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性普通農業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現狀探索

2023-08-26 21:16楊繼濤馬勤
安徽農業科學 2023年15期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融合發展新媒體

楊繼濤 馬勤

摘要 微信公眾號對農業科技期刊融合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媒體發展的今天,科技期刊的微信公眾號作為期刊新媒體的一個窗口對科技期刊的宣傳有著積極地推介作用,而綜合性普通農業科技期刊的微信公眾號運營發展對期刊的發展助推作用也尤為重要。通過對綜合性普通農業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現狀、目前面臨的困境等方面內容進行分析研究,提出針對綜合性普通農業科技期刊新媒體運營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普通農業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新媒體;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 S-058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15-0207-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5.050

Exploration of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WeChat Public Account of Comprehensive Gener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YANG Ji-tao,MA Qin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WeChat public account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oday, the WeChat public accou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as a window of new media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 has a positive promotion effect, and it is also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WeChat public account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ordinary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journals. We analyzed the comprehensive gener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WeChat public account operation status, the current dilemma and other aspect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in comprehensive gener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Key words Ordinary agricultural academic journals;WeChat official accounts;New media;Integrative development

自從2012年騰訊公司的微信公眾平臺上線以來,其受眾規模迅速擴大。在出版業面臨轉型發展的時期,很多科技期刊也紛紛注冊開通其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平臺作為騰訊新開發的程序,開啟了主體和用戶之間新的傳播模式,時至今日,微信平臺以其設置的完備性、科學性和互動性已經成為期刊新媒體評價的指標之一[1]。微信公眾號從誕生到現在發展已經近10年時間,以科技期刊作為主體與微信公眾號的融合發展依然不盡如人意,還沒有達到期刊傳播發展的應有高度,對科技期刊的服務功能和傳播效果還遠遠沒達到預期效果,因此科技期刊的微信公眾號運營模式和傳播效果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對于期刊微信公眾號的傳播效果和運營策略,很多學者對其運營情況從不同的角度分別進行了分析論證。冀芳等[2]在2016年對CSSCI 來源期刊進行了公眾號開通與運營情況分析,劉玉成等[3]在2017年對EI 收錄期刊公眾號現狀進行了分析。研究人員從專業期刊微信公眾號現狀進行分析論證,如席志武等[4]在2019年對新聞傳播類期刊微信公眾號現狀進行了分析。還有學者對不同省份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情況進行分析,如張輝玲[1]在2020年對廣東省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情況進行了分析,另外還有一些學者針對個刊的微信公眾號運營情況進行了總結分析,如李柯[5]在2022年對中國出版公眾號運營實踐情況進行了分析。以上研究分別從不同群體分類、不同學科分類以及個刊微信公眾號等方面對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情況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為科技期刊微信公眾平臺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目前,已有的研究理論為科技期刊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鑒,但是針對農業綜合類普通期刊微信公眾平臺使用狀況的研究較為鮮見。目前,微信公眾號仍然是學術期刊使用最廣泛的新媒體平臺,但多數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仍然缺乏專門的新媒體運營人才以及財政和技術支持,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缺乏影響力[6]。盡管如此,微信公眾號仍是學術期刊需要堅持和深耕的重要新媒體平臺之一,因此只有繼續深挖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加大對期刊新媒體支持力度,科技期刊才能實現從紙媒向新媒體的過渡,才能創造出科技期刊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新途徑,才能促進科技期刊的良性發展歷程。因此,對綜合性普通農業科技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現狀進行分析尤為必要。鑒于此,筆者通過對綜合性普通農業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現狀、目前面臨的困境等方面內容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綜合性普通農業科技期刊繼續優化微信公眾平臺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知網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2021 年第 19 卷第一部分:期刊影響力指數及影響因子(統計年:2021年)S 農業科學綜合(55頁)所列舉的103種農業綜合性科技期刊和2021北大中文核心目錄完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年版)第六編、農業科學部分綜合性農業科學S分類中的31種中文核心期刊為研究對象,按知網期刊影響力指數所列舉的103種農業綜合期刊,去除31種中文核心期刊,以其余的72種綜合性普通農業科技期刊微信公眾平臺為研究對象,從微信搜索功能中公眾號渠道采用選中的期刊名稱進行搜索,然后添加關注其公眾號。對于這種方式未能檢索到的期刊公眾號,利用知網和相關微信群聯系期刊編輯部核實其微信公眾號情況,然后按其提供的方式查找公眾號并添加關注,通過研究綜合性普通農業科技期刊開通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和查找其從開通到2021年12月31日為止的推文情況來獲取需要的信息,從而獲取判斷綜合性普通農業科技期刊的公眾號運營狀況。

