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公共設施的生態化設計研究

2023-08-21 11:12孟瑞芳
包裝工程 2023年14期
關鍵詞:公共設施生態化層面

孟瑞芳

城市公共設施的生態化設計研究

孟瑞芳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14)

探索生態化設計理念影響下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路徑。從整體性視角對城市的發展進行展望,結合總體的城市發展現實背景與特點,聚焦公共設施,明確公共設施是一種城市建設中的衍生物,其發展不僅影響著城市面貌的更新,更對城市的未來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從意義和原則層面展開論述,從基本的生態化設計內容到其為公共設施設計帶來的一些有益指導和思路展開細致的發展方向探索。立足自然、人文、服務等層面,就未來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的生態化趨勢展開深入分析,并以照明燈具、公共座椅、垃圾桶等公共設施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了相關的設計暢想,探究城市公共設施的生態化發展路徑。生態化的公共設施對提升城市的整體性、宜居性、審美性有著突出作用,是促進城市朝著健康、人文方向發展的重要內容。

生態化設計;城市面貌;宜居性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各種公共設施不斷出現,多樣化的種類和功能更讓這些“城市家具”與城市發展緊密相連,甚至在形式多變、功能豐富的基礎上開始追求更高層面的發展,即設施與人、城市、環境協調發展,一以概之,就是追求一種自然協調的生態化發展。事實上,對城市發展而言,公共設施這一內在組成的生態化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自然生態,二是文化生態,只有做到兩者的和諧共存、相互促進,才能給公共設施甚至城市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利處,有效促進多方的協調發展[1]。在自然生態方面,城市所屬的地域所特有的自然資源便是很好的素材來源,而在文化生態方面,豐富且獨特的地域文化、民俗風情等人文特質又能夠賦予公共設施深刻的內涵與獨特的特點,這些都是公共設施生態化發展的有效借鑒,如果能夠做到合理、科學,那么不僅能夠讓人們在使用這些設施的時候感受到本土文化,還能夠形成一種難得的互動極致,讓城市的生態文化建設更上一層樓[2]。目前,生態化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的效果并不理想,整體質量也難以令人滿意,很多城市的公共設施大同小異,缺乏自身的個性特征,也沒有很好地將人文關懷融入其中,從城市廣場到商業空間,從城市街道到社區廣場,各種公共設施已經與人們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關,但真正迎合生態化發展方向的,符合人們審美和生活方式的公共設施仍然較少,改進的空間很大,形式也有待進一步開發[3]。當今之計,深刻認識生態設計,總結其影響下的設計原則與方向,結合城市自身的特質和公共空間的性質進行藝術化的改造和創新是每一個相關設計者所應正視和深入實踐的。

1 生態理念下的公共設施設計原則

生態設計就是在任何時候,始終將對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的設計形式,其強調的是對自然資源和物種多樣性的尊重,改善人居環境及生態系統狀態,從目前的社會發展現實來看,生態設計已經與各行各業發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涉及環境生態、經濟生態、文化生態等多個層面,并在建筑、產品和設施領域有著突出表現。這一設計理念在城市公共設施設計中同樣舉足輕重,其不僅要求設計師在公共設施的外在表現上積極創新,還要求從各個層面進行生態化考慮,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觀照人文層面的表現,所以必然會有一定的原則性[4]。具體到各個層面,大致有以下幾方面的嘗試方向。第一,安全舒適。生態化設計對安全舒適的要求十分突出,可以說,這是基本的要求。這一點要求設計師從人的視角出發,讓公共設施在視覺、觸覺等層面呼應人們的情感需求,并在人體工程學層面創新公共設施設計的造型和結構,在細節層面強化保護功能,保障使用者的使用安全。第二,自然環保。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始終是放在首位的,公共空間的公共設施應積極維護城市建設和自然環境的平衡。作為設計師,應在設計過程中最大化地尊重自然和生態,結合地域地勢和地域文化進行全面考量,并在成本控制中體現經濟性,優先考慮就地取材,降低成本,并保障選擇材料的環保性,對自然與生態展現應有的尊重[5]。第三,功能識別。公共設施應具備較高的識別度,以促進自身更好地被人們所使用,同時避免因為各種人為不當因素所帶來的破壞,從而更好地促進公共設施使用壽命的延長。另外,設計師還要注重公共設施的功能完整性和連續性,對其所存在的空間和場所進行充分考慮,以功能決定形態,讓人們的使用更有保障、更加安全。

2 生態理念下的公共設施設計策略

生態美學是當前各行各業的一大趨勢,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關注生態因素,希望創造一種和諧的、美的、可持續的作品。公共設施就是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開始了自身的設計創新,設計師在賦予其質樸、簡潔、明快的特點時,還強調符合生態規律,努力打造更高層次的美。在筆者看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進行嘗試。

