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圖形與幾何領域教學中培養小學生量感

2023-09-01 02:15孫瑩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14期
關鍵詞:圖形與幾何策略研究小學數學

孫瑩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育,除了培養學生的基本算術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必備素養和技能。教師應注重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解決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因此,本文將以“圖形與幾何”相關知識的教學作為主要內容,對學生量感培養的維度以及量感培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從“在圖形初步體驗中培養學生度量意識”“在圖形情境教學中深化度量單位教學”“在推理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度量策略”“在游戲活動中推動學生提高量感意識”多個方面談一談小學生量感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量感培養;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4-0030-03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量感。學生量感的培養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視覺奇觀對物體的長度、重量以及體積等進行感知。在小學圖形教學中,量感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量感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加強對各種事物的認識,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理論知識,提高其數學思維能力。鑒于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仍然缺乏對學生量感的培養,導致了教學質量低下的問題。因此,教師應根據當前的教學問題,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量感,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課堂教學質量。

1.學生量感培養的維度

在培養量感的過程中,度量意識、度量單位和度量策略都是形成良好的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教學中,教師應從度量意識、度量單位和度量策略等方面加強學生量感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培養良好的量感來更好地學習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1)從度量意識著手培養學生量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想培養學生的量感,就必須讓學生形成度量意識。具體來說,意識對行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度量意識,一方面,學生可以明確測量的重要性,從而不斷學習與測量相關的知識內容,提高他們的量感;另一方面,度量意識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測量思維,使他們在遇到問題時,能夠通過量感思維有效地解決問題。

(2)從度量單位著手培養學生量感

在小學數學圖形教學中,度量單位是學生發展量感的重要因素,因為只有在學生學習并掌握了度量單位后,才能更具體、更清晰地表達測量結果。具體來說,度量單位可以很好地定義測量內容的屬性,從而幫助學生清晰、準確地表示物體的不同屬性,如長度可以用厘米、米表示,面積可以用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表示,體積可以用立方厘米、立方米和立方千米表示。因此,教師必須讓學生了解統一的計量單位的重要性,并要求學生學習正確地使用不同的計量單位的。

(3)從度量策略著手培養學生量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量感,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度量策略的訓練。具體來說,在量感的訓練過程中,不僅量感的經驗非常重要,而且量感的理性計算也很重要。因此,教師在學生量感的訓練過程中應注意度量策略的訓練,使學生能夠逐漸形成想象、推測、驗證、分析、判斷、推理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不僅對量感有正確的表面理解,而且量感的內涵有更深的理解。

2.量感培養存在的問題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量感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會經常遇到測量的數學元素的知識,如超市購物、醫療測量等活動,形成一定的感知能力,但這種感覺對學生是表面的、單調的和破碎的,無法在日常生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從而形成一個系統和全面的數學知識。學生也不熟悉一些基本的數學單位,如公里、公頃和毫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利用數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例如,在測量班級面積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單位進行測量,讓學生感受到單位的應用和重要性。

(1)學生缺乏核心素養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首先,學生缺乏數學核心素養意識。由于小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缺乏數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數學問題無法深入理解和解釋,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一些學習問題,阻止了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作為教師,必須及時幫助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設計了特定的實踐條件,幫助學生在測量過程中親身感受長度、質量以及體積等基本知識,但學生的數學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很難在短時間內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數學素養。

(2)學校缺乏完善教學機制

在發展的過程中,學校的教學機制對學生的學習和教育過程也有很大的影響,但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校的教學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這是因為在教學機制體系中,學生往往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機會,導致缺乏良好的數學活動經驗,他們掌握的理論內容是片面的,相對缺乏興趣,往往缺乏實際教學經驗,導致學生無法提高和發展綜合學習能力。

3.培養學生量感的策略

(1)在圖形初步體驗中培養學生度量意識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量感,教師還要注意學生的度量意識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形成一種量感。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視覺、觸覺、聽覺等各種感官,幫助學生加強對量感的理解,使學生更好地培養量感。例如,在圖形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厘米和分米的區別,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尺測量大小,然后通過分析比較來感受數量的差異,從而建立數量意識,發展良好的量感。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多媒體的運用使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而且抽象的數學知識可視化與具體化,降低了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難度。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方便了教師在學生面前呈現準確的圖形,節省了教師的繪畫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罢J識圖形”的教學中,本課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之前的教學中,教師會在黑板上逐一畫出上圖,這不僅浪費了上課時間,也不能讓學生形成直觀的感覺。鑒于此,教師應熟練運用多媒體在學生面前呈現長方形、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平面圖形,讓學生觀察這些平面圖像的異同。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學生可以更生動地理解這些平面圖像,從而培養學生的量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在圖形情境教學中深化度量單位教學

