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識教育視域下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的理念與策略

2023-08-28 11:00李惠萍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3年7期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通識教育課程設置

摘? 要:漢語言文學是高等教育的常設專業,專業知識體系龐大且復雜,涵蓋歷史、哲學、藝術、哲學、心理學及社會學等諸多門類,如何有效、科學地設置課程,是高校教育主體需要面對的重大教研課題。通識教育能使學生對不同學科都形成一定認識,對特定專業課程知識產生系統性、綜合性的了解。文章基于通識教育視域展開研究,聚焦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場域,提出在課程設置方面應突出高職院校自身特色,課程設置理念方面應突出人格教化、文化傳承、職業素養,在課程設置策略方面應突出精細化、滲透性、深入式,以此促進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通識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0-0135-04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亦被稱為“全才教育”“通才教育”,顧名思義,這種教育模式強調共通教育價值的生成與滲透,作用于不同專業的教育對象,旨在形成統一的知識構成、機能整合及價值體系[1]?;谥形鞣浇逃贩治?,通識教育自古有之,如我國古代教育對學習行為的指導及勸誡,《論衡》中強調“好學勤力,博聞強識”,《朱子全書》主張要“窮理之熟,融會貫通”,《中庸》指出應“博學慎思,明辨篤行”。古代西方許多教育家、學者也有類似觀點,如亞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人教育”、紐曼提倡的“博雅教育”等,其核心思想與通識教育高度一致。19世紀中后期,通識教育被確立為“顯學概念”,彼時人們意識到學術割裂、專業隔閡、知識鴻溝等問題,提出通識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知識寬度、廣度、深度,拓展學生科學主義、人文主義、實用主義視野,最終培養出對不同學科有所認識、能獨立思考、能實現知識融會貫通的“通才”。

與通識教育截然相反,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應以培養“專才”為目的,簡言之,在保持通識教育的基礎上,漢語言文學課程應具備鮮明的個性特征,尤其應該與普通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保持差異性。

一、通識教育視域下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分析

通識教育的基本特點是“通用性”,即通識課程適合各種專業的學生學習,或者說它可以為特定專業的學習奠定基礎、做好準備。例如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的通識課程包括“中國古典文學”“中國藝術史”“中國通史”“中華文化典籍”等,這些課程不存在功利性目的,也不涉及過于專業的理論,但通過通識課程的學習,能夠為接下來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如文字學、訓詁學、方言學、音韻學等)奠定基石?,F代高等教育發展呈現普遍的“頭部效應”,特別是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985”“211”“雙一流”等頭部大學的做法容易引來效仿,加上互聯網教學資源共享、中國大學慕課(MOOC)等影響,普通本科、應用型本科、高職院校等紛紛加入模仿頭部大學專業課程的行列,這必然導致整個高等教育系統課程內容、形式、結構等趨同。

但“課程趨同性”與“通識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研究對象,不同等級、類型的高校所培養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存在本質差異,在教學目標、社會定位、職業規劃等方面有著顯著區別,而“課程趨同性”并不關心人才培養理念及策略問題,只是單純的專業課程設置復制及培養方案雷同[2]。通識教育視域下塑造的漢語言文學專業“通識課程”,僅僅要求在該專業共同性、基礎性層面采取一致理念及一致策略,具體課程設置應遵循因地制宜、因校而異、因勢而為、因時而新的原則。簡言之,在通識教育視域下設置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應突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個性需求及特色理念。

二、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的理念

通識教育視域下,漢語言文學專業除了在共同的、基礎的課程方面(即通識課程)保持一致外,專業課程的設置應各顯特色[3]。這是由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趨勢所決定的,而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要適應“大眾化需求”,就要充分考慮受教育對象的多元性。從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出發,課程設置應秉承“注重人格教化、踐行文化傳承、培育職業素養”三大理念。

(一)注重人格教化的課程設置理念

人格(Personality)是社會學意義上的“自我”,是指個體相對社會所建構的獨特身心組織及行為范式,它具有穩定、連續、個性的特征,其構成也高度復雜,包括人的性格、認知、情緒、人際關系、信仰體系及道德倫理觀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人才,培養人才的關鍵在于人格教化,即個體人格應契合社會、適應社會,但在教育功利心理作用下,高職院校對于人格教化缺乏重視,即便漢語言文學專業這種蘊含濃厚人文情感、文化氛圍的領域也不例外。

在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方面,重心并非放在專業必修、選修及通識課程上,而是放在公共基礎課程上,強調學生學好外語、計算機、經濟常識、寫作技巧等方面,美其名曰“為職業生涯奠定基礎”。從這一角度出發,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需全面轉變理念,圍繞“人格教化”目標安排課程內容。