2.1 從細節之處落實綠色自然

從生態化視角出發,將自然綠色的追求體現在公共設施的各個細節之處,以此滿足人們對自然親近的心理,進而延伸到人們的精神層面,無形中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很好地拉近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第一,從公共空間設施所處的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考慮。生態化設計理念需要依附于地形特點,因地制宜[6]。設計師在具體的設計中應從整體性視角出發,尊重公共設施所處公共空間的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將公共設施作為一種地域特色的表達載體。比如,將地域特色濃厚的各種材料如火山巖、竹子、青石磚等作為材質選擇對象,或者借助當地特殊的山形水勢進行形式的探尋,將公共空間中的公共設施與自然山水相融合,或者將當地的動植物資源進行充分利用,進行更加合理、藝術化的組合,借此實現在各個細節之處對綠色自然的追求。

第二,從公共設施的外觀和工藝層面考慮。公共設施設計的生態化還表現在外觀和工藝這一細節上。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要盡可能減少對材料的浪費,做到形態適中、體積小、質量輕,同時盡可能減少部件的數量,力求簡單,并在各個零件的設計上采用標準件設計,方便后期拆卸和更換[7]。在工藝的選擇上,設計師可以借助諸如水能、太陽能、風能等自然資源,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節能環保,對環境負責。

2.2 從整體視角融入人文關懷

以人文化設計特點進行設計效果更大程度上的升華,是生態化設計理念在公共設施設計中的一種精神層面的關照,體現了一種溫暖的人文關懷。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第一,以人為本。人文關懷下的公共設施設計應該對人們的生活追求進行關照,這也是一種生態化的表現[8]。就城市街道空間中的公共設施而言,其設計就可以從人們的現實需求出發,針對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方案,甚至可以以人機工程學為切入點,實現理想化的設計。另外,設計師還要考慮現實的人流密度。比如,城市街道的公共座椅設計就要科學考慮該街道的人流密度,在座椅的密度設置上進行科學把握,避免由于資源過剩帶來的不必要的資源浪費[9]。

第二,體現文化特點。城市都是有著自身獨特特質的,尤其是那些地域文化豐富的城市,其公共空間的公共設施設計就可以從文化層面著手,融入細節之處,凸顯地方文化特色,從而使公共設施成為一種文化載體,在細節之處對城市的文化底蘊、審美特點和生活習慣等進行觀照,在保護城市空間整體性的同時,以一種人文化姿態實現質的飛躍,最終以更加亮眼的姿態成為城市公共設施的經典案例,為城市文化的宣傳和展示助力。

2.3 由類型強化服務功能

對公共設施而言,其生態化設計同樣與服務的本質分不開,因此從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共設施的功能需求出發,進一步強化其服務功能,也是公共設施設計中的一種突破[10]。以城市街道中的公共設施設計為例,無論是各種棚、亭還是燈、椅,甚至是公共衛生間,這些都需要靈活進行服務功能的強化。

第一,棚和亭。各種棚(如涼棚)、各種亭(如涼亭),在城市街道空間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尤其是在極端天氣如氣溫過高、雨雪天氣等情況下,這些公共設施就成為人們外出的一種保護性設施[11]。這些公共設施類型在生態化設計時多結合生態學的相關理論追求一種簡約通透之感,尤其是鋼化玻璃材質應用較多,還有很多采用天然材料如蔓藤、竹、木材等,必要時還可以采用太陽能資源進行外形設計,在為人們遮風擋雨的同時收集太陽能,實現節能環保。

第二,燈與椅。燈具等照明設施是城市街道空間中的必備設施,其服務功能不容忽視。為了從生態層面對其設計進行改善,設計師可以借助太陽能等能源,就具體的燈具設計進行現代化的升級,尤其是那些有著良好日照環境的街道空間,更加適合利用太陽能[12]。街道椅子的設計也可以借助良好的通風性和充足的陽光,將整體的造型變得更加新穎,配合藤、竹、木各種天然材料進行設計,也可以設計成古樸自然的原木座椅,讓這樣的材質與造型相得益彰,與城市環境融為一體,滿足人們更多的功能需求。還可以嘗試可拆卸設計,如將公共座椅設計成幾個主要的部件,這些部件上都設計有精確的接口,便于使用者結合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拆卸組合措施,從而實現更加人性化的形態設計和更加理想的功能結構[13]。

3 結語

生態化設計并不是憑空出現的,其是基于人們的反省與思考而出現的,給各個行業帶來了更多更長遠的發展可能,這同樣在城市公共設施設計中有所體現。公共設施是人們出行的必要存在,也與整個城市的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可以說,公共設施是城市的細部所在,也是人與環境的載體,促進了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在未來,每位設計師都要行動起來,在當前改革創新的良好機遇下,就目前公共設施的實際展開深入探索,結合現實中的不利因素和發展困難尋找對策,尤其要認真考慮生態化設計理念,以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為方向,爭取在公共設施的各個環節做到生態化設計,促進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1] 楊洪君. 公共設施的可持續設計研究[J]. 設計, 2016(5): 56-57. YANG Hong-jun.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sign in the Public Facilities[J]. Design, 2016(5): 56-57.

