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三農”問題的思路探究

2023-08-19 13:06黃敏
區域治理 2023年17期
關鍵詞:三農農產品農業

黃敏

中共貴州省都勻市委黨校

引言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藍圖,特別強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并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戰略部署,首次提出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2022 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面分析了新時期“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研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政策,上述這些為新時代新征程做好“三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新時期“三農”工作面臨的困境

(一)農村基礎設施比較匱乏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開展綜合農業的治理工作,大大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但是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雖然各基層部門大力提倡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但是部分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依然比較脆弱,基礎設施普遍安置在露天環境下,沒有對其進行定期的維修管理,受到自然耗損影響較大,對于已建成的基礎設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損。此外,目前農村基礎設施普遍建設在農田集中區域,部分農業設施分布在交通偏僻的地方,農業基礎設施比較滯后,農耕成本過高。

(二)農業趨于邊緣化

目前,盡管在中國的不少鄉村地方農業科技進展得很快,規?;潭葷q幅也相當高,但規?;?、現代化的生產程度卻遠遠不如發達國家。另外在大部分地區仍保持著初級生產方式,導致農產品的質量數量上都相對較低,無法實現一體化的農產品生產利益鏈等。伴隨城鎮化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村的年輕人逐漸向城鎮轉移,很多農村土地出現“撂荒”,農業生產成本提升,產出效益降低,種地獲取的收入少,農村土地利用率變低,及受到村規?;疬w等因素的影響下耕地被私自占用建房等因素。土地“撂荒化”、農民“兼業化”,促使農業朝著邊緣化的方向發展。

(三)農村趨于空心化

由于我國對農村經濟的投資占比較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精神文明發展,相對城市的發展存在嚴重不足,致使鄉村生活質量難以提升。同時越來越多的農民為了追求高品質的生活,通常到縣城附近買房子居住。使得老年人為了幫助年輕人帶孩子,也從鄉村老宅向縣城轉移,導致鄉村的人員流動量變少,致使鄉下房屋空心化。其次,隨著國內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部分鄉村地區進行集中拆遷,把農村改為社區進行集中居住。部分鄉村在整改的過程中會被徹底拆除,導致鄉村的空心化。

(四)農民趨于老齡化

伴隨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涌入到城市中。同時鄉村留守的老年人和小孩也越來越多,鄉村留守農民的人口老齡化現象也愈演愈烈。而隨著中國城市化發展進程的日益深入,很多鄉村面臨拆遷征地,年輕人將向附近的鄉鎮買房落戶,而年老的農戶也將面臨生活困難。城市化的發展進程也導致鄉村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顛覆了農村傳統的家庭贍養模式,且由于鄉村的社會化贍養服務制度也不健全,基層地方的財政資金也無法支撐,因此很難形成公共的贍養服務組織。導致對鄉村留守老年人的贍養問題嚴重凸顯。

二、分析新時期“三農”問題的成因

(一)不合理的城鄉二元社會結構

我國解放初期采取的城鄉二元結構,使得城鄉經濟發展出現較大的差距。隨著改革開放工作的不斷深入,增強城鄉間的聯系,縮減城鄉之間的差距,對城鄉二元社會結構進行了調整,但是從本質上并沒有發生特別大的變化。除此之外,農民難以參與到其中,在戶籍制度、勞動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把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劃分得很清晰,在保證城市居民效益的同時沒有考慮到農民的經濟效益,致使鄉村的現代化程度比較差,經濟發展明顯滯后于城市。

(二)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

我國非常重視農業經濟的發展,但是為早日進入到發達國家的行列,更加注重工業的發展,忽略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存在注重工業忽視農業的思想理念,自改革開放以后這種現象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并未對農業、工業的發展比例進行調整,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側重于工業。導致農業經濟始終處于發展劣勢。近些年來農村勞動力涌入到城市,為城市的發展貢獻了力量,同時使農村的農田出現荒蕪,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造成了阻礙。

(三)農業生產投入與產出不協調

伴隨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生產正朝著規?;姆较虬l展,其中比較明顯的特征在于農業生產的大規模機械化,以及農副產品的產銷一體化。由于農業生產方式的高度機械化,農作物收獲、種植都能夠在短時間進行,這也將造成農業勞動力的過剩。同時,由于農業的機械化盡管節約了資源,但也提高了農業經營成本,但谷物總產量的平均價格卻得不到太大的提高,由此造成了農民生產投入與產出之間的不對等,農戶實際收入比以往并不是增多反而下降,有的時候甚至是負數的。所以,由于新階段農產品企業與中小農戶發展的不平衡,造成農戶增收速度較慢,實際的收入卻不增反減。

