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動循環呼吸技術結合反饋式抗阻吸氣肌訓練對肺移植術后患者的影響

2023-08-23 03:24楊智慧陳瑞云
齊魯護理雜志 2023年16期
關鍵詞:呼吸肌吸氣呼氣

楊智慧,楊 慧,陳瑞云

(河南省人民醫院 河南鄭州 450003)

肺移植主要用于慢性肺疾病終末期的治療,尤其適合慢性終末期肺疾病患者在無法通過其他方式改善肺功能且2年內因該疾病致死率高于50%時[1]。近年來,肺移植手術在全球快速發展。雖然我國肺移植技術逐步上升,但在肺移植過程中仍存在著供體匹配、手術風險大等困難[2]。并且由于患者機體功能差、術后長期臥床休養缺乏運動以及術后感染率高,肺移植術后患者往往存在呼吸困難、肺功能低、運動耐力差、并發癥嚴重等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及存活率[3-4]。本研究旨在探討主動循環呼吸技術(ACBT)結合反饋式抗阻吸氣肌訓練干預在肺移植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于我院肺移植中心進行肺移植手術的45例患者。納入標準:年齡18~65歲;術后無嚴重免疫排斥反應;經過肺功能測試存在肺通氣障礙;意識清楚,能配合康復治療。排除標準:生命體征不平穩;合并心、肝、腎等器官疾病;需要機械輔助呼吸。終止標準:治療周期內出現嚴重生命體征情況而無法繼續康復治療者。將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15例患者作為ACBT組,年齡(45.38±8.37)歲,移植原因:肺纖維化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矽肺4例,體質量指數(BMI)(19.97±4.58),術后康復介入時間(8.50±2.59)d;將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15例患者作為抗阻吸氣肌組,年齡(48.46±6.18)歲,移植原因:肺纖維化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矽肺3例,BMI(20.57±3.41),術后康復介入時間(8.20±2.42)d;將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15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年齡(50.29±7.29)歲,移植原因:肺纖維化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矽肺4例,BMI(20.31±4.18),術后康復介入時間(8.40±2.79)d。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颊呒凹覍僦楸狙芯績热莶⒑炇鹬橥鈺?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方法 三組患者肺移植術后均接受常規治療。包括:①藥物治療:常規術后抗感染、抗免疫排斥、降肺壓及對癥治療、預防應激性潰瘍。②呼吸功能操:第一節,雙手輔助腹式呼吸;第二節,坐位漸進呼吸訓練;第三節,頭頸協調呼吸訓練;第四節,蝴蝶式呼吸訓練;第五節,側彎壓迫式呼吸訓練;第六節,節律式呼吸訓練;第七節,自由呼吸訓練[5]。

1.2.1 ACBT組 采用ACBT治療,每周實施5 d(周一、二、三、五、六),20 min/次,共4周。ACBT分為3個部分,所有操作均用鼻吸氣、用嘴呼氣。①呼吸控制(BC):患者按自身速度和深度進行輕柔的潮式呼吸,盡可能多的用下胸部。②胸廓擴張運動(TEE):患者深慢吸氣至最大肺容積,屏氣3~5 s,同時雙手平舉做擴胸運動,促使氣體在肺泡內交換充沛,然后搖動呼氣。③用力呵氣技術(FET):囑患者吸氣后用力呵氣1~2次,通過不同肺容積移動痰液,若操作過程中想咳嗽,可先咳嗽然后繼續呵氣。以上3個部分順序為BC-TEE-BC-FET-BC為1個循環,每次進行3~5個循環[6-7]。

1.2.2 抗阻吸氣肌組 采用反饋式抗阻吸氣肌訓練治療,每周實施5 d(周一、二、三、五、六),2次/d,共4周。操作過程如下:患者取半坐臥位,保持肩部肌肉及胸部放松,調整power-breathe K5與breathe-link軟件至同步,選擇訓練模式,患者戴好鼻夾后用手握住呼吸訓練器,輕壓兩側橡膠柄,確保進氣通暢。然后用口唇包住設備咬嘴,盡可能呼氣后再通過擋板盡力吸氣,最后緩慢呼氣至最大呼出量,然后重復30次以上循環[8]。

1.2.3 研究組 采用ACBT聯合反饋式抗阻吸氣肌訓練治療,每周5 d(周一、二、三、五、六),共4周。上午完成ACBT治療后間隔30 min進行抗阻吸氣肌訓練治療,午休后進行抗阻吸氣肌訓練治療。

