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平縣農業高質量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2023-08-24 06:24陳國周
南方農業 2023年5期
關鍵詞:龍頭企業農業

陳國周

(永平縣園藝工作站,云南大理 672600)

永平縣位于云南省大理州西部、瀾滄江東岸,是大理州的“西大門”,東鄰漾濞縣和巍山縣,南與昌寧縣毗鄰,西以瀾滄江為界與保山市隔江相望,北與云龍縣山水相接,地處東經99°17′~99°56′、北緯25°03′~25°45′,海拔1130~2933 m,平均海拔1620 m,森林覆蓋率70.6%。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8 ℃,年平均日照時間2053.7 h,無霜期294 d,年平均降水量1092.1 mm。永平縣總面積2884 km2,山區占93.8%。截至2021 年末,耕地面積1.49萬hm2,其中旱地1.05萬hm2、水田0.37萬hm2;總人口18.35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35 萬人;地區生產總值(GDP)711896萬元。

1 發展現狀

1.1 茶葉產業

2022 年,永平縣茶葉種植面積4540 hm2,產量2600 t,產值4.02 億元。有茶葉初制所12 家,茶葉企業6 家,茶葉合作社11 個,共有茶農4350 戶17000人;茶葉綠色基地648 hm2;茶葉品牌綠色食品牌25個。古樹茶統計在冊4283 株,折合面積30 hm2,古樹茶產量11 t,古樹茶產值達660 萬元,有古樹茶品牌9個。永平縣茶葉產業初具規模,已形成企業+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1.2 果蔬產業

2022年,永平縣水果種植面積1639.53 hm2,產量18273 t,產值近10941 萬元;有水果龍頭企業1 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 家。蔬菜復種面積1880.13 hm2,產量5.5784 萬t,實現產值1.735 億元;共有龍頭企業4家,合作社12家。

1.3 核桃產業

2022年,永平縣核桃種植面積10.55萬hm2,產量7.9 萬t,產值達21.67 億元。核桃產業涉及7 個鄉鎮,65 個村民委員會,165421 戶農戶,建成曲硐核桃交易市場1 個,龍頭企業27 家,核桃收購交易大戶845戶,形成了基地+大戶+市場,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發展模式。

1.4 畜牧產業

永平縣已逐步形成以生豬、肉牛、黑山羊為主的畜牧產業。2022 年,生豬出欄32.16 萬頭,建成生豬規模養殖基地43 個,產值達4.58 億元;山地雞出欄98.74 萬羽,建成規模養殖基地7 個,產值達0.95 億元;肉牛出欄3.64 萬頭,建成肉(乳)牛規模養殖基地17 個,產值達4.87 億元;羊出欄17.72 萬只,建成規模養殖基地1 個,產值達1.83 億元;白鵝出欄4 萬羽,建成規模養殖基地3個,產值0.05億元。

1.5 中藥材產業

2022 年,永平縣中藥材種植面積2614.47 hm2、產量3103 t、產值4.89 億元,主要品種有紅豆杉、滇重樓、續斷、三七、天麻、金銀花、紅花、茯苓、黃精及靈芝等。有中藥材種植企業8 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2 個。2012 年,永平縣被認定為“云藥之鄉”,與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合作建成了“永平縣中藥材發展季鵬章博士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獲得藥材發展成果轉化專利3 項;與云南農業大學合作掛牌了“西南中藥材種質創新與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合作基地”。

2 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產業組織化程度低

1)農業種植產業原料供應主要靠傳統的一家一戶種植模式,專業化基地、專業化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較少,產品生產加工以小農戶、小作坊、小企業為主,產品銷售多為單打獨斗,專業企業、行業協會、行業聯盟等合作組織少,不利于應用統一的生產技術規范和質量標準要求。2)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規模小、運行管理不規范、實力弱,有的甚至無法正常運轉,整體競爭力不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多數只是提供種植技術,統一購銷、品牌創建、市場營銷等帶動作用不突出[1]。

2.2 農業發展基礎弱

1)高穩產農田地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少,60%以上耕地仍只能靠天吃飯,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十分薄弱。2)農業機械化程度低,耕作方式粗放,機械化率僅為42%。3)農村基礎設施較為薄弱,部分農村地區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和農村能源建設仍滯后,公共服務和生產生活條件相對較差。4)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投入不足,臟亂差問題仍較為突出。

2.3 缺乏實力強勁的農業龍頭企業

培育龍頭企業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通過龍頭企業改造傳統的自給或半自給的農業農村經濟,可使其與市場接軌,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永平縣茶葉、核桃、中藥材、特色水果等主要產業的國家級龍頭企業只有1~2 家,省屬龍頭企業只有3 家,州屬龍頭企業只有6 家,產值達到億元的只有1 家。各類農業龍頭企業數量較少,規模小、實力弱,帶動力不足,尤其缺少有市場競爭實力的省級和州級龍頭企業,無法形成強勁的龍頭企業帶動模式,影響農業高質量發展。

2.4 農業科技支撐能力弱

1)農業先進科技措施推廣應用率較低,生產環節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少,導致良種覆蓋率低,良種良法不配套,產量效益差。2)農業先進科技裝備應用少,設施農業、智慧農業所占比例較低,農業生產裝備科技賦能不足。3)農業產品及研發投入不足,主要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4)農業科技推廣投入有限,財政資金扶持不足,基層農技服務體系薄弱,專業人員不足,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科技隊伍整體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2.5 質量、效益不高

