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電臺編輯轉型策略分析

2023-08-29 12:26成學冰
記者觀察·中旬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轉型發展融媒體

成學冰

摘要:在當今社會,媒體融合成為傳媒發展的主要潮流。而在融合時代,單純的新聞報道和傳播方式已不能適應大眾的需求。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受眾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獲得新聞資訊,其中,電臺編輯是廣播節目的編排和分發工作的主體,編輯的綜合素質是決定廣播節目質量的關鍵因素。在這種情況下,編輯要實現自身的良性發展,就必須要轉型。因此,本文著重探討了融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臺編輯轉型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融媒體;廣播電臺編輯;轉型發展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是媒介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方式更加多樣、范圍更廣、內容更豐富。在這種環境下,傳統廣播電臺要有更好的發展,就需要找到電臺編輯的角色定位,實現廣播電臺編輯的轉型,以適應新媒體的發展。

新媒體時代電臺編輯的角色定位

編輯工作方式發生了改變

在新媒體時代,電臺編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傳統的廣播電臺編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進行編輯工作的方式不同,在新媒體時代,電臺編輯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并運用自己的敏銳眼光,從海量的網絡資源中發現有用的信息。在獲得了新聞信息之后,通過對新聞的篩選、編輯,可以將其準確、精練地表達出來,并賦予新聞一定的社會意義,從而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強新聞的影響力。廣播電臺編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新聞素養,做好新聞稿件的整合,并在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對新聞稿進行優化,提高新聞傳播的質量,這也是新媒體時代對電臺編輯提出的要求。

新聞事件的記錄者

廣播電臺編輯所要面對的各種事件種類繁多,往往要從自己的視角去挖掘事件,把事情的真實情況傳達給受眾。編輯在發掘新聞的同時,要遵循對新聞事件的尊重,在不改變新聞內容的前提下,確保新聞的真實性。在新媒體時代,電臺編輯的職業素質、編輯技術將會隨著信息挖掘技術的不斷發展而提高。

事件的評論員

傳統的廣播電臺編輯工作受到時間、空間和傳播渠道等三個條件的制約,使得聽眾在接受新聞報道時不能正確地判斷新聞的真實性,從而對新聞報道有許多不公平的觀點。在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節目的表達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它在編輯的新聞報道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引導輿論導向

新媒介時代,廣播電臺節目的呈現方式為受眾提供了一個參與評估的機會,而受眾對新聞事件的評價態度與編輯的工作態度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對于某些敏感的新聞話題,電臺編輯必須要保持新聞的公平性,還要在事件中起到導向的作用,使輿論得到正確的引導。

新媒體環境下

電臺編輯轉型的必然性

適時轉變以推動廣播事業發展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大眾對新聞資訊的接受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除了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外,還有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介。在新的信息時代,媒介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傳統媒介的受眾基礎正在逐漸萎縮。因此,廣播電臺編輯必須要及時轉變,把新媒體的優勢和現實的發展結合起來,把新媒體的優勢轉化為自己的優勢。只有如此,方能與時代同步,推動廣播事業的發展。

滿足受眾需求,提高電臺節目品質

廣播電臺編輯的轉型與發展,既是順應全媒體時代的需要,又是一種凈化傳媒市場環境的有效途徑。而在整個傳媒時代,編輯要實現自身的高效發展,就必須要進行轉型。通過這種方式,既能保證廣播電臺的節目質量,同時,它也能滿足受眾對各種形式的新聞資訊的需要。

受媒介融合發展的大勢所趨

作為廣播電臺節目的編輯,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創新和學習,以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在當今傳媒融合大潮下,電臺編輯必須進行轉型,以尋求自身的發展之道。

廣播電臺編輯在融媒體 時代面臨的困境

廣播電臺節目的傳播模式單一

與報紙、電視、雜志等傳統媒介相比,僅以聲音進行傳播,其傳播方式相對單一。相對于廣播,電視不僅具有優美的音質,還具有豐富的圖像,可以有效地抓住受眾的注意力,讓新聞的傳播內容更清楚、更容易理解。而報紙最大的優點是信息量大、保存方便、可反復閱讀、權威性高、閱讀積極性高。因此,與傳統媒介相比,我國廣播電臺在傳播手段、內容等方面都有較大的不足。

