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麥、玉米養分利用情況與谷稈比變化分析

2023-08-30 12:03鄭峰
安徽農學通報 2023年14期
關鍵詞:肥料利用率配方施肥小麥

鄭峰

摘要 通過對小麥、玉米肥料利用率試驗結果的分析,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麥、玉米養分利用情況和谷稈比變化情況。結果表明,土壤肥力水平越高,其地力貢獻率也相對較高;土壤養分含量、施肥量、施肥方式等對肥料利用率有較大的影響;同時,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麥、玉米谷稈比有一定差異,不施鉀肥對小麥谷稈比的影響較大,不施磷肥對玉米谷稈比的影響較大。

關鍵詞 小麥;玉米;肥料利用率;配方施肥;谷稈比

中圖分類號? S512.1;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14-0023-04

阜陽市位于黃淮海平原南端,是安徽省糧食主產區,有“江淮糧倉”之譽。潁泉區是阜陽市轄三區之一,耕地面積3.93 萬hm2,年糧食產量33 萬t左右,糧食作物主要的種植結構為小麥—玉米、小麥—大豆等,糧食生產面臨著人多地少、耕地復種指數高、生產成本升高、增產提質增效等諸多壓力。為促進農業減肥增效和秸稈資源化利用,保障耕地地力可持續發展,提升糧食產能,筆者開展了小麥、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間試驗,探討了配方施肥和缺素情況下小麥、玉米對氮磷鉀養分的吸收利用情況、土壤養分含量與基礎地力貢獻率的關系以及氮磷鉀養分對小麥、玉米谷稈比的影響,以指導小麥、玉米科學施肥和秸稈合理利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1.1.1 小麥試驗? 小麥試驗地位于阜陽市潁泉區中市辦中北村凡營,地勢平坦,肥力均勻一致,土壤類型為黃潮土類淤土。試驗地前茬作物為大豆,大豆收獲后采集土樣化驗,理化性狀為:pH 8.0、有機質22.80 g/kg、全氮1.37 g/kg、堿解氮133.00 mg/kg、有效磷14.40 mg/kg、速效鉀220.00 mg/kg、有效銅1.72 mg/kg、有效鋅0.96 mg/kg、有效鐵15.80 mg/kg、有效錳24.90 mg/kg、有效硫6.00 mg/kg、有效鉬0.06 mg/kg、有效硼0.51 mg/kg。

1.1.2 玉米試驗? 玉米試驗地位于阜陽市潁泉區寧老莊鎮老莊社區陳莊,土壤類型為黃潮土類淤土,地勢平坦,肥力均勻一致。前茬作物為小麥,小麥收獲后采集土樣化驗,理化性狀為:pH 8.1、有機質22.00 g/kg、全氮1.41 g/kg、堿解氮103.00 mg/kg、有效磷10.50 mg/kg、速效鉀210.00 mg/kg、有效銅1.46 mg/kg、有效鋅0.57 mg/kg、有效鐵14.30 mg/kg、有效錳17.10 mg/kg、有效硫12.80 mg/kg、有效硼0.42 mg/kg。

1.2 試驗材料

試驗小麥品種為徽研77、玉米品種為全玉1233。氮肥:尿素,含氮量46%。磷肥:磷酸二銨,含氮量為18%、含磷量為46%。鉀肥:氯化鉀,含鉀量為60%。

1.3 試驗設計

小麥、玉米試驗均設氮、磷、鉀3個因素、2個水平,共計5個處理,詳見表1~3[1]。2個水平分別為:“0”水平不施肥;小麥試驗“2”水平施純N 210.00 kg/hm2、P2O5 90.00 kg/hm2、K2O 75.00 kg/hm2,玉米試驗“2”水平施純N 210.00 kg/hm2、P2O5 60.00 kg/hm2、K2O 75.00 kg/hm2。各處理氮磷鉀肥全部作基肥使用。小麥試驗小區面積55.0 m2,長10.0 m,寬5.5 m,小區周圍設置保護行,保護行寬1.0 m,小區間距0.6 m,并開0.2 m深溝隔開。玉米試驗小區面積68.4 m2,長12.0 m,寬5.7 m。小區周圍設置保護行,保護行寬2.0 m,小區間距1.2 m,并開0.3 m深溝隔開。區組內小區保持土壤肥力均勻一致,做到小區單灌單排,互不竄肥。