種植“小而全”、加工“小散弱”、品種過多,優勢特色產品生產集中度不高,“廣種薄收”粗放生產經營方式普遍存在。永平縣土地產出率低,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不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標準化程度不高,精深加工發展滯后,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層次低,農產品優質基地建設不足,“一村一品”特色優勢不夠明顯[2]。

3 對策建議

3.1 突出糧食生產

1)認真落實糧食安全任務,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筑牢糧食安全底線。嚴守耕地紅線,結合“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保證耕地面積穩定在1.238 萬hm2。同時,實施糧食高產高效示范創建,以玉米、水稻為主,每年創建7 片,每片規模不低于33.33 hm2。2)推廣先進適用的生產技術,實施糧食作物綠色生產、間套種、“稻+漁”綜合示范、良種推廣、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農機農藝結合及測土配方施肥等科技增糧措施的推廣應用。3)著力從抗災減災、結構調整、科技進步、農業標準化、耕地質量5 個方面提高糧油生產能力,著力提高單位面積糧食產量和總產值。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47萬hm2左右,實現糧食總產超12萬t。

3.2 培植壯大特色產業

1)按照“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的思路,聚焦綠色食品加工貿易集散地的發展定位,著力抓實核桃、煙草、生豬、肉(乳)牛、黑山羊5個支柱產業,積極推進永平白鵝、永平山地雞2 個特色產業,全力做強高山生態茶、道地中藥材、特色果蔬3 個優勢產業,逐步推動從基地建設到產品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綠色有機發展,推進一二三產融合。2021 年實現肉牛存欄8.7萬頭以上、出欄4.2萬頭以上,生豬存欄45萬頭以上、出欄50 萬頭以上,山地雞出欄110 萬羽以上、永平白鵝出欄5 萬羽以上,羊存欄14.7 萬只以上、出欄17.8 萬只以上,建成各類產業原料基地——核桃10萬hm2、茶葉0.67 萬hm2、特色果蔬0.67 萬hm2、中藥材0.33 萬hm2、烤煙0.33 萬hm2。2)加快品牌建設,搶抓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示范區機遇,積極引進龍頭企業,推動高山生態茶、永平核桃、中藥材等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加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力度,力爭每個產業完成認證50個以上。

3.3 夯實農業基礎設施

1)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按照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要求,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兩區”)為重點,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暢通骨干排灌渠系的基礎上,實行水、電、路、渠、林等綜合治理,重點實施土地平整、排灌溝渠、機耕路、農田林網等配套建設;協調推進、緊密銜接骨干排灌水利工程、田間工程、輸配電設施等的建設;強化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積極改善農田生態系統環境,建成高標準農田2 萬hm2以上。2)提高機械化水平。圍繞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目標,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合理確定農機具補貼目錄,推進農業生產效率提升。在縣域適宜區域,探索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的模式及相關農機技術要求,推進生豬、肉牛和水果等優勢特色產業的機械化發展。

3.4 重視培育經營主體和品牌

1)引培結合做大龍頭企業。結合云南省促進農業市場主體培育倍增計劃,深入宣傳發動,培育龍頭企業,動員和引導一批符合條件的農業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省、州、縣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力爭到2025年培育認定國家、省、州、縣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0個以上。2)規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積極發展、逐步規范、強化扶持、提升素質”的要求,支持鼓勵企業、能人積極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類型合作社或服務公司,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農民入社率。指導發展前景好、管理規范的合作社申報全國、省、州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力爭到2025 年申報認定全國、省、州、縣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70 個以上。3)加快發展家庭農場。按照“發展一批、提升一批、規范一批、示范一批”的思路,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示范創建,強化典型引領。4)提升農產品品牌公信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設一批特、優、土農產品品牌。

3.5 有序推進鄉村環境建設

1)抓人居環境提升。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以生活垃圾和污水(“兩污”)治理、農村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家庭環境衛生整治和長效管護機制建立為主攻方向,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類資源、強化各項措施,全面推進、突出重點、示范帶動,嚴格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十個好”的要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范創建,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2)推進鄉村綠化美化[3]。深入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突出保護鄉村山體田園、河湖濕地、原生植被、古樹名木等,因地制宜開展荒山荒地荒灘綠化,建設村莊小微公園和公共綠地,加強農田(牧場)防護林建設和修復。3)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實行建檔動態管理。積極推廣縣鄉村綠化美化大比武、“五凈一綠一規范”,引導農戶通過農村“四旁”建設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等[4]。在縣域范圍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和美麗宜居村莊創建,支持條件適宜地區開展森林鄉村建設,實施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

3.6 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

1)強化農業執法監管。嚴格執法監管,抓實農資打假、農產品質量安全、質量強縣、優化營商環境、動物衛生監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三品一標”認證、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等工作,為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5]。2)推廣運用清單制工作方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充分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的自律規范作用,強化村民自治。3)抓實鄉村隊伍建設。以實施鄉村人才振興戰略為契機,切實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配齊配強產業發展科技人才隊伍,每年為每個村培養1~2 名致富帶頭人。堅持“需求導向、產業主線、分層實施、全程培育”的原則,以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為重點,統籌推進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能力提升、種養加工能手技能培訓、農村創新創業者培養、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培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培訓等行動,加快培養適應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需要的高素質農民。

猜你喜歡
龍頭企業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呂梁兩企業入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百強
山西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農民專業合作社名單出爐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2018年全球農化產品銷售前20名的龍頭企業
農業龍頭企業融資擔保模式創新及政策支持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