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叭獭备母锊呗匝芯?/h1>
2023-08-21 08:48趙穎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17期
關鍵詞:產教融合高職教育改革

趙穎

摘?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以產教融合為契機,聚焦“三教”改革。結合應用型高職教育的基本特點和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具體實際,構建新的既有科學性更具操作性的教學改革模式。制定靈活的用人機制促進教學團隊建設,深化校企協同促進教學內容改革,利用信教融合平臺創新教學模式多樣化,營造高職內涵建設的良性生態環境。

關鍵詞:高職教育;產教融合;“三教”改革;信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29

2019年,《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明確:打造高水平專業群,組建高水平教師教學團隊,探索模塊化教學模式,豐富教法新理念,開發教材新形式、新內容。成為當下促進高職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工程?;诼殬I教育實踐,本文以鐵嶺師范高等??茖W?,F代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以下簡稱“本專業”)為例,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深入探索以教師、教材、教法為切入點的“三教”改革,憑借以教師改革為主體,教材改革為媒介,教法改革為手段,圍繞三者制定人才培養提質增效的反饋機制,最終實現“教學主體理念化、教學內容實用化、教學手段現代化”的良好局面。

1?產教融合背景下“三教”改革的意義

1.1?豐富產教融合制度的基礎工程建設

圍繞“職教20條”規定的職業教育改革的總體目標,以產教融合為背景的“三教”改革對職業教育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方向轉型具有制度引領和效果強化的作用。文獻指出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和產業制造的橋梁,是實現“四個對接”的有效途徑。產教融合是專業培養標準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相融合的重要突破口。通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造教師團隊,開發課程與教學內容,制訂教學模式等諸多環節,以“三教”改革這個基礎工程,推進深化產教融合工作順利進行。

1.2?促進產教融合制度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三教”是內涵建設的重要切入點,職業教育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勢必要以“三教”改革為依托,加強內涵建設。以深化產教融合為契機,圍繞提高人才素養、深化技能熟練程度和提高職業道德水平三個工作重心,所進行的內涵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施,需要“三教”改革來支撐。其中,以價值引領為導向,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建設,有利于提升人才對挑戰的應對能力,樹立社會責任意識;以“三教”改革為基礎落實人才技能培養方案,以產教融合為目的開發教研活動,能夠有效促進人才職業技能水平的提升,從而為實施高水平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內涵建設支持;此外,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實施課程思政,注重人才職業道德培養,可以為企業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基礎性人才。

2?產教融合背景下“三教”改革實施路徑

2.1?強化教師職業素養和實踐

為適應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帶來的現代教育技術變革,提高教師教學能力與綜合素質,打造結構化、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以模塊式技能培訓(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為核心,構建模塊化教學團隊,統一教學理念,是教師改革的主要途徑,以教師教學團隊建設項目推動“三教”改革,是興國強師的第一要務。

2.1.1?多維提升校內教師的“雙師”素質

以師德師風建設為統領,確保教育教學工作的正確方向,從而使師資水平得以穩健提升。以此為前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骨干教師選拔制度,組建以骨干教師為帶頭人的教學團隊。完善教師發展標準,從職業道德、教書育人、創新能力、社會服務四個方面系統設計教師發展軌跡。搭建教師成長平臺,通過各級各類培訓、企業實踐、教師技能競賽等途徑,建立教師能力梯度培養機制,按照季度、學期、年度定期進行自我診斷改進,激發教師創新創業的原動力,多維提升教師的“雙師”素質。

2.1.2?充實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

為了發揮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各自優勢,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借助校企聯盟、協同育人,以解決高職院校實踐師資力量薄弱問題,聘用企業專家及技術能手充實教師隊伍,加強校企合作,深化聯合人才培養,專業教師與企業工程師以1+1模式組建模塊化教學團隊,一對一配備結對的聯絡員,校企雙方互聘優秀人才,以工作現場為“第二課堂”,開展教學教研活動。同時,鼓勵企業專家參與專業培養方案調整、校企課程開發、實踐教學、推動就業等人才培養計劃實施流程,從而使雙師型教學團隊結構得以大大優化,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科研水平得以提高,讓教師資源成為專業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2.2?加強教材完善與創新

