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

2023-08-26 00:49王偉
大學·課外閱讀 2023年7期
關鍵詞:創新研究

王偉

摘? 要:文章首先對大數據的內涵以及大數據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進行了闡釋,大數據時代,發掘海量數據能夠掌握用戶的行為習慣,精準了解用戶以創造更大的使用價值,各行各業都在探索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高校思政教育事業也一樣,挖掘學生大數據,利用學生大數據做好學生課業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其次對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難點進行分析,主要體現在學生大數據的收集、大數據倫理以及安全、大數據人才缺乏三個方面。最后綜合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大數據改革的策略和措施,旨在讓高校思政教育變得更加科學、更加有效。

關鍵詞:大數據北京;大學思政教育;創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1-0041-04

高校思政課程難以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思政教育,究其根本在于高校對學生的思想狀況難以做到精準了解,盲目開展廣泛的、點對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導致出現內容涵蓋多、面對人群廣、形式較老套等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大數據價值得以體現,構建學生大數據平臺、智慧校園、融合社交網絡平臺等,充分挖掘學生的思想狀況大數據,通過規整學生各類大數據,作為對學生思想輿情評價和了解的依據,依托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思政薄弱點,對癥下藥,實行個性化思政教育,讓高校思政教育變得更加有效。

一、大數據概念以及大數據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

(一)大數據的概念

隨著社會從互聯網時代走向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技術在我們生活中已不少見,大數據指的是充分挖掘用戶的各類行為數據,對各類行為數據進行歸納整理,挖掘出行為數據背后的價值,從而讓數據發揮更大的價值,比如我們生活中的購物推薦、資訊推薦等,都是大數據技術收集用戶的購物習慣、瀏覽習慣后進行商用推薦,獲取商用價值的一種表現。大數據技術有著“4V”特征:1.數據體量大(Volume);2.數據類型繁多(Variety);3.價值密度低(Value);4.利用速度快(Velocity)。大數據技術通常和云計算技術結合,兩者難分難舍,就像是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面。

(二)大數據對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

我國“十三五”規劃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的戰略規劃,2022年8月1日教育部印發的《教育部關于推進新時代普通高等學校學歷繼續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推進數字化轉型發展”的概念,強調“要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水平……要充分運用技術手段,創新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辦學管理方式”[1]。由此可見,大數據影響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對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1. 增強對學生數據的挖掘能力

不管是知識教育還是思政教育,學校要想提升教育成效,必須把握好學生的課業信息及思想狀況信息。高校思政教育,過去難以實現個性化思政教育是因為無法精準判斷學生的思想輿情。而大數據技術能進一步增強對學生各類行為數據的挖掘,如收集學生圖書館借閱記錄、社交網絡發言記錄等,通過挖掘學生行為數據對學生思想和心理狀態進行描寫,能夠客觀地發現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特點,實施個性化思政教育,讓目標更加清晰[2]。

2. 加強校園輿情把控能力

校園輿情反映的是學生的思想狀況,比如學生議論食堂價格,或是對校園事件提出不同的看法,這些都是校園輿情。學校面對校園輿情宜疏不宜堵,及時解決校園輿情,查明真相,給學生合理說法。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能夠加強校園輿情把控能力,構建大數據信息平臺,第一時間了解學生輿情,實施管控措施和解釋措施,加以引導。尤其是一些過于激進、傾向有問題的輿情,應及時處理,正向引導。

3. 完善思政教育評價與管理機制

在思政教育中,匯聚學生參與思政教育的各類信息,通過判斷某一次思政教育的參與人數、活動留存人數等,找到大學生的興趣所在;或是直接聽取學生意見及建議,作為思政教育的綜合評價。學校對癥下藥,對思政教育進行優化管理,讓思政教育盡可能符合學生口味,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二、大數據技術改進高校思政教育的難點

(一)大數據收集及分析的難點

應用大數據技術優化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難點在于如何收集及分析學生大數據。一方面是收集數據,大數據有著數據類型繁多(Variety)和價值密度低(Value)的特點,利用大數據收集的學生信息繁復多樣,哪一個是有效的數據,又能夠反映怎樣的問題,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另一方面是分析數據,對收集來的大數據,如何才能分析出其內涵,并給學生的思想狀況給出科學的評價。在商業體系中,已有了完善的大數據管理工具以及大數據算法,但是與學生心理和思想狀況大數據分析總有不匹配之處[3]。

