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科學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2023-08-24 15:17郭倩
名師在線·中旬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幼小銜接小學教育幼兒園

摘 要:當前,幼小銜接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也成了所有家長關注的焦點之一。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小學、幼兒園、家庭三者之間必須兩兩合作,形成科學、完整的對接方案,如此才能確保培養出具有綜合能力的幼兒,避免他們升入小學后出現不適應的情況,乃至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文章在這樣的背景下,討論了幼小銜接的內涵,論述了幼小銜接現存問題,同時結合現實情況給出了具體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幼小銜接;雙向對接;幼兒園;小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20-0008-03

《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近年來,與幼小銜接相關的政策性文件不斷出臺,使幼小銜接成為社會焦點,得到了各界人士普遍關注。幼小銜接工作不僅是幼兒園要積極負責的工作,也是小學一年級教師和廣大家長要面對的問題。各方主體只有互通有無形成縝密的對接方案,才能確保幼兒順利升入小學,并夯實未來人生的發展基石。

一、幼小銜接內涵分析

幼小銜接并不是新的詞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幼小銜接就成為教育領域研究的課題。到20世紀末幼小銜接工作得到了教育部門的進一步重視,并作為學前重點工作來抓。下面,本文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幼小銜接的內涵。

第一,幼小銜接的目標。2021年4月,《意見》落地,其中指出要建立幼兒園、小學科學銜接的長效機制,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要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1]。換言之,幼小銜接就是為了減緩幼升小環境變化給幼兒帶來的生理和心理影響,要讓幼兒擁有升入小學的幸福感,并在這一基礎上實現全面發展。

第二,幼小銜接的主體?!兑庖姟访鞔_指出,幼兒教師、家長、小學三者成為幼小銜接工作的主體。當然,教育行政部門、社區等也是幼小銜接不可忽視的力量。各方力量能否有效對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幼小銜接工作的質量。

第三,幼小銜接工作的具體內容。時至今日,經過不斷總結,學者們一致認為,幼兒的自理能力、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運動能力、社會適應力等能力和品格的培養是幼小銜接工作的主要內容。

二、幼小銜接現存問題分析

(一)幼小銜接的范圍沒有進一步放開

在很多幼兒園中,幼小銜接單指大班幼兒,幼兒園會針對大班幼兒進行必要的教育,讓幼兒認識鐘表,規劃休息、洗漱、睡覺、起床的時間,培養幼兒早睡早起的習慣。這種幼小銜接觀念并不正確,它忽視了小班、中班教育在幼小銜接工作中的重要性。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大班幼兒是否具有一定的能力基礎,源自他們在小班、中班時是否接受了系統的教育和培養。如果只是將幼小銜接的精力鎖定在大班階段,就會導致幼兒園不重視小班、中班教育。

(二)幼小銜接和“去小學化”矛盾重重

目前,大部分家長選擇幼兒園,首先看重的是幼兒園能否教會孩子更多能力,包括數學運算、英語口語等。家長忽視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培養,將成績看成唯一指標。而尊重幼兒學習規律的幼兒園,卻飽受家長質疑。尤其在幼小銜接階段,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認為應為幼小銜接披上“小學化”的外衣,此時,對于幼兒園而言,幼小銜接和“去小學化”已經成了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如何在“去小學化”

的基礎上做好幼小銜接,成了諸多幼兒園需要面對的問題[2]。

(三)家長普遍被邊緣化

周旌輝在《淺析幼小銜接中家長的角色重要性》中認為,家長是幼小銜接的引導者、合作者[3]。但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幼兒園和小學并沒有充分重視家長的作用。這一點從幼兒園幼小銜接的方案中便可以看出。一部分幼兒園在制訂幼小銜接方案時就沒有征求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家長只是被動地成為該方案的執行者之一。這從某一種層面也反饋出家長在幼兒教育方面的專業性不足,無法有效參與到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方案制訂中,為方案的制訂提出相應的意見。

