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推動“雙創”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2023-08-18 14:37任麗娟
中國新通信 2023年12期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發展雙創

摘要:隨著ChatGPT的問世,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到了新階段,這對高等教育立德樹人提出了新要求,也為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新抓手。高校思政教育對于“雙創”教育模式的構建和實踐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高校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模式的理念都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將二者緊密結合可以更好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創新創業的發展,使“雙創”教育由“系統推進”向“精益求精”進行轉化。

關鍵詞:人工智能;高校思政教育“雙創”教育;融合發展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高校思政教育變革提供了新契機,自2022年11月ChatGPT推出以來,人工智能技術從量變發展到質變的飛躍,給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和價值。高校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都是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而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專業學科教育之外的拓展延伸。在人工智能發展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雙創”教育的系統融合能從多角度對高校教育工作進行改革創新,助力人才培養工作系統性改革。

一、人工智能發展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價值引領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人類歷史帶入人與人工智能共存的新階段[1]。其實自人工智能提出以來,人們就致力于將其應用到教育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推進人工智能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勢必將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在信息時代,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我國思政教育理念、教授方法、教學技術等呈現出新的機遇與挑戰,這也對思政教學創新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我們應深入了解智慧創新教育在思政教育領域的應用,積極轉換思維模式,運用恰當的新技術探索思政教育發展改革創新之路。

二、高校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協同育人必然性

“雙創”,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8年9月18日,國務院下發《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

(一)擔當新時代育人使命的迫切需要

“雙創”教育體系的構建和實踐需要大量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人才。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其思政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規劃,引導學生在創業創新中實現自我價值,同時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二)增強高校協同育人機制的必然選擇

作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半p創”教育發展至今已近20年,創業項目均需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內進行,要求創業者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規范。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興盛,創新創業教育迫切需要從“系統推進”向“精益求精”轉化,將“雙創”教育和思政教育納入結構性改革,強化“精準供給”,實現“精準對接”,抓住提質增效的“硬核”,通過高校思政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社會責任感和法律意識,發揮立德樹人的“倍增效應”,促進高校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之間的同頻發展以及協同育人效應,引導學生做合法合規的創業者。

三、高校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模式的內在契合點

高校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模式的理念都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二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撐。

(一)培養目標的內在邏輯

高校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在培養目標方面相互聯結、相互滲透。高校思政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強調人文素養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指引學生進行未來職業規劃和就業發展?!半p創”教育模式同樣提倡學生的創新、協作和責任感,培養學生成為創新創業的高素質人才,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拓寬視野,為未來達成良好的職業規劃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內容的內在邏輯

高校思政教育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勞動教育等方面內容,重視學生人格教育、行為和道德規范以及心理健康,強調思維方法和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而“雙創”教育模式也需要創業者具備思維敏銳、快速反應和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素質,注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創新創業品質和意志、心理素質的培養。從培養內容上來看,二者相互關聯、相互融通,由此可見,將二者融合可以實現對人才培養內容的整合和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更精準有效地突出人才培養工作。

(三)培養方式的內在邏輯

高校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在培養方式上相互融合、協同發展,能夠發揮出教學方法聯動推進的勝勢,助力高校立德樹人育人體系的常態化發展和創新推進,凸顯人才培育工作的現代化特色。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為提高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影響力并讓學生產生共鳴,通常會加強理論與實際相融合,將問題導引、情境體驗、實例分享、任務驅動、社會實踐等有機結合,增強高校思政教育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而在“雙創”教育中,通過情境教學、榜樣作用、案例分享等增進理論創新,同時加以撰寫創業計劃書、創客集市展示、創業計劃等實訓方式,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四、目前高?!半p創”教育的困境和突破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在高校思政教育體系中,“雙創”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生改善的大局。

(一)高?!半p創”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在信息變革時代,高?!半p創”教育是一種創新的教育模式,但是在實踐中,也存在以下問題和挑戰。

1.技術資源共享性不足

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專業的指導和資源支持,但是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系統性設計不強,各部分之間黏性不夠,在資源共享和協調管理方面獨立、分散,因此,高?!半p創”教育中缺乏經驗豐富的創業導師及充足的資源和技術支持[2]。

2.價值觀耦合度不強

在信息發展時代,高?!半p創”教育的開展側重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各高?!半p創”教育雖有自己的培養目標,但評估體系不清晰,不少高校僅將其作為就業創業教學指導的單一延伸,甚至直接替代創業實踐活動,不利于育人效能的發揮?!?0后”大學生作為需求主體,對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的需求呈現出個性化、差異性的趨勢,高?!半p創”教育應當運用人工智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通過創新有效的智慧教育方式和培養機制來解決教育“供需錯位”的現狀[3]。

3.供給模式趨同化

當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方興未艾,但受教學理念、教育環境等限制,高校間的發展差距較小,趨同性明顯。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今天,高?!半p創”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應該與高校辦學理念、育人策略、學科專業和實踐應用結合起來,加強技術革新在教育模式構建與實踐中的作用,推進交叉學科培養。

4.供給載體單一

高?!半p創”教育需要創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以山西工商學院為例,為學生們提供了創業街、創客集市、孵化園等線下場所和平臺,但是在運行過程中,學校對于相關項目介紹不足,學校和社會環境對創新創業的支持程度不夠,也缺乏創新創業文化的培育。