三、新時期推進“三農”工作的新思路

(一)盤活鄉村文化資源

我國是文明古國,許多優秀傳統文化源于鄉村,鄉村社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如何盤活鄉村文化資源?一是加強鄉村文化的挖掘和發揚、宣傳。制訂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相關扶持政策,把文化開發與產業、發展旅游有機融合起來,把鄉村文化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實現鄉村文化商品化發展,把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風土人情推向市場,采取政府主導、企業主辦、市場運作等方式,不斷推動鄉村文化與社會經濟發展有機融合,支持各地積極弘揚和傳承當地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推動鄉村文化品牌節目打造及鄉村工藝品、民族商品發展,有效推進鄉村文化與市場經濟發展有機融合,提高鄉村文化市場競爭力,激發鄉村文化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創新鄉村文化宣傳的路徑和辦法,把更多具有影響力、排他性、唯一性的鄉村文化持續唱響、做強,讓鄉村文化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真正成為做大做強旅游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做活做特鄉村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要聚力在推動紅色文化保護傳承上尋求突破,高位推動紅色文化資源挖掘、保護、傳承,促進紅色文化高質量發展,必須用新的工作思路,用改革創新的思維,健全和完善工作機制,大膽實踐。形成各級黨委牽頭,宣傳部門統籌協調,文化旅游部門具體負責,相關部門配合支持的工作格局;將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加快涉及紅色文化旅游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和大力開發紅色文創和旅游商品。三是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全力支持文旅企業開拓經營業務,積極擴大投資、參與多要素發展,持續挖掘更多特色、打造更多精品。深入開展文化旅游企業“四轉一上”工程,助力他們發展壯大。落實好各項惠企政策,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優、小而新”的文化旅游企業。圍繞優強文旅企業和龍頭企業點對點精準招引,引進落地一批帶動力強的領軍型龍頭企業,促成大企業頂天立地的生動格局。堅決把行政管理和旅游經營徹底割裂,決不能搞行政管理和旅游經營一體化,下大力將景區與景區內企業有機融為一體,實現旅游經營主體跨界抱團、轉型發展,不斷增強其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大力發展“鄉村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紅色文化+旅游”“非遺文化+旅游”,推出一批批市場引爆力強的文旅融合產品,縱深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四是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創作技能,培育一大批文化人才,促進地方優勢文化開發,為中國農村復興進程、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證。

(二)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力”

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是要在凸顯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上下功夫,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通過區域共建的方式,提升基層黨組織覆蓋率。狠抓軟弱渙散和后進村黨組織整頓,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創建特色黨建品牌等,抓好農村黨員隊伍建設,通過落實黨員承諾踐諾,設置黨員示范崗,加強黨員管理服務,引導廣大黨員在鄉村建設中帶好頭、盡好職,來有效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質量。二是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推行“黨組織+網格化”管理服務模式,通過優化網格設置、整合社會力量等方式提供精細化管理和服務,增強基層治理水平。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農村法治建設方面的作用,維護農村社會的平安穩定。

(三)發展高效農產業

現代農產品的價值難以提高,而農作物種植的成本較高,對農民的切身利益造成了損害。原因在于,產品質量較差,沒有找到合適的營銷路徑,產品的結構不合理。因此,必須改變農產品內部結構,生產高效精準農產品。農產品種養結合,應該緊扣市場需求,圍繞農業效益,要做到與時俱進。一是要改變優勢農產品的傳統種養方式,積極推進資源優勢的特色農產品基地建立。要擴大規模經營,積極調整先進農業方式,增加農產品的優質度和市場占有率。在積極調整農產品的種類和品質質量方面,需要以優質、高產、抗逆為根本目標。積極引進并推廣新型的品種。其次,要充分合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彼?,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秉持保護生態的原則,因地制宜的發展相關產業鏈條。促使資源優勢轉化為資本優勢,以便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三是發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通過實地認真調研,將一個村的特點集中進行梳理,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提出這個村唯一的最大“特點”,制定可行性方案,因地制宜,打好“鄉村振興”這張牌,將一個村的最大優勢體現出來。在發揮一個村的優勢后,還要重點突出一個“亮點”,讓這個村的優勢進一步體現。比如某市的一個城邊村在充分利用距離城市生活圈近的特點,打造了為市區居民提供“定制菜地”的最大亮點,吸引了很多市區居民到這個村租地種菜,為這個村的餐飲、觀光、采摘提供了發展動力。

(四)構建品牌農業,拓寬農產品市場

立足于當地的農業資源實行品牌策劃,提升農產品加工效率,在宣傳推廣方面加大投資量,通過相關部門認證的特色農產品,多種途徑推向大眾,把當地特色農業農產品打造成家喻戶曉的靚麗名片,促進農業產業化、規?;牟粩喟l展。切實強化政府對農業名牌工作的重視,要以政府為龍頭,以民間為主導,在全社會建立對名牌農業的廣泛重視與保護。注重特色農業的商標注冊,逐步形成地方特色品牌,進一步提升當地農業的社會認知度,以及市場占有率。此外,農業經濟需要緊隨新時期的發展變化進行創新,發展科技興農,促進農產品的生產為目標?,F在短視頻、直播行業十分盛行,還可以讓農民通過這種新型的推銷方式,實現農產品的快速銷售,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五)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問題。一是要重視農村污水排放及垃圾處理問題。農村污水排放及垃圾處理是當下廣大農村普片存在的問題和難題,大部分農村絕大多數的污水和垃圾未經處理就隨意排放和堆放,造成村寨環境遭受嚴重污染,嚴重的村寨甚至還影響到飲水安全,另外,村民出行受影響,還成為村寨靚麗工程的基礎問題。因此處理污水排放、垃圾亂堆亂放等農村環境設施的建設要放在首位。二是重視農村道路建設,在脫貧攻堅戰勝利完成的情況下,廣大農村道路大大改觀,但仍存在路網結構不合理、公路修建標準低、維護維修資金不足等問題,為此農村道路建設還需要持續發力和跟進。三是推廣和實施農村清潔能源工程。加強對太陽能、天然氣、沼氣等新能源、新技術的推廣和利用,積極引導廣大農村能源結構的轉化,地方要加大對農村改造節能村民的補助力度,積極帶動農民多使用太陽能、天然氣、沼氣等新能源。四是在強化管理保障上要堅持“制度化”管理。

結束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今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針對“三農”工作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農業不僅是基礎、是支撐,更體現強國建設的速度、質量和成色。只有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才能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菜籃子”越來越豐富的物質需求,以及對鄉村文化和綠水青山生態的精神需求。

猜你喜歡
三農農產品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數說2021“三農”新變化
商務部:多措并舉惠“三農”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