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岡?窟最早的“雙窟”最美的藻井、最動?的微笑

2023-08-29 09:02
海外星云 2023年8期
關鍵詞:藻井云岡洞窟

云岡第7、8窟(471年~494年)是云岡營造最早的雙窟,也是云岡中期石窟雕鑿的開篇之作。

重層布局的壁面、分欄長卷式浮雕畫面,窟口崖面上雕飾斗拱的窟檐外貌、重層樓閣式的高塔,刻畫出了中國漢式殿堂形式的格式布局。帷帳流蘇、畫面附榜題、獸面裝飾,完全表現出了佛教藝術中國化的深入,窟頂用蓮花與飛天裝飾出的平棊藻井,賦予了中國傳統建筑樣式以佛國仙境般的浪漫。

胡風漢韻,交相雜糅。不同文化在這兩座洞窟中,發生了最絢爛的撞擊與交融。

第7窟

第7窟位于石窟群中部,東與第6窟相鄰,西面緊靠第8窟,并與第8窟組成“同一形制、同樣規模、內容相連并緊靠在一起”的所謂“雙窟”。這是一組平面呈長方形的具有前后室且前室無頂的雙窟。據分期排年,此為云岡中期開鑿最早的洞窟,盡管在人物藝術造像及其藝術雕刻風格上,與早期石窟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在洞窟形制,壁面藝術設計布局等方面,有了極大的變化。

第7、8窟前室沒有窟頂而露天,清代在此修建三層三間式木結構窟檐(曾于20世紀90年代“八五工程”期間修整,其中第8窟重建),亦是云岡雙窟中的唯一。

第7窟前室東西壁風化嚴重,后室北壁分兩層,上為三世佛造像,下層圓拱大龕內置二佛并坐。南壁因為完全和山體隔離,因而保存較為完整,由下至上分為六層。第一層風化嚴重,雕刻無存。第二層窟門東、西兩側忍冬紋帶下雕二龕,東龕為盝形帷幕龕內雕坐方形榻、左手舉麈尾、右手扶榻面、身體斜倚、頭戴尖頂帽、留“山羊胡”的維摩像。西龕華蓋下文殊菩薩頭戴月形花冠,呈舒相坐于方座上,兩龕遙遙相對表現了維摩詰經中“文殊問疾”的故事,是這一佛教題材在云岡石窟的最早表現。

第7窟南壁最引人入勝的是明窗與拱門之間的長方形帷幕龕。此龕龕楣由15個方格組成,內雕蓮花。帷幕下對稱雕刻雙手捧物于胸、單腿跪狀供養天人6身。此6身供養天人發髻高聳、面貌詳和,斜坡纓絡緊身服裝,身形比例恰到好處,雙肩飄帶自然翻飛,成為云岡石窟造像龕在畫面布局、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經典組合。此供養天人形象龕,無論是龕形式樣表現,還是人物形象刻畫,都表現了設計上和制作上的精益求精,使人在觀察和欣賞中產生了極大的愉悅感,“美的享受”在這里真正實現了。不知何時,人們將第7窟的6個供養天人形象稱為“云岡六美人”,無疑,這是今天的人們對古代藝術家樸素而真切的贊譽。

在“六美人”的畫面兩邊均雕刻了類似于犍陀羅希臘式科林斯浮雕柱的立柱,雖然這些立柱并未塑造為立體感很強的滾圓形狀,同時雕刻規模也縮小了,但不雕刻任何內容的素面柱體及其對畫面的裝飾作用,已經足以顯示其犍陀羅藝術風格的特性了。

第7、8窟后室頂部雕刻是云岡洞窟平棊藻井中的精品,其中第7窟尤為突出。此頂部平棊分為6格。各格內中心各雕一抹角疊砌藻井,井心雕團蓮,四周繞以成雙飛舞的飛天形象。枋間交叉處亦雕團蓮,拱上飛天亦成雙成對面向團蓮飛舞。整個頂部雕團蓮8朵,飛天48身,其中藻井團蓮6朵,每朵圍繞8身飛天,平棊枋兩個十字交叉處各雕大團蓮,枋上雕刻面向團蓮的飛天形象。這里,以平棊藻井這種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筑形式造就了一個花團錦簇、絢麗繁榮的佛國天宮景象,外來宗教文化和中國建筑文化有機結合!