(四)小學、幼兒園、家庭三者間存在信息孤島

一直以來,幼兒園都是幼小銜接的主要責任人,負責溝通小學和家庭。但是在21世紀幼小銜接工作中,小學、幼兒園、家庭三者存在信息孤島,幼小銜接工作無法充分落地。解決這一問題有賴地方政府建設幼小銜接平臺,讓小學、幼兒園、家庭能夠在這種統一平臺上實現信息溝通,有效避免三者間存在“信息孤島”

的問題。但如何建設并維護這樣的平臺,成為影響幼小銜接工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中平臺技術、管理制度、維護資金等都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三、家園共育,減緩對接坡度,走好幼小銜接的每一步

對以上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本文認為要加強家園共育,甚至還需要社區及有關部門參與進來,從宏觀環境方面給予支持,包括資源支持、政策支持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形成以下對策。

(一)進一步擴大幼小銜接范圍

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種什么就會得到什么,這是源于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成人的一言一行都會在他們的心靈中有所映射。雖然幼兒學習能力強,但是幼兒園必須有系統的培養計劃,這樣才能保證幼兒可持續發展[4]。同時,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要介入,對廣大幼兒教師提出嚴格要求,引領他們認識到將小班、中班教育納入幼小銜接范疇的必要性。

首先,以教育局為代表的行政部門要組織幼兒教育工作會議,積極落實政府下達的各種文件,讓所有幼兒教師、小學一年級班主任認清幼小銜接工作內容,讓他們明確該工作目標、工作主體、工作內容、工作方式等,同時,加強考核,增設投訴渠道。不僅如此,教育局需要定期深入基層,了解公辦、民辦幼兒園幼小銜接情況,積極采集更多信息,讓下一步工作有更好的參考。

其次,引導幼兒園形成幼小銜接規劃單,要求按照小班、中班、大班三個階段合理安排教學任務,保證幼兒能夠系統地掌握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紀律意識、社交能力,使每一位幼兒在升入小學之前,都有完整的品質及能力體系。做到這一點需要幼兒園園長擁有信息化管理思維,對大中小班幼兒的生理、心理及教師教學情況進行全過程數據采集和分析,找到一定的規律。例如,小班幼兒一般處于3~4歲的年齡階段,進入秩序敏感期,教師需要抓住這一特點,有效地滲透紀律意識、秩序意識。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讓幼兒成為“管理員”,對其他小朋友進行監督,并通過引導讓幼兒形成責任意識。4~5歲是中班幼兒的年齡階段,此時幼兒對書面語言比較敏感,進入書面語言敏感期。教師需要積極地開展繪本教學,讓幼兒學習禮貌用語,通過繪本閱讀培養幼兒的表演能力,增強幼兒的角色意識,使幼兒可以將所學的書面語用于生活中。6歲即大班時期,這一階段的幼兒處在數學思維和書寫的敏感期,此時教師需要謹慎對待。

(二)有效協調幼小銜接和“去小學化”的矛盾

調節幼小銜接和“去小學化”的矛盾,重點在于擴大宣傳,讓家長的急功近利心理得到疏導。在一定程度上,教育管理部門需要通過新媒體平臺滲透教育,讓家長意識到學前階段可以加大幼兒的體藝培養力度,將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習轉移到小學階段。換言之,只有將家長錯誤的教育心理扳回到健康的軌道,才能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對接,真正做到“去小學化”。因此,只有形成這樣的多元主體協同機制,才會逐漸消除“小學化”存在的土壤,真正給幼兒最適合的教育。當然,幼兒園作為專業的幼兒教育機構,必須以客觀的眼光看待幼兒教育,要發揮“家庭教育指導員”這一身份的作用,積極與家長溝通,與家長一同深度探討如何“去小學化”。只有幼兒園和家長在“去小學化”方面達成一致,才會確保幼小銜接中不存在超前教育。在具體操作中,幼兒園要重視每一次家長會,要與家長討論關于“去小學化”的內容,讓家長明白為什么國家要努力貫徹“去小學化”要求,同時,

結合實例去分析幼兒提前學習了語文、數學、英語知識之后,在小學一年級會出現哪些心理。一般情況下,

提前學習的幼兒在課堂上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因為他們認為這些都學過了,不用再學、再聽。而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升小學的幼兒容易分散精力,對他們未來學習沒有益處。

