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湖縣稻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

2023-08-24 06:24張志才
南方農業 2023年5期
關鍵詞:稻麥金湖縣卷葉螟

張志才

(金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金湖 211600)

金湖縣地處江蘇省中部、淮河下游,是國家生態示范區、無公害農產品整體推進縣、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域面積1348.78 km2,耕地面積48993 hm2,以稻麥輪作為主,常年水稻種植面積38666 hm2,小麥種植面積35393 hm2。近年來,由于品種不斷更新、種植方式轉變、栽培水平提高等因素影響,稻麥病蟲草害發生為害呈現新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稻田的稗草、千金子,麥田的看麥娘、日本看麥娘等主要雜草的抗藥性持續上升;水稻的紋枯病、稻瘟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呈重發態勢,稻曲病、細條病、大螟顯著上升;小麥的赤霉病流行頻率顯著增高,小麥紋枯病、白粉病為害加重,蚜蟲呈上升態勢[1]。

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減少化學農藥用量,保護生態環境,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近年來金湖縣大力開展稻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和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偨Y金湖縣稻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推廣情況,以期為推動稻麥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1 稻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概況

在金湖縣金北、戴樓、呂良3 鎮分別建立稻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示范區面積2350 hm2,其中在金北鎮陳渡村、戴樓鎮衡陽村、呂良鎮振興村建成核心示范區460 hm2。示范推廣抗病抗蟲稻麥品種、種子處理、健身栽培、防蟲網覆蓋水稻育秧、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生物農藥、殺蟲燈、性誘劑、稻鴨共作、以蟲治蟲、高效植保器械、專業化統防統治等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稻麥生長期間開展技術培訓與觀摩活動。

2 稻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推廣

2.1 農業防控技術

2.1.1 推廣抗病抗蟲品種,減輕病蟲害發生程度

抗病抗蟲品種對病蟲害有一定的抗性,能有效減輕病蟲害的發生程度。根據金湖縣稻麥病蟲害發生特點,推廣適宜本地的抗病抗蟲、高產穩產稻麥品種,如小麥主推淮麥30、寧麥13 等品種,水稻主推淮稻5號、南粳9108等品種。

2.1.2 調整播栽期,避讓病蟲發生高峰期

適當調整小麥播種期和水稻移栽期,可避開部分病蟲害發生為害高峰期,減輕病蟲害發生程度。水稻適當調整移栽期,使三化螟孵化盛期與水稻始穗期錯開,從而避開或減輕螟害[2];小麥適當推遲播種期,以減輕紋枯病和土傳花葉病的發生[3]。根據金湖縣作物茬口布局、栽培方式、氣候特點、病蟲害發生規律等,人工移栽水稻播種期調整為5 月上旬,機械栽插水稻播種期調整為5 月底至6 月初;小麥播種期調整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2.1.3 清潔田園,深耕曬垡,減少病蟲草源

前茬作物收獲時,病蟲草害所形成的病原菌、蟲(卵、蛹)、草籽等留在土壤或秸稈殘體中,成為翌年的病蟲草源。作物收獲后應及時科學處理秸稈,深耕曬垡,創造不利于病蟲草生存的環境,消滅部分病原菌、害蟲和雜草。清理離田的秸稈應集中妥善處理;還田的秸稈粉碎后結合土壤深耕埋到20 cm以下土壤中。

2.1.4 健身栽培,提高作物抗病抗蟲能力

1)合理密植。根據稻麥品種特性、土壤肥力、種植方式、栽培水平等因素,確定適宜的栽插密度或播種量。通過合理密植,改善作物群體和個體的溫光水肥氣條件,創造適宜稻麥生長的環境,塑造出抗病抗蟲的健康群體。2)平衡施肥。根據田塊土壤營養元素豐缺情況和作物養分吸收規律進行配方施肥,做到有機無機肥相結合,氮磷鉀肥相結合,實現養分平衡供應,促進作物健壯生長,增強植株抗病抗蟲能力。3)科學管水。水稻管理上做到“淺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蘗、苗夠曬田、寸水促穗、濕潤壯籽”,尤其是分蘗末期適時擱田,控制紋枯病的發生[4];小麥管理上做到及時疏通溝系,確保排灌通暢,特別應降低田間濕度,避免漬害,創造不利于紋枯病、赤霉病等病蟲害發生的環境。