在圖形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情境教學來幫助學生理解度量單位,從而建立和培養良好的量感。具體來說,量感是小學生相對抽象的概念,所以學生很難對量單位有深刻的理解,因為教師需要創造一定的教學情境來加強學生對量單位的理解,讓學生對量感的理解。例如,在量感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融入現實,然后根據生活中的具體對象來感受量的概念。例如,在“面積單位”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剪出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通過觀察和觸摸來感受到1平方厘米的大小。最后,要求學生找出生活中相同大小的物體,使度量單位從抽象變為具體,同時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量感的概念。因此,在圖形與幾何知識的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學生抽象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各種理論知識的內在聯系進行理解,并在一定思維手段中加強對這些聯系的理解與應用。所以,教師要在教學時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將抽象內容具體化和可視化,通過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的相互轉化,最終完成解決問題的任務,達到深化思維的目的。比如,在“周長”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一個物體的周長進行計算,并得出周長公式。但是,如果只是讓學生對公式進行記憶,而不是讓他們對知識進行理解,那么他們在面對具體的問題時就不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靈活地學習和掌握這些知識。以正方形的周長計算的教學為例,由于正方形是一個特殊的長方形,其長度與寬度是相等的,因此,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有很多種,如:長度+長度+寬度+寬度;寬度×2+長度×2;長度/寬度×4;(長度+寬度)×2。在介紹這些方法時,教師可以使用圖形進行解釋,同時加深學生的理解,增強學生的量感。

(3)在推理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度量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在推理實踐中掌握測量策略,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量感水平。具體來說,這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量感時鍛煉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實踐能力。例如,在“三角形面積”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復習長方形的計算方法,然后根據長方形的計算原理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最后要求學生對推理猜測進行驗證。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掌握推理中知識的計算策略,從而更好地培養量感。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圖形化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實際情況設計以生活為導向的數學教學活動,將小學生引入現實生活,使他們能夠同時理解數學,結合自己的實際數學生活經驗,產生成就感。例如,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對象學習,讓小學生學習方便,感覺不同的思維模式和思維過程,使小學生學習思考問題變得不同,試圖探索的方式變得不同,思維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斷提高?!傲扛小笔菙祵W素養的基本核心,也是一種數學能力,是數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量感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量感”是十分必要的。由于量感大多是在課堂上產生的陳述性知識,教師往往會忽視量感。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注重學生量感的培養。

(4)在游戲活動中推動學生提高量感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培養出更好的量感,教師還可以進行各種游戲,以豐富學生的數量體驗。具體來說,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強活動型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例如,在“克和千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幫助學生感知質量。教師可以先準備一些實驗項目,如電子秤和大米,然后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玩相關的體重測量游戲。最后,學生在重復測量過程中感受到體重的變化,建立對體重的認知??偟膩碚f,這種游戲式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熱情,而且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量感。為了強化學生感知千克和克這一概念,教師可以結合“比一比誰最準”的活動教學。在課堂上教師要準備一臺電子秤、一袋米,之后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由小組長的一位成員負責抓米,另一位成員則負責計算,還有一位成員則負責比較差值,在多次游戲后,學生會逐步意識到計量單位之間的聯系。這個過程中學生互相協作,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使其逐步從生活量感轉變為數學量感。教師培養學生量感時結合游戲開展教學活動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如此一來,學生在實踐中除了可以體會量的屬性和量的變化之外還能強化對量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中及時評價學生的表現。數學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量感。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構建表象,以生活中的共同事物為出發點,為學生設計更實用的活動,幫助學生發展量感,使學生有更多的真實體驗。這是提高學生量感準確性、達到預期教育目標的關鍵,對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量感,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為學生創造現實的生活環境,使學生從生活的數學感官知識中通過數字計算形成數學理論知識,開展多樣化的測量活動,加深學生對生活中數字的理解。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主要就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因此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因為小學生還處于低年級,具有很強的能動性和探索性,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合理的設置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案,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倪梅,趙廷紅.在“圖形與幾何”領域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以“長方體的認識”教學為例[J].小學數學教育,2022(05).

[2]楊小彬.小學數學量感培養策略探析——以“計量單位”教學為例[J].新教師,2022(03).

[3]尹力,郭修瑾.小學數學教學中量感的培養[J].教育視界,2022(05).

猜你喜歡
圖形與幾何策略研究小學數學
第一學段圖形與幾何操作活動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關于“圖形與幾何之《長方體和正方體》”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
高中英語書面表達問題分析及策略研究
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