受機制的影響

在整個媒體行業中,廣播電臺的監管機制是最嚴格的,而且它的安全和對資產技術的重視程度也很高。對技術條件的要求很高,這在過去是一種很大的優勢,但隨著廣播電臺長期享有體制內福利,其競爭力逐步下降。隨著新媒介的迅猛發展,傳統的媒介模式已經被打破,體制機制已經成為了制約廣播行業發展的瓶頸,使得廣播行業在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時,很難做到游刃有余。

從“唯一”到“之一”的傳播途徑

過去,在傳統媒介占主導地位的時代,廣播電臺收集、整理和傳播具有特殊的封閉系統,聽眾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就是收聽廣播。而在新媒介時代,因特網技術的出現,大大拓寬了受眾獲得新聞資訊的渠道。與此同時,廣告公司也在利用各種渠道進行廣告宣傳,將原本只會在廣播電臺上發布廣告的客戶,全部都集中到了新媒體平臺。此外,傳統電臺節目的傳播途徑多是以廣播形式進行,是一種“點對點”的單向傳播,它通過一次聲音向成千上萬的聽眾傳達信息,受眾的選擇余地很少,難以表達受眾的意見。而在新媒介時代,“點對面”的雙向溝通,在網絡新媒體上形成互動,讓受眾可以自由地表達觀點。平臺的智能化、便攜性、交互性等特點,使其優勢得以充分發揮。通過互動的優勢,將受眾聚集起來,達到多種交流模式。

廣播電臺的傳播模式與發展狀況

許多都市廣播電臺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媒介整合模式,在新媒體傳播模式下,一些城市廣播公司還在探索新的運營模式和發展戰略,如政務服務、電商等新媒介服務。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開發的“聽聽 FM”手機上線;上海東方衛視“阿基米德 Fm”于2015年8月上線,此后,各地省市的廣播公司陸續將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模式逐漸完善,成為新媒體傳播模式的代表者。

交通和音樂頻率占主流地位

據《2022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2022年度全國共有5825個公共電臺,其中,共有2491.8900個小時,較2019年1456.511000個多月,比2019年多了35.38萬個,與去年同期相比,2022年的廣播電視業務收入為245.8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67%,增長19.73億元。在電臺的聽眾份額年年好轉的背景下,交通、音樂頻率等拉動了市場占有率的增長。當前,城市廣播電臺發展的主攻方向是以“聲音”為基礎,創造“特殊的聽感”情景。都市廣播電臺能夠在市區范圍內獲得大量的聽眾,主要是由于聽眾需要在短時間內獲得本地資訊,而這種需要遠遠超過受眾對其他媒體的預期,特別是交通路況、本地商業活動、本地民生新聞等。另外,隨著汽車的普遍使用,車載電臺在使用的效率上日益突出,信息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為城市廣播電臺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一個保護性的屏障。

覆蓋面廣,地區廣播電臺優勢明顯

雖然面臨著技術上的新的挑戰,但是從我國廣播行業的競爭情況來看,地區廣播電臺由于其特有的親和力,具有顯著的優勢,在全國范圍內,省市電臺的市場占有率比全國電臺要高。所以,在城市廣播電臺節目的整合與轉型中,應創造有針對性的節目,開拓新的領域。

廣播電臺編輯在新媒體 傳播中的轉型戰略

本文提出了廣播電臺轉型發展的道路,立足于都市、服務于都市,打造優質的節目,為市民提供優質的服務,以滿足市民的需要,使之在新時期內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廣播電臺編輯把握正確的政治取向

眾所周知,廣播電臺節目的內容種類繁多,內容豐富,面臨一定的政治安全風險,由于其職業的特殊性,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臺編輯以減少政治安全風險為己任。在轉型的過程中,編輯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積累自己的知識,以更好地把握當今社會的發展形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國家的前沿動態、認識社會發展形態、把握正確的政治取向,逐漸增強自己的新聞安全意識。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型的傳媒載體,擁有大量的資源與資訊,而廣播電視編者則能有效地引導大眾的價值觀和思想。另一方面,在充分利用好新媒體平臺的基礎上,深入發掘有價值、有深度的信息,運用更加敏銳的洞察力去發掘生活、時代發展的內容,以更好地把握政治的正確導向,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廣播電臺視編輯提高自身新聞媒介素養