(二)踐行文化傳承的課程設置理念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高等教育出現了嚴重的實用主義傾向,不僅課程內容日漸趨于理性化、簡明化,高等教育整體維度也出現文化精神消亡的跡象。從職業教育實踐看,高職院校更像是特定職業人才、學歷及技術證書的“流水線”?;谕ㄗR教育視域分析,教育應遵循“文化性與科學性統一”的原則,而“文化傳承”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天然屬性,其課程內容的構成中包含大量歷史、文學、哲學、道德等要素,這些均為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4]。

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應堅持踐行文化傳承的理念,通過課程教學增強高職學生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由此形成的人文精神對未來職業生涯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三)培育職業素養的課程設置理念

對于一些用人單位而言,希望高職畢業生“來則即戰”,似乎學生從學校到單位之后,理應做到無縫銜接,立即投入工作。但人畢竟不是“定制機器”,高職院校走出來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進入用人單位后必然要經歷“新手到老手”的成長過程。但是,部分職業院校充分迎合用人單位的不合理要求,其主要方式就是“定制課程”,對用人單位需求相關度較小的課程進行刪減、弱化,將關注點聚焦在技能型、實踐型教學方面,如文案創作能力、網站編輯能力、報告撰寫能力等?;诮逃曈蚍治?,所謂“職業素養”是指人才在特定職業場景中的適應能力,很顯然學生掌握的知識類型越豐富、知識儲備量越大、知識融貫度越高,對其職業素養的形成就越有利。即便強調職業人才培養應突出“能力導向”“需求導向”,高職院校也不應一味迎合不合理的需求,否則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道路會嚴重受限,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應突出職業素養理念,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治事能力”。

三、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路

(一)突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質屬性

無論何種性質的高校,在開設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時都要遵循基本規律,如按照通識課程、公共課程(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等設計框架,而框架內的具體課程內容(教材)都是可以靈活調整的,這為突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質屬性提供了有利條件。該專業的本質屬性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學”“中國語言”,圍繞這三個維度設置課程,可適當提高課時比例及考評權重,減少部分課程內容(如大學英語),甚至直接去掉一些與漢語言文學專業本質屬性相關度不高的課程,如公共課程中的“計算機基礎”。

(二)突出高職院校地域資源稟賦差異

客觀上高職院校所在地理區域存在差異,這意味著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可獲得的文化資源稟賦、文學資源稟賦、語言資源稟賦等有著顯著區別?;谛1菊n程開發方式,高職院校應該充分利用地域優勢資源,獨立開發個性化、特色化的課程內容[5]。如河南地區的高職院??梢猿浞治铡爸性幕薄八未膶W”“中州雅韻”等教育資源,將課程設置為必修或選修類型,幫助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深刻了解區域文化底蘊。事實上,在校本課程開發方式引領下,高職院校對于地域資源的運用方式非常靈活,并非必須采取課程設置的方式,如配合專業必修課“中國古代文學”開發數字化教材,可以從本地著名文學家角度切入,如“晉語區唐代詩人生平研究”“三蘇文學作品研究”等,又如按照本地所屬方言區(粵方言區、吳方言區、客家方言區、徽州方言區等),基于“方言主題”開發漢語言文學專業必修課程“古代漢語”的配套教學內容。整體上,我國地域文化、文學、語言資源豐富,對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課程創新有很好的支持作用。

(三)突出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資的優勢

高職教師除了“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外,自身往往也專注于某一方面的研究,尤其漢語言文學專業體系龐大,教師在該領域的研究存在差異性優勢。因此,在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這種優勢,這樣不僅能夠放大通識教育視域下專業課程的差異性及特色性,也有助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自身的成長發展。以漢語言文學專業教研組為基本組織,整合師資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挑選符合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內容,進而打造“縱向深入”的課程形式。例如在“大學寫作”專業必修課的基礎上,深度學習八股文寫作方式、詩詞格律、明清小說創作架構等,引導高職人才形成一定的學術精神、意識及能力。

四、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的策略

將通識教育作為大背景,對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展開系統重構,首先要打破的就是固有課程設置方式,即通識課程、公共課程、專業課程的層次劃分形式。這種“層次劃分”造成了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之間的壁壘,很顯然不符合通識教育“博聞強識、融會貫通”的要求。但也要徹底消除長期以來高校課程“分科制”的慣性,尚存在許多阻力,如師資分配問題、學分調整問題、課時安排問題等。據此,可以采用“課程群”的重構方式,旨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邊界。進一步按照精細化、滲透性、深入式的創新思維,將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為“主干課程”“拓展課程”“實踐課程”三大板塊,具體策略如下。

