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本視角下成都市岷江村“綠林”結合的低影響開發探討

2023-08-24 06:24張學一
南方農業 2023年5期
關鍵詞:綠林林盤川西

張學一,楊 勉

(四川旅游學院,四川成都 610100)

近年來,伴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化發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變得更加多樣,人民群眾對于物質、精神、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成都“十四五”規劃也更加強調以人為本,明確提出要全力打造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鄉村振興成都樣板[2]。確切地講,“以人為本”即以人為基礎、以人為前提、以人為動力、以人為目的[3],這就要求我們在實現鄉村綠道與川西林盤(以下簡稱“綠林”)結合的過程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鞏固人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地位,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盡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物質生活、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建設出高質量、以人為本、真正惠民利民便民的美麗鄉村。

川西林盤是成都平原最常見的鄉村聚落單元,它由當地民居及周邊的植被圍合而成,是將生產、生活、生態融為一體的居住模式和聚落形態[4],由林、田、水、宅四種要素共同構成川西林盤的空間形態和結構。近五年來,成都市大力保護、發展川西林盤,聚焦農村生態價值轉化,《成都市公園城市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規劃(2021—2035)》明確提出:啟動川西林盤保護修復794 個,策劃推出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消費體驗場景2000 個[5],希望重塑林盤經濟、生態、文化、景觀等多元價值,推動川西林盤的多方位、高質量振興。而鄉村綠道是一種線形的綠色開敞空間,具有生態、經濟發展、休閑游憩以及美學和社會文化的功能[6],同時它也是一種獨特的慢行系統,通過鄉村綠道及綠道之間相互交叉與連接形成的綠色網絡,可以實現城鄉之間的低碳、高效、生態的連接。

川西林盤和鄉村綠道的融合發展是一種尊重場地原有生態要素、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鄉村綠道的介入是以一種更加生態環保、綠色低碳的方式為川西林盤引入流量,推動林盤產業的發展,并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機會、解決就業問題。同時,鄉村綠道作為一種“生態廊道”耦合了林盤內孤立的生態斑塊,可以加強林盤之間的生物流聯系并提高生物多樣性[7],綠道的介入也為林盤筑起了一道結構良好的“綠色長城”,不僅阻隔了大氣污染物的傳播,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而且凈化和過濾了橫向穿越的各種物質和能量,使得林盤內的空氣質量提高、水體和土壤得到凈化,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游玩。另外,綠道在建設過程中對沿線的環境污染的治理及生態環境的修復,促進了林盤的生態平衡,提高了林盤的景觀質量,并借助林盤的基礎設施,在景色優美的地方設置特色觀景點,修建綠道服務休息區,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綠色低碳、安全舒適的休憩場所和茶余飯后的娛樂空間,也給外來游客提供了特色景觀節點和服務設施。二者的融合所帶來的經濟、生態、景觀等方面的效益,進一步體現了對村民和游客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的滿足,使其切實享受“綠林”結合帶來的優良效益。

1 現狀

岷江村坐落于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北部,西鄰北林綠道,與天府綠道串聯,沿途基礎設施良好,植物種類繁多。綠道的服務對象在周末及節假日主要為游客,用以休閑騎行、旅游度假,其余時間主要為周邊居民,用以日常休閑散步、健身等。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綠道騎行者對沿途景觀質量及配套服務設施呈現出多樣化的需求,當地的居民對自身生活環境改善、生活品質提升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岷江村作為“綠林”融合建設的案例,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基于“綠林”融合在生產、生活實踐過程中的人本需求,探討鄉村景觀在“綠林”融合發展中的低影響開發策略。在“綠林”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不斷完善自身的景觀環境質量與設施服務水平,不僅為當地的村民提供更多茶余飯后的休閑娛樂空間及舒適、愜意的生活環境,也為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提供了更加綠色低碳、休閑愜意的出行方式及更精致、優美的鄉村旅游目的地,讓“綠林”融合在生產實踐過程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真正做到了以村民為本、以游客為本。

2 存在的問題

2.1 自然景觀方面

2.1.1 植物種類單一

近年來,許多林盤都表現出植物種類數量失衡的趨勢[8]。以花卉苗木種植為支柱產業的岷江村,因桂花樹的數量和分布面積較大,而近自然植物群落面積相對較小,也存在植物種類多樣性低、植物群落結構單一等問題。物種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群落是否穩定和良性發展的重要標志[8],岷江村單一植物種類可能導致生物多樣性的降低,不利于自然景觀的長期穩定發展。

