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材施教”原則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探究

2023-08-24 16:35劉鴻鑫
成才之路 2023年22期
關鍵詞:全面發展因材施教初中體育

劉鴻鑫

摘要:不同學生的身體基礎、運動能力存在差異,要想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化發展,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個人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初中體育教師就要以“因材施教”原則為基礎,開展分層教學。文章以“因材施教”原則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為研究方向,從“因材施教”原則的內涵、特征以及實施原則入手,分析初中體育“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初中體育“因材施教”的具體措施和方法,旨在為我國初中體育教學改革提供理論指導與幫助。

關鍵詞:“因材施教”;初中體育;體育教學;分層教學;教學改革;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2-0133-04

“因材施教”主要指分層次走班教學,就是按照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差異化教學,以使不同學生都能在自身原有知識基礎上實現全面發展與個性化發展[1]。這意味著,教師在“因材施教”理念下組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以學生的真實情況為中心,有效將個體教學與集體教學結合起來。以初中體育教學為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在“因材施教”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不同層級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平臺,讓不同層級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加到體育學習中,從而使體育課程的個體教學與集體教學實現互補性、協同性發展。

一、“因材施教”原則概述

“因材施教”是一種以“差別”為導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要想實現對“因材施教”原則的高效、合理運用,就要從“因材施教”的內涵、特征等出發對其展開研究。

1.“因材施教”的內涵

《現代漢語詞典》對“材”的解釋為:“木材,廣義上的物質?!薄安摹痹诮逃鲜侵競€體的各種不同素質,同“才”。人能不能用、能不能成人才主要指的是教育的最終成果??鬃映珜У摹案饕蚱洳?,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語入者,有以德行入者”,強調以“材”“教”為本。孟子指出:“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边@表明對不同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由此可見,“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礎,合理運用各種教育手段,為學生提供最適宜的教育,從而讓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更深層次的發展[2]。因此,在“因材施教”理念指導下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具體情況及各方面存在的差異,如年齡、能力、興趣、性格等開展有針對性的差異化教學,以使每個學生的優勢都可以得到充分發展。

2.“因材施教”的特征

“因材施教”的本質是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3]?!皞€性”作為一種概念,主要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興趣、思想、情感及行為等方面的綜合指標。學生的個性指標充分反映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差異。由此可見,“因材施教”就是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實施差異化教學,其具體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個性化、差異化教學?!耙虿氖┙獭睆娬{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因此,在進行具體的體育訓練內容設計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體能、運動技巧掌握情況等進行針對性、差異化教學設計,以保證體育訓練內容契合所有學生的學習特點,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其所擅長的領域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

(2)強調個性中的“自我”。人本主義主張以“自我”為中心,以提高和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為目標的教學模式?!耙虿氖┙獭笔窃谌吮局髁x理論基礎形成的,其強調通過為學生提供差異化教育,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意識覺醒,讓學生個體對所學習知識展開獨立思考并提出疑問,進而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并最終形成獨立的人格。因此,在進行具體的體育訓練時,教師要創造出與訓練內容相適應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學習情境中進行自我認知、自我積累、自我調節,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4]。

(3)注重挖掘學生的個人潛能?!皞€性”發展是基于“整體”發展的選擇性發展,其最終目標為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使之成為具有獨特個性和創新創造能力的人。因此,在進行體育訓練時,教師要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以使訓練內容能夠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發掘學生的個人潛能,發展學生的批評和質疑精神,進而推動學生創新發展。

(4)主張通過集體教育實現個人的自由發展。個性發展作為一種動態的發展過程,無法脫離他人和社會而單獨存在,其需要“人”在社會生活中,以及與他人交往中表現出來?!叭恕弊鳛樗猩鐣P系的總和,其如果無視團體意識和準則進行個性發展,勢必會產生負面人格,導致個人主義出現。由此可見,只有在群體教育情況下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發展?;诖?,在體育訓練中,教師要立足學生整體情況實施個性化、差異化教育。這樣,教育的成效才會最大化。

3.“因材施教”的實施原則

(1)重視思維培養原則?!耙虿氖┙獭崩砟顚ε囵B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提出了較高要求。在“因材施教”理念下,教師要始終圍繞分層教學基本目標,為每個學生創建最近發展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

(2)“以人為本”原則?!耙虿氖┙獭崩砟钜蠼處熞詫W生為本,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和教學創新。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教學環境,組織開展教學活動,設計教學過程,以使教學能夠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

