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公園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

2023-08-30 18:18彭克泉
安徽農學通報 2023年14期
關鍵詞:森林公園可持續發展

彭克泉

摘要 森林公園是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風景資源,是城鄉居民必不可少的休閑場所。本文以安徽仙女寨省級森林公園為例,在分析公園發展的優勢、劣勢以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基礎上,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思路與建議,為森林公園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 森林公園;可持續發展;安徽仙女寨

中圖分類號 S759.9;F5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14-0071-04

可持續發展是以保護自然資源為基礎,以激勵經濟發展為條件,以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為目標的發展理論和戰略[1]。自然保護地是生態建設的核心載體、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美麗中國的重要象征,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森林公園作為自然保護地體系中自然公園類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其可持續發展是對國家政策的積極響應與踐行,更是為適應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新形勢下森林公園的建設要求、促進森林公園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自1985年建立第1個森林公園以來,截至2022年,安徽省共建設森林公園81處(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35處,省級森林公園46處),森林公園已成為安徽省保護森林資源和自然文化遺產的骨干力量以及傳播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同時,依托森林公園開展的森林旅游業已成為安徽省林業產業中最具活力和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也是實現興林富民的重要途徑。本研究以安徽仙女寨省級森林公園為例,在分析森林公園發展條件的基礎上,提出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為促進森林公園的高質量建設提供依據。

1 研究區概況

舒城縣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合肥都市圈重要組成部分,歷來就有“五省要沖,七省通衢,江淮腹地,皖中咽喉”之稱,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安徽仙女寨省級森林公園位于舒城縣南港鎮郭店村境內,規劃面積371.38 hm2,公園內有關圣洞、觀音洞以及慈仁寺等景點,是佛道合一的旅游勝地。

2 森林公園可持續發展條件分析

2.1 可持續發展優勢

仙女寨森林公園所在的舒城縣南港鎮交通便捷,距舒城縣城20 km,距六安市60 km,距合肥市50 km,206國道貫穿全境,距離合九鐵路舒城站、合安高速舒城、廬江出口均約25 km,交通條件優越,為大規??土魈峁┝艘欢赡?。森林公園內森林資源豐富,公園森林覆蓋率高,植被以典型的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為主,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林相豐富,樹形優美,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森林景觀。地貌景觀多樣,有令人驚嘆的險峰、奇洞、怪石、深潭和名泉。森林公園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潛力巨大。仙女寨至今仍保留有城墻遺址,形成了兵寨文化;關圣洞修建了寺前銅鼎、大雄寶殿等建筑,佛學文化氛圍濃郁;臨近森林公園建有周啟瑞烈士墓,是全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舒城是“梁?!蔽幕匾l源地之一,具有一定文旅價值。

2.2 可持續發展劣勢

目前公園內的自然景觀、特色文化等還沒有得到社會的充分了解,森林公園知名度較低,亟待加大宣傳力度。公園內部基礎設施薄弱,主要表現:一是內部道路設施缺乏,僅2條分別通往仙人床、關圣洞的主干道,難以滿足日常森林防火以及旅游活動的開展需求;二是尚未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標識系統,不利于森林公園生態文化的傳播;三是公廁、停車場等服務設施不完善,難以滿足游人需求。此外,仙女寨森林公園的管理缺乏合理的經營機制、自我約束機制,在風險意識、自我發展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2.3 可持續發展機遇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眾生態意識的提高,民眾健康與養老服務需求加速釋放,旅游產品正在從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變,森林生態旅游、森林康養已經成為一種綠色消費的新潮流,受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市場前景良好,這對于新興的、生態的、有特色的和文化底蘊豐厚的仙女寨森林公園是個難得機遇。同時,生態文明建設、“兩山”理論、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等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的部署,對新時期森林公園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為森林公園高質量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機遇。

2.4 可持續發展挑戰

仙女寨森林公園周邊有萬佛湖、西湯池等景區景點,基礎建設較成熟,資源比較豐富,知名度較高。周邊旅游景點景區多,對一個大旅游區的形成是優勢,但針對區域內部旅游發展來說,各個景區景點之間不可避免地要展開競爭,仙女寨森林公園的旅游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這些景區的影響。此外,旅游業并非對生態環境沒有影響,如在景點建設過程中對林木的采伐、旅游經營中產生的生活垃圾、生產污水等,都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森林公園主體建設以及后期經營過程中始終嚴格落實生態保護和環境保護措施,使得景區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3 森林公園可持續發展路徑