2.2 生態調控技術

2.2.1 種植誘蟲植物,誘殺害蟲

水稻二化螟、大螟偏愛在香根草上產卵,香根草上螟蟲的卵量是水稻上的4 倍左右,而且香根草可毒殺螟蟲幼蟲[5]。示范區大力推廣在道路、溝渠、田邊種植香根草,誘集螟蟲產卵,從而減少稻田落卵量,減輕螟蟲為害。

2.2.2 種植顯花植物,涵養天敵

顯花植物能為害蟲的天敵提供食物來源和庇護場所,促進天敵種群增殖,提高天敵對害蟲的自然控制能力,減少農藥的使用量[6]。示范區推廣水稻田埂上種植大豆、蠶豆、芝麻、波斯菊、紫花苜蓿,田間插花種植茭白,涵養寄生蜂、蜘蛛等天敵;小麥田埂上間作油菜,涵養瓢蟲、食蚜蠅、草蛉、蚜繭蜂、蜘蛛等麥蚜天敵。

2.3 生物防控技術

2.3.1 推廣稻鴨共作技術

水稻分蘗期在田間放養15 d 齡雛鴨,放養密度50~100 只·hm-2。通過鴨群取食活動,減輕水稻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雜草等發生,同時鴨子排泄物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產量[7]。

2.3.2 推廣以蟲治蟲技術

通過保護和人工釋放天敵,以蟲治蟲來降低害蟲為害。在稻縱卷葉螟始盛期,水稻田人工釋放稻螟赤眼蜂防治稻縱卷葉螟,每代放蜂2~3 次,間隔3~5 d,每次放蜂15 萬頭·hm-2,均勻放置75~120 個點·hm-2,控制稻縱卷葉螟的種群數[8]。

2.4 物理誘控技術

2.4.1 推廣殺蟲燈,誘殺害蟲

推廣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利用害蟲的趨光性誘殺害蟲。每2~3 hm2安裝1 盞殺蟲燈,6 月中旬至10月初每天夜間開燈,誘殺水稻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減少田間蟲口基數。

2.4.2 推廣性誘劑,誘捕害蟲

推廣性誘劑誘捕雄性害蟲,降低雌蟲交配率來減輕蟲害。水稻栽插后田間放置稻縱卷葉螟性誘捕器30臺·hm-2、三化螟性誘捕器15 臺·hm-2,或在田埂邊每隔100 m 懸掛1 臺誘捕器,誘捕稻縱卷葉螟、三化螟的雄性成蟲。

2.4.3 推廣防蟲網覆蓋育秧技術

水稻育苗期秧池田全程覆蓋20~40目防蟲網,阻隔灰飛虱傳播病毒,控制病毒病發生,減少秧池田用藥。

2.5 化學防控技術

2.5.1 推廣種子處理技術

播種前精選種子,去除病粒、秕粒、爛粒、霉粒等不合格種子,選擇晴好天氣曬種2~3 d,再選用適宜的藥劑進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

防治水稻惡苗病選用精甲·咯菌腈、噁霉靈·精甲霜·氰烯酯、甲·嘧·甲霜靈、氟環·咯·精甲、肟菌·異噻胺、咯菌·精甲霜、甲霜·種菌唑等藥劑拌種包衣;防治稻薊馬選用吡蟲啉、噻蟲胺、噻蟲嗪等拌種包衣;防治二化螟選用氯蟲苯甲酰胺等拌種;防治稻瘟病選用肟菌·異噻胺拌種包衣;防治干尖線蟲病選用殺螟丹及其復配劑浸種;防治細菌性條斑病等細菌性病害選用三氯異氰尿酸、氯溴異氰尿酸、噻唑鋅浸種[9]。