(3)尊重學生主觀意志原則。在整個“因材施教”分層策略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利及主觀意愿,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得到最優化發展[5]。

二、初中體育“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體育教師要在體育訓練中“因材施教”,這是教育部2017年11月在全國范圍內提出的關于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要求。

(2)當前,我國的體育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其導致學生體育知識及能力的差異逐漸擴大,嚴重影響體育課程的訓練效果。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各學校都有必要根據自身情況“因材施教”。

2.可行性

(1)“國培計劃”的啟動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而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使“因材施教”的落實成為可能。

(2)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初中體育教師隊伍已經出現年輕化趨勢,這給初中體育教學帶來了新活力,為“因材施教”創造了必要條件。

(3)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在學科結構理論和個人全面發展理論的支持下,初中體育教師對體育“因材施教”的認識逐步加深,制定個性化、針對化教學模式的能力逐漸增強,這為“因材施教”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初中體育“因材施教”的具體措施和方法

1.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分層策略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運動能力強弱、身體素質高低等合理劃分為多個層級,并為每個層級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分層授課,以保證實際教學能夠滿足所有學生的發展需求,從而在保證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促使學生共同進步。

(1)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分層化。初中體育教師可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導下,合理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并引導學生制訂與自身相適應的學習計劃,以保證學習效果更好[6]。具體來說,教師可先按照“因材施教”理念的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并將其打印為紙質材料分發給學生。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要盡可能簡單明了、步驟清晰、方向明確,并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如為普通層級學生制定基礎性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為較高層級學生制定拓展性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以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從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生在收到文件后,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學習需求制訂學習計劃,并進行針對性課程資料收集。學生在制訂學習計劃時,必須始終圍繞體育課程的核心內容,對體育課程中的重點、難點進行總結和思考,并明確標注,以便對即將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更加全面充分的了解。

(2)課堂教學內容分層化。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普通層級與較高層級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與接受能力不同。體育教師可以結合學生這一特點,合理選擇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基礎知識部分和拓展提升部分,其中基礎知識部分教學內容所有學生都可以掌握,接受程度也都較好,教師可以將其設定為必修內容。而拓展提升部分內容可以提高學有余力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其設定為選擇性內容,所有學生都有權利參加,但不強制,以免給運動能力相對較弱及身體素質相對較差的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3)課堂教學方式分層化。中學體育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實行個性化的“因材施教”教學模式。由于學習內容的差異,一般層級學生的體育成績基本都在剛過及格線的位置,很難達到優秀。這就會導致他們缺乏運動參與興趣,進而在課堂學習中對教學內容理解不好。對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自身教學能力,采用分層次的教學方式講解教學內容,以提升所有學生參與鍛煉的興趣。具體來說,首先,體育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視頻,并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出來,以此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參與興趣。其次,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愛好、身體素質、柔韌度、靈敏度等綜合指標,采取針對性教學方式,以保證所有學生都能被有效吸引,進而充分參與到體育課堂中來。最后,體育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分組競賽,這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還可以促使學生主動開展合作,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興趣。

2.體育訓練的個性化教學策略

體育訓練在體育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有許多環節,每個環節都十分重要,都可能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影響。在設計體育訓練內容時,體育教師應在“因材施教”原則的基礎上,使教學內容更加全面、教學形式更加多樣,以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并能將學習到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真正運用于實際訓練中。在進行體育訓練時,體育教師應根據“因材施教”要求,讓訓練內容盡可能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程度以及興趣愛好,以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熱愛體育運動,并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訓練中去。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分層的方式布置訓練內容,以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效率。體育訓練內容的分層劃分方法具體如下。

第一,按照內容的難易程度劃分。體育教師可以先將訓練內容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級為簡單訓練內容,這一等級的訓練內容是復習舊動作,即對以前學過的體育知識和技巧進行復習。第二等級為中等訓練內容,這一等級的訓練內容是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鞏固體育課程中需要重點掌握的技能。在訓練這一等級內容時,體育教師可以鼓勵已經掌握相應技能的學生幫助還沒有掌握的學生或者掌握不好的學生,以此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感受到團結的力量,并讓學生在這股力量的驅動下互相支持,共同進步。第三等級為強度訓練內容,這一等級的訓練內容是對課本內容的擴充與延伸,與前兩類訓練內容相比這部分訓練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適合有較強運動能力、對運動充滿激情的學生,其以當日所學體育新技能為基礎,有效將新舊體育技能融合到一起,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然后,學生可以自身最近發展區及可接受知識能力為依據自主選擇訓練內容,以達到將所有知識充分吸收,有效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及體育能力的目標。

