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頭“描繪”多彩海上圖景

2023-08-29 02:19海洋與漁業羅茵綜合
海洋與漁業 2023年4期
關鍵詞:南澳漁港汕頭

■ 文|《海洋與漁業》記者 羅茵綜合

驅車經過汕頭南澳島,從山上俯視,入目一片蔚藍,與山上的風電相互輝映,星星點點的彩色浮球漂于海上,形成一片“彩虹”海,讓人不由得駐足細看。走近了看,水色清澈,礁石、燈塔點綴,遠一點的海面,有船緩緩平移進畫面……

南澳養殖牡蠣已經有30多年,在青澳灣,穿過“自然之門”,在深澳鎮生態示范養殖基地,海上漂浮著連片的彩色浮球方陣,那是當地用來養殖牡蠣的設施,可以用來固定和懸掛生蠔苗,通過有效控制養殖密度、生蠔濾水時間,提高生蠔產量和質量。這些彩色浮球采用PET材質制作而成,本身無毒、無味,還可以阻擋紫外線,在外觀上又色彩鮮明,與藍色的海匯聚成彩虹,發展成網紅打卡點。南澳縣也是全省首個實現全縣域將白色泡沫浮球更換為彩色生態浮球的區縣。

去年5月底,南澳縣在云澳國家中心漁港舉行南澳縣平嶼深水網箱養殖基地項目試投產儀式,實現南澳深水網箱養殖“零”的突破。據了解,汕頭正加快構建產業格局,大力開展深遠海養殖,爭取今年深水網箱養殖的用海面積累計達到2.1萬畝,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45口,投產25口,并開工建設3個棚架式養殖平臺。同時,汕頭市謀劃推動6000萬千瓦海上風電開發,探索“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等產業新模式,結合水產品加工(預制菜)及未休閑旅游產業,進行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

南澳因地制宜推動海域生態養殖

汕頭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擁有218公里大陸海岸線和167公里海島岸線,據初步核算,2022年汕頭海洋生產總值約為339.44億元,海洋新興產業呈現新亮點。近年來,汕頭市利用南澳豐富的海洋資源,發展海域生態養殖,推動海島生態環保與文旅融合發展。

作為廣東唯一的海島縣,南澳地處東海與南海交匯處,擁有4600多平方公里的廣闊海域,寒暖流交融,鹽度穩定適中,溶氧量高,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海洋漁業的優勢。在水產養殖方面,南澳縣通過大力推廣水產綠色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推廣海區貝藻類養殖模式生態混養模式,合理布局水產養殖生產,保護水域生態環境。

南澳的云澳漁港是當地鮮活海產品的主產地,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優美的生態自然環境和悠久的人文歷史。云澳漁港于2009年獲批國家中心漁港建設項目。2013年竣工后的云澳國家中心漁港避風水域面積達60萬平方米,可容納大、中型漁船1000多艘,能同時為該縣及粵東、閩南地區部分漁船提供停泊、避風、補給。2021年12月,南澳縣漁港經濟區項目被正式列入2021年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支持建設的漁港經濟區試點名單,躋身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支持的15個漁港經濟區試點項目行列,成為汕頭全市唯一的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試點項目。去年年底,汕頭南澳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項目開工,項目總投資超4.3億元,主要分布于南澳縣云澳漁港、后江漁港、吳平寨漁港,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新增漁業碼頭、疏浚部分停泊水域、提高防波堤建設標準、美化港區、污水收集以及相應配套水電等。

據透露,未來云澳漁港將打造以漁港為龍頭、城鎮為依托、漁業為基礎,集漁船避風補給、漁貨交易、冷鏈物流、精深加工、休閑觀光、城鎮建設為一體,區域產業結構平衡,產業層次較高,輻射效應明顯的港產城一體化的現代漁業經濟區,帶動周邊地區海洋與漁業經濟的發展。陸海聯動,助力現代化海洋牧場的建設。

力爭年底養殖用海面積擴大至2.1萬畝

今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大力發展海洋牧場和深遠海養殖”,將其作為發展海洋經濟的新抓手。記者從汕頭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相關人員處了解到,目前,汕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多次召開會議、組織調研,對涉水產行業進行全面摸查,并在此基礎上確定2023年兩個重點目標:一是支持企業擴大養殖用海面積,爭取在今年深水網箱養殖的用海面積累計達到2.1萬畝,當前已落實9000畝左右;二是要求企業加大投資,擴大生產規模,力爭2023年底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45口,投產25口,爭取開工建設三個棚架式養殖平臺。

相比傳統近海養殖,深水網箱因外海水深流速大、餌料資源豐富的特點而成為天然的“類野生”理想養殖區域。南澳海域水質清純無工業污染,海區水質肥沃,餌料生物豐富,是網箱存養高值魚類的理想區域,當地主要養殖品種有石斑魚、金鯧魚、鯛魚等特色魚類。