從選取的72種綜合性普刊中分析其微信公眾號現狀,調研內容主要包括微信公眾號開通基本情況、發布內容、基本功能、特色服務、推送消息等。其中,基本情況包括微信公眾號名稱、首推發文時間,賬號主體類型、公眾號內容及其菜單設置情況。發布內容主要結合自定義菜單進行分析,主要分為論文正文、期刊資訊、投稿須知、投稿方式、每期目錄、學術動態、征稿啟事、審稿查詢、期刊欄目等類別;推送消息從推送內容、推送總量、首條推送時間、末條推送時間等方面獲取數據。

2 普刊微信公眾號現狀分析

通過對所選取的72種綜合性普通農業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調查分析,所選取的調查內容主要有最早發文時間、2021年全年發文量、公眾號類型、期刊公眾號名稱、公眾號內容及菜單設置,以下分析中各刊的微信公眾號均以其刊名代替,結果如表1所示。

2.1 開通時間及類型

該調查開通時間以其最早發文時間算起,截至2022年7月,開通微信公眾號的期刊共有37家,未開通的有35家,在所調查期刊中幾乎有50%期刊未開通微信公眾號,開通微信公眾號的綜合性普刊僅僅占比51.3%。從開通微信公眾號的期刊最早發文時間可以看出,最早開通發文的是2014年11月,為《安徽農業科學》,公眾號類型從調查結果來看全部屬于訂閱號,在所調查的72種期刊中,開通微信公眾號的37家微信公眾號名稱大部分都與期刊名稱一致,只有《山西農業科學》和《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以山西農業大學期刊社作為統一的公眾號,其涵蓋3家期刊相關信息內容。

2.2 發文量

表2為統計的2021年全年發文量情況,其中《山西農業科學》《山西農業大學(自然科學版)》為一個公眾號,即山西農業大學期刊社。服務類刊社動態中有新聞快訊有優秀作者風采等,刊社官網在線查詢中有稿件查詢、論文檢索、待發表論文。期刊內容有當期目次、過刊瀏覽、熱點文章。最高閱讀量統計截止時間為2021年12月31日。由表2可知,37家開通微信公眾號的綜合性普通期刊中,2021年無更新的為《塔里木大學學報》《安徽農學通報》《甘肅農業》《農村經濟與科技》《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高原農業》6家期刊微信公眾號,占比為16.2%。2021年開通微信公眾號的有4家:《江西農業科學》2021年11月開通,發文量為3篇;《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21年11月開通,發文量為1篇;《陜西農業科學》2021年10月開通,發文量為17篇;《甘肅農業科技》2021年11月開通,發文量為2條消息。其中,發文量最多的為《安徽農業科學》,2021年全年發文量為1 014篇,其次為黑龍江農業科學,發文量為719篇,發文量排名第3的是《現代農業科技》,為271篇。

