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遙生活、創作年譜(二)

2023-08-27 06:39江蘇程文
名作欣賞 2023年22期
關鍵詞:延川縣延川延安大學

江蘇|程文

1971 年

路遙二十二歲。本年,路遙掛名延川縣革委會副主任。

春天,路遙首次以“路遙”為筆名,發表詩歌《車過南京橋》。這首詩先由延川縣文化館油印小報《革命文化》刊發,后被陜西省工農兵藝術館《群眾藝術》雜志轉載。從此,路遙開始向中國文壇進軍。

5 月,路遙在曹谷溪幫助下,進入延川縣“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從事文藝創作,并跟隨曹谷溪學習采訪、照相。

7 月,路遙結識北京女知青林達,兩人一年前通過林虹有過見面之交。

8 月13 日,路遙的詩歌《老漢走著就想跑》發表在《延安通訊》日報。

9 月,路遙協助曹谷溪、白軍民等人,共同編輯詩集《工農兵定弦我唱歌》(后來改名《延安山花》)。

9 月28 日,路遙的詩歌《塞上柳》發表在《延安通訊》日報。

10 月,路遙接到朋友樊俊成來信,信中談到時事。一個月后,路遙回信,對時事表達自己的看法。

冬天,林達赴福建南坪探望父母。返回延川縣后,林達一度動念與路遙分手。

本年,路遙在經歷了政治失敗、初戀分手的雙重打擊之后,頑強地站立起來,開始了新的人生。他在文學創作上起步時得到了文壇伯樂詩人曹谷溪的大力幫助,并結識了一群才華橫溢、思想新銳的北京知青,從而順利地踏上了文學的征程。在愛情上,路遙得到了北京女知青林達的青睞,林達在路遙最絕望的時候給予了他溫暖和支持,這使路遙深為感動,不久兩人開始戀愛。1987 年,路遙向朋友朱合作談起自己的婚戀,朱合作后來回憶寫道:

路遙知道這是大家想聽他的戀愛經歷哩,就說:“我原來談的對象,不是現在這一個。那一個也是北京知青。談了一陣后,由于在‘文化革命’中,我當過群眾組織的頭頭,還當過延川縣革委會的副主任,人家就要逮捕我。我談的那個對象的一個同學,就給我寫信說,你現在處境不好,最好不要把她牽連了。我就給她那個同學回信,說,那就解除戀愛關系吧。而我如今這個婆姨,就和我頭一個對象在一塊插隊,她對我很同情。后來,人家也不逮捕我了,我又上了延安大學,她還一直幫助我。我當時的想法是,誰供我上大學,我就和誰結婚?!甭愤b接著還對我們說,他在經濟上沾過妻子林達的大光,路遙說:“人家家里光景好?!雹?/p>

本年,路遙寫作、發表的作品有:②

《車過南京橋》(詩歌),延川縣《革命文化》發表,陜西省《群眾藝術》轉載;

《老漢走著就想跑》(詩歌),《延安通訊》發表,《延安山花》收錄;

《塞上柳》(詩歌),《延安通訊》發表,《延安山花》收錄。

1972 年

路遙二十三歲。本年,路遙掛名延川縣革委會副主任。

1 月24 日,路遙與林達回郭家溝看望大伯大媽。此后,兩人確定戀愛關系。

同期,延川縣委向西安高校推薦了三名學生代表:路遙、劉世成、魯伯江。路遙和劉世成落選,只有魯伯江通過政審被錄取。

本年,路遙與曹谷溪、白軍民、聞頻、陶正等詩人組建延川縣工農兵文藝創作組,曹谷溪主編詩集《工農兵定弦我唱歌——延川縣工農兵業余作者詩選》(署名:延川縣革命委員會創作組選編),以延川縣革命委員會政工組的名義內部發行,共116 頁,收詩52 首。

春節,陜西人民出版社的編輯朱紹賢來延川縣探親,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與親友閑聊中,看到《工農兵定弦我唱歌》的油印本,朱紹賢看后很是欣賞,說:“讓我帶回去,向出版社領導匯報,爭取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睘榇?,曹谷溪去省城西安活動,最終陜西人民出版社同意出版該書,并將詩集改名為《延安山花》。

5 月,在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30 周年前夕,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詩集《延安山花》,該書收錄詩歌41 首(其中路遙詩歌6首)。詩集問世后產生了廣泛影響,西安《陜西文藝》雜志社數位編輯特地來到延川走訪作者們,從此延川“山花”作者群開始為世人所知,而路遙、聞頻、陶正、曹谷溪、白軍民齊名,被譽為延川“山花”的五虎上將。

