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科學幼小銜接的策略研究

2023-08-25 13:30徐廣紅吳書林
求知導刊 2023年17期
關鍵詞:幼小銜接幼兒園教育小學教育

徐廣紅 吳書林

摘 要:幼兒處于培養良好的習慣、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階段,也面臨順利過渡到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節點。為了更好地進行幼小銜接,文章以分析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的密切關系為切入點,重點闡釋實現科學幼小銜接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幼小銜接;幼兒園教育;小學教育

作者簡介:徐廣紅(1980—),女,山東省臨沂沂河新區芝麻墩街道鳳翔幼兒園。

吳書林(1979—),女,山東省臨沂沂河新區梅家埠街道第二中心幼兒園。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事業貫穿于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教育的發展關乎國家未來的建設。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幼兒教育占據著更為重要的位置。我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是基于兒童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而設計出來的。其中,學前教育主要針對的是幼兒群體,這一時期的教學工作是以培養習慣、培養品質為主的,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幼小銜接是幼兒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幼小銜接的問題,就可能會導致幼兒產生焦慮感,最終影響他們的成長發展。對此,各方要正確認識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的關系,根據現實情況進行合理規劃,做好現實的幼小銜接工作,從而保障幼兒的健康成長。

一、幼兒園教學與小學教學的關系

幼兒園學習生活是兒童從家庭到外部環境的過渡,學齡前教育是兒童在幼兒園中通過學習、游戲等各種活動建立起對自我、各種事物、周圍環境和人際交往的基本認知的重要環節。這一階段的教育內容直接影響兒童日后在進階學習和生活中的發展與表現。讓兒童順利從家庭環境過渡到社會環境,適應幼兒園生活,是每一位幼教老師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

幼小銜接是學齡前兒童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階段學習生活的一個關鍵時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環節。經過這一適應性過程,兒童可以在面臨不同環境和學習內容前形成完備的身心狀態和學習基礎,在教師的日常陪伴和教育中逐漸適應新的環境和人際氛圍。

從縱向發展上來看,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二者屬于不同的教育階段,培養目標、培養對象、培養方法也不盡相同。幼兒園教學涉及的知識內容較少,更多的是對幼兒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人生態度的引導和培養;小學教學按照不同的學科分類,致力于讓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形成多學科素養。而在橫向上,幼兒園教學和小學教學是具有一定的關聯的。一方面,幼兒園教學是小學教學的基礎。兒童只有在幼兒園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端正的人生態度,才能在小學階段適應集體生活,順利完成學習。另一方面,小學教學是對幼兒園教學的補充和深化,小學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元,是對幼兒園教學的繼承與發展。由此可見,科學的幼小銜接,有助于充分發揮不同學段教學的獨特作用。

二、科學幼小銜接的意義闡釋

科學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學必須落實的工作重點,也是幼師必須提升的專業技能,它對于幼兒的成長、教師的教學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幼兒:循序漸進發展

幼小銜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需要結合幼兒不同時期的特點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和引導。只有以科學的方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以完善的教學體系制定教學大綱,才能讓幼兒循序漸進地獲得成長和發展。具體而言,幼兒園和對點小學之間建立完善的溝通和交流機制,既可以讓幼兒園教學具有針對性,也可以為小學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標準。例如,在“以體育人”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幼兒園教學通過基礎體育素養、基本體育技能的教學培養孩子對體育的興趣,能夯實孩子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在小學體育課堂中能夠獲得進一步提升。

(二)教學:持之以恒推進

幼小銜接的主體雖然是即將從幼兒園轉入小學的學生,但同時它也必須要有教育工作者的參與。本文所提到的“教育工作者”并不局限于幼兒園及小學的教師,還包括學校的教學領頭人、教育部門的負責人等。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是共同的目標;而如何推動學生的發展,則是必須解決的問題。眾所周知,教育工作的開展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因時而變,只有始終堅持“科學幼小銜接”的路徑和策略,才能充分發揮教育工作者的引導優勢,使教學工作有步驟、有計劃,也更加有效率、有質量。

三、科學幼小銜接的策略和路徑

幼兒園教學和小學教學是不可割裂的,二者互相作用、相輔相成。因此,我們必須注重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從課程設計,教師、家庭和教育部門等多個方面入手,使科學幼小銜接工作有序開展。

(一)課程方面:做好銜接設計

無論是幼兒園教育還是小學教育,都是以集體式課堂教學為主要路徑的,課程活動在教學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幼兒園的課程實踐性比較強,課程活動也比較豐富,比如通過手工課程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通過開展親子活動增強幼兒的情感等;與此不同的是,小學課程設計更加注重系統性和學理性,一般而言,小學課程教學運用的是由任課教師主講、學生接受的機制。兩者看似具有很大的差異,但實際上是緊密聯系的,我們必須用發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問題,以構建“課程雙向互動”實現幼兒園課程和小學課程的有效銜接。

在幼小銜接過程中,教師要明白幼小銜接是一種教育活動,其主要作用是促進兒童順利完成早期的生理發展的交替、過渡,是兒童身心健全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質與量的結合。從幼兒入園開始,教師要做好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方面的規劃,選擇對幼兒有益的教學方式,提高幼兒社會化適應能力,培養幼兒健全性格,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學習心態,積極對待生活的方式以及活動、游戲學習過程中專注、投入的行為習慣等,讓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幼兒思維發散能力,正確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領其探索未知和求知,為幼兒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具體而言,“課程雙向互動”是指幼兒園和小學共同構建幼小銜接階段的課程,所謂“雙向”是指所構建的課程不是幼兒園或者小學課程向彼方的單向靠攏,而是幼小雙方的課程雙向靠攏?!盎印庇袃煞矫娴暮x:一方面是指幼小銜接階段所實施的課程是通過幼小雙方的互動構建的;另一方面是指幼小銜接課程本身不是靜態的,而是處在永恒的動態發展之中[1]。