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教材改革是“三教”改革的主要載體,應能反映產業結構的動態調整,以工作內容為中心,體現培養對象的素質狀況及學情特點,彰顯學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專業素養。本專業借助教材改革,推動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實現學科培養可持續發展。

2.2.1?以質量監控保障教材建設

建立“教學團隊—專業教研室—隸屬學院—學校教務處”四級教材審批制度,層層逐級申報審批,堅決執行教材意識形態審查制度,考核教材內容更新進度,嚴格把控教材質量,禁止選用不合格、內容陳舊的教材進入教學環節。建立科學的教材評價制度,及時獲取教師、學生和社會的評價反饋信息,全面即時跟蹤教材質量。建立教材診斷改進制度,通過“教材建設規劃—建設目標—課程標準—計劃設計—計劃實施—自我診斷—考核評價—持續改進”的不斷循環,按照學期、年度定期進行診斷改進,全程、全方位持續提升教材建設水平。

2.2.2?以行業需求引領教材建設

全面融合國家職業教育“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的指導思想及基于工作過程的教材設計思路,結合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按照職業崗位和典型工作任務的需求重構教材內容,及時將企業行業新的典型工藝、改進的材料設備及前沿的技術規范等引入教材,體現前沿性、時代性和科學性。靈活使用工作手冊式、活頁式教材創新教材體系,使學生順利完成從學校到企業的平滑過渡,在短期內適應崗位工作,實現畢業生“零距離”上崗。

2.2.3?以產教融合課程引導教材建設

課程建設是教材建設的重要綱領,以產教融合引導和統領課程建設,將課程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映射到教材之中,使教材對接課程標準,實現以項目為主線貫穿始終的理論教學課程體系、以工作任務為引導的技能培養教學體系、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的綜合素質培養體系,讓學生能以“邊學習、邊運用、邊修身”的方式來構建相關理論知識,增強實踐能力和提升職業素養。

2.2.4?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教材建設

根據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高?!罢n程思政”改革,對培養優秀人才具有戰略意義。教材改革應堅持以價值塑造與知識傳授相融合,注重技能培養為目標,充分發揮以教學參考書為主體的學校第一課堂引領作用和以工作手冊為向導的工作崗位第二課堂強化作用,切實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三全育人”的各環節。要求專業教師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價值引領、鑄魂育人,編寫反映專業特色的活頁教材,使課程思政指引教材改革的正確方向。

2.3?推進“三全育人”的教學模式

實行“三全育人”教學模式,即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促進教法改革,是“三教”改革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以課程思政為引領,實行書證融通、專創融通,開展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創新工作過程導向性、模塊化、情景式教學改革,重構教學流程和再造課程結構,構建虛實結合的教學環境,實施精準教學,推進高職教育數字化轉型。

2.3.1?引企入校,推行全員育人

聘請企業專家與專業教師聯合育人,把企業專家培訓成教師,把教師培訓成工程師,開發情境鑲嵌教學模式,強化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創設真實或虛擬的工作情景,讓工匠精神、大國成就等元素滲透進知識塑造過程。通過優秀企業專家的真實事跡提升專業認同度,借助最前沿的技術突破、勞模精神培養家國情懷,發動企業工程師與專業教師全員育人。

2.3.2?四輪驅動,實行全程育人

以內涵式發展和企業需求為導向,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強化技能訓練,形成“單項技能實訓+課程綜合實訓+企業項目實訓+創新創業實訓”,貫穿人才培養全程的多層次、模塊化、沉浸式四輪驅動實踐技能培養體系。單項技能實訓強化學生對學科某個專項技能的掌握與熟練,夯實專業基礎;課程綜合實訓以課程理論知識搭建技術框架,通過任務驅動,深化其專業技能、團隊協作意識、創新精神等綜合能力培養;企業項目實訓注重崗位基本技能訓練,理實結合,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開發教學內容;創新創業實訓以教師人才培養項目為載體,以地方經濟數字化轉型為契機,組建學生項目團隊,借助“挑戰杯”大學生科技作品創新大賽和創新創業平臺,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促進科技創新項目與產業融合發展。