8 月2 日,《陜西日報》刊登調查報告《〈山花〉是怎樣開的?——詩集〈延安山花〉誕生記》,文中表彰了路遙的創作。

8 月20 日,路遙與聞頻合作的歌劇《第九支隊》完稿。

9 月,曹谷溪創辦延川縣級文藝小報《山花》。

9 月1 日,路遙的詩歌《老漢一輩子愛唱歌》發表在《山花》創刊號。

10 月1 日,路遙與曹谷溪合作的詩歌《贊歌唱給毛主席》發表在《山花》第3 期。

秋天,路遙與北京知青陶正、張興祥一起被調到延川縣文藝宣傳隊當創作員,每月工資18 元。在此期間,路遙創作了很多詩歌,并開始嘗試寫敘事詩、散文、短篇小說。

11 月1 日,敘事詩《樺樹皮書包》發表在《山花》第5 期。

12 月16 日,短篇小說《優勝紅旗》發表在《山花》第7 期。

路遙在“文革”時期開始文學創作,從1970 年開始,他陸續寫作并發表了一些詩歌,這些詩歌以展現火紅年代、歌頌革命英雄和勞動模范為主題,內容上緊貼政治主旋律,藝術表現質樸生動、清新自然,富有濃郁的陜北生活氣息,顯示出路遙在觀察陜北農村生活、表現農村新人形象方面的獨特才華和蓬勃激情。

本年,路遙寫作、發表的作品有:

《燈》(詩歌,與曹谷溪合作),《延安山花》收錄;

《當年“八路”延安來》(詩歌,與曹谷溪合作),《延安山花》收錄;

《南湖的船——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五十周年》(詩歌),《延安山花》收錄;

《進了劉家峽》(詩歌),《延安山花》收錄;

《電焊工》(詩歌),《延安山花》收錄;

《山村女教師》(詩歌),《延安山花》收錄;

《老漢一輩子愛唱歌》(詩歌),延川《山花》第1期;

《贊歌獻給毛主席》(詩歌,與曹谷溪合作),延川《山花》第3 期;

《樺樹皮書包》(敘事詩),延川《山花》第5 期;

《優勝紅旗》(短篇小說),延川《山花》第7 期;

《促拍滿路花新填》(詞作),《路遙全集》(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收錄;

《寄劉鳳梅詞》(詞作),《守望路遙》(太白文藝出版社)收錄;

《第九支隊》(歌劇,與聞頻合作),《路遙全集》(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收錄。

1973 年

路遙二十四歲。秋天,路遙考入延安大學中文系。

1月16日,詩歌《老鍛工》發表在《山花》第9期。

2 月20 日至28 日,路遙受邀參加陜西省新聞出版局召開的小說、“三史”、連環畫業務作者創作座談會,會上路遙第一次見到柳青。

5 月23 日,短篇小說《基石》發表在《山花》第15 期。

6 月,延川縣發布了全國各大學招生的消息。

6 月,路遙參加了延川縣文教局招生辦公室組織的大專院校學員選拔“文化考查”考試。

7 月10 日,短篇小說《優勝紅旗》被《陜西文藝》創刊號轉載。

7 月16 日,短篇小說《代理隊長》發表在《山花》第17 期。

7 月24 日至25 日,路遙在延川縣延川中學參加大學入學考試,路遙的試卷編號是“133”。本次考試考生1000 多名,北京知青占了很大的比例。隨后,延川縣招生辦公室公布了考試成績,路遙的語政83分,數學22 分,理化30 分,平均45 分。

8 月1 日,路遙被選送陜西師范大學。但是,該校認定路遙是“文革”中的“造反闖將”,不予錄取。路遙接受朋友勸告,改報延安大學,但延安大學對路遙也產生了相似的顧慮。為此,延川縣委書記申昜開始四處奔走,為路遙爭取上大學的機會,他先后三次去延安大學,先是找到自己的堂弟、延安大學中文系副主任申沛昌,又找到自己的老師、延安大學校長王云風和自己的朋友、延安地委宣傳部部長馮文德,向他們不厭其煩地介紹路遙的情況,包括路遙的才華、毅力和創作成績,力促校方錄取。

