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高質量環境保護的現狀與對策

2023-08-29 12:09王珊李瓊
經濟師 2023年8期
關鍵詞:污染治理綠色發展環境保護

王珊 李瓊

摘 要:山西省知難而進,奮力推進綠色發展,環境保護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就,同時也存在一些困難。從產業轉型、能源消費、污染治理等方面全方位強化環境保護,是當前山西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環境保護 污染治理 綠色發展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8-117-02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大氣、土地、水、林草、野生生物、遺跡等。環境保護是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科技等手段,保護自然資源、防止環境污染和破壞、保證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系統工程,是人類生存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保護環境是國際性共識,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從社會和政府管理的角度說,環境包括環境空氣、水環境、聲環境、輻射環境、生態環境。本文從山西省的實際出發,主要分析環境空氣和水環境。

近年來,山西省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奮力推進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從政策、督查、投入、科技、宣傳等方面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環境質量不斷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自然條件、發展歷史、產業結構等原因,山西省環境保護工作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進一步采取措施以鞏固和發展環境保護的成果,建設美麗山西。

一、山西省環境保護的現狀

2022年,山西省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同比下降,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同比持平。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基本接近全國平均水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全省受污染耕地全部落實安全利用措施,重點企業土壤污染隱患得到整改。同時也要看到,山西省環境保護還面臨很大挑戰和困難。

(一)環境空氣方面

山西是我國煤炭生產和消費大省,重工業和化工產業比重也比較高,這是工業污染排放多的主要原因。大氣污染既有傳統煤煙型污染,也有臭氧、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污染,主要污染物為SO2、NO2、PM10、PM2.5、CO、O3。2022年,11個地級市環境空氣SO2、NO2、PM10、PM2.5年均濃度分別為12μg/m3、31μg/m3、74μg/m3、38μg/m3,CO和O3-8h百分位數平均濃度分別為1.4mg/m3和166μg/m3??v向比,平均濃度下降了,但年平均濃度還是偏高。

2022年,除大同市外,其他地區空氣質量均未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從全國看,近年來全國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山西省一直處在后列。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20個城市中總有山西省的幾個城市。

(二)水環境方面

2022年全省地表水水質整體屬輕度污染。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進行評價,實際監測的180個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的斷面129個,占實際監測斷面總數的71.7%,同比上升9.4個百分點;重度污染(劣Ⅴ類)的斷面4個,占實際監測斷面總數的2.2%,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省域內最大河流是汾河,其中下游污染嚴重。工業廢水排放量較多,其中化工、煤炭采選、電力、焦化、冶金五大行業廢水排放量最多。2022年全省共布設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井269眼,實際監測256眼,其中Ⅱ類水質井58眼,占22.6%;Ⅲ類143眼,占55.9%;Ⅳ類36眼,占14.1%;Ⅴ類19眼,占7.4%。按照《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Ⅲ類標準評價,達標201眼,占78.5%。與2021年相比,達標井比例降低0.7個百分點。

(三)土地與固體廢物污染方面

全省有3萬多畝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歷史欠賬多、治理難度大,風險管控水平有待鞏固提升。多年的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導致全省各類礦山采空區面積達4000多平方公里,黃河流域3000多座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有待修復。

山西省固體廢物污染主要來源于煤炭工業、冶金行業、電力等。這類企業產生了巨量的工業固體廢物,而其綜合利用率還不高,導致固體廢物歷史堆存總量較大。以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膏和鋼鐵冶煉渣為例,僅2014年上半年,四者分別產生了6733萬噸、2084萬噸、1193萬噸、295萬噸。四者綜合利用率分別為56.7%、67%、85.2%、34.7%。四者的堆積量,煤矸石和粉煤灰都是上億噸,脫硫石膏和鋼鐵冶煉渣也都是千萬噸。

二、面臨的困難

(一)自然條件

山西省表里山河,地形呈南北走向狹長,兩側是山地或丘陵,中間夾著幾個盆地,主要城市都分布在這一串盆地,使盆地成為人口和經濟的集聚區。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尤其在冬季,盆地空氣上下對流不暢,污染物不易擴散。

山西是內陸省份,地處黃土高原,氣候比較干燥,降水量少,地表植被覆蓋率偏低,容易發生揚塵,生態環境條件天然不足。

山西省嚴重缺水,降水量、河川徑流量和水資源總量都不充足且持續減少。地下水超采嚴重,煤炭開采又破壞了水環境。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加快,用水需求得不到滿足。

(二)產業結構

基于資源稟賦和歷史發展,山西省很早就形成了一煤獨大的資源型經濟結構,這是山西省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除煤炭工業外,火電、鋼鐵、煉焦、化工等重污染行業以及與此關聯的交通運輸業,也是山西省傳統的大產業。