2.3 推文情況

對開通微信公眾號的37家綜合性農業期刊進行了推文分析,主要調查內容包括期刊公眾號名稱、一級菜單設置、二級菜單設置、信息推送類型、2021年月均推文量、從開通到2021年12月31日的最高閱讀量推文類型。從統計分析情況來看,37家公眾號中,《山西農業大學(自然科學版)》和《山西農業科學》共用1個公眾號,所以統計數量為36家,在調查的36家公眾號中,期刊名稱和公眾號一致的有31家,占所調查普刊公眾號的86.1%,設置一級菜單的為28家,占比為77.8%,28家期刊公眾號大部分一級菜單都設置為消息和服務2種,在一級菜單中包含視頻項的有4家,分別為《河南農業大學學報》、山西農業大學期刊社、《安徽農業科學》和《中國熱帶農業》。一級菜單設置有視頻的僅占11.1%,在調查的36家開通公眾號中,二級菜單設置情況存在的差異性比較明顯,二級菜單共同點主要都包含在一級菜單服務中,以期刊信息、稿件查詢等相關內容為主;差異點主要表現在一級菜單消息涵蓋的范圍不同。從表2可以看出,二級菜單設置較豐富的主要有以下幾家:《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的主要內容包括:刊說(介紹封面文章)、編輯精選(主要是論文)、人物課題組介紹、專家報告、期刊周邊和期刊相關的信息等;《河南農業大學學報》有悅讀、查知、交流、專欄論文摘要、專欄主持人簡介;山西農業大學期刊社有消息和視頻號,包括漫畫節氣系列、刊鑒郎訪談、目次、編輯下基層、稿件動態、通知信息;《安徽農業科學》消息有論文推薦、公告、科研、三農、關注、視頻(主要是國外智能化農業技術);服務內容有專題匯編、投稿查詢、關于期刊、服務有刊社動態、微網刊、重點推送;《中國熱帶農業》有作物科普、每月熱作產品市場動態,視頻圍繞農墾人,共3個視頻,服務有期刊雜志、征稿啟事;《黑龍江農業科學》編輯部的文配圖包括業內新聞、農業技術、農業百科、網刊、農業資訊、關于我們等。其余22家具有二級菜單設置的公眾號內容比較簡單,基本都是以期刊目次和精選論文為主?!蛾兾鬓r業科學》于2021年10月開通,在消息推送部分主要包括如何利用知網寫作論文系列和花卉科普系列,用來培育潛在粉絲。在調查的36家開通公眾號的期刊中,信息推送類型基本都是知識型和服務型。其中12家屬于單純服務型的推送類型,其他24家屬于知識型和服務型兼顧。2021年月均推送量差異比較明顯,其中最大月均推文量是《安徽農業科學》,為84.50篇,其次是《黑龍江農業科學》,為59.91篇。推文量最少的為0,在2021年無更新的共有6家。

3 綜合性普刊微信公眾號運營存在問題

3.1 缺乏專職的新媒體運營人員

在調查的72種綜合性農業普通期刊中,綜合性普通農業科技期刊大部分都存在專職編輯人數過少的現象,往往是編輯人員身兼數職,基本都是期刊的業務編輯兼職做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工作。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公眾號的編輯和運營工作,因此無法保證有足夠的時間打造公眾號內容,也無法為受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7]。另外各編輯部在對微信公眾號運營過程中,作為主體的編輯人員基本都未經過專業和系統的關于新媒體運營的培訓學習,在編輯部的微信公眾號運營方面大都屬于邊學邊干,對于新媒體在如何運營、推廣、設計和創新方面基本屬于空白的比較多。目前,大部分綜合性普刊編輯部對從事新媒體運營人員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加之編輯大部分都是兼職做公眾號編輯,因此積極性難以調動,微信公眾號運營缺乏后勁,其推文質量和傳播效果也都處于不穩定狀態。

3.2 策劃不足,內容形式單一

微信公眾號發展到今天,其運營模式已經從最初的技術萌芽期轉變到成長期,并且已經開始進入紅利上升期。在調查分析36家綜合性普通期刊微信公眾號的過程中發現,有個別運營較好的微信公眾號,如山西農業期刊社、安徽農業科學等。其他開通公眾號的綜合性普刊中,公眾號內容基本大同小異,大部分都是把當期紙質期刊出版的目錄或者選取部分論文轉發到公眾號上,大部分綜合性普刊的微信公眾號僅僅只是期刊的一個公用信息來源或者是進入采編系統網站的一個端口。在調查的36家中,有很多公眾號僅流于形式,對于促進期刊的發展作用甚微。

另外綜合性普刊編輯部編輯兼職做公眾號運營,對于微信公眾號運營創新意識不足。導致公眾號的內容和形式都較單一,策劃也就無從談起,大部分綜合性普刊的微信公眾號都沒有凸顯出個刊微信公眾平臺的獨特性,對于作者和讀者也缺少吸引力,其用戶的關注度也比較低。

目前開通微信公眾號的36家綜合性普刊中,大部分都存在運營狀況僅限于其簡單的菜單功能,對微信公眾號的自定義功能還未充分開發應用,用戶黏性低,內容簡單,只是做一些簡單的期刊介紹、當期目次、期刊信息等內容,此外菜單設計也基本類似。目前,運營的綜合性普刊微信公眾號大部分涵蓋的內容大致都只有期刊介紹、當期目錄和論文,或者偶爾發會議通知等普刊公眾號推送的內容,因此類型單一。大部分都屬純知識性內容,每期雜志發行前推送當期目錄,之后推送當期文章。