1.4 田間管理與記錄

1.4.1 小麥試驗? 各小區除施肥水平不同外,其他各項田管措施一致,并在同一天內完成。2021年10月19日丈量劃區定界,10月24日施肥、旋地。10月29日播種,播量為262.50 kg/hm2。11月5日出苗,出苗后及時清理走道,查苗補缺。2022年2月24日進行化學除草,4月13日、4月19日進行赤霉病防治,6月2日小麥成熟后各小區單收、單脫粒、單曬、單計產。試驗地小麥播種期遇適墑天氣出苗整齊,苗期光、溫、水、肥條件充足,越冬前達到壯苗標準,中后期天氣正常,尤其是中后期小麥灌漿時晴好天氣多、晝夜溫差大,有利于干物質積累,千粒重提高。

1.4.2 玉米試驗 各小區除施肥不同外,其他各項田管措施一致,并在同一天內完成。2022年6月13日播種。6月30日田間除草。7月1日整理小區。7月4日施肥、調查行株距,行距0.6 m、株距0.3 m,密度為55 575 株/hm2。7月25日進行病蟲防治。9月26日成熟收獲,小區單收、單脫粒、單曬、單計產。受7月底至8月上旬持續15 d的晴熱高溫天氣的影響,試驗地玉米遭受干旱和高溫熱害,對吐絲授粉及灌漿極為不利。

2 結果與分析

2.1 試驗結果統計

小麥、玉米各處理籽粒和莖稈產量,以及風干樣品純N、P2O5、K2O含量統計結果見表4、表5。

2.2 試驗地土壤肥力水平與各處理養分利用情況分析

2.2.1 試驗地塊土壤肥力水平? 土壤地力貢獻率是指土壤基礎肥力對農作物產量的貢獻程度,是衡量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以無肥區產量和施肥區產量的百分比表示[2]。與配方施肥產量比較,小麥試驗地塊土壤地力貢獻率為67.97%,表明土壤基礎肥力水平較高,這與土壤養分檢測結果中有機質、全氮、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較高相一致。玉米試驗地塊土壤地力貢獻率為54.70%,表明土壤基礎肥力水平較高,這與土壤養分檢測結果中有機質、全氮、堿解氮、速效鉀含量較高相一致[3]。

2.2.2 無氮區肥料利用情況? 小麥試驗無氮區籽粒和秸稈產量略高于無肥區,較無磷區、無鉀區、配方施肥區差異很大,說明氮肥對小麥生長發育的影響最大。經統計分析,無氮區每形成100.00 kg經濟產量,純N吸收量為1.67 kg,P2O5 吸收量為0.14 kg,K2O吸收量為2.58 kg。玉米試驗無氮區籽粒產量略高于無肥區,秸稈產量基本持平,但與無磷區、無鉀區、配方施肥區差異顯著,說明氮肥對玉米生長發育的影響最大。經統計分析,無氮區每形成100.00 kg經濟產量,純N吸收量為1.72 kg,磷(P2O5)吸收量為0.52 kg,K2O吸收量為1.05 kg。

2.2.3 無磷區肥料利用情況 小麥試驗無磷區籽粒產量介于無鉀區和配方施肥區之間,但秸稈產量略低于無鉀區。經統計分析,無磷區每形成100.00 kg經濟產量,純N吸收量為2.09 kg,P2O5吸收量為0.06 kg,K2O吸收量為2.58 kg。玉米試驗無磷區籽粒和秸稈產量略低于無鉀區,與配方施肥區差異較大。經統計分析,無磷區每形成100.00 kg經濟產量,純N吸收量為2.10 kg,P2O5吸收量為0.55 kg,K2O吸收量為1.20 kg。

2.2.4 無鉀區肥料利用情況? 小麥試驗無鉀區籽粒產量低于無磷區,但秸稈產量略高于無磷區。經統計分析,無鉀區每形成100.00 kg經濟產量,純N吸收量為2.14 kg,P2O5吸收量為0.14 kg,K2O吸收量為2.86 kg。玉米試驗無鉀區籽粒和秸稈產量與無磷區差異不大,但明顯低于配方施肥區。經統計分析,無鉀區每形成100.00 kg經濟產量,純N吸收量為1.99 kg,P2O5吸收量為0.54 kg,K2O吸收量為0.89 kg。

2.2.5 配方施肥區肥料利用情況? 小麥試驗配方施肥區籽粒和秸稈產量都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小區。根據小麥莖稈和籽粒相關數據,按照肥料利用率(%)=(施肥區作物吸收的養分量-不施肥區作物吸收的養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養分含量)×100[4],計算得到小麥氮磷鉀肥的利用率分別為41.7%、26.5%、53.2%。每形成100.00 kg經濟產量,純N吸收量為2.23 kg,P2O5吸收量為0.32 kg,K2O吸收量為3.04 kg。