緊隨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和發展深遠海養殖的步伐,南澳縣堅持“工業不上島”理念,立足漁業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加快推動傳統漁業轉型升級以及漁民轉產增收。去年5月29日,南澳縣在云澳國家中心漁港舉行南澳縣平嶼深水網箱養殖基地項目試投產儀式。據悉,該深海網箱養殖基地是原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批準的全省四個重點深海網箱養殖區之一,也是規模最大的養殖規劃區,其成功投產將推動深水網箱養殖批量化投產。項目計劃分三年投放高密度聚乙烯HDPE-C91型深海網箱300個,智能養殖平臺10只,養殖金鯧魚、龍躉魚、鱸魚、軍曹魚、鳘魚、真鯛魚、美國紅魚等優質海水魚類。項目全面投產后,預計養殖金鯧魚約5萬噸以上,平均年銷售產值15億元以上,上下游產業鏈附加產值將達30億元以上。

南澳縣平嶼深水網箱養殖基地自去年試投產以來,有效緩解了南澳海灣養殖壓力,使養殖海域擴大到深遠海,提高養殖水產品的品質。目前,汕頭南澳耕泰洋水產有限公司在平嶼周邊海域建有HDPE-C80型大型深水網箱10個,南澳縣興誠深海養殖有限公司在平嶼投放C-91型網箱2個,合計養殖面積約3400平方米。

作為南澳深水養殖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汕頭南澳耕泰洋水產有限公司于去年3月正式成立,明確以深遠海養殖產業為主導,做好南澳漁業產業升級的排頭兵。去年9月,其首批深水網箱正式投用,采用邊建設網箱邊試投產的方式,投放金鯧魚、鮸魚、鰤魚進行試驗性科學養殖。到了年底,其試養殖的金鯧魚喜獲豐收。目前該企業計劃擴大南澳海域深遠海養殖產業,以現代信息技術和工程裝備為支撐,聯合高校、科研機構研發設計一座大型深遠海智能化養殖設備平臺。

探索“風電+牧場”融合發展模式

近年來,汕頭統籌做好全市海洋經濟發展工作,謀劃打造現代海上風電、海洋旅游業、海洋漁業等千億級產業集群,積極拓展藍色發展空間,建設現代化海洋強市。

當前,汕頭全力打造“海上風電+海洋牧場”項目,高質量做好海洋開發文章。作為全國五大海上風電基地之一,汕頭具備風速高、年有效利用小時數長、海床條件好、開發成本低等海上風電發展的得天獨厚優勢。依托風力資源,當前汕頭正謀劃6000萬千瓦海上風電資源開發,打造集施工建設、運維和出口為一體的海上風電母港,打造2000億新能源產業集群。

豐富的海上風電資源吸引了許多頭部企業在此落地項目。作為汕頭區域首個建成投產的海上風電開發企業,大唐汕頭公司在汕頭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將構建以“大型智能網箱+深海養殖工船+養殖平臺”為主體,以互聯網技術為手段的生態化、智能化、高效化新型牧場模式,開展海上多功能平臺、結構設計和配套設施設備研發,實現海洋牧場生產、管護和服務功能的提升。包括研究建設養殖工船,發揮養殖工船種苗培育、海產養殖到冷鏈倉儲、精深加工等功能,形成新型養殖生產平臺;研究發展深水網箱,在粵東地區合作區建設深遠海網箱基地,推進海水養殖由近海向深海、遠海拓展。

在金融支持方面,近年汕頭銀行機構積極做好現代化海洋牧場金融服務,重點圍繞海產品養殖加工等漁業特色支柱產業,不斷創新金融產品,為相關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強化金融服務質效。2023年5月19日,汕頭召開金融賦能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對接會,農行汕頭分行、建行汕頭市分行、南澳農商行、人保財險汕頭分公司就支持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介紹金融產品并就下一步工作表態,針對企業發展融資需求,對接會上舉行了授信簽約儀式。

今年的汕頭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發展旅游經濟,支持南澳縣、濠江區申報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支持潮南區大南山、東華潮鄉等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推進小公園順昌街區保育活化,培育和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景點“連點成線”。同時,創建“美食之都”,建設潮汕菜博物館,提升小公園鎮邦街、成德發非遺集聚區等美食街區,開展潮菜特色品牌標準化建設,推廣“潮汕菜美食地圖”,打造一批美食打卡地。

潮汕菜作為廣東三大菜系之一,擁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廣闊的群眾基礎,為其在預制菜賽道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今年6月下旬,在首屆汕頭預制菜美食博覽會暨預制菜產業發展峰會上,汕頭市潮汕菜預制菜產業投資基金正式揭牌,總規模5億元,重點投資汕頭市預制菜及其上下游產業。7月,汕頭市預制菜產業聯合會組織10多家預制菜企業,走進粵港澳大灣區(惠州站),宣傳推介潮汕菜。種種,都為汕頭“海上牧場”后端建設提供了助力。

猜你喜歡
南澳漁港汕頭
汕頭行
漁港
汕頭17歲少年“娶”13歲女孩
從汕頭到上海:國民政府的“廢兩改元”之路(1925—1933)
開漁后的博賀漁港總是忙碌而又充滿生機
南澳的驕傲
詩畫汕頭
相聚在王浩兒漁港
海島尋蹤 南澳海防遺址調查記
靜靜的漁港 遠航的風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