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美術課程資源的整合與拓展

2023-08-24 18:20黃耿東
遼寧教育·教研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課程資源美術教學

摘要:合理開發與整合課程資源已成為培育高中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關注點。教師應立足于多元的資源整合,從激發學生生成課程資源開始,注重課程資源的深入挖掘,并從多渠道獲取信息,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促使高中美術教學資源向多元化整合發展。

關鍵詞:美術教學;課程資源;整合與拓展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通稱《課標》)的印發,標志著高中美術課程改革進入了核心素養的新時代?!墩n標》中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的確立對美術課程資源的整合和拓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墩n標》指出,高中美術課程應“充分利用和開發校內外美術課程資源,增加課程的多樣性,開發新的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為個性發展拓展空間,滿足學生多樣發展的需求”。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多方面挖掘、利用、豐富和整合課程資源,以此提升高中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捕捉生成性課程資源,引導學生探究

高中階段的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生成性資源,捕捉教師與學生、學生與社會、學生與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生成的問題、事件和結果,以豐富課程內容。高中階段學生接收的信息繁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教師要善于通過預設把學生生成的資源融入教學內容中,利用生成性課程資源,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對得到的答案大膽質疑,勇于創新。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等內容成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從而使師生之間產生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使課堂充滿活力。

例如,在“我們怎樣運用自己的眼睛”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當講到意大利著名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的世界名畫《春》時,筆者一改之前知識傳授者的形象,課前先讓學生查找有關畫家的資料,課堂上由學生自己說出對作品的了解,即這是一幅講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寓意畫,畫面上出現了許多神話人物,其中包括維納斯和墨丘利等。接著,筆者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與其他學生交流自己的體會,并鼓勵學生發表對畫面中神話人物的看法。學生此時提出問題:畫中間的維納斯代表了什么?作品左邊的森林里有三位女神沐浴在陽光里,正攜手翩翩起舞,她們又象征著什么?維納斯為什么不使用真人的形象?其創作意圖是什么?為什么《春》能成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面對學生的提問,筆者引導學生進一步補充,其他學生回答說:“畫面中的三位女神代表了美、欲望、滿足,維納斯是愛與美的化身,作者借助對神話人物的描繪表達了人對自身情感的肯定、對自身價值的贊美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提醒大家,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也是人類生存的根本。所以,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苯處熢谡n堂中捕捉學生思想的火花,引發學生思維的碰撞,提供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建構靈動課堂。

二、整合生活化課程資源,注重“外師造化”

教學即生活,生活即教學。強化教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拓展美術課程的空間,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對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應從生活出發,不斷關注社會生活,善于從課內轉向課外,挖掘生活中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體驗、在生活中積累,進而在生活中獲得感悟,使學習富有生活氣息。正如唐代畫家張璪提出的藝術創作理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一觀點闡明了學習與生活、主體與客體的高度統一,對教師開發學習資源有很大的啟示。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汲取素材和創造的靈感,選擇對學習有用的生活素材加以審美創造,從而創作出生動的藝術形象。

例如,在校本選修課“元宵創意花燈”上,筆者留下作業,讓學生完成一件藝術作品,要求作品以“鼠年”為主題,需結合南安地區的經濟、地域文化特色等元素,突出自然景觀和閩南地區優秀傳統民俗文化的特點,體現精品意識和創新意識,凸顯閩南地區傳統花燈的藝術特色。

課上,筆者先利用課件講解元宵花燈的制作方法,即選擇材料、制作骨架、添加裝飾、裝配燈源等步驟。選擇材料方面,筆者要求學生選擇生活中的材料進行制作。有的學生從網上購買創作用到的材料,有的學生從生活中搜集廢棄的材料,每個學生所用的材料都不同。制作時,筆者強調制作創意花燈,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可以二人或三人一組合作進行花燈的制作,先完成作品的學生可以上臺展示,讓大家欣賞。從學生展示的作品看,他們設計的花燈各具特色?;糁谱魍瓿珊?,筆者將學生的花燈作業拍成照片,進行集中交流和欣賞評述,并在教室里開辟專欄進行作品展示。這種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加強了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擴大了學生的學習空間,提高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開發社會文化類資源,拓寬信息渠道

美術課程資源的整合不僅要注重課內資源的開發,還要注重社會文化資源的利用。為了獲取更多的課程資源,教師可帶領學生到藝術館、畫廊、博物館、科技館等地參觀,此舉不但可以增長學生見識,還能彌補課內學習的不足,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教師也可以利用現代網絡獲取信息。信息網絡已經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信息資源的擴展及相關平臺的建構,為學生提供了多層次、多角度、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源與信息。學習信息的增多,無疑為學生的深入探究帶來極大便利。