8 月20 日,路遙被延安大學中文系錄取。

9 月1 日,歌詞《前程多輝煌》發表在《山花》第21 期。

9 月7 日,路遙入學延安大學中文系,中文系1973 級共有學生31 人(包括男生24 人,女生7 人)。開學后,解放軍代表白鳳武被任命為班長,隨后,路遙因出色的組織能力被全班同學公選為班長。

10 月,路遙赴西安參加《陜西文藝》編輯部創作座談會,結識陜西老一輩作家柳青、杜鵬程、王汶石等人。

11 月,路遙與曹谷溪合作的詩歌《歌兒伴著車輪飛》發表在《陜西文藝》第3 期。

11 月30 日,《人民日報》發表消息《重視群眾文藝創作 牢固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文中提及并表揚路遙的創作。

12 月,路遙參與延安大學組織的詩歌集《延安頌》的編輯工作。

12 月,路遙參加延安大學慶祝元旦文藝晚會。路遙為此創作了組歌《我們生活在楊家嶺》,中文系1973 級全班同學集體演唱,演出獲得圓滿成功,路遙從此在延安大學名聲大振。

12 月,創作的歌曲《清格朗朗流水幸福渠里來》被收入《革命歌曲選》。

本年,路遙考入延安大學,這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大轉折。路遙20 世紀在五六十年代,因他生長在陜北高原,深受陜北民間文化的影響,在中小學他接受的是紅色教育,所以路遙早期的知識面和思想視野是比較狹窄的。到了六七十年代,路遙與北京知青們展開了廣泛的交往,同時和“山花”作家們有了密切交流與合作,極大地促進了路遙的成長,開闊了他的視野。尤其是路遙進入延安大學后,他博覽了中國現代文學和外國文學(包括他最愛的俄羅斯文學)經典名著,開始接受世界先進的精英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他的思想水平和創作理念從而攀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為他日后成長為真正的作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年,路遙寫作、發表的作品有:

《老鍛工》(詩歌),延川《山花》第9 期;

《基石》(短篇小說),延川《山花》第15 期;

《代理隊長》(短篇小說),延川《山花》第18 期;

《前程多輝煌》(歌詞),延川《山花》第21 期;

《歌兒伴著車輪飛》(詩歌),《陜西文藝》1973年第3 期;

《清格朗朗流水幸福渠里來》(歌詞),《革命歌曲選》(人民文學出版社);

《楊家嶺松柏萬年青》(歌詞),《延川文典·山花資料卷》陜西人民出版社;

《解放軍野營到咱莊》(歌詞),《延川文典·山花資料卷》陜西人民出版社;

《我持鋼槍望北京》(歌詞),《延川文典·山花資料卷》陜西人民出版社;

《中南海的燈光》(歌詞),《群眾藝術》(有待考證);

《我們生活在楊家嶺》(歌詞),未刊。

1974 年

路遙二十五歲。春天,路遙去西安《陜西文藝》雜志社做見習編輯。

2 月10 日,詩歌《今日毛烏素》發表在《山花》第27 期。

2 月,主編的詩集《烈火熊熊》出版,該書收錄了延安大學中文系1973 級全班同學創作的詩歌43首(包括路遙與張子剛、許衛衛、白正明合作的長詩《烈火熊熊》及路遙的短詩《爆破手》)。

3 月,詩集《延安山花》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增訂再版,并通過香港三聯書店發行海外,國內印數達28.8 萬冊。

春天,路遙與延大學友徐來見一起去延川縣,輔導農村社員學習中央文件。

5 月,路遙到西安《陜西文藝》雜志社做見習編輯。

6 月,路遙參加陜西省文化局召開的文學創作座談會。

6 月8 日,歌詞《工農兵奮勇打前鋒》發表在《山花》第31 期。

7 月,路遙與詩人金谷合作的長篇政治抒情詩《紅衛兵之歌》發表在《陜西文藝》第4 期。

9 月,散文《銀花燦燦》發表在《陜西文藝》第5 期。

本年,路遙寫作、發表的作品有:

《今日毛烏素》(詩歌),延川《山花》第27 期;

《烈火熊熊》(詩歌,與張子剛、許衛衛、白正明合作),《烈火熊熊》收錄;

《爆破手》(詩歌),《烈火熊熊》收錄;

《工農兵奮勇打前鋒》(歌詞),延川《山花》第31 期;

《紅衛兵之歌》(詩歌,金谷合作),《陜西文藝》1974 年第4 期;