2.1.2 農田景觀缺失

村內原有的農田景觀逐漸消失,“農田、林地、河流”作為川西林盤的重要組成要素,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利用。林盤典型的景觀風貌在整體景觀單元中的逐漸萎縮,既是對川西林盤景觀單元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的干擾和破壞,也不利于林盤傳統文化的保護性傳承和發展。

2.2 人文景觀方面

2.2.1 地域特色不明顯

燃料在鍋爐內燃燒產生的煙氣中常伴有NOX、SOX等酸性氣體和CO2等溫室氣體,若直接排放至大氣中會造成環境污染,而在冷凝式鍋爐中,由于會產生冷凝水,酸性氣體和溫室氣體會溶于水中,從而降低了負面氣體的直接排放,減弱對環境的污染。

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是鄉村景觀的靈魂。鄉村景觀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不僅需要通過特色民居表達,還需要從特殊的地形地貌、植被、基礎設施、鄉村景觀布局上體現。岷江村“桂文化”文化主題新穎,已有一定的桂花文化宣傳與展示。但在調查中發現,游客在體驗過程中體驗到的人文景觀除了桂花紋案、字樣的各類產品和千村一面的網紅景觀外,很難真正感受到深耕的文化景觀和獨特的場所精神,所獲得的精神和科教文化收益較低。

2.2.2 傳統川西民居逐漸減少,建筑“歐”化嚴重

川西民居作為成都平原的傳統農居代表,是農耕文化與建筑文化的結晶[9],是村民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村民自身居住生活條件的改善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岷江村部分村民在舊屋翻新的過程中,雖然在建筑布局上保有了川西民居“L 型”“一字型”“凹型”等傳統布局形式,但“歐式”“現代”等中西混合的建筑外觀與傳統的川西民居相比,反而缺乏美感,喪失了川西林盤的鄉土特色。

2.2.3 傳統特色習俗逐漸消失

川西林盤的人文景觀還包含著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如非物質形態的特色民俗風情、傳統生活習俗、生產生活方式等,它們不僅是川西林盤千百年來傳承發展的歷史沉淀,也是川西先民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無形資源[10],但是大多數居民無法意識到這些習以為常的寶貴財富,隨著時間的推移,村內留有這些習俗的村民逐漸減少,一些民俗風情漸漸被遺忘,從而使得這種非物質形式的文化遺產失去傳承。

3 對策

“綠林”結合的目的在于經濟的發展、生態和景觀環境的改善,以及地域文化的傳承,而這些歸結起來主要是為了服務于人,包括生活在片土地并依靠這片土地生存的“鄉居人”[11],以及為土地帶來經濟、流量的游客。這就要求“綠林”結合的前提一定是以人為本,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滿足人民的需求、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愉悅感作為“綠林”結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12],從而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到“綠林”融合的點點滴滴,為二者融合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開發模式。

3.1 關注居民需求的美麗鄉村聚居地建設

3.1.1 優化居民生活景觀環境

1)在對當地民居周圍環境進行改造時,要堅持村民主體性,以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數作為主要任務,強調本地居民參與性,從設計到施工全過程都與居民共商共建,讓美麗鄉村建設成為協作行動。2)我們要發揮鄉村綠道作為生態廊道的連接作用,串聯起林盤內部的斑塊,提高各個生物棲息地和斑塊之間的生態連通性,提高林盤內的生物多樣性,通過營造近自然植物群落,提高群落的抗干擾能力和自我恢復能力,從而提高林盤植物群落的穩定性。3)加強林盤內部斑塊的保護,改善林盤的綜合生態環境質量和生物棲息條件,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特征,調整植物群落結構和植物種類組成,調整各種植物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配置狀況,避免桂花資源單一導致的種間直接競爭,形成合理的群落結構,既有傳統林盤的竹影森森,又有岷江特色的金秋桂雨。4)注重四季景觀效果,利用觀花、彩葉植物豐富季相效果,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農田不僅是傳統川西林盤農耕文化的具體表現,更是居民的情感寄托。居民作為川西林盤最后的守望者,他們的精神生活需求需要被注重。同時,農田景觀的恢復可以促進農事活動的發生,也是農耕文化的生動體現。因此,我們有必要在保證生態與經濟效益的前提下恢復部分農田景觀,依托“綠林”融合帶來的生態效益,為農田的恢復提供條件,保障林盤自然景觀要素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滿足居民的精神需求,并豐富地域文化多樣性。

