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建設視域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與方式的拓展

2023-08-26 03:25談文健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3年6期
關鍵詞:文化建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策略

談文健

[摘? ?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師要從教育內容、途徑、策略等方面入手,優化校園文化建設。在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時,可以從體驗生命活力、經營人際關系、激活個體潛能入手。在拓展教育途徑方面可以設計悄悄信箱、沙盤游戲、聯動家長力量,拓展教育途徑。在教育策略方面,可以采用心理測評、心理咨詢、心理實踐等方法,優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文化建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策略

學校文化是指學校內有關教學活動及其他一切活動的價值觀念及行為形態。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基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確立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戰略主題,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校要安排專職心理健康教師,關注學生的身心成長,培養其堅強的意志力,優化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的建設工作,這樣才能讓教育工作體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一、切中肯綮,抓實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一)認識自我,體驗生命活力

在文化建設視域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把握住學生常常出現的心理問題,切中肯綮,優化落實并且不斷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文化建設關涉的方面很多,提升學生的價值觀念,這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關注的重點。教師要通過校本課程,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自我,挖掘自身潛力,體驗生命活力。

在“夸夸我自己”主題活動中,教師設置了“畫出自己心中的我”“說說我的優缺點”“同學眼中的我”這三個活動環節,引導學生逐步認識自我,體驗生命活力。在“畫出自己心中的我”主題活動中,學生通過給自己畫像的方式,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可以畫自己肖像,也可以用某種事物代表自己。教師可以結合其畫的內容,分析其內心世界,探究其性格特點。在“說說我的優缺點”環節,學生試著找到自己身上的優點和缺點,并將其列出來。學生要試著對比分析,看看自己屬于哪一類人,找到改進的方向。在“同學眼中的我”環節,學生傾聽其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逐漸發現,自己和他人眼中的自己,不一定一樣。對比找到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正確認識自我。

在認識自我類心理教育活動中,教師要讓他們學會正確認識自我,合理分析自己的內心感受,并結合自己的體驗,進行自我調節。

(二)積極交往,經營人際關系

提升學生的群體意識,這也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教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文化建設中,為學生搭建互動交流的平臺,指導他們如何經營人際關系,協調處理人際關系。

教師可以結合“面對誤解要寬容”活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組織學生協調人際關系。該活動分“線上提交矛盾問題”“角色扮演展示問題”“主角登場消除誤解”三個環節展開。學生首先利用網絡平臺,自己和同伴之間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可以舉一些爭吵打鬧的具體例子。此后,由同學將該事件演繹成小品,并展現出幾種不同的解決方法。學生可以圍繞不同的結局探討,說說如何才能消除彼此的誤解,協調好人際關系。最后,讓真正發生矛盾的同學上臺,用“相互道歉”的儀式消除彼此的隔閡。同時,他們還可以說說自己在這件事情中,做錯了什么,以后要如何面對同伴之間的矛盾。教師可以圍繞人際交往主題設計一系列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逐步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

通過線上線下多元互動的人際交流,學生的群體意識得以提升,認識到在人際交往中,要調整自己的心理問題,平等、正確地看點自己和他人的關系。久而久之,就能解決在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各種內心困擾,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三)開發心智,激活個體潛能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教師要為學生開辟多姿多彩、寓教于樂的教學活動陣地,要促使他們在求知、求美、求善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發揮自己的潛能。教師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和潛能激發融合在一起,設計一些需要創造性發揮的活動項目,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將“感受創意的美妙”主題活動和建設校園文化結合在一起,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學生可以從創編黑板報、創設班級文化角開始做起,思考如何能構筑美觀大方、充滿文化氣息的文化角,展現自己對美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安排他們參與到校級文化建設中,參與設計校園文化節、藝術節等活動。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能進一步激發個體潛能。在此類活動中,學生可以圍繞主題深入探究分析,提升注意力。也可以對比分析自己和他人設計的呈現效果,提升觀察力。同時,學生還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故此,這是一項能讓學生綜合能力整體提升的項目。

