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永濟普救寺塔

2023-08-23 02:32李川慧佳
文史月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寺塔塔內塔身

李川慧佳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000米處的峨嵋塬頭之上,創建年代不詳。據《蒲州府志》及寺內石碑記載,普救寺于北朝晚期已有,隋唐時期曾予擴建、增修,唐名西永清院,宋至清歷代屢有修葺,是元代雜劇《西廂記》故事的發源地。

普救寺塔位于寺院西側后部,最早建于隋唐時期。據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永濟縣志》記載,寺塔原名舍利塔,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毀于地震。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蒲州知州張佳胤、中條山老僧明曉監修重建。寺內現存明代再建普救寺浮圖詩碑的碑文記載:“蒲東舊有普救寺浮圖,創自隋唐,工制壯麗,攀空插漢,嘉靖乙卯冬(1555年)地大震,摧折無遺。越八年,余來典郡……”可見現存之寺塔系明嘉靖甲子年(1564年)在原基礎上重建的。民國9年(1920年),普救寺毀于火災,僅存磚塔、菩薩洞和數十通碑刻。

普救寺塔俗稱鶯鶯塔,具有奇特的回聲效應。在塔附近以石相擊,人們在一定位置便可聽到類似青蛙的叫聲,人們稱之為“普救蟾聲”,為清代河東八景之一。普救寺同北京天壇回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石琴并稱為中國現存古代四大回音建筑。同時,該塔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并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1965年5月24日,普救寺塔被山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省級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普救寺塔因遭受雷擊,塔剎破裂,掉落砸損多層塔檐。2016年,山西省文物局對普救寺塔的塔剎、塔檐進行了全面剔補、維修。2019年10月7日,國務院核定并公布其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救寺塔,坐北朝南,平面呈四方形,底層每邊長8.35米。該塔共13層,塔身高39.50米,為內方、外方的十三級密檐式風格磚塔。塔身逐層疊澀出檐,手法平直,未形成明顯的內凹反曲線,形制古樸端莊,造型簡潔清秀,外觀高聳挺拔。據我國著名建筑專家羅哲文考證,該塔結構上保留了唐塔的特點,即四方形空筒式結構,其外觀與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如出一轍。一至六層層距較大,收剎和緩,唐風猶存。七層以上層距驟然縮小,收分急促,與下部形成完全不同的兩種風格。塔外四角懸掛風鈴,叮當作響。塔剎形似葫蘆,高約2米。

一層塔身南側辟門,門內辟方形塔室,八角形疊澀頂,頂部有洞通上層。塔內中空,二層至九層砌有盤旋甬道便于登塔,但六層不能直通七層,須下至五層方能再登七層。九層以上為實心,其余三面辟龕。塔身二層以上的各層均辟真假相間拱門,疊澀出檐,攢尖式塔頂。

民國時期的著名學者傅惜華曾在其研究文章中指出:“寺有堵坡(即佛塔),合磚成之,于地擊石,有聲若吠蛙。過其地,因觀焉,寺甚古,而不宏闊……寺外偏西有浮屠(即佛塔),高十三層,當即《西廂記》所云日午當天塔影園也。塔前丈余地有微凹,塔后亦然,蓋瓦石積久所致。試以石擊凹外,有聲出塔中如巨蛙,士人不知空谷之應響也,遂以為塔中有蛤蟆精矣。然擊前地,則聲在塔底,擊后地則聲在塔頂,前后上下,所應不同,理未可解?!?p>

普救寺塔所處地形地貌特殊,塔座位置地勢較高,四周平緩又無障礙物,因此可接收一定范圍內傳來的聲波。塔身建筑構造特殊,每一層塔檐挑出成內凹弧形,把聲音反射匯聚起來,“蛙聲”就是13個塔檐反射的結果。塔內一層下面有個收縮的口子,能把塔內發出的聲音來回反射,形成共振源。塔身和塔檐全部用青磚疊砌而成,表面光滑,對聲波有反射和諧振作用。

普救寺塔是明代密檐式中空磚塔的典型代表,形制、工藝等方面都保留了歷史原貌,是晉南地區重要的古建筑遺存。

猜你喜歡
寺塔塔內塔身
移動式港口起重機塔身及拉桿設計分析
品讀源影寺塔
透視:雪糕疊疊樂
北寺塔見證蘇州發展七十載
游法門寺
一種頂升套架自升式的內爬塔機
鍋爐脫硫沉積對節能環保的影響
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塔內流場模擬及優化分析
仲夏雨后登靈谷寺塔抒懷
乙醇脫水塔內兩相和三相共沸精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