《銀花燦燦》(散文),《陜西文藝》1974 年第5 期。

1975 年

路遙二十六歲。本年,路遙在西安《陜西文藝》雜志社做見習編輯。

2 月12 日,路遙與林達、邢儀、吳伯梅在郭家溝的大伯大媽家里過年。

2 月,散文《燈火閃閃》發表在《陜西文藝》第1 期。

5 月,主編的詩集《延安頌》完稿。

夏天,路遙赴《榆林報》社,進行寫作實習。

仲夏,路遙與林達南下赴福建,看望林達的父母。路遙將自己在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寫下,致信老師申沛昌,表達了他對祖國命運的擔憂和關切。

國慶,路遙以見習編輯身份參加《陜西文藝》雜志社舉行的會餐。

10 月,散文《不凍結的土地》發表在《陜西文藝》第5 期。

11 月,路遙參加《陜西文藝》雜志社召開的陜西省短篇小說創作座談會。這次座談會規模很大,后來成為“文學陜軍”主力的知名作家幾乎全都到會參加,其中包括陳忠實、賈平凹、鄒志安、京夫、王蓬、曉雷、李鳳杰等上百人。

12 月9 日,路遙與作家李知、董墨合作完成散文《吳堡行》。

路遙在延安大學上學期間,每月領取國家補助金19.5 元,1974 年至1975 年他去西安《陜西文藝》雜志社做見習編輯,每月賺得工資20 元。同時,林達在延川縣革委會通訊組工作,由于得到通訊組長曹谷溪的關照,每月領取高工資38.5 元,在經濟上大力援助路遙。但是,路遙從延川時期已經開始嗜好抽煙,加之他交友廣泛,有時他還要幫扶老家的父母弟妹,他又不擅長精打細算,本著一種輕視金錢、揮灑金錢的不切實際的生活方式,所以經常陷入困窘的經濟狀況,金錢問題成為困擾路遙一生的重大難題。

本年,路遙寫作、發表的作品有:

《燈火閃閃》(散文),《陜西文藝》1975 年第1 期;

《不凍結的土地》(散文),《陜西文藝》1975 年第5 期;

《淺談散文及其他》(講話稿),未刊。

1976 年

路遙二十七歲。秋天,路遙入職西安《陜西文藝》雜志社,擔任初審編輯。

1 月,路遙組織全班同學捐款,佩戴黑紗悼念周恩來。

2 月,散文《吳堡行》發表在《陜西文藝》第1 期。

2 月,主編的詩集《延安頌》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4 月,短篇小說《父子倆》發表在《陜西文藝》第2 期。

7 月17 日,路遙與延安大學中文系1973 級全班同學合拍畢業照。

8 月2 日,延安大學中文系黨總支部對路遙的檔案寫下鑒定,其中批評路遙在延安大學三年期間“生活較散漫”。

8 月,路遙從延安大學畢業。延安大學本來準備安排路遙留校任教,延安地區文化館也有意錄用路遙。這時《陜西文藝》編輯部主編王丕祥、副主編賀抒玉親臨延安大學,要求調走路遙,經過多方努力,路遙終得調入西安。

9 月13 日,陜西省革委會教育局致函陜西省文化局,同意分配路遙到陜西省文藝創作研究室工作。從此,路遙進入陜西省文藝創作研究室的《陜西文藝》編輯部,在小說組擔任初審編輯。

本年,路遙結束大學生活,告別陜北,來到省城西安。三年來,他潛心攻讀中外文學名著,從事文學創作,并且走出校門,廣泛結交社會各界名流,為他日后成長為真正的作家奠定了學識、閱歷、人脈基礎。同時,路遙相當程度上藐視了學校教育,其行為表現有:經常缺課、逃課,上課睡覺打鼾;從來不做試卷,有時當手紙用;學習偏科嚴重,作息晝夜顛倒,生活懶散成性,邋遢不修邊幅。路遙毫不諱言自己是一個放任自流的人,慶幸的是他遇見了識才愛才的伯樂老師申沛昌,以因材施教的寬大胸懷包容和接納了路遙這位桀驁不馴的學生。

本年,路遙寫作、發表的作品有:

《吳堡行》(散文,與李知、董墨合作),《陜西文藝》1976 年第1 期;

《父子倆》(短篇小說),《陜西文藝》1976 年第2 期;

《延河路上三代人》(詩歌),未刊;