新媒體時代的興起與發展,使網絡技術、廣播電臺、傳統媒介等都得到了有效的融合,在這種情況下,媒介的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對廣播電臺編輯的素質和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目前傳媒融合發展的角度來看,傳媒經濟正在逐漸壯大,電臺編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為廣播事業的健康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提高新聞傳播技術的應用水平,特別是要掌握新媒體傳播技術,這樣才能更好地利用網絡平臺優勢,掌握最新信息,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所掌握的信息進行綜合、編輯,最終制作出高品質的廣播電臺節目。

由于電臺編輯本身的特殊性,許多信息必須嚴格保密,因此,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操守,特別是在新媒介時代,廣播電臺編輯更是如此,要嚴格遵循新聞有關的保密原則,恪守職業操守,把握好輿論的正確方向和報道內容。

廣播電臺編輯要做好節目策劃

對電臺編輯而言,最根本的工作就是對稿件進行編輯、加工,并根據原著者的創作,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見解,從而達到最佳、完美的傳播效果,這是一個編輯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和技能。然而,在傳媒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使得對新聞資源的挖掘變得愈加困難。它的獨特性表現在報道深度、角度和報道方式等多個層面上,因此,同一類新聞要具有鮮明的報道特征。在新媒介時代,電臺編輯要有編輯意識,主動介入、積極策劃,才能讓新聞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化。在新媒體發展的大環境下,廣播電臺節目進行了轉型,例如,中國之聲節目策劃專題策劃會議,主動組織策劃,組織專題會議,由編輯部、采訪部、欄目組共同商討,分析、整理新聞熱點,并根據策劃會的建議,安排當天要播出的新聞。

電臺編輯轉型應做好輿論引導

在當今新聞媒體已步入“輿論化”的時代,對于新聞事件的準確表述,是大眾對新聞編輯的一種需求。特別是在傳媒高速發展的今天,廣播電臺評論已成為增強傳媒競爭能力的重要保證,因此,廣播電臺編輯應及時準確地傳達新聞,不但要傳達有關的事實,還要提供適當的意見。與報紙等媒介相比,廣播電臺的新聞報道往往具有轉瞬即逝的特點,因此,能否在新聞事件出現后,及時地對新聞事件作出客觀評價,就成為了一個很好的衡量標準。因此,電臺編輯應該將一些有深度的內容,用受眾喜歡的語言來表達,力求簡明扼要,深入淺出。此外,電臺編輯應該主動對突發事件、熱點事件等發表意見,這種意見通常要求編輯有充足的新聞材料,能迅速地整理新聞事件,其對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有說服力、有理有據的評價,從而更好地引導輿論,在民眾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強廣播電臺自身的傳播影響力。

廣播電臺編輯應具備對新聞價值的高度評價

首先,在新媒體發展的大背景下,電臺編輯必須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并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新聞重點挖掘出來。在新媒體時代,要把一篇普通的新聞變成具有轟動效應和有社會價值的新聞,必須要有一個好的視角和切入點,才能真正發揮價值。

其次,從聽眾的視角出發,深入挖掘新聞的價值。廣播電臺編輯在發掘新聞價值的同時,也要從受眾的角度來檢討自己所編輯的節目,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進大眾,更好地吸引受眾。

最后,新媒體時代的信息需求是時效性的,因此,必須重視傳播的有效性、時效性和輿論導向性,在第一時間組織、評論和傳播過程中,使之與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特點和需求相適應。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變化。因此,在新媒體時代,電臺編輯必須進行變革,既要做好新聞評論,又要提高自己的應用技巧,以適應新媒介時代的需要,創作出高品質的廣播節目。

總之,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對廣播電臺編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轉變觀念,推動行業發展。此外,電臺編輯必須具有一定的職業素質和創新精神,獲取更多的新聞材料和報道渠道,使廣播電臺能夠長期平穩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蔡佳.全媒體時代廣播編輯記者轉型策略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1(19).

[2]馬順.新媒體時代電臺編輯角色定位及轉變[J].西部廣播電視,2022,5(6):

67-68.

猜你喜歡
轉型發展融媒體
傳統媒體在融媒體時代內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體時代如何踐行基層群眾文化自信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融媒體背景下健康類紙媒的轉型
轉型發展形勢下國際市場營銷學教學方法
大學本科高年級怠學現象調查與對策研究
淺談如何做好新時期煤炭企業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態下鋼鐵企業的轉型發展以及建議
試論“央視新聞”公眾號的成功運行對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借鑒意義
融媒體業態將決定報業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