第二,按照學生的接受能力劃分。相同的體育訓練內容,部分學生可能會覺得完成難度較大,而部分學生又會認為完成起來較為容易,因此體育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體育能力對訓練內容進行科學劃分,以保證體育訓練內容盡可能滿足所有學生的發展需求。一方面,體育教師可以結合本班學生當堂課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分級教學。例如,在訓練“蹲踞跳”時,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三個學習小組,A組:助跑和踏跳銜接好,踏跳好,騰起高度足夠,落地穩定。B組:助跑和踏跳銜接良好,踏跳中規中矩,躍起高度不夠,落地平穩。C組:助跑和踏跳動作不協調,不能騰空而起。然后根據每個小組學生的特點設定相應的訓練內容。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當堂課具體情況進行分級教學,可以使各個層級的學生都獲得一定的體育技能,從而提高班級學生的整體運動能力,這不僅能夠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可以激發學生參加體育課堂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體育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體質、運動水平等方面的差別,把學生平均分成三個級別進行輔導。A級同學可以在4分鐘時間內完成1000米跑,教師可以為其安排快速、緩慢訓練等訓練內容,并著重對其耐力進行訓練,以確保其能在中長跑中取得好成績。B級同學可以在4分鐘時間內完成800米~1000米跑,教師可以為其安排正確呼吸方法及堅韌意志品質訓練內容,以確保其在奔跑時使用正確的呼吸方法,保持奔跑速度平穩,從而有效提升其奔跑的持久力。其余學生為C級,教師可以為其安排1000米跑和快走交替練習,以提升這部分學生運動精神及身體的承受能力,從而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增強他們的訓練信心。

3.“因材施教”理念下體育教學評價的分層策略

(1)體育課堂教學評價分層策略。教師進行課堂評價的根本目的是有效激發學生訓練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訓練信心,使學生能更好地完成訓練。因此,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體育教師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進行評價,而應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分層評價。針對不同學習能力學生設定的學習目標、體育訓練內容不完全相同,如果采用統一的標準對所有學生進行評價,勢必會導致評價結果不科學、不客觀。因此,在實際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要將學生的個體差異納入考量范疇,并將學生在課堂上的前后表現、綜合素質情況進行對比,然后在此基礎上展開客觀、公正評價。教師的認可和鼓勵對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可以給學生帶來前進的動力,有效激發學生的潛力和創造力。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盡量使用帶有激勵性的語言,要多稱贊和肯定學生的表現,以使不同層級的學生都能在體育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進而實現全面、健康發展。

(2)學生評價的信息化。學生評價信息化是指學校借助專用在線教育軟件為學生制作個人檔案記錄本,該記錄本采用電子表格形式記錄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完成體育訓練的表現以及教師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是教師評定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的重要依據。建立學生個人專用電子檔案,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反饋評價,既能客觀地記錄學生成長過程,又能準確地反映學生的變化情況。通過記錄本記錄的內容,體育教師可以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的體育技能增長情況,進而更好地指導學生的體育學習,有效避免體育評價的主觀性和片面性,從而有效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洪澳.體育教學中如何對學生因材施教[J].運動,2017(02):81-82+90.

[2]周麗麗.從初中生體質健康變化趨勢角度探討初中體育教學改革[J].田徑,2022(11):24-25.

[3]顧亞女.關于中學體育教學因材施教的思考[J].運動,2015(15): 112+78.

[4]任紅娜.素質拓展訓練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融入途徑探析[J].田徑,2022(10):36-38.

[5]任艷.因材施教,共同提升———初中體育教學開展分層教學模式的途徑探索[J].田徑,2023(06):12-14.

[6]金秀平.因材施教理念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青少年體育, 2015(01):92-93.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Liu Hongxin

( Minqin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physical foundation and athletic abilities of different students. In order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and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cognitive and personal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carry out layered teaching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of the principle, it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t points out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im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assistance for the reform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layered teaching;teachingreform; comprehensivedevelopment

猜你喜歡
全面發展因材施教初中體育
小學作文如何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初中體育學習方法指導
如何做好新時期的黨政工作
中學體育先學后教模式探討
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
中高職銜接的關鍵在于因材施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