(二)高?!半p創”教育的優勢

1.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高?!半p創”教育通過課堂教育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在課堂學習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配合實訓實踐活動,積極參加校級、省級、國家級各項大賽,為學生提供實踐和實現自己的創新創業想法的平臺,以此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心理、能力和素質賦能。

2.加強學生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

高?!半p創”教育通常以團隊為基礎。以山西工商學院為例,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了《創業基礎》課程,課程采用“線上自學+線下學習+線下實訓”的學習形式。線下實訓包括兩方面:創業計劃展示和創業項目展示。創業計劃展示是以小組為單位,經過信息搜集和市場調研,撰寫《創業計劃書》,并在課堂以PPT形式對創業計劃進行展示。創業項目展示也是以小組為單位,將《創業計劃書》中的項目(實物展示或圖文展示)在學校創客集市進行展示。學生在完成實訓任務的過程中需要與他人分工、合作、溝通和協調,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

3.促進產學研合作

高?!半p創”教育通常會聯合企業或者科研機構,為學生提供資源和支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市場需求和科技發展趨勢,同時也加強了學校與企業或科研機構的合作關系。

4.促進就業和創業

高?!半p創”教育旨在幫助學生培養創新創業的心理素質和能力,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創業或就業的資源和機會。通過創業項目的實踐,學生可以積累創業經驗,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5.提高實踐性、項目性、自主性及互動性

高?!半p創”教育的核心和重點是實踐,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實踐性的課業活動和任務,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與此同時,高?!半p創”教育通常以創新創業項目為基礎,要求學生自主選擇項目和方向,自主組建團隊,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再者,高?!半p創”教育通常需要學生與企業、科研機構等合作,需要學生之間合作、交流和分享,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精神和協作能力。

五、人工智能發展下高校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模式融合的具體措施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貴在精準、難在精準、成效取決于精準。高校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的聯動發展需牢牢抓住“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在人工智能發展之下構建全方位、立體化、即時性、無界感的教學新模式[4]。

(一)聚焦需求,夯實基礎,精準施策

通過制定“雙創”思政教育課程,將“雙創”理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當中,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5]。

第一,強化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基礎。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強對創新創業理論的學習和掌握,讓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本質、原則、方法和技巧有更深刻的認識,進而提高創新創業能力[6]。第二,整合理論和技術資源。高??梢哉闲韧獾母鞣N創新創業資源,如學術資源、資金資源、技術資源等,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支持。第三,更新課程體系。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及創新創業領域的迅速變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最新的發展趨勢,高校應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及時更新教材,設計相應課程,如創業規劃、創意思維、商業模式設計、營銷策劃、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等,通過課堂教學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7]。第四,組織創新創業比賽。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實踐支撐,高??梢越M織各種創新創業比賽,并引入一些實踐項目和競賽,如校內創新創業項目、創新創業計劃比賽、商業模式競賽、社會實踐和國際創新創業比賽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并掌握創新創業的知識和技能。第五,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評估體系。高??梢越⑼晟频膭撔聞摌I教育評估機制,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行全面的評估和反饋,不斷完善和優化“雙創”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二)搭建平臺,提升質量,精準供給

一方面,高??梢越o學生搭建創業街、創客集市、孵化園等創新創業平臺,將高校思政教育與“雙創”模式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資源和支持。另一方面,高??梢耘c當地政府、企業、創業團隊等合作,提前了解市場需求,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如創業實習、科研項目、創業孵化等,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使其更好地融入創新創業實踐中,同時也可以通過與企業的合作,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提高創新創業的成功率[8]。

(三)顯隱結合,解決問題,精準拓展

高??梢酝ㄟ^建立導師制度,為學生提供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指導和支持,包括引導學生進行市場調研、幫助學生設計商業計劃書、提供資源和網絡等[9],促進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升。與此同時,導師也能夠借此機會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能力,發現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的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

五、結束語

人工智能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推動“雙創”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帶來了全方位變革。根據相關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高校累計孵化企業已超過17萬家。由此可見,高?!半p創”教育的發展現狀和成果非常顯著,促進了大量的學生創業,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了教育改革和創新等,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高校應當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在體系建設、課程設置、文化營造、產學研合作、案例分享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為“雙創”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體系中的構建與實踐提供新的思路和經驗。

作者單位:任麗娟 山西工商學院

參? 考? 文? 獻

[1]高文超,張國英,錢旭.高校人工智能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J].計算機教育,2021(3):90-94.

[2]高潔.高校大學生雙創教育的困境及對策研究——基于“科學精神”的分析視角[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2):64-67.

[3]溫雷雷.關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思政課程耦合機制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21(24):53-57.

[4]杜鵑.人工智能融入創新創業實踐體系構建——以機電專業為例[J].大眾標準化,2021(1):63-65.

[5]李開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三維審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1):99-102.

[6]張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雙創教育協同育人的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11):101-103.

[7]謝大平,匡小靜,祝軍.高校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的有機融合:內涵與路徑[J].北京教育(高教),2021(11):53-55.

[8]肖露,羅璋美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雙創教育協同育人的策略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20):20-21.

[9]尹祥,潘鑫淼.高?!半p創”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徑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1(40):165-168.

猜你喜歡
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發展雙創
高淳區以僑聯雙創基地 助推“雙創”孵化成長、孕育未來
“雙創”浪潮方興未艾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從教育價值探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
不良網絡輿論對高校思政教育影響探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傳統媒體走出“融合發展”誤區的理論與現實
雙新雙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