第8窟

第8窟和第7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完全借鑒了第7窟的模式。中期洞窟華麗繁復,題材增多,在第8窟中出現的多臂多首騎動物的護法神像,最為稀有,這是早期洞窟所不曾雕鑿的新題材。

在第8窟前后室間,高約5.8米、寬約4米的窟門上層對稱雕刻佛教中八部護法神的護法神像,即鳩摩羅天與摩醯首羅天,兩像造型奇特,雕像的立體感即有鮮明的浮雕輪廓,又具有濃厚古希臘雕刻作品的特點:窟門西側騎乘孔雀的鳩摩羅天,五頭六臂,面若童子。有的手中托舉日月,有的手持弓箭,左下手,當胸拿著斑鳩,具有濃郁的異域風情;東側騎神牛的摩醯首羅天,三頭八臂,面型渾圓,兩側小頭戴尖頂帽,主臂一手叉腰,一手持谷穗,其余手臂或托日月,或執弓箭,或提如意。

多首多臂天神形象來源于古印度神話中的天神濕婆和毗濕奴,他倆一位可以毀滅宇宙,另一位則能夠創造世界。這種將婆羅門教大神轉化為佛教護法神的現象,是印度密教思想的反映,完全屬于西來像法,為中西石窟寺的絕版遺存。

第7、8雙窟明窗內雕刻內容均為坐禪比丘在大樹下的畫面:最下層為山巒雕刻,山中有植物生長,參天大樹下,僧衣由頭頂向兩側披下,只留出臉龐的比丘參禪打坐,座旁放著水瓶,樹上掛著坐禪者的行囊。壁面所雕刻的兩位坐禪比丘不僅以僧衣圍著頭頂,而且他們的頭向一側歪斜著,呈瞌睡狀。比丘的這種表現,與坐禪中“頂脊端直,不動不搖,不委不倚,以坐自誓,脅不住床”的要求相差甚遠,然而,正是這種形態,極其寫實地表現了“凡夫俗子”在修禪時的形象,這是藝術生活化的典型,是藝術家在藝術創造時對生活的真實描寫。

特別難得一見的是位于明窗西側內角的露齒酒窩供養菩薩形象,高約兩米,戴“半月”花冠,長發由耳后披至兩肩,素面圓形頭光,身著緊身長裙,斜披絡腋,雙臂挎飄帶。菩薩雙手合十,頭略略傾向右前方,左腿直、腳踏實,右腿略彎、腳前掌著地,赤腳立束帛座上,形態自然輕松、雍容華貴。面部表情呈現為露齒一笑,兩嘴角微微上翹,露出六顆潔白的牙齒,兩頰一對酒窩,是云岡石窟唯一露齒酒窩微笑菩薩。網友親切地稱其為“萌菩薩”。

初步統計,第8窟現存各類佛教人物造像900余尊(身)。

云岡的中期洞窟雕刻,西來之風不斷,胡風胡韻濃郁,漢式建筑、服飾、雕刻技藝和審美情趣逐漸顯露出來,中西文化的融合,在工匠洗練的刀法中流淌出來,給人以自由、活潑、奔放的感覺。

這些富麗堂皇的洞窟建筑,絢麗多彩的石刻藝術,驚世駭俗的偉大創造,是中華民族奉獻給全人類的不朽杰作。

猜你喜歡
藻井云岡洞窟
傳統經典藻井紋樣——創意百變寶相團花
我和云岡的緣分
洞窟驚魂
洞窟驚魂
《麥積山石窟初期洞窟調查與研究》介評
大同云岡第1、2 窟圖像構成分析
中唐早期莫高窟藻井圖案研究
微設計 中國傳統建筑篇 比擬蒼穹—— 古建筑中的藻井之美
莫高窟里看藻井
云岡旅游商品包裝設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