玉米試驗配方施肥區籽粒和秸稈產量都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小區。根據玉米莖稈和籽粒相關數據,按照肥料利用率(%)=(施肥區作物吸收的養分量-不施肥區作物吸收的養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養分含量)×100,計算得到玉米氮磷鉀肥的利用率分別為39.6%、26.5%、51.6%。每形成100.00 kg經濟產量,純N吸收量為2.08 kg,P2O5吸收量為0.65 kg,K2O吸收量為1.24 kg。

2.3 試驗各處理谷稈比情況分析

谷稈比(谷草比)是禾谷類作物生物學性狀指標之一,指禾谷類作物籽粒產量和秸稈產量(干重)的比值,計算公式為:谷草比=籽粒產量/秸稈產量。張福春和朱志輝[5]的研究提出,除春玉米外,同一作物豐年、平年、歉年的平均谷草比是有差異的,并且較有規律,即豐年最大、平年其次、歉年最小。谷草比與產量水平有關,同一作物的谷草比隨著谷物產量的提高而增加,谷草比與谷物產量的關系可用一元回歸方程表示,G代表谷草比,X代表產量,產量單位為1 500.00 kg/hm2,冬小麥為G=0.24+0.102X;夏玉米為G=0.24+0.172X。在生產實際中,谷稈比(谷草比)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在秸稈綜合利用分析規劃中,通過主要農作物產量和谷稈比(谷草比)來估算秸稈資源量;在生產潛力分析時,需應用谷稈比(谷草比)計算經濟產量,根據作物籽粒產量計算作物光能利用情況。經對試驗結果統計分析,小麥試驗田塊無肥區谷草比為1.04,無氮區谷草比為1.04,無磷區谷草比為1.03,無鉀區谷草比為0.96,配方肥區谷草比為0.99。玉米試驗田塊無肥區谷草比為0.87,無氮區谷草比為0.91,無磷區谷草比為0.85,無鉀區谷草比為0.87,配方肥區谷草比為0.98。小麥、玉米試驗中,谷草比2種計算方式得出的結果比較見表6、表7。

從小麥、玉米試驗中谷草比2種計算方式得出的結果比較來看,小麥谷草比用一元回歸方程G=0.24+0.102X計算時,結果較實際收獲谷草比整體偏低,特別是無肥區和缺素處理;玉米谷草比用一元回歸方程G=0.24+0.172X計算時,結果較實際收獲無肥區和無氮區谷草比偏低,無磷、無鉀和配方施肥區偏高??傮w看,配方施肥區小麥、玉米谷草比用一元回歸方程計算結果與用籽粒產量/秸稈產量結果相對接近。

3 結論與討論

土壤基礎地力貢獻率反映出土壤理化性狀和養分含量狀況,土壤肥力水平越高,其地力貢獻率也相對較高,土壤養分含量和施肥量、施肥方式等對肥料利用率有較大的影響。小麥試驗中,配方施肥處理的氮肥利用率為41.7%、磷肥利用率為26.5%、鉀肥利用率為53.2%,生產中需根據土壤N、P、K養分含量進一步優化配方,特別是氮肥要采用基、追肥相結合的方式施用,并研究基、追肥比例,磷、鉀肥用量要結合土壤養分含量進行優化調整;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麥谷稈比有一定的差異,不施鉀肥對小麥谷稈比的影響較大。玉米試驗中,配方施肥處理的氮肥利用率為39.6%,磷肥利用率為26.5%,鉀肥利用率為51.6%,生產中需根據土壤N、P、K養分含量進一步優化配方;不同施肥水平下玉米谷稈比有一定的差異,氮磷鉀配方施肥時,玉米谷稈比近似于1∶1,不施磷肥對玉米谷稈比的影響較大。

參考文獻

[1] 申子蘭. 民權縣機械深施條件下的小麥肥料利用率試驗[J]. 農業科技通訊,2023(1):128-131.

[2] 葉媛蓓,盛錦壽. 泉州市典型農田地力貢獻率及其在配方施肥中的應用[J]. 耕作與栽培,2014(2):47,65.

[3] 貢付飛. 長期施肥條件下潮土區冬小麥—夏玉米農田基礎地力的演變規律分析[D]. 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 2013.

[4] 余慧. 氮肥用量對寧南山區地膜玉米產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 寧夏農林科技,2021,62(4):13-15,24.

[5] 張福春,朱志輝. 中國作物的收獲指數[J]. 中國農業科學,1990,23(2):83-87.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肥料利用率配方施肥小麥
主產區小麥收購進度過七成
孔令讓的“小麥育種夢”
葉面施肥實現小麥畝增產83.8千克
哭娃小麥
日光溫室甜瓜配方施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