(二)大數據的倫理及安全問題

在大數據技術發展的今天,倫理和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利用大數據技術創新高校思政教育也必然會出現這一類問題。首先是倫理問題,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對學生信息的精準了解必然會對學生進行信息采集和動態監測,了解學生生活習慣、行為動向、健康狀況、社交情況、社交發言等,這無疑是對學生個人隱私的侵犯,可以說法律倫理問題既是卡在大數據技術的攔路石,也是保護個人隱私的神圣土壤。其次是安全問題,如果收集學生各類大數據,而學校對學生的數據保護不當,很可能受到外界不法分子的攻擊,使學生重要的信息被竊取,這不僅會給學校帶來極大的損失,也可能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傷害,因此安全管理必須從嚴,針對現有技術措施進行完善,將網絡安全技術應用到學生數據領域[4]。

(三)大數據人才短缺的問題

如今在高校思政教育領域,大多是思政教育人才,并非大數據人才,相關工作人員的大數據專業能力不強,這無疑是傳統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一大挑戰。大多數思政教育工作者沒有參與過大數據管理工作,就會造成他們在工作中產生一系列問題和工作偏差,自身也會不適應并產生抵觸心理。高校缺少專業大數據技能人才,導致大數據技術難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發揮作用。

三、大數據技術優化高校思政教育的措施和建議

(一)轉變教育觀念,完善頂層設計

良好的認知是展開工作的前提,學校和教師要明白現代社會下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優勢,轉變教學思路,著手探索大數據技術優化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齊心協力找出當前思政課程教學的不足,積極學習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先一步研究試行,分析試行后,再決定如何全面推廣。完善頂層設計,圍繞“大數據優化思政教育”這一話題,組織課題教研,組織教研小組,查閱參考文獻,出方案、出計劃、出決策,落實思政教學改革戰略。

加強師資團隊建設,重點培養教師的數據素養。在信息化、數據化時代,信息化教育事業在不斷發展和創新,教師作為我國教育事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強高校教師數據素養,也是在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并為大數據技術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打下基礎。

(二)發展大數據平臺和適用算法

嘗試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思政教育之中,最重要的是對學生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這一步是從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關鍵。發展高校大數據平臺技術,作為一個歸總和分析學生各類大數據的集成信息化平臺,可實現眾多數據信息的快捷處理。建立大數據平臺后,還要建立起與數據管理相匹配的算法或運營管理機制,商業信息算法并不適用學生數據算法,在數據存儲分析工作中,應該改變傳統數據整合方式,充分使用云計算方法來提高數據分析的精準度,開發獨特算法,進而提高大數據技術應用的有效性[5]。

(三)合理發掘學生大數據

可探索的發掘學生大數據的途徑有三點。一是從“智慧校園”獲取數據,“智慧校園”是一個重點突破口,它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教學管理模式,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讓學校以信息化的形式運作,方便教師或學生使用。利用智能識別技術,記錄學生的數據,例如學生利用智慧校園系統,查找空缺的自習室或自己所需要的圖書資源,大數據平臺連接教務處即可獲取學生的數據,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平臺了解學生在食堂、宿舍的活動數據。二是融合社交平臺,突破傳統的數據管理限制,采用互聯網社交平臺方式,全方位將與學生相關的信息數據進行有效整合,能夠實現數據信息資源的高效交流,進一步增強收集數據的完整性,如從學生的微信群中獲取數據資源,從學生的社交平臺發言中獲取數據資源等。三是多方人員對學生的資訊反饋與評價,高校輔導員的角色應該是教育系統的中樞,是各方人員的聯系者,展開與多方面人員的溝通與交流,妥善收集學生的資訊等,綜合多方面人員資訊,對學生做出評價,作為數據記錄在大數據平臺上[6]。

(四)重視學生數據倫理安全和存儲安全

數據倫理安全和存儲安全問題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對學生信息的精準了解,就必然會對學生信息進行采集和動態監測,了解學生生活習慣、行為動向、健康狀況、社交情況、社交發言等,不管是從智慧校園中獲取數據,融合社交平臺獲取數據,還是從多方人員中獲取評價與反饋數據,都應該建立在倫理安全的基礎上,尊重個人隱私,遵循法律條規[7]。另外,要重視數據存儲安全,根據國家等保制度,配置有效的防火墻,做好網絡防護,切實保護學生數據不被泄露[8]。