(一)從精細化出發,設置漢語言文學專業主干課程

所謂“精細化”,就是采取一定手段壓縮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合并、刪減一些價值相似的課程,凸顯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干課程,這樣可以為校本課程開發、地域文化資源運用、教師專注成果展示等創造空間[6]。當然,應教育部高等教育中文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要求,一些核心課程不能被壓縮,并且要占較高的學分權重,主要包括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外國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等專業基礎(必修)課程,但選修課程、公共基礎課程等可以進行適當精簡。例如,與語言學概論相對應的文字學、訓詁學、方言學等可以適當壓縮,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相對應的先鋒文學、女性文學、少兒文學等可以適當壓縮,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主干課程基于“課程群”的方式呈現,以核心課程為中心,以選修課程、公共基礎課程、校本課程等為補充,進而打造“人格教化課程群”“傳統文化課程群”及“職業素養課程群”。以“文學概論”為例,將其作為核心課程,教學內容劃分為“文學創作”“文學觀念”“文學文本”“文學接受”四個維度,每個維度補充相應內容,如“文學創作”下補充寫作技巧課程、秘書學課程、戲劇影視文學課程、創意寫作課程等。

(二)從滲透性出發,設置漢語言文學專業拓展課程

所謂“滲透性”,主要是指以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為媒介,積極滲透本地文化、文學資源,并與高職院校其他學科、職業領域等建立關系,以此增強通識教育價值的影響力,以及擴大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覆蓋面。本質上,漢語言文學專業拓展課程的設置,是為了滿足高職院校學生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其所占學分權重低于核心課程,在人才培養活動中傾向于“人才市場需求導向”。

1. 專業知識拓展課程。專業知識拓展課程主要面向有志進一步深造的高職學生,以考研為例,可以設置考研專題課程,如美學、西方文學、文獻學、情報學等,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領域進一步“縱深開拓”。

2. 專業能力拓展課程。專業能力拓展課程主要面向學生綜合發展,即在不確定未來從事某一行業的前提下,全方位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如聽說讀寫技能),據此可設置一些實踐類課程,如寫作課、演講課、交際課等。

3. 職業素養拓展課程。職業素養拓展課程以明確的職業發展規劃為前提,如未來從事新聞行業、文秘行業等,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主干課程框架下,提高新聞寫作、文字編輯、公共關系學、文秘學等課程比例。

(三)從深入式出發,設置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課程

“深入式”旨在培養高職學生在某一領域的學術意識、攻關精神,其所研究的內容未必與職業發展相關,但有助于自我價值的實現。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課程設置方面,一方面以教師深入研究成果為引導,給予學生必要的學術理論、研究方法支持,另一方面以學生的興趣為前提,激勵學生在漢語言文學的細分領域鍥而不舍、深入鉆研。實踐課程的具體形式是“自主課題”,可在進入高職院校第二年(以三年制為例)設置,如學生對于宋史感興趣,可以擷取一個細分點,如“宋代方言與普通話的關系”“宋代科技成果”“北宋政治制度成因及對后世社會的影響”等,讓學生通過文獻查閱、實地調查、專家訪談等方式展開實踐。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通識教育視域下,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設置應合理把握“不變與變”的尺度,“不變”之處是指通識課程構成的基本教學內容體系,堅守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化”“文學”“文字”等基本屬性,“變”則是指要依據高職院校區域資源稟賦、人才培養目的、用人單位需求等靈活展開,要勇于突破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框架,避免對普通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模仿,走出一條特色化、差異化的課程創新路徑。

參考文獻:

[1] 江勇. 通識教育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的理念與策略[J]. 現代職業教育,2017(04):128.

[2] 李一琳. 通識教育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的理念與策略分析[J]. 科學中國人,2015(33):194.

[3] 關雪平. 基于通識教育背景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J]. 文學教育(下),2015(05):63.

[4] 員碧瑩. 新時期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及對策[J]. 文學教育(下),2022(09):118-120.

[5] 霍亮. 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創新探究[J]. 文學教育(下),2021(05):88-89.

[6] 梁栩菡. 高職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創新與實踐[J]. 才智,2020(13):6.

(責任編輯:淳潔)

作者簡介:李惠萍(1971—),女,本科,慶陽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漢語言文學專業通識教育課程設置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能力培養體系建設探究
通識教育與自由教育
文化多元視野下吉林省高師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工程教育認證模式T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設置與物流崗位職業證書的有效對接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應用型本科院?!巴ㄗR教育”的教務管理及對策分析
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