2.3.3?信教融合,助力全方位育人

深化信教融合,讓現代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服務,發揮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優勢,使教學活動不再受限于時空。激活教師、學生雙主體,打破傳統教師一言堂的僵化局面,學生經過教師的指引實現多元化發展,教師在學生主體性發展下獲得不斷提升,師生教學相長,促進自主泛在個性化學習。同時,通過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借助各類技能大賽推動教學模式改革,科學規劃課程結構,通過賽教融合提高學生知識儲備與職業技能的契合度,提升教師實踐技能的執教水平,將產教融合創新發展提升到新高度。以信教融合為基礎的職業技能大賽,實現了從職業素養到專業技能再到精準就業的全方位育人。

3?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叭獭备母镄Чu價

從2019年起,學校通過開展深化產教融合,推行“三教”改革,立足高職人才培養內涵建設,在促進教師專業教學能力提升的同時,全面更新豐富了教學內容,借助“互聯網+專業教學”的教法改革打造了體現開放性、即時性和個性化的課堂革命。強調評價不在證明,重在改進。目的在于進行以行動為導向,為產教融合背景下的“三教”改革提供科學依據。

3.1?深化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

本專業以“雙師”素質為基準,制定評價制度考核框架,建立標準監控與獎勵機制,

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首先,堅持師德考核為先鋒。完善師德考核長效機制,將師德考核放在其他考核指標之首,實行師德考核不合格“一票否決”制度,把思想政治素養貫穿于人才選拔、教師管理、職業發展的全程。其次,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定期開展教學能手、教學新秀、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教育教學專家評比,激發教師實踐能力提升的主動性。最后,完善教研評價機制。通過科研工作量考核、指導學生技能大賽獲獎情況、創新創業研究、社會實踐等多維度,對教師的創造力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提高教師從事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積極性。探索構建容錯糾錯機制,讓教師“想為、能為、敢為、有為”。

3.2?建立教材改革評價反饋機制

根據專業培養方案、職業標準、課程教學大綱,建立教材選用認證制度,針對同一課程教材對各個專業的培養側重點不同,篩選適合本專業培養目標的教材,提出使用教材和參考書目評價說明。加強使用教材質量監控,邀請企業專家對教師自編教材進行審閱、修訂,并根據一線反饋及教學試用效果不斷調整、完善,最終以內容反映行業前沿、論述精準凝練、推理判斷準確、實踐環節具有可操作性等為衡量標準,制定自編教材獎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材建設。本專業根據課程實際情況校企共同開發緊貼專業發展的《基站建設與維護》實驗講義,實現了專業課程與職業標準、教學內容與崗位職能之間的無縫對接。

3.3?實行教法改革精準評價

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全程追蹤師生的教學行為,課前、課中、課后實時采集師生教學的過程和結果數據,通過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分析學生的學習動態,精準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實現平臺化教學、過程可回溯,使教學從輸入到輸出,由傳統評價受非教學因素影響較多的“灰箱”轉變成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科學客觀合理的教學評價的“白箱”,實現實時診斷并及時改進。本專業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和虛擬仿真實驗,通過情景引入、理論認知、理論應用、實踐練習、教師總結五個教學步驟,完成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學生課堂參與度明顯提升,在培養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同時,激發了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學效率。

4?結束語

產教融合背景下的“三教”改革在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上都有了新的發展形式。以校企協同為核心,為崗位人才培養提供可靠的素材和依據。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發展,加強雙師隊伍素質能力培養;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開發立體式教學資源,實現融合創新,滿足多種教學需求;構建虛實結合的教學情境,營造“互聯網+教學”的良性生態環境。最終通過內培外聘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產教融合倒逼教材貼合行業需求,虛實結合激活教法靈活多樣。

參考文獻

[1]吳寶明.產教融合視野下高職院?!叭獭备母颷J].教育與職業,2021,(06):5154.

[2]陳年友,周常青,吳祝平,等.產教融合的內涵與實現途徑[J].中國高??萍?,2014,(08):4042.

[3]周建松,陳正江.高職院?!叭獭备母铮罕尘?、內涵與路徑[J].中國大學教學,2019,(09):8691.

[4]劉保彬,周偉.逆向型模塊化技能培訓體系的探索[J].成人教育,2012,32(12):5960.

[5]崔陵,劉冰雪,王崗,等.“三教”改革視閾下職業教育課堂改革:創生與實踐——以浙江省職業院校機械類專業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02):2429.

猜你喜歡
產教融合高職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改革創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