防治小麥紋枯病、黑穗病選用戊唑醇、苯醚甲環唑、苯醚·咯菌腈、萎銹靈·福美雙等藥劑拌種;防治小麥全蝕病選用硅噻菌胺、苯醚甲環唑等藥劑拌種;防治小麥根腐病選用咯菌腈等藥劑拌種;地下害蟲防治選用吡蟲啉、噻蟲嗪等藥劑拌種;種(土)傳病害與地下害蟲混發區選用苯醚·咯·噻蟲、戊唑·吡蟲啉、吡蟲·咯·苯甲等藥劑拌種[10]。

2.5.2 推廣“先封后殺、封殺結合”雜草化除技術

隨著輕簡栽培技術推廣、雜草抗藥性水平上升等因素影響,田間雜草發生趨勢加重,惡性雜草發生密度不斷增加,給雜草防除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通過“先封后殺、封殺結合”化除技術推廣,有效提高化除效果,并減少除草劑使用量。

麥田重點做好播后土壤封閉和冬春補殺化除。首先進行土壤封閉,在小麥播后苗前采用廣譜性除草劑或除草劑復配封殺雜草;其次進行補殺,冬前或春后對封閉效果不理想的田塊,根據草相及優勢草種選準藥劑進行噴藥化除[11]。

稻田根據不同的種植方式和生態區域,采取不同的化除策略和除草劑品種。首先進行土壤封閉:人工移栽稻田,水稻移栽后5~7 d,選用異丙·芐、丁·芐、苯噻·芐等拌濕潤細土或肥料于露水干后撒施,藥后保水5~7 d;機插秧田,在上水整地平田后用丙草胺(或苯噻酰草胺)+芐嘧磺隆兌水均勻噴施,自然落干后栽插,或在機插后5~7 d,選用丙草胺、異隆·丙·氯吡等藥劑拌細濕土均勻撒施;水直播稻田,催芽稻種播后2~4 d,用丙草胺(含安全劑)+芐嘧磺隆兌水均勻噴霧;旱直播稻田,在播種并窨水落干后,選用異隆·丙·氯吡、丁·噁或二甲戊靈+芐嘧磺隆等兌水均勻噴霧。其次雜草3~5葉期進行莖葉噴霧補殺:直播稻在播種后20 d、人工移栽稻在栽后25 d 左右、機插稻在栽后20 d 左右噴霧化除,禾本科雜草選用五氟磺草胺、惡唑酰草胺、氰氟草酯等藥劑,闊葉類雜草選用滅草松、二甲四氯、氯氟吡啶酯等藥劑,排干水后施藥,藥后1~2 d再復水,并保水3~5 d[12]。

2.5.3 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小麥上加強對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小麥紋枯病做到達標盡早用藥防治,選用井岡霉素、噻呋酰胺、戊唑醇等藥劑;白粉病于發病初期用藥防治,選用氟環唑、丙硫菌唑、環丙唑醇、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藥劑;赤霉病做到“見花噴藥、適期防治”,選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羥胺與戊唑醇的復配劑,停用多菌靈等抗藥性較高的藥種,慎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刺激毒素產生的藥劑;蚜蟲做到達標防治,選用啶蟲脒、吡蟲啉、抗蚜威等藥劑[13]。

水稻上加強對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病蟲害的防治。水稻紋枯病在分蘗盛期病穴率達5%時用藥,稻曲病在破口前5~7 d 和破口初期用藥防治,可選用井岡霉素A、芽孢桿菌、丙環唑、戊唑醇、噻呋酰胺、肟菌酯、醚菌脂等藥劑;苗葉瘟于發病初期用藥,穗頸瘟于破口初期用藥防治,選用三環唑、稻瘟酰胺、咪鮮胺、嘧菌脂、吡唑醚菌脂、春雷霉素等藥劑;稻縱卷葉螟于卵孵高峰至2 齡幼蟲高峰期用藥防治,選用氯蟲苯甲酰胺、四酰氯蟲酰胺、茚蟲威、阿維菌素、甲維鹽、蟲酰肼、蘇云金桿菌等藥劑;稻飛虱于低齡若蟲高峰期用藥防治,選用烯啶蟲胺、呋蟲胺、吡蚜酮、醚菊酯、速滅威、球孢白僵菌等藥劑[14],并停用吡蟲啉、啶蟲脒、噻嗪酮,禁用菊酯類農藥。