[2] 潘峰. 淺談低碳時代合肥公共設施的設計[J]. 卷宗, 2011(11): 46. FENG Pan. On the Design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Hefei in the Low Carbon Era[J]. Volume, 2011 (11): 46

[3] 蘇英亮, 李雯雯, 張愛軍. 基于可持續理念的城市公共文化設施規劃策略[J]. 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 2019(2): 138-139. SU Ying-liang, LI Wen-wen, ZHANG Ai-jun. Planning Strategy of Urban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Based on Sustainable Concept[J]. Today's Wealth (Chi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2019(2): 138-139.

[4] 孫健, 王弘蘇. 生態能源下的公共設施創新設計[J]. 文藝生活·文藝理論, 2013(12): 71. SUN Jian, WANG Hong-su. Innovative Design of Public Facilities under Ecological Energy[J]. Literary life·literary theory, 2013(12): 71.

[5] 馬金金. 可持續理念下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研究[J].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8(10): 91-92. MA Jin-jin.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J]. Beauty & Times, 2018(10): 91-92.

[6] 丁浩. 城市公共設施人性化設計[J]. 藝海, 2011(11): 176-177. DING Hao. Humanized Design of Urban Public Facilities[J]. Yihai, 2011(11): 176-177.

[7] 李前程. 關于現代公共設施設計的思考[J]. 科技資訊, 2011, 9(21): 239. LI Qian-cheng. Reflections on the Design of Modern Public Facilit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1, 9(21): 239.

[8] 崔琰, 房文博. 城市公共空間再生設計研究[J]. 現代城市研究, 2015, 30(11): 2-6. CUI Yan, FANG Wen-bo. Research on Regeneration Design of Urban Public Space[J]. Modern Urban Research, 2015, 30(11): 2-6.

[9] 唐健. 基于可持續理念下城市綠道規劃策略探析[J]. 建筑與裝飾, 2019(11): 128. TANG Jian. Analysis of Urban Greenway Planning Strategy Based on Sustainable Concept[J]. Architecture & Decoration, 2019(11): 128.

[10] 李征. 城市文化背景下公共設施的體驗設計探討[J]. 現代裝飾(理論), 2013(2): 106, 108. LI Zheng. Discussion on the Experience Design of Public Facil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Culture[J]. Modern Decoration (Theory), 2013(2): 106, 108.

[11] 謝漢康. 公共設施的人性化設計因素[J]. 民風, 2008(19): 160. XIE Han-kang. Humanized Design Factors of Public Facilities[J]. Folk Style, 2008(19): 160.

[12] 劉玲, 李曉英. 人·情感·空間——城市公共設施體驗設計的研究[J]. 設計, 2017(19): 40-41. LIU Ling, LI Xiao-ying. Human, Emotion and Space: A Study of Experience Design of Urban Public Facilities[J]. Design, 2017(19): 40-41.

[13] 李娜. 循環再利用設計在公共設施設計中的意義[J]. 今日湖北月刊, 2011(7): 138. LI Na. The Significance of Recycling Design in the Design of Public Facilities[J]. Hubei Monthly, 2011(7): 138.

Ecological Design of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MENG Rui-fang

(Suzhou Art&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Jiangsu Suzhou 215014, China)

The work aims to explore the design path of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cological design concept. First, from a holistic persp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was pointed ou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listic background and the overall urban development, and focusing on the existence of the public facilities, it was determined that public facilities were derivatives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Their development not only affected the renewal of the cities, but also had impact that cannot be ignored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ities. Then, from the meaning and principle of the level of the discussion, the detailed development direction was explored from the basic ecological design content to its public facilities design to bring some useful guidance and ideas. Finally, based on the aspects of nature, humanity and service, in-depth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ecological trend of future urban public facility design. With lighting fixtures, public seats, trash cans and other public facil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relevant design imagination was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path of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Ecological public facilities play a promine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ity's integrity, livability and aesthetics.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the city to develop towards health and humanity.

ecological design; urban appearance; livability

TB472

A

1001-3563(2023)14-0429-03

10.19554/j.cnki.1001-3563.2023.14.048

2023–02–28

孟瑞芳(1977—),女,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藝術設計。

責任編輯:馬夢遙

猜你喜歡
公共設施生態化層面
生態產業化 產業生態化
科技園區生態化創新發展分析
韓國城市公共設施中的現代“興文化”體現
健康到底是什么層面的問題
從公共設施到商務領域再到家居,智能照明之路步步為營
高三化學復習的四個“層面”
策略探討:有效音樂聆聽的三層面教學研究(二)
語料庫與生態化英語教學模式
2013年中國公共設施清潔市場研究報告(續四)
生態化生存:“打群架”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