(五)利用大數據,實現個性化思政教育

現代教育講究“因材施教”,講究“個性化教育”,高校思政教育也一樣,學校針對學生的興趣所在或者思想問題所在,將學生適當分層,布置針對性的思政教育措施。通過上述各方途徑,在大數據平臺上分析學生思想和心理狀況,教師可在大數據平臺獲取學生直觀的數據測評,進一步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在對學生進行綜合了解之后,進行個性化教育、針對性教育。比如通過作業和考核大數據分析學生對思政知識的掌握情況,A學生不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B學生對我國對外開放的意義與難點總結不到位,那么就要分別對兩位學生展開不同的教育,補足學生在思政課上的不足。發現學生出現比較極端的思想或沉迷網絡導致迷失自我,思政工作者應進行點對點教育,引導他們走向正途[9]。

(六)拓展線上思政平臺,大數據推送相關內容

線上途徑是靈活的,形式是自由的,也是學生熟悉的、樂于接受的,利用線上途徑展開思政教育,學生可以自由自在地發言,相互分享見解,辨析他人的觀點。因此,高校拓展網上途徑,配置模塊化文章,組織線上思政課程、組織紅色觀影、開通舉薦舉報窗口、辨析校園輿情等,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線上思政教育平臺接入高校大數據平臺,分析學生感興趣的思政內容是什么,綜合分析學生在哪一方面還存在不足,推送針對性的文章內容,設置相關話題模塊,引導學生進行探討,在其中滲透思政教育,用正向、積極的思想引導學生改變思想中的偏差[10]。

(七)利用大數據,優化思政課程內容

圍繞“上好一節思政課”的目標,必須思考如何才能提高思政課程的有效性,原則上要讓思政課程具有親和力,能夠讓學生參與其中,不管是常規課還是活動課,應從高校思政工作的對象入手進行分析,分析他們是否融入思政教育之中,是否具有情感互動,感受是怎樣的,有哪些改進之處。一直以來,思政教師往往得不到學生的反饋,學生和教師的聯系較弱,不利于思政課程的改革和優化。

針對這種問題,利用大數據思維,轉化對思政課程的管理模式,教師可以利用數據化手段獲取信息,比如收集學生在第二課堂參與思政活動的人數、媒體傳播情況、思政活動留存人數等,也可以引導學生對思政課程評價打分并留下意見建議,形成“自下而上”的教學反饋,教師教的怎么樣、哪里還有問題等,教師收集學生對思政課程的反饋性評價、其他教師聽課的側面性評價等,從眾多評價中找出提及最多的問題,教師在后續思政課程教學中改進,盡可能解決學生提出的一些重點問題,努力讓思政課程更加完善。從學校角度來看,還可以將學生反饋的評價性數據作為對教師的考核,制訂相應的獎懲措施,對表現良好的、評價較高的教師給予獎勵,對表現較差的教師提出批評,這能夠增強教師的教學責任心,提升教學質量[11]。

四、結語

總而言之,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在探索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對高校思政教育來說,在大數據技術加持下,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實際思政現狀以及學生實際思政學習需求,從而構建個性化思政教育,讓思政教育更加完善,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推進新時代普通高等學校學歷繼續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 (2022-08-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43/202208/t20220816_653132.html.

[2] 吳俐.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 快樂閱讀,2022(03):108-110.

[3] 王琳. 基于大數據時代“智慧校園”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研究[J]. 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2):13-14.

[4] 李東坡,陳靜. 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與對策[J].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4(04):86-93.

[5] 張小陽,牛擴,韓雪. 全媒體融合場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體系構建研究[J]. 成才,2022(17):30-31.

[6] 遇洪濤. 大數據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配置優化探究[J]. 吉林教育,2022(17):66-68.

[7] 王蘇婭.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策略探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8(50):83.

[8] 劉光斌,夏雨軒. 習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論述的三重內涵——基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J]. 大學教育科學,2022(05):39-47.

[9] 石益. 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 才智,2018(04):112.

[10] 郭超. 新局·困局·破局:運用大數據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芻議[J]. 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50(03):112-118.

[11] 楊萍. 建黨百年視域下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徑探析[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15):145-147.

(薦稿人:盧毅,河北師范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邵秋露)

猜你喜歡
創新研究
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創新研究
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研究的新認識
醫學院?!半p師型”教師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研究
現代酒店餐飲行業營銷模式創新研究
高職院校會展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生產性信息通信技術創新研究
基于新形勢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現狀及創新研究
新形勢下交通運輸行業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
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