(三)能源消費結構

山西省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煤炭的比重達到80%以上,因此,二氧化硫排放量絕對值較高。通過對山西省2018—2019年秋冬季PM2.5源進行解析,顯示出燃煤源污染占32.7%。占產業結構很大比重的火電、冶金、水泥、化工等都是煤炭消費大戶。山西交通運輸結構以公路貨運為主,機動車污染比較嚴重。冬季供暖時間長達五個月,一些城區和廣大鄉村依然以燒煤取暖為主,清潔取暖水平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高質量環境保護建議

(一)推進煤炭生產和能源消費綠色化

加快推進煤炭綠色開采。因地制宜推廣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無煤柱開采等綠色開采技術,統籌推動綠色、智能化開采應用創新與技術融合。

促進煤炭清潔高效深度利用。實施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煤轉煤粉應用、納米級煤粉應用,探索煤電碳捕集封存利用。推動煤炭清潔高效發電,鼓勵煤電化熱一體化發展,提升清潔電力發展水平。

推進能源消費革命。一是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過制定政策,加強用能管理,降低消耗、制止浪費,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二是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通過開發綠色能源,實現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和過程控制轉變;三是充分利用新能源,即通過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來替代傳統的化石能源。

(二)強化重點行業污染治理

推進重點行業污染物減排,鋼鐵、焦化、水泥等行業開展超低排放改造,電解鋁行業全面實施煙氣脫硫設施建設和碳素陽極焙燒氮氧化物治理?;痣姷刃袠I實施氨排放控制,加強固定源煙氣脫硝氨逃逸防控,實現工業爐窯全面達標排放。石化、化工、包裝印刷、工業涂裝等重點行業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全過程綜合整治,工業園區、企業集群因地制宜推廣建設涉揮發性有機物“綠島”項目。

(三)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全面加強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的大氣污染防治,加強空氣污染物排放的協同控制。加大“控煤、治污、管車、降塵”等重點工作力度,加大對工業、城鎮生活、農業、移動源等各類污染源的綜合治理力度,加強對工業煙塵、粉塵、城市揚塵和揮發性有機物等空氣污染物排放的協同控制,確保穩定達標排放,穩步減少重污染天氣。以霧霾治理為重點,加強細顆粒物監測和區域聯防聯控。全面加強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的大氣污染防治,在重點行業推行清潔生產。

(四)深化跨區域水污染聯防聯治

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協同開展區域內河流、水庫等水環境治理,加快構建水污染聯防聯控物聯網,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實施流域分區管治戰略,加強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對河流源頭、巖溶泉域重點保護區及現狀水質達到或優于III類的湖庫制定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方案。深化工業企業生產廢水、城鄉生活污水專項整治,實施重點行業廢水深度處理和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推進工業水循環利用,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升級改造,加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及中水回用力度,減少城市黑臭水體,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與修復,加強農村生活污水防治,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

(五)聯合打贏土壤污染防治持久戰

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扎實推進凈土行動,全面開展土壤污染防治,以保障區域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工礦廢棄地綜合整治和復墾利用,建立污染地塊動態清單和聯動監管機制,協同推進污染預防、風險管控、治理修復三大舉措,著力解決土壤污染威脅農產品安全和人居環境兩大突出問題。實施農用地土壤環境分類管理,以耕地為重點,分別采取相應管理措施,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對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狀況調查、風險評估和污染地塊治理與修復活動的監管,構建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污染地塊修復與土地再開發利用協同一體的管理與政策體系。建立環境風險防范工程,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加強工業廢物處理處置,全面整治礦產資源開發造成的歷史遺留尾礦庫等。

(六)健全環境污染治理責任制度

加快推進排污權交易,支持和指導排污單位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清潔生產,建立排污權儲備制度。積極探索排污權抵押融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染物減排和排污權交易。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選擇部分高污染風險企業作為試點,鼓勵企業參加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逐步推動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

[基金項目:2020年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編號:2020ZZ019]

參考文獻:

[1] 秦燕飛.山西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管理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5(10)

[2] 李曉瑞.山西省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分析及污染防治建議[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21(03)

[3] 楊漢兵.基于主體功能區視角的區域經濟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研究[J].經濟師,2022(04)

(作者單位:王珊,北京航天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 北京 100076;李瓊,山西省檢驗檢測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1)

[作者簡介:王珊,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影響評價;李瓊,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標準化。]? ? ? ? ? ? ? ? ? ? ? ? ? ? ? (責編:賈偉)

猜你喜歡
污染治理綠色發展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
基于環境保護的城市污水處理
新《環境保護法》解讀
不要恢復,要重建——未來自然環境保護之路何去何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