3.3 推文間隔久,發布頻率低

通過對36家開通微信公眾號的綜合性普刊調查發現,從推文發布頻率來看,僅《安徽農業科學》和《黑龍江農業科學》編輯部每天都更新其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布內容。在調查的36家開通微信公眾號的期刊中,每月更新1次的期刊占比為52.7%,其余期刊月均發布量達不到1篇。 可見,綜合性普通農業科技期刊的微信公眾號目前普遍存在推文間隔久、發布頻率低的情況。

3.4 閱讀量普遍偏少,留言互動幾乎沒有

在筆者調查的72種普通科技期刊中,開通的36家普通期刊中,大部分期刊的微信公眾號主要發布會議通知、期刊介紹、電子版論文、行業信息等。在閱讀量方面,2021年最高閱讀量差別比較明顯:《中國熱帶農業》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內容的閱讀量2021年超過6 047人次,為最多;推文情況分析顯示,微信公眾號年閱讀量為0的有6家。從統計的2021年各公眾號推文閱讀量和點擊量來看,遠遠達不到推廣與宣傳的效應。大部分期刊的微信公眾號幾乎與作者、讀者零交流,沒有發揮與用戶及時互動交流的功能。

4 普刊微信公眾號發展對策與建議

4.1 創建專業運營團隊,實現期刊新媒體的專業化營運

數字化人才是出版單位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才是發展的重要資源。擁有高素質的出版人才就意味著出版單位擁有了核心競爭力[8]。因此,除了加強編輯業務水平培訓外,更要注重編輯的新媒體技能培訓工作,通過線上線下培訓班、技術探討會等形式對編輯人員進行新媒體技能的提高與深化,優化知識結構體系,以便目前現有編輯人員盡快掌握新媒體運營技能,提升新媒體運營能力,更快適應期刊數字化發展。

作為期刊主辦單位,在目前數字化出版的轉型時期更需要轉變觀念,重新審視期刊的社會作用和文化傳播功能,重視期刊傳播對意識形態領域的引領作用,對于期刊管理實行一些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調動現有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另外,應引進專門從事新媒體運營的編輯人才,從事新媒體運營工作,這方面山西農業大學期刊社的做法值得借鑒,山西農業大學期刊社設立了專門的媒體運營中心,有專人從事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工作,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使得新媒體運營發展迅速,實現了紙媒與新媒體的交互提升發展態勢。

4.2 強化期刊屬性,擴大傳播范圍

農業綜合類普刊雖然屬于一個大類,但各刊有各刊的特質,因此應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優勢,利用自身特質打造獨具特色的公眾號內容,用特色吸引受眾,增加公眾號黏性。充分利用各刊優勢資源,利用好公眾號平臺,實現期刊和公眾號服務功能的互通[9]。

從目前出版類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的推送形式來看,推送服務質量有待提升,多媒體手段利用效率低。應及時更新微信公眾號內容,提高更新頻率,充分發揮實時更新的微信公眾平臺優勢,讓知識及傳播更加便捷迅速;改變目前微信公眾號推文的形式,不僅限于文字和圖片,還應嘗試視頻、音頻和超級鏈接等,實現推文形式多樣化,更容易帶給受眾豐富的閱讀體驗和感官視聽效果[10]。

開通公眾號的綜合性普刊中,最早的開通時間為2014年,但普遍的問題是關注度較低,關注人數遠遠未達到飽和,可發展的空間還非常大,因此各刊可以采用在官網、紙質期刊版權頁以及利用學術研討會小禮品等方式加印公號二維碼,按用戶喜好程度推送知識性和趣味性兼顧的推文,多渠道增加關注度。