教師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促進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提升。如果學生能親自參與到校園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設中,那么,他們就能在實踐中更好地開發心智,激發個體潛能。

二、達權知變,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一)設立悄悄信箱,疏導不良癥結

校園文化改造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在校園文化改造的過程中,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去,豐富文化建設途徑,同時找到改善學生心理問題的方法。建設悄悄信箱是校園文化改造的具體途徑之一,它建立起學生和教師之間聯系的紐帶,讓教師能更好地了解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并進行適當的疏導。

圍繞“我的情緒我做主”這個主題,教師設立悄悄信箱,讓學生在產生不良情緒時,將自己的苦惱寫下來,上傳到信箱中。對于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種促使他們訴說心事的好方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問題的嚴重性,采用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方法一:采用“文字疏導法”,這種方法適合用于性格比較內向,但是理解能力、內省能力都比較強的同學。教師可以寫下勸勉性的話語,又或者理性分析問題,提出建議。方法二:采用“調查分析法”,這種方法適合比較勇敢,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能用來幫助他們消除對同伴的誤會。教師可以給他們提供調查方法,讓他們通過采訪等方式,多角度了解矛盾事件的真相,了解對方的內心活動。這樣有助于他們辯證地思考問題,并消除對他人的誤解。

在悄悄信箱中,學生可以將不方便說的、具有保密、隱私性的話語,通過信箱傳遞給老師。這樣搭建了師生溝通的新橋梁,起到了校園文化改造的作用。它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回復。

(二)組織沙盤游戲,發展靈性人格

設計沙盤游戲室是進行校園文化改造的另一個方法。學校通過創設沙盤游戲室的方式,優化了校園物質文化建設,讓專職的心理輔導老師和學生溝通。學生可以用沙盤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以便教師找到心理問題的癥結,并加以引導。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挖掘自我,認識自我,教師安排了“突破自我”沙盤游戲。在游戲中,學生隨意擺放各種微縮模具,并在沙盤中制造出一定的場景。教師則根據他們擺放的內容,分析學生的性格。如有一名學生將獅子放在了沙盤的中間,獅子代表勇猛和攻擊性,而這位同學在實際生活中也表現得容易激動、憤怒,也常常和他人產生矛盾。因此可以判斷該學生具有沖動、果敢的性格。教師接下來要引導該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例如可以給他講述“將相和”的故事,讓他意識到,廉頗也是一個沖動、勇敢的人,但是,廉頗卻能很好地控制調整自己的內心,最終和藺相如成為好朋友。該學生認識到如果自己想和同學搞好關系,就要像廉頗一樣,學會控制自己,和他人友好相處,繼而突破自我,將性格弱點轉化成優勢。

沙盤游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神秘性,能很好地吸引學生參與。學校在建設游戲室,創建校園物質文化的同時,還要積極培訓專職的心理教師,讓他們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專業服務,解決他們的心理困擾。

(三)聯動家長力量,組織專題講座

學校和家長應該形成家校合作的模式,更好地優化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園文化改造中,學校要改變由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種單一的模式,轉而思考如何能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教師可以邀請從事心理健康工作方面的家長,讓他們來到學校,設置專題講座。

由于部分學生在和父母溝通的過程中,存在代溝,為了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教師設計了“我會和父母溝通”專題講座。該講座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針對家長,邀請在親子溝通方面有經驗的,給家長介紹如何解決和孩子之間的代溝問題。第二部分針對的是學生,教師聯系班級中和孩子關系良好的家長,請他們來到學校中,給其他學生說說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和孩子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該如何處理好彼此的關系。這些家長可以用自己的切身經驗,給其他學生出謀劃策,幫助他們解決親子問題。第三部分則是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參加講座。教師選擇一些親子關系中的明顯問題,組織學生和家長展開辯論,說說在這些情況下,到底是孩子的錯還是家長的錯,讓他們在實際范例的引導下,學會辯證思考問題。

在利用家長資源時,教師可以利用家長的專業性,讓他們幫助其他家庭解決心理健康問題。此外,還可以構筑具有互動性的交流平臺,讓家長可以暢談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得到的啟迪等。

