綜合考慮學生、家長的需求,審視課程目標的定位、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評價的完善等,形成初步的課程規劃。為了讓社團課程建設之路走得更穩,學校聘請課程專家入校指導,從課程要素、課程實施的要點等方面入手,帶領全體教師深入學習《我們的課程領導故事》等專著;通過邀請專家面對面指導、舉辦研討交流會等,確定了基本方案。再根據專家指導意見和實際學情,一次次修訂、一步步改進。最終,經過篩選、重組,形成了十多個校級社團課程和二十多個年級組社團課程,包括“春藝書院”“春韻畫苑”“星斗魔方”“星夢航?!钡?。

(二) 科學探索實施模式

具備了專業的師資、優質的課程基礎之后,學校轉而探求課程實施模式。我們吸取書法校本課程建設中的經驗教訓,一改由教師單方、被動接受任務的形式,讓教師自覺思考課程的應有樣態。于是,課程的實施得以由原先的單一定式逐步走向“以人為本、因人而異”的“私人訂制”模式。每學年初,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需求自主選擇課程,教師則會根據學生的選擇作出合理的調配,適時地調整課程內容與形式,形成“固定的教師,流動的課程”或“固定的學生,走班的教師”等模式。所謂“固定的教師,流動的課程”,是指一位多能教師,如擅長足球、籃球、啦啦操的教師,在指定的教室或活動區域內開設2—3門課程,不同班級、不同年級、不同喜好的學生自愿、自主跟隨教師學習。一位教師可同時開設3門課程,也可以一個周期內開設一門課程,10—16周輪換一次。所謂“固定的學生,走班的教師”,則是指6—8位教師組成一個課程聯盟,每人走進指定班級開設短時課程。這些班級的學生每隔三四周就能迎來一位新教師,體驗一門新課程。這樣的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比較適合低年級學生。

社團課程橫向輻射,動態發展,打開了校本課程的邊界,延展了校本課程的“場域”,讓學生和教師一同站在了課程中央。這是對生命的尊重,是對幸福教育的追求。

三、 “面上”鋪展,構筑結構化的“星課程”體系

育人是系統工程。一門門品質課程好似一顆顆散落的珍珠,如何將其串起來,發揮最大效能?學?;貧w育人本源,回歸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思考,堅持以人品立本,以能力立身,構筑結構化的“星課程”體系。

(一) 打通領域,形成課程網絡

高品質校本課程的建設,不是課程數量的簡單疊加,而是需要用整體的、聯系的眼光,超越學科中心,構建有結構、體系化的校本課程網絡。

2020年,面對數十個學科類和活動型校本課程,我們思考如何進一步彰顯這些課程的價值,也進一步豐富“讓兒童在課程中站立起來”的價值意蘊。我們認為:讓兒童在課程中站立起來,當是道德品質的站立,此乃成人之本;當是知識才能的站立,此乃成才之基;當是情趣愛好的站立,此乃成美之始。通過加強對現有校本課程的羅列、分析與梳理,深挖課程育人內涵,在整體育人理念的引領下,學校打通課程領域,構筑超學科、有聯結的結構化校本課程,形成了“星課程”體系(見下頁圖1)。

“星課程”體系以培育全面發展的“正誠七彩少年”為旨歸,縱向上,分設全員參與的普惠型課程和個性參與的選擇型課程,后者主要利用午間、課后服務、綜合實踐、少先隊活動、晨會、班會、升旗儀式等時間開展,賦予學生體驗性和選擇權;橫向上,以課程價值引領和能力品格培養為主線,堅持五育并舉,劃分五大課程領域,形成五個課程系列。這五個課程系列分別為:成長實踐領域的“星品質”課程——培育正直誠信的立誠少年、志毅少年、崇善少年,奠定溫暖光明之色;傳統文化領域的“星閱讀”課程——培育好學上進的宏博少年,奠定卓越廣博之色;藝術情趣領域的“星藝術”課程——培育情趣廣泛的雅趣少年,奠定海天浩瀚之色;體育健康領域的“星健康”課程——培育健康樂觀的樂健少年,奠定健康陽光之色;科技創新領域的“星科技”課程——培育合作創新的創美少年,奠定夢幻暢想之色?!靶钦n程”體系的構建,使學校教育形象化地熔鑄在一個整體之中,使教師更清晰地認識課程的目標與價值,使學生多維度、可持續地發展、提升、豐富自我,實現道德品質、知識才能、情趣愛好的“站立”。