2.6 推廣高效植保機械

傳統植保機械作業具有用工量大、勞動強度高、作業效率低、防治效果差、農藥利用率低、環境污染重等缺點。示范區大力推廣植保無人機、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等高效植保機械,不但能減少用工、降低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而且能提高防治效果和農藥利用率、減輕環境污染。

2.7 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

專業化統防統治是新興起的一種農作物植保方式,是由具備相應植保專業技術和設備的服務組織開展社會化、規?;?、集約化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服務的行為。專業化統防統治能有效提升病蟲防控能力,確保農業生產安全;減少環境污染,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快新技術的推廣普及,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示范區以項目建設為依托,充分調動農民和專業化服務組織的積極性,大力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病蟲害防治效果顯著提高。

3 實施成效

3.1 經濟效益

3.1.1 稻麥產量顯著提高

根據調查,普通防控區水稻病蟲害的平均防效為83.4%,示范區防效為91.3%,防效提高7.9個百分點;小麥病蟲害平均防效為84.6%,示范區防效為96.2%,防效提高11.6 個百分點。普通防控區水稻平均產量為9697.5 kg·hm-2,示范區水稻產量為10602.6 kg·hm-2,增產9.3%;普通防控區小麥平均產量為6522.8 kg·hm-2,示范區小麥產量為7090.5 kg·hm-2,增產8.7%。

3.1.2 施藥成本明顯降低

普通防控區水稻上平均施藥5.2 次,示范區平均施藥4.0 次,減少1.2 次;普通防控區小麥上平均施藥4.3次,示范區平均施藥3.0次,減少1.3次。普通防控區水稻的農藥成本平均為1806.6 元·hm-2,示范區農藥成本平均為1351.8元·hm-2,減少25.2%;普通防控區小麥的農藥成本平均為1203.5 元·hm-2,示范區農藥成本平均為976.3元·hm-2,減少18.9%。

3.2 生態效益

通過稻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推廣,化學農藥用量大幅減少,害蟲天敵明顯增加,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普通防控區水稻上化學農藥(純品)使用量平均為2158.5 g·hm-2,示范區平均為1606.5 g·hm-2,減少25.6%;普通防控區小麥上化學農藥(純品)使用量平均為1032.0 g·hm-2,示范區平均為796.6 g·hm-2,減少22.8%。普通防控區水稻田間蜘蛛、絨繭蜂、瓢蟲、赤眼蜂等天敵平均密度為102.2 頭/百叢,示范區平均密度為162.8/百叢,天敵增加59.3%;普通防控區小麥田間瓢蟲、食蚜蠅、草蛉、蚜繭蜂、蜘蛛等天敵平均密度為54.3 頭/百叢,示范區平均密度為83.5 頭/百叢,天敵增加53.8%。

3.3 社會效益

稻麥生長期間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活動,參訓和觀摩達1200 多人次。通過農業防控、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控等綠色防控技術的集成和推廣,改變了農民的病蟲害防控觀念,降低了病蟲防控中對化學農藥的依賴,非化學防控措施應用占比大幅度提高,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不斷擴大。2022年度金湖縣稻麥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達63000 hm2,占稻麥總面積的85.1%,有力促進了稻麥種植業向綠色農業發展。

猜你喜歡
稻麥金湖縣卷葉螟
太倉市近年稻縱卷葉螟發生情況及防治進展
棉大卷葉螟識別與為害癥狀
金湖縣以“四度”推動陽光護企走深走實
金湖縣以黨建引領安全生產執法檢查
金湖縣為僑服務“小切口”打開“大格局”
農民生存策略的選擇邏輯——基于稻麥村莊農戶樣本的政治經濟學考察
稻麥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金湖縣擴大宣傳 防控風險
縱卷葉螟絨繭蜂對稻縱卷葉螟的控制作用
赴湖北農業考察及蘇北沿海地區農業結構調整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