4.3 多方位征集公眾號推文

此類問題的核心因素是目前綜合性普刊公眾號屬于“無米下鍋”的狀態,因此需要充分發揮期刊優勢,調動編輯積極性,面向期刊作者群體、相關學術團體、本行業知名專家教授等廣泛征集微信公眾號推文。同時,根據微信公眾號欄目設置需要策劃刊登內容,帶著方向性針對有效作者征集公眾號推文,利用主管和主辦單位平臺優勢,結合公眾號做弘揚社會主義新時代專題,圍繞農業熱點問題結合學科發展、生態環境問題做相關推文征集。利用主辦或者主管單位科研優勢和專家教授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邀請相關專家教授做專題視頻欄目或者開播科普性直播課程等多種形式增加公眾號內容,提高發文頻次,縮短發文周期。

4.4 精準定位,體現特色增加黏性

各刊可以根據自己的期刊現狀、結合自己的特色對運營的公眾號進行準確定位,策劃自己的公眾號面對的特定閱讀對象,個刊在運營公眾號的推文時應根據閱讀對象的習慣做到推文內容精準化,按自己刊物的特色針對特定對象進行推送,用來提高微信公眾號的閱讀量。紙質期刊內容不應簡單照搬到公眾號上,應采用新媒體技術對其進行加工,以有聲讀物或者短視頻等適合新媒體傳播的形式進行發布。圍繞自己刊物的特點而不僅僅限于本刊范圍內的內容去思考運營公眾號,創作出適合目標群體的推文內容。

與其他相關期刊實現新媒體橫向聯合,建立新媒體出版聯合體,共享相關信息和熱點問題聯動,豐富微信公眾平臺的層次,開展多途徑傳播方式,實現公眾號集約化運營。

4.5 增強融媒體發展意識,順應新媒體時代發展

從調查結果來看,72家綜合性普刊中開通新媒體的僅為37家,大部分期刊還沒意識到新媒體時代期刊需要多元化發展,單純依靠紙媒營運已經不適合目前社會的發展情況,因此應解放思想,創新理念,拓寬公眾號的受眾面。各綜合性普刊可以利用自己的公眾號平臺和現在新興的新媒體聯手融合發展,結合期刊獨有的優勢,縱深挖掘新的用戶需求。以視頻的形式進行知識文化推送和推廣,將微信公眾號與其他新媒體平臺融合起來做大做強期刊,最大化實現期刊的傳播功能。

5 結語

作為新媒體形式之一的微信公眾號是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進行科技傳播的有力途徑,能極大推動科技期刊的傳播發展。因此,對于綜合性普通農業科技期刊來說,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更需要彰顯個刊的特色,把學術的嚴謹性、科學性溶于科普中,以簡單直白的風格用公眾號平臺講述高科技的故事,既利用了新媒體公眾號的特點,同時又能結合個刊的特色,運營出各刊百花齊放的公眾號平臺,實現科技知識的最大化傳播效應,成為助推傳統媒體轉型升級的新平臺,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促進期刊出版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輝玲.廣東科技期刊微信公眾平臺現狀調查及傳播力建設:以中文核心期刊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0):255-262.

[2] 冀芳,張夏恒.CSSCI 來源期刊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現狀及優化策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756-762.

[3] 劉玉成,王丹,張丹.EI 收錄期刊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現狀及提升策略[J].編輯學報,2017,29(6):574-578.

[4] 席志武,劉銀銀.新聞傳播類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的現狀、問題及優化路徑[J].中國編輯,2019(5):72-76,81.

[5] 李柯.出版類期刊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與實踐:以《中國出版》為例[J].媒體融合新觀察,2022(2):71-74.

[6] 王佳,劉偉霄,楊建肖,等.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策略探析:以“河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1,7(5):56-59.

[7] 朱琳峰.我國生物學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現狀分析及優化策略[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2):240-243,271.

[8] 孔艷妮.我國冶金類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困境及探索[J].傳播與版權,2022(4):69-71.

[9] 王作利,賀富榮,張紅.科技期刊推進微信公眾號編輯運營研究[J].中國報業,2023(8):26-27.

[10] 郭玲.對微信公眾號運營策略的幾點認識[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23,42(3):83-86.

基金項目 中國農業期刊網研究基金項目(CAJW2021-055)。

作者簡介 楊繼濤(1971—),女,陜西禮泉人,副編審,碩士,從事科技期刊編輯出版工作。*通信作者,編輯,碩士,從事編輯出版工作。

收稿日期 2022-10-24;修回日期 2022-12-28

猜你喜歡
微信公眾號融合發展新媒體
微信公眾號在高?!癙hotoshop圖像處理”課程中的應用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