1.3 評估方法 由專業且不知分組情況的治療師于治療前1 d(干預前)和療程結束后第2天(干預后)對三組進行測評。①膈肌運動幅度:使用美國GE公司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三組患者深呼吸時膈肌運動幅度,測量3次求平均值。②肺功能測試:使用德國CareFusion肺功能儀測試儀完成測試,測定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和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③血氣分析:通過艾倫試驗確定橈動脈位置,采集動脈血至適當刻度,使用美國沃芬GEM3500檢測血氧分壓(PO2)、二氧化碳分壓(PCO2)、血氧飽和度(SaO2)。④六分鐘步行距離試驗(6MWT):患者在30 m左右的硬地走廊上盡可能做直線往返快步行走,計時6 min,測定行走距離。⑤Borg呼吸困難評分量表:6MWT完成后填寫6 min步行實驗登記表,分值為0~10分,分值越大表示患者呼吸困難和疲勞程度越嚴重。⑥術后并發癥:比較三組術后肺部感染、吻合口并發癥以及嚴重疼痛的例數。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評估患者疼痛情況,滿分10分,分值越大表明疼痛程度越嚴重。

2 結果

2.1 三組干預前后膈肌運動幅度比較 見表1。

表1 三組干預前后膈肌運動幅度比較

2.2 三組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2。

表2 三組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2.3 三組干預前后動脈血氣分析比較 見表3。

表3 三組干預前后動脈血氣分析比較

2.4 三組干預前后6MWT和Borg呼吸困難評分量表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三組干預前后6MWT和Borg呼吸困難評分量表評分比較

2.5 三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見表5。

表5 三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3 討論

ACBT是一種有利于清除支氣管分泌物和改善氧合的呼吸技術。有文獻研究顯示,在肺移植患者治療過程中給予ACBT干預,相比常規治療患者,更能夠提升患者肺功能和血氣指標,增加6MWT距離,減少Borg評分[7,9]。反饋式抗阻呼吸肌訓練可以增強胸廓運動,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有文獻研究顯示,將反饋式抗阻呼吸肌訓練運用于脊髓損傷患者,可以有效增加吸氣肌力量、減輕呼吸困難程度[8,10]。相關文獻顯示,呼吸抗阻訓練聯合ACBT可以促進下頸髓損傷患者早期痰液的排除,改善肺功能指標,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1]。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ACBT和反饋式抗阻呼吸肌訓練的單獨治療和聯合治療4周后,研究組深呼吸膈肌運動幅度高于抗阻呼吸肌組,但差距較小,兩組均高于ACBT組(P<0.05)。提示反饋式抗阻吸氣訓練提升了膈肌的呼吸肌力量,增加了每次呼吸的吸氣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呼吸的困難程度,與文獻相符合[10]。研究組肺功能指標與ACBT接近,高于抗阻呼吸肌組(P<0.05)。提示ACBT促使氣道內的痰液排除,減輕了阻塞程度,也使呼吸困難和心肺功能有所提升,與柴文茹等[11]研究結果一致。研究組動脈血氣指標高于ACBT組和抗阻呼吸肌組(P<0.05),提示二者結合使患者血氧飽和度、血氧分壓得到有效提升。研究組6MWT距離高于ACBT組和抗阻呼吸肌組(P<0.05),提示二者聯合使患者身體質量得到了良好的恢復,運動耐力增加,為出院后生活質量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干預后Borg評分優于干預前(P<0.05),研究組Borg呼吸困難評分量表評分低于ACBT組和抗阻呼吸肌組(P<0.05),提示研究組6MWT對肺部的壓力更小,疼痛感更低。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抗阻呼吸肌組(P<0.05),提示ACBT有助于降低患者并發癥,與王潔[12]研究相近。

綜上所述,ACBT與反饋式抗阻吸氣肌訓練的聯合干預起到了優勢互補的作用,可增強肺移植患者肺功能和運動耐力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小,效果優于抗阻吸氣肌訓練和ACBT的單一干預。

猜你喜歡
呼吸肌吸氣呼氣
智能口罩可直接檢測呼氣中的病毒
呼吸肌訓練對腦卒中后肺功能及運動功能的影響
老年患者卒中后呼吸肌訓練對卒中后呼吸系統并發癥的影響
如何掌握歌唱訓練中吸氣與呼氣之技巧
肺癌患者康復 做做呼吸操
沒事多練壯腰功
健脾益肺湯改善肺脾氣虛型COPD無創機械通氣患者呼吸肌疲勞的療效
13碳-呼氣試驗質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應用
呼氣末正壓通氣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效果
補金湯配合呼吸肌鍛煉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肺氣虛型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