三、秉軸持鈞,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心理測評,量化行為方向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行為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積極探究如何更好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行為文化建設,采用一些創新的教育策略。通過心理測評的方法,可以將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數量化,進而測量個體心理因素水平和個體心理差異。教師可以根據心理評測的結果,量化分析,了解學生屬于哪一類性格,并引導其后續的行為方向。

鑒于不少學生都有拖延癥的問題,教師設計了“不再拖延”心理測評活動。首先,綜合采用語言文字類測試和非語言文字類測試,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分析學生填寫的數據和語言表達的內容,判斷他們是否存在拖延癥,情況如何。其次,根據拖延癥的嚴重情況和學生的性格特點,給學生指明未來行動的方向,幫助他們解決拖延問題。如推薦學生采用“列計劃表”的方式,每天開啟鬧鐘,定時提醒自己完成計劃表的內容。又如可以采用同伴監督法,讓同伴常常提醒自己是否完成了任務。最后,引導學生結合心理評測的結果,正確認識自己的問題,并選擇適合自己的行為方向,試著養成習慣。如有一名學生放學時常常四處閑逛,因此拖延了回家做作業的時間,他和同伴形成了互助小組,相互監督,借此解決了問題。

通過心理評測,教師能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并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這樣能幫助學生化解心理問題,調整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心理咨詢,引導自我調適

心理咨詢也是一種調整學生行為習慣的好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文字等交流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共同商討,找到解決方法,設定對應的策略。這樣能引導學生自我調適,幫助他們恢復心理平衡。

結合“換個想法心情好”主題,教師設計了心理咨詢活動,學生可以采用面談或網絡留言的方式,講述自己的心理問題,說說自己在什么時候心理情緒不好,容易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教師則根據實際情況,給他們推薦若干種自我調適的方法。如有的學生反映自己近期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而出現郁悶的心情。教師鼓勵他換個想法,將成績因素變成促進自己交流的動力。他可以加入同伴互助小組,在同學的鼓勵下,共同學習,這樣能一舉兩得,既能提升成績,又能在交互活動中消除負面情緒。同樣是郁悶情緒,有的學生是因為和同伴吵架。教師則鼓勵他換個想法,認識到真正的友誼都曾經歷紛爭。該學生可以利用同伴的生日,為他準備一份用心的禮物,借助這個機會緩解彼此的關系。結合不同的解決方法,學生逐步解決了各自的問題,

通過面談、書信、網絡和電話等形式的心理咨詢,學生能逐步找到解決心理問題的對策,提升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進身心健康。

(三)心理實踐,熏陶協作意識

心理實踐指的是圍繞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創設特定的情境,組織他們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他們會面臨很多心理問題,包括如何調整個人心態,如何消除與同伴的心理隔閡等。

在“眾人劃槳開大船”主題活動中,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到心理實驗中。在“空間折疊”這個游戲中,學生分小組活動,所有小組成員都要站在一張報紙上。然后折疊報紙,學生依然要確保全體成員都站在報紙上。繼續折疊,直到有成員站不上去為止。學生發現,要在游戲中獲勝,就必須具有團隊合作意識,他們采用了抱、托、背等方式,使用“疊羅漢”的方式,讓更多成員能站在報紙上。在心理實踐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一個小小的游戲都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得到好成績,那么在班級建設中是否需要同心協力。學生可以思考自己在班級團隊中起到的作用,并更好地融入合作共贏的班級建設中。

通過心理實踐活動,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也漸漸提升了個人親和力,他們能更好地和同伴討論問題,在友好協商中消除困擾,共同進步。

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時,教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育途徑,創新教學策略。這樣才能構筑以文化人的書香校園,高效構筑學習共同體,豐富校園文化。同時,也能改善學生的心理問題,讓他們以更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社會生活,得到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崇寶.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個案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3(4):1-2.

[2]賴正平.校園文化建設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天津教育,2022(08):55-57.

(責任編輯:呂研)

猜你喜歡
文化建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