(二)教師方面:實現合作共研

教師除了要在課堂上做出創新,更為重要的是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專業素養。不少幼兒園教師沒有從兒童的生理發育連續性和階段性的角度來認識幼小銜接工作,因此教育實踐停留在淺層上。對此,教師應明確幼小銜接教育工作是對幼兒前期思維、體能性格、自主生活能力進行培養的一種教育模式,要從多個角度入手組織教學活動。

同時,一個人遠遠沒有一群人的力量大,教師的合作、交流可以進一步完善幼小銜接工作體系。一方面,園內教師要進一步加強溝通與聯系,通過開展研討會,分享自己對幼兒課程設計的心得與經驗,以相互借鑒,共同進步。另一方面,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之間也要加強聯系、加強溝通。比如,小學教師可以向幼兒園教師介紹小學課程的設計方法,幼兒園教師則可以定期對課程設計、課程效果進行總結和反饋。在這種雙向互動機制作用的過程中,幼兒園、小學可以協作共育,推動幼兒的多元化成長。除此之外,不同學校、不同幼兒園之間也可以定期開展研討活動,共享資源和信息,為幼小銜接工作提供豐富的理論指導。

(三)家庭方面:聯合家園互動

在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幼兒園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一方面,它是引導幼師自主成長的機制,能夠讓幼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對幼兒教學工作開展指導;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種共享式的資源平臺。在幼兒園的推動下,小學教師和幼兒園教師可以更加高效地展開合作與交流。同時,幼兒園重視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有助于形成家、校、園的聯合互動機制,切實探索出科學的幼小銜接工作方法。幼小銜接直接面對的是大班幼兒,大班幼兒相較于中、小班幼兒在諸多方面都有著較大的轉變,因此我們要尤其重視這一時期幼兒發展的獨特性。幼兒園要在尊重規律的原則下科學準備。唯有根據規律去準備才能讓幼小銜接具有科學性,才能充分理解和支持幼兒的成長[2]。

家長要積極配合教師搞好家校共育工作,在共同的教育理念下將不同的教育方式相融合。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包含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前兩者是最重要的,在教師完成自身教育工作的同時,家長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起來,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完成學校教育中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及各種家庭教育互動任務。除此之外,家長要積極主動有效利用時間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并積極參與孩子在活動中的創作過程,讓孩子體會到家長所給予的支持力量。有關孩子教育方式,家長在與學校出現分歧時要主動和老師溝通,給予教師信任和尊重,家長的教育理念要與學校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保持一致。對于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家長也可以與教師及時溝通,實現家庭教育工作與學校教育的同步。家長要注意,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有不同意見時應選擇私下與教師溝通交流。

(四)教育部門方面:推動科學指導

科學幼小銜接的進行并不僅僅局限于學校、教師與家長之間,相反,幼小銜接的工作覆蓋范圍十分廣泛,它需要一個由上而下的完善系統的支持和保障,這主要靠教育部門的正確指導。教育部門是推進教學改革的關鍵力量,教育部門工作人員具有更好的專業素養,對于教育政策的解讀也更為明確、更為清晰。因此,教育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及時發現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第一時間輔助幼小進行調整,提供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教育部門也要做好互動機制的建立,以牽頭人的身份從各個方面入手,將幼兒園與小學緊密聯系起來,為科學幼小銜接工作方法的探索提供專業指導。

教育部門應搭建幼兒教師與小學教師教研教學的溝通交流平臺,讓兩個階段的教師互相了解不同階段的課堂學習規則,并在各自的教學任務中做出相應調整,解決兒童在幼小銜接教育中所存在的客觀問題,引導幼兒教師學習歸納小學一、二年級教材的內容,整理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及授課經驗,并在日常幼兒教育中用自己的教學方式,結合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彌補幼小銜接中幼兒階段教育中的一些差異化和前置化問題。

結語

幼小銜接工作關乎幼兒的發展,關乎教育事業的發展。幼兒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個體的發展都有順序,不能交換、不能逾越,但可交叉。所以,幼小銜接教育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重視教育的連續性、系統性,通過科學銜接,多方協同,促使幼兒順利過渡,最終實現全面發展[3]。具體而言,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幼兒園教學和小學教學之間的密切關系,既要發揮課程銜接的重要作用,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實現教師的自主成長與合作共研,以此帶動幼小銜接工作的科學化發展。同時,教育部門和幼兒園也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幼兒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為根本,以國家教育政策為載體,做好引導和指導工作,為科學幼小銜接創造平臺。

[參考文獻]

樊玉蓮,樊冬梅,陳琛.構建幼小銜接聯動機制的實踐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5):69-70.

李婧.準備與適應:新時代幼小銜接的實踐路徑[J].早期教育,2022(4):7-11.

張瑾萍.“雙向銜接”視角下幼小銜接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幼兒100(教師版),2022(合刊1):28-29.

猜你喜歡
幼小銜接幼兒園教育小學教育
簡談大班幼兒跳繩能力的培養
芻議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民間藝術文化的滲透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