3.1 目標導向為前提

依據公園景觀資源特征、社會經濟狀況和開發建設條件綜合分析,確定仙女寨森林公園性質:以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為基礎,以自然教育、森林康養為特色,融入“梁?!蔽幕?、書院文化、兵寨文化、佛教文化,建成集資源保護、旅游觀光、科普教育、森林康養于一體的郊野型森林公園。保育森林公園的生態基底,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環境要素,充分考慮原有自然環境的承載力,堅持“生態旅游、文化福地”的開發理念,秉承生態旅游的新詮釋理念,野生森林大自然體驗式主題公園,其整體形象主題定位為“生態樂園,玉泉仙女”。

以公園本底資源為依托,充分挖掘公園潛力,融入“旅游+”的建設模式,按照“旅游+研學”“旅游+康養”“旅游+智慧”“旅游+文化”的發展思路,建設現代化智慧公園,力爭將仙女寨森林公園打造為皖西自然教育樂園、長三角森林康養目的地、郊野森林公園示范精品,使安徽仙女寨省級森林公園成為AAAA級旅游景區。

3.2 生態立園為基礎

生態優先是立園之本。仙女寨森林公園擁有茂密的森林,開發利用程度低,受人為干擾較小,為保證公園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一切開發利用活動都必須有計劃、有步驟,且在公園承受范圍之內開展,堅決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

完善公園資源保護,景觀質量提升遵循綠色生態的優化路徑。首先是森林資源的保護與培育[2],園內重點森林風景資源包括仙人床、城墻遺址、關圣洞、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和古樹名木,應充分考慮重點森林風景資源的現狀條件,制定多樣化、針對性強的、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園內植物資源豐富,植被屬大別山區,亞熱帶落葉林與溫帶常綠闊葉林過渡地帶,以落葉闊葉林與常綠樹種混交林為主,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交匯分布,植物種類繁多,物種資源豐富。古樹名木有青岡櫟古樹。公園應積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風景林木,保持當地森林景觀優勢特征,提高森林風景資源的觀賞價值,加強對園內的珍稀名貴樹種的保護工作。其次,公園擁有豐富的動物資源,鳥類眾多,有野豬、獾、松鼠、稚、山鵲、喜鵲、烏鴉、蜂鳥、杜鵑、蛇、野兔、野雞、刺猬等野生動物,還有大鯢、狼、畫眉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應加強對野生動物水源、食物、繁衍地以及棲息地等重要生活條件的保護,在森林公園內開設動物通道,設立野生動物救助站等。

著重進行森林景觀質量提升規劃,采用點線面相結合方式,面上植被規劃打造板栗落葉闊葉林景觀、毛竹林景觀、海棠園。線上植被規劃以道路植物景觀、林緣線、山脊風景線、生物防火林帶為主。節點植被規劃的重點為森林公園大門、仙人床、月泉池周圍、水庫周圍等。植物配置形式因地制宜,突出景點主題與特色,例如廟宇古建旁種植與佛教經典、傳說、習俗等有關的植物,如無患子、銀杏、柏木、羅漢松、羅漢竹、菩提樹等;水庫周邊的種植以水土保持為重點,兼顧景觀表現,人工補植的植物材料有水杉、池杉、楓香、楓楊、垂柳等耐水濕喬木。同時還應進行特色森林景觀的規劃,按照森林美學原則進行林緣和林下清理,伐除雜灌和非目的樹種,以形成疏透景觀,遇有林中空地,補植觀賞價值高的彩色樹種和防火樹種,如欒樹、烏桕、銀杏、黃連木、三角楓、木荷、冬青、廣玉蘭、香樟等,提升景觀質量。

3.3 旅游興園為手段

以全域旅游戰略為契機,充分利用森林公園豐富的風景旅游資源和文化內涵[3],突出南港“梁?!蔽幕?,開展自然教育、森林康養、休閑度假、文化體驗活動,強化旅游產品建設,擴大宣傳力度,提高森林文化旅游產品吸引力,以旅興園,以旅養園。

仙女寨省級森林公園應圍繞森林康養、自然教育、文化體驗、休閑度假的主題,構筑森林公園特色旅游產品。其中森林康養產品在一般游憩區中部,包括鬼門關、仙人床、雞冠石、一線天、觀音洞、關圣洞、竹海、塘洼水庫及其周邊地區。利用森林公園森林資源豐富、環境清幽的優勢,通過森林景觀規劃,對園內植被進行景觀改造,補植銀杏、水杉、杜仲、松類等對預防或緩解心血管疾病、關節疼痛等方面具有一定改善作用的樹種。設置具有特色的森林康養項目,在游客服務中心設置森林康養專區,讓游客體驗和進行音療、芳療、香療、藥浴、冥想等活動,結合關圣洞等開展禪修。開展森林浴,參與林間娛樂活動,呼吸新鮮空氣。規劃健身步道、活動廣場開展健身運動。讓游客進入農業觀光園體驗農耕文化,制作有機食品。