(二) 靈活運行,驅動課程實施

“星課程”體系的課程實施,離不開靈活多樣的運行機制的驅動。每一門課程既獨立存在,又依托體系內其他課程,由課程中心、學科組提供學術支持,學生中心、年級組給予物質保障,部門、年級、班級、相關學科教師共同組成決策和實施團隊。課程可以獨立式線性推進,由一位教師一貫到底,延展課程的深度;可以聯合式板塊實施,約請多位教師參與課程,申請多場地開放、多形式融入支持課程,采用“國家課程+”的全科推進、“班集體+”的全息推進、“學校+”的全域推進方式,突破課堂、班級、學校的界限,融入節慶、儀式、典禮等形式,攜手家長、企業、社會等力量,拓展課程的廣度。

例如,專業性極強的“春靈楹聯”課程、“春華剪紙”課程、“春娃編織”課程均是獨立式線性推進的。聯合式板塊實施的課程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拓展,“書法人生”課程與語文寫字、閱讀課程相結合,與美術水墨、水粉課程相結合,與勞動手工、陶藝課程相結合,與入學儀式、成長儀式、畢業典禮等儀式課程相結合,與研學行走實踐課程相結合,將書法融入課堂,融入課間,融入場室廊道,融入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與此同時,“書法人生”課程還衍生出“研究紙”等項目化課程,同一時段,三年級各門國家基礎課程協同推進,語文教師組織學生學習《紙的發明》,了解紙的前世今生;科學教師引導學生探究不同類型紙的用途,發現不同紙張的不同特性;美術老師指導學生投入紙藝創作,體驗紙的藝術化創想;勞動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紙盒、紙袋等紙制品的制作,創新紙的實用化改造;道德與法治教師開展節約資源、合理利用的辯論探討,開啟學生對未來無紙化生活的暢想。課程縱橫交織、和諧統一,讓學習既見樹木,又見森林,促使學生經歷形式、結構、功能、因果關系等超學科概念的理解,深入探索“知始于博、情現于悅、意守于恒、行循于矩”的整體發展,深受學生歡迎。

(三) 多元評價,護航課程建設

評價是“星課程”體系實施中的重要一環,是促進課程實施的有效機制。學校啟用“星成長護照”積分、“正誠七彩少年”評選、“互聯網+”評價等方式,積極探索全面、發展、多元、校本化的評價機制,倡導評價的激勵性,強調評價的過程性,突破評價的時空性?!靶浅砷L護照”設“春藝博客”和“星體驗”兩個板塊?!按核嚥┛汀卑磳W期記錄學生的優秀作品及獲獎情況,“星體驗”分優秀、良好、合格三個等級,以積分的形式記錄學生課程學習的表現。積分由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點評、輔導教師總評構成,積分累計滿額可以獲得獎勵?!罢\七彩少年”評選圍繞課程主題活動展開,遵循“薦—評—展—講—獎”的評定流程,根據細則評選并予以獎勵?!盎ヂ摼W+”評價模式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可操作性,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為課程主題場館印制二維碼,師生、家長都可以掃碼了解課程的實施情況并留言評價;另一種是把課程實施情況發布到校園網站、微信公眾號、“班級曉成長”App等平臺,呈現活動軌跡,記錄成長收獲。

“星品質”課程中的“研學實踐”課程是學生極其喜歡的一門課程。2019年,學校把“伯瀆河尋訪記”“紅十字精神,永放光芒”“‘隨著課本游祖國,正誠少年在行動尋訪”等系列活動發布在學校的微信公眾號上,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紛紛留言評價。學生的尋訪感悟《參觀茅山新四軍紀念館》等在雜志發表,活動視頻《伯瀆河——不一樣的存在》獲得市“紅領巾尋訪”活動案例視頻展示一等獎。多方面的正面評價表明,“研學實踐”課程的建設與實施是成功的。

二十多年的校本課程建設,連接起學校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包c上”突破、“線上”輻射、“面上”鋪展的校本課程建設路徑,展現了課程開發的力度,凸顯了課程建設的效度,讓學生因“傳承文化走進來,為書寫人生邁出去”,讓學校成為學生“夢想開始的地方”。

(王 偉,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春星小學。莫宇紅,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春星小學。)

猜你喜歡
校本課程課程體系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論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英國大學課程體系特色借鑒
法國高校課程體系借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