(三)家長全過程參與,提高幼小銜接質量

家長作為幼兒的監護人,自然希望全過程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只是并不是每一位家長都是專業教育人士,他們的非專業性往往會將自己推離幼兒教育責任主體,成為被邊緣化者。正因為如此,《意見》明確指出,幼兒園、小學要將家長作為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三者間必須要密切交流形成長效對接機制,讓家長充分參與到幼小銜接中,為幼小銜接出謀劃策。從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起,家長就需要不斷地與幼兒園教師聯系,有目的、有計劃地形成培養方案。同時,幼兒園需要積極對接小學,形成學研項目,主要討論如何有效減輕新入學兒童的心理波動。家長在接到幼兒園、小學的邀請后,要盡可能參與討論,或者在線傾聽教師發言,從中學習相應的知識,可以在家庭環境下對孩子展開相應的訓練。幼兒園也要架設家長幼小銜接平臺,為家長動態咨詢提供幫助。這種平臺最大的好處就是實現了溝通的動態化,家長不必拘泥于時間和空間,可以隨時有問題隨時咨詢,獲得來自教師的幫助,動態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為家庭親子教育等提供助力。家長也可以在家長群中積極請教其他家長,獲得更具體的經驗,為自身家庭教育提供指導。

(四)消除小學、幼兒園、家庭之間的“信息孤島”

現象

為了保證三者之間可以兩兩合作,政府需要發揮“搭臺”作用,為三者提供統一平臺,促進幼小銜接落地。在構建這類平臺時,政府可以PPP模式工程來展開具體的建設工作,這樣的建設模式可以引入社會資本。PPP模式之下平臺運行的維護費用由政府承擔,只是以政府采購形式從第三方購買到服務項目,這樣的采購成本一般較低。這能削減政府財政壓力,讓幼兒園、家庭、學校的三方溝通平臺可以切實地建設起來,使幼小銜接工作有序開展。需要說明的是,因為小學教師在3~6歲幼兒教育方面不占優勢,這往往給園校對接、家校對接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利用平臺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小學一年級班主任以及任課教師而言十分有必要。他們憑借所學知識可以有效地觀察一年級新生,發現他們出現異常反應之后,可以隨時介入,避免一年級新生因心理不適應而影響上學的積極性[5]。所以,平臺要經常組織一些討論活動,引領小學一年級教師與幼兒園教師溝通和學習,這樣才能讓雙方對幼兒園時期的幼兒和小學時期的兒童的心理都有所掌握,形成科學嚴謹的對接策略。當然,幼兒園教師必要時可帶領幼兒參觀小學,熟悉小學環境,這也是提高幼兒適應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結束語

幼小銜接需要幼兒園、家庭、小學互相合作,告別過去幼兒園獨當一面的歷史。在“兩兩奔赴”的機制構建過程中,政府以及有關部門不能獨身事外,要想方設法從幼小銜接宣傳、培訓、監督、三方平臺建設等方面入手,努力為家園對接、園校對接、家校對接提供保障。小學一年級教師尤其有必要通過該類平臺學習幼兒教育心理學等知識,為幼小銜接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劉傳莉.幼小雙向銜接的內涵、關鍵要素與實現路徑[J].早期教育,2022(51):7-11.

丁愛勤.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及存在問題的解決方

法[J].新智慧,2022(17):94-96.

周旌輝.淺析幼小銜接中家長的角色重要性[J].當代家庭教育,2020(19):33.

王妍妍,王海波.減緩坡度,讓銜接水到渠成[J].教育家,2022(3):64-66.

豐化苓,趙夢含.論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及對策[J].湖北農機化,2020(6):39-40.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教改專項課題“幼兒一日生活中幼小銜接策略的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Fjjgzx21-04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郭倩(1996.2-),女,回族,福建霞浦人,任教于福建省霞浦縣第一幼兒園,二級教師,本科學歷。

猜你喜歡
幼小銜接小學教育幼兒園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簡談大班幼兒跳繩能力的培養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