3.1.3 保護傳統川西民居建筑

岷江村內現存部分落后的建筑基礎設施決定了傳統川西民居的更新換代,但是我們在改善自身居住條件時除了要考慮安全、美觀、經濟之外,也要注重對傳統民居建造工藝和材料、建筑結構和形式的保護傳承,避免大拆大建。既要融入傳統川西民居的特色,又要結合現代建造技術,營建既具時代特色、便民快捷,且不乏傳統川西民居風韻的新時代川西特色民居。

3.1.4 傳承川西林盤民俗風情

川西林盤的生產、生活方式,節慶活動等民俗風情文化需要被保護與傳承。有必要探尋居民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挖掘潛在的特色傳統風情、和自身獨特的文化底蘊,并將其“活態化”[10],發展成為真正具有“岷江”特色的文化形態。此外,綠道的引流作用不僅可以為林盤帶來流量的輸入,也能助力林盤文化的輸出,吸引外來游客參觀了解川西林盤傳統風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因而,合理利用綠道帶來的流量,提高岷江“桂”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居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10],弘揚林盤的文化價值。

3.2 關注游客需求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建設

3.2.1 優化北林綠道騎行環境,完善基礎配套設施

北林綠道不僅是村民茶余飯后的娛樂空間,更是外來游客運動休閑、健身騎行的綠色廊道,綠道景觀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游客的游憩感受。因此,我們要秉持著“保護性開發”的原則,利用林盤便捷的基礎設施服務和優美的自然景觀要素,營造更小干預、可供休憩的景觀節點,并結合林盤的空間布局特點配套服務設施齊全的停駐空間,以低影響的建設方式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同時,通過花木優勢,營造不同類型、季相變化的植物景觀,提高綠道騎行游憩的景觀質量,使游客在騎行過程中能夠享受景觀優美的生態環境和獨具特色的綠道服務設施,豐富游客的騎行體驗。

3.2.2 營造特色文化景觀

游客往往被農業景觀的文化內涵特色所吸引。在人文景觀營造過程中,應充分挖掘川西林盤的歷史文化資源,將人文資源要素融入鄉村空間的規劃設計中去,創新開發出別具岷江村特色的人文景觀與活動,增強旅游吸引力。因此,我們既要依托古蜀文明、魚鳧文化、林盤文化等傳統文化脈絡,也要岷江“桂”文化的合理利用,充分發揮“桂”文化的特色韻味,通過整合“新”“舊”文化,去蕪存菁,將二者有機融合,并深化自身的文化內涵,提高文化景觀的質量,打造獨居岷江特色的文化景觀,形成自身的文化旅游品牌,為游客提供別出心裁的“新舊文化”融合之旅。

4 總結

“綠林”融合發展是一種具有多元價值的低影響發展模式。1)二者的深化融合有利于當地自然和人文景觀問題的改善,提供更加優美、生態效益更高的環境空間。2)“綠林”融合不僅滿足了村民物質生活、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同時也為外來游客提供了休閑娛樂、農業觀光、運動健身的鄉村旅游目的地。3)二者的融合既增加了川西林盤在建設中基礎設施的多樣性,又達到充分釋放生態價值的裂變效應,擴大了川西林盤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4)二者的融合可以助推成都天府綠道網絡的完善和發展,進一步促進成都城市公園建設。因此,“綠林”的融合發展是一種具有多元價值的、可持續發展的、以人為本的低影響開發模式,將現有林盤和綠道進行合理、統一的規劃,低影響、高效能地促進文旅融合與林盤保護的共同發展。

猜你喜歡
綠林林盤川西
美麗的川西小環線
歲月盡川西
論林盤
川西林盤景觀特征研究
基于城鎮化背景下的成都市郫筒鎮林盤綠道網絡體系構建
川西,那一抹如夢的秋色
綠林群芳譜(5)
綠林,綠林
——秋游綠林古兵寨隨感
城鄉統籌下川西林盤的保護與發展探究
川西秋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