自然教育區設置在一般游憩區中部[4],臨近生態保育區,包括仙人床、古柏、海棠園、六方古井、月泉池、古城墻遺址、鳳凰尾及其周邊地區。涵蓋室內、室外自然教育2種形式,室內開設以動物觀察、植物科普、手工體驗、書院文化等自然課堂為主,室外主要是走進大自然,包括叢林穿越、闖關拓展、體能拓展、攀巖滑索等。文化體驗產品利用森林公園及周邊資源,包括關圣洞、觀音洞、慈仁寺、城墻遺址、周啟瑞烈士墓等開展以文化體驗為主,涵蓋太平天國文化、仙女文化、佛教文化、紅色文化教育等項目。休閑度假產品主要包括月泉池、一線天、仙人床、鳳凰尾等景區觀光項目,閑垂釣基地、板栗采摘體驗基地、農業觀光園等體驗項目。游線組織分為森林公園與舒城縣其他景區旅游線路和森林公園內部旅游線路組織。

3.4 和諧建園為保障

公園范圍內關圣洞景區經營權屬于國有,應加強與關圣洞景區的聯合協作。同時,公園內零星分布居民宅基地,且周邊居民點較多,緊鄰周啟瑞烈士陵園。公園建設應堅持以人為本,積極開展園區管理部門和園內外居民合作共建、和諧相處活動,加強與周邊鎮村的聯系,妥善處理各類問題,確保營造一個和諧發展的大區域環境。

森林公園周邊村莊應以森林公園建設為契機,結合“美好鄉村”建設,在最大限度地保護好周邊環境和森林景觀資源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村莊綜合整治,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如道路交通規劃、給排水工程、供電工程、通訊工程、環衛設施等;發展旅游服務業,如培育以休閑觀光、體驗農業為主的森林人家和生態農莊,結合森林公園民宿建設,規劃在山頂仙人床附近和月泉池附近建設住宿接待設施;推動本地產業結構與森林公園建設的銜接,助力經濟發展;同時,因地制宜地利用地形地貌,建設與環境相協調的、與森林公園相配套的旅游接待、服務及游樂設施。當地群眾對建設省級森林公園持歡迎態度,與公園建設管理部門統一協商管理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協管制度,加強對周邊村莊村容村貌、衛生環境、人文形象、生態保護、景觀營造、旅游活動參與等各方面管理制度的制定實施和監管力度;在科學合理的旅游管理制度下,公園優先考慮吸引當地勞動力解決就業問題,引導有條件的村民開辦森林人家、農家旅館、農家飯店,發展住宿、餐飲業,提高社區居民收入;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導游、廚師、旅游公共設施維修維護、綠化養護、環境衛生等行業轉移。

4 結語

仙女寨省級森林公園作為一個以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為基礎,以自然教育、森林康養為特色,融入“梁?!蔽幕?、書院文化、兵寨文化、佛教文化,集資源保護、旅游觀光、科普教育于一體的郊野型森林公園,其可持續發展路徑應有效保護園內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確保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并促進生態演替的正向進行,同時有效發揮森林在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優化環境等方面的作用,促進區域環境的良性發展,提高人居環境質量。通過可持續發展,為周邊環境提供生態屏障,促進森林文化的傳播,向公眾展示豐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喚起人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熱情,使人們認識到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奚潔人. 科學發展觀百科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2] 蔣淑娟. 安徽省仙女寨森林公園植被與森林景觀規劃探析[J]. 安徽林業科技,2015,41(4):36-37,40.

[3] 周湘紅. 森林公園規劃中保護與開發關系探討[J]. 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19,38(1):30-34.

[4] 唐霞,崔杰,袁富堅,等. 自然教育在森林公園經營中的應用研究——以廣州市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 林業與環境科學,2021,37(1):122-125.

(責編:王 菁)

猜你喜歡
森林公園可持續發展
龍架山森林公園
礦區舊址森林公園化改造規劃設計
廣東官渡六戶山森林公園規劃設計初探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游溫州森林公園 享自然山水美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