如在教學“從傳統到現代”一課時,由于此課內容涉及美術各個流派的知識,而課本上提供的作品很難激發學生欣賞的興趣。因此,課前筆者要求學生針對教材內容自行上網查找資料,帶領學生參觀美術書法作品展覽,并引導學生帶著如何欣賞美術作品這一問題觀賞各種風格流派的藝術作品。學生邊欣賞邊提問,有些畫為什么畫得那么粗糙與簡約,這種畫法屬于什么流派的繪畫?為什么在課本上看不到這種作品?在看到有些抽象的平面設計作品時,畫面上精彩的形象引起學生的廣泛關注。欣賞這種畫需要充分發揮想象,才能感悟到作品真正表達的含義。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明白這些作品都屬于半抽象的現代派美術作品。

在參觀的過程中,學生遇到一位當地著名畫家,這也是擴充書本信息的大好時機,筆者鼓勵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遇到疑惑的地方就請畫家解釋一下。于是學生不但與畫家進行了藝術交流,又了解到藝術變革的經過。參觀回來后,筆者發現學生的審美水平大大提高,創作的作品形式更加豐富,而且有許多獨具特色的作品。這一次的參觀學習培養了學生熱愛藝術的情懷,豐富了學生的閱歷,拉近學生與藝術的距離,擴充了學生學習的信息量,增長了學生的藝術見識。

四、重視學科間互相滲透,創造無縫對接

美術學科本身與社會科學、文史知識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美術學科教學應當注重不同學科間的知識滲透,把學科之間的資源對接起來。因此,高中美術教學不再是單純的學科教學,而要強調學科之間的共融性,以體現學科間的整合與知識的滲透。

在視覺文化時代,美術學科具有圖像表達、形象思維和視覺感知等特點,其采用視覺化的學習方式,參與跨學科或其他學科的研究性學習,解決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鐚W科的美術學習可從兩個層次開展:一是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跨學科課程,比如與歷史、政治、音樂、文學、舞蹈、語文、數學等學科的鏈接;二是美術與現實社會情境相聯系的跨學科課程。

五、挖掘地方特色校本資源,創設特色課程

課程資源是指一切具有教育意義,有利于課程實施或達到課程標準的教育資源。學校美術學科課程建設要想實現多元化的轉變,必須增加校本課程的內容,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部分,也是整合校內外資源的有效載體。校本課程根據學生的需求、能力、興趣和特點來豐富課程的內涵,并為開放校內外課程的內容、生發課程資源提供了發展空間。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的補充,其目的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

教師需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去完善課程內容,使校內外各種教育資源得到充分開發與利用。校本課程的實施使教師能夠充分把握課程的內涵,明確課程的意圖,打破書本是唯一信息源的束縛,利用校外資源來豐富與構建校本課程。教師可從環境藝術設計、郵票的探究、本地的風景名勝、車與日常生活、手機與日常生活、現代室內裝飾、當地民俗藝術、鄉土傳統文化特色等方面入手,挖掘美術校本課程資源。

例如,泉州的“五里橋”是福建省泉州市境內連接晉江市與南安市的一座橋梁,是世界上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是古代橋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筆者利用這一著名建筑開設了一堂藝術欣賞課,用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在欣賞前,筆者先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有關資料,如瀏覽當地的旅游網站,然后播放有關“五里橋”的專題紀錄片,讓學生對古石橋建筑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接下來,讓學生從歷史傳說、建筑知識、文化內涵、審美價值等方面對古石橋建筑進行介紹。學生進一步從不同角度感受古石橋建筑所經歷的歷史滄桑與現代文化的碰撞,在審美體驗中進行交流、體會,發表自己的見解,思考如何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保護歷史的文化遺產。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了校本課程的優勢,大膽挖掘可利用的校外課程資源,尤其是富有特色的地方資源,以滿足課程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深化課程資源內涵。

總之,高中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有效達成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整合至關重要。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整合,需要教師正確認識與理解課程資源的意義,從多種途徑積極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恰當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資源,注重課程資源的生活化、社會化、實踐化,不斷擴展和深化課程資源的內涵,積極探索各種課程資源的深層次價值和應用潛力,真正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利用者和受益者,使美術課堂教學煥發出無窮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2]常學勤.課程資源開發與教師專業發展[J].人民教育,2008(18).

[3]湯雁.校本課程:學校特色發展的內涵[J].中小學校長,2011(4).

(責任編輯:李晶)

作者簡介:黃耿東,福建省泉州師范學院附屬鵬峰中學高級教師。

猜你喜歡
課程資源美術教學
多元評價,煥發勞技課程的魅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搞好幼兒美術教學,促進幼兒智力發展
談高中美術教學滲透健康審美意識之優化策略
簡筆畫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新時期高校足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需要關注的問題探析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幼兒美術教學回歸生活探究
獨立學院經管專業創業實訓課程體系架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