《黃河老水手》(散文),出處不詳。

1977 年

路遙二十八歲。本年,路遙在《延河》編輯部做編輯。

1 月,路遙與曹谷溪合作完成散文《難忘的24小時——追憶周總理1973 年在延安》。2 月,該文發表在《陜西文藝》第1 期。

3 月,參加陜西作協召開的短篇小說座談會。

11 月11 日,在西安完成短篇小說《不會做詩的人》。

12 月,南下赴漢中組稿,與作家王蓬相聚,此前兩人在1975 年結識。

本年,路遙托共青團陜西省委辦公室副主任、作家趙熙,將林達從延川縣委宣傳部調到省城西安,并在《陜西青年》雜志社做宣傳干事,從而使路遙與林達結束兩地分隔狀態,在西安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家。

路遙來到省城西安,加入陜西作協以后,他的文學事業從此登上了一個全新的臺階。西安作為中國的古老帝都,也是中國當代西部文化的中心地區,堪稱人才薈萃之地,陜西作協里更是詩人作家云集,專家學者濟濟一堂。路遙置身其中,既能與前輩時賢展開交流競爭,又能在各家之間切磋借鑒,經過思想觀念革新之后,路遙徹底拋棄了“文革”時期的文學模式,堅定地走上了現實主義、人道主義的文學道路。因此,從1978 年開始,路遙結束了他在“文革”時期的草創期創作,開啟了他在新時期的迸發期創作。

本年,路遙寫作、發表的作品有:

《難忘的24小時——追憶周總理1973年在延安》(散文,與曹谷溪合作),《陜西文藝》1977 年第1 期。

1978 年

路遙二十九歲。本年,在《延河》編輯部做編輯。

1 月25 日,路遙與林達在延川縣城舉行婚禮。

1 月,短篇小說《不會做詩的人》發表在《延河》第1 期。

2 月,擔任柳青長篇小說《創業史》(第二部)的責任編輯。

3 月,參加《延河》編輯部召開的短篇小說創作座談會。

9 月,在西安用一周時間,完成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初稿。

11 月,參加陜西省委在西安召開的文藝創作大會。

12 月18 日,參加陜西作協同事袁銀波的婚禮。

12 月20 日,陜西作協任命胡采為主席,鄭伯奇、王汶石、杜鵬程、傅庚生為副主席,李若冰為副主席兼任秘書長。

本年,與林達婚后感情不和,兩人的關系開始出現裂痕。

冬天,路遙因生活疏忽大意,導致煤氣中毒,被《延河》編輯部同事們及時發現并急救,才得幸免于難。

本年,路遙寫作、發表的作品有:

《不會做詩的人》(短篇小說),《延河》1978 年第1 期。

1979 年

路遙三十歲。本年,在《延河》編輯部做編輯。

1 月,短篇小說《在新生活面前》發表在《甘肅文藝》第1 期。

3 月27 日,在陜北完成短篇小說《刷牙》。本年,發表在甘泉縣《泉》雜志創刊號。

4 月至5 月,在西安完成短篇小說《夏》。

8 月,在延安完成短篇小說《青松與小紅花》。9月,發表在甘泉縣《泉》雜志第2 期。

10 月,短篇小說《夏》發表在《延河》第10 期。

11 月7 日,致信曹谷溪,談及為四弟王天樂招工一事。

11 月9 日,路遙與林達的女兒出生,據林達的朋友、畫家邢儀講述,女兒原本取名路草,后來改為路遠。

本年,路遙家庭生活的陰霾,由于女兒的降生暫時得到了驅散,路遙的母親馬芝蘭從陜北清澗縣老家趕來,住到西安路遙家中,專門照顧兒媳和孫女,遠在北京的林達的父母林彥群和袁惠慈,每月寄來30 元錢,幫助路遙、林達夫妻貼補家用。

本年,路遙寫作、發表的作品有:

《在新生活面前》(短篇小說),《甘肅文藝》1979 年第1 期;

《青松與小紅花》(短篇小說),《泉》1979 年創刊號;

《刷牙》(短篇小說),《泉》1979 年第2 期;

《夏》(短篇小說),《延河》1979 年第10 期。

1980 年

路遙三十一歲。本年,在《延河》編輯部做編輯。

1 月6 日,出差結束,乘機返回西安。

2 月1 日,致信曹谷溪,談及為王天樂要招工指標一事。

2 月22 日,致信曹谷溪,再次談及王天樂的工作問題。

3 月4 日,致信曹谷溪,專門談王天樂的工作事宜。

3 月17 日至23 日,參加陜西作協召開的創作、評論座談會。

4 月12 日至13 日,在西安寫作散文《病危中的柳青》。

4 月,應《當代》雜志主編秦兆陽的邀請,赴北京修改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在京期間,路遙既得到秦兆陽的熱情指導,也受到副主編孟偉哉的非難苛責。

5 月1 日,致信《當代》雜志編輯劉茵,協商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的發表事宜。

5 月1 日,致信曹谷溪,談到自己近期的創作情況,并再度提及王天樂招工一事。

5 月24 日,致信曹谷溪,懇求他為王天樂招工助一臂之力。

5 月,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發表在《當代》第3 期。

5 月,向《延河》雜志同事袁銀波借300 元錢,一個月后路遙還錢。

6 月,散文《病危中的柳青》發表在《延河》第6 期。

6 月26 日,參加《延河》《長安》《綠原》詩歌編輯座談會。

7 月10 日至20 日,去陜西省太白縣,參加農村題材短篇小說創作座談會。本次會議是《延河》編輯部恢復以來第一次組織老中青作家召開的座談會,路遙、陳忠實、賈平凹、王蓬、京夫、鄒志安、王曉新、蔣金彥、胡采、李星、肖云儒、蒙萬夫等作家、評論家20 余人到會,會議歷時10 天,對每位作家的創作都進行了討論,王蓬認為這“對陜西作家群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7 月29 日,參加陜西作協召開的農村題材創作漫談會。本次會議是北京《文藝報》編輯部派評論家雷達等人來陜西調研,陜西作協為此主持召開的。

7 月,短篇小說《青松與小紅花》發表在《雨花》第7 期。

8 月,短篇小說《匆匆過客》發表在貴州《山花》第4 期。

9 月,短篇小說《賣豬》發表在《鴨綠江》第9 期。

9 月,在陜北完成短篇小說《冬天的花朵》。

10 月,在西安完成短篇小說《姐姐》。

秋天,四弟王天樂得到曹谷溪幫助,曹谷溪拜托延安縣委書記張史杰,將王天樂的戶口從榆林清澗縣調至延安,使王天樂得以招工到陜西省銅川市礦務局鴨口煤礦,做了一名采煤工人,從此脫離農村,成為城市職工。

10 月,參加陜西作協第3 期讀書會。

12 月,短篇小說《冬天的花朵》發表在《袞雪》第2 期。

冬天,在西安寫作中篇小說《在困難的日子里》。

本年,完成短篇小說《月夜靜悄悄》(又名《月下》)。

本年,路遙的家庭生活再度出現波折。路遙的表妹王瑞(路遙二弟王衛軍的妻子)與路遙從小相識,王衛軍復員轉業后,分配到陜西省結核病醫院工作,路遙與王衛軍夫婦有了更多的接觸,后來關系不和,王衛軍調離西安去延安工商局工作。此后,兄弟關系疏遠,直至路遙去世。路遙的朋友曹谷溪談及此事認為:

衛軍心里有苦,其實他是誤解了路遙,因為路遙和王瑞是表兄妹,兩人從小就認識的。路遙病重期間,衛軍沒去看望,這件事情不能過多指責衛軍。③

本年,路遙寫作、發表的作品有:

《病危中的柳青》(特寫),《延河》1980 年第6 期;

《驚心動魄的一幕》(中篇小說),《當代》1980年第3 期;

《匆匆過客》(短篇小說),貴州《山花》1980 年第4 期;

《賣豬》(短篇小說),《鴨綠江》1980 年第9 期;

《冬天的花朵》(短篇小說),《袞雪》1980 年第2 期。

①朱合作:《路遙》,后黎博客2020 年7 月1 日。

②學術界流行的說法認為:1970 年路遙與北京知青作家陶正合作完成歌劇《盤龍壩》。2022 年8 月14 日,筆者通過微信采訪陶正,陶正回復堅稱歌劇《盤龍壩》是1971 年他獨立創作完成,與路遙無關。

③2021 年8 月26 日采訪曹谷溪錄音。

猜你喜歡
延川縣延川延安大學
《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征稿啟事
鄉村振興視域下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困境及對策
生態女性主義在霍?!都t字》中的研究
美麗的延川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無 題
“井工廠”鉆井技術在延川南煤層氣開發中的應用
延川南區塊煤層氣鉆井防漏堵漏技術優化
延安至延川高速公路即將建成
延川紅棗營銷對策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