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勢洶洶的百萬蝗軍

2023-09-02 03:10趙天
奧秘(創新大賽) 2023年6期
關鍵詞:蝗災蝗蟲

●趙天 編

2020年7月3日,在巴基斯坦南部城市蘇庫爾的郊外,成群的蝗蟲趴在樹枝上。

對于“昆蟲恐懼癥”和“密集恐懼癥”患者來說,世界上最可怕的自然災害非蝗災莫屬!近年來,蝗災這種似乎離我們很遠的自然災害,引發的蝴蝶效應關系到我們是否會餓肚子!

中國蝗災簡史

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出現了對于蝗災的占卜。中國古文也稱蝗蟲為螽(zhōng),又叫蝗螽,以其善飛,也稱飛蝗,俗稱麻札、馬札、螞蚱。

根據《左傳》記載,春秋時代共294年間,僅魯國就發生了16次蝗災,例如公元前594年秋天,魯國“螽。冬,蝝生。饑?!币蚧葹膶е碌酿嚮?,在春秋時代就開始層出不窮,即使在短暫的秦朝(公元前201一公元前207年),蝗災也經常侵襲大秦,“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p>

在中國歷史上,水災、旱災、蝗災并稱為三大自然災害,而在水旱之后,蝗災經常相繼而來。

根據著名昆蟲學家鄒樹文統計,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908年的2630年間,中國有記載的蝗災共達455次,每5~7年就爆發一次?;认x不僅將沿途草木啃噬一空,而且就連牛和馬的毛發都全部吃光。

由于蝗蟲喜歡生活在暖干氣候地區,這就使得處于東亞季風影響下的黃河中下游、長江以北的江淮流域成為了中國歷代蝗災的高發區。

在結束魏晉南北 朝的大亂世后,中國的歷史氣候告別冰期,再次進入到了隋唐時期的暖熱氣候。其中唐朝共289年,期間就爆發了42次蝗災,平均每8~9年就爆發一次。

唐朝滅亡以后,蝗災也以一種更加密集的方式,在中華大地上頻繁暴發。

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宋真宗有一天正在開封皇宮中吃飯,突然密密麻麻遮天蔽日的蝗蟲飛過整座皇宮,以致天色變暗。

蘇西映 繪 陳正祥 原著

2020年非洲沙漠蝗災

2020年初,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索馬里等非洲國家遭遇嚴重的沙漠蝗蟲災害,對該地區的糧食安全和農牧民生計構成前所未有的嚴重威脅,拉響全球生物安全風險的警報。值得注意的是,這輪非洲蝗災已飛越紅海,進入歐洲、中東和亞洲,入侵與我國接壤的印度和巴基斯坦。

從唐代以后蝗災越來越密集的原因,生物學家指出,從整體來說,中國古代的蝗災基本都是北重南輕,但隨著安史之亂以后南方的開發加快,南方地區的蝗災也逐漸增多,從而增加了蝗災的暴發密度。

例如江南地區在唐代以后開始出現稻麥復種技術,靖康之變(1127年)以后,隨著宋室和大量北方民眾的南遷,南宋政府為了解決大量南遷者的飲食需要,開始在廣大南方地區鼓勵推廣種植小麥。以蝗蟲的習性來說,蝗蟲怕水,所以在水稻田中難以生長;但是在旱地的麥田里,一旦遇到旱災則容易暴發。

明清時期,隨著豆類、油菜、蕎麥、粟等農作物在南方的廣泛推廣,尤其是地理大發現以后,從美洲引入的玉米、甘薯等作物,加大了江南山區旱地的開發,這就為蝗蟲的產卵和孵化、暴發提供了廣泛的農業基礎。

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有記錄的蝗災共71次,平均每3~8年暴發一次。到了明朝滅亡這一年(1644年),史書記載,蝗災繼續肆虐的中原大地上:“河南飛蝗食民間小兒。每一陣來,如猛雨毒箭,環抱人而蠶食之,頃刻皮肉俱盡?!?/p>

蝗起蝗落之間寫著的,分明是帝國興衰之道。

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蝗災

1910年至1911年,印度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蝗災,導致數百萬農民和數百萬牲畜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這次蝗災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蝗災。

這場蝗災的起源地是印度西北部的拉賈斯坦邦。在干旱的氣候條件下,一種名為“希瓦爾蟲”的蝗蟲迅速繁殖,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并向四周擴散,逐漸擴散到印度其他地區,如中央邦、古吉拉特邦等。在短短數月內,蝗災中的蝗蟲數量就達到了驚人的5.5億只。

這些蝗蟲如同一片黑色的烏云,覆蓋了廣闊的天空,遮天蔽日。它們所到之處,農作物被摧毀殆盡,數百萬農民面臨著絕收的境地。許多人失去了他們的農田和牲畜,不得不背井離鄉,尋找新的生計。這次蝗災引發的饑荒和貧困,導致數十萬人死亡。

為了應對這場蝗災,印度政府采取了多種措施,如鼓勵農民儲備糧食、提供救濟和援助等。同時,國際社會也對印度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如給予資金、糧食和技術支持等。這些措施幫助印度度過了這場前所未有的難關,但這場災難留給人們的痛苦和記憶卻永遠難以抹去。

什么是蝗災?

蝗災,是指蝗蟲引起的災變。一旦發生蝗災,大量的蝗蟲會吞食禾田,使農產品完全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以致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

蝗災的致災物種主要為蝗蟲。

蝗蟲,屬于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蝗科,身體一般為綠色或黃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大,適于跳躍,其幼蟲稱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為食,種類很多,世界上共有1萬余種,在我國就有300余種,如飛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農林業的主要害蟲。

引發2020年蝗災的罪魁禍首是沙漠蝗,沙漠蝗起源于非洲,在近千年的歷史上是引發非洲蝗災的頭號害蟲,其大暴發年份的侵襲區可波及整個非洲大陸、中東以及地中海沿岸的57個國家,總面積達2900萬平方千米。

專家預測,隨著全球變暖的趨勢,未來蝗災的規模會越來越大,對中國和世界的糧食生產將造成嚴重的影響。

為什么會發生蝗災?

1.環境原因

從環境角度看,蝗災主要是由干旱引起的。干旱的環境對蝗蟲的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

在干旱時期,河、湖水面縮小,低洼地裸露,由于水位下降,土壤變得比較堅實,含水量降低?;认x的卵產在土壤中,當土壤堅實、含水量在10%~20%時最適合它們產卵,多的時候每平方米土中可達4000~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40萬?;认x卵。

干旱環境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得較快,繁殖能力較強。

其他昆蟲和鳥類難以在干旱環境下生存,而且干旱能使一種會導致蝗蟲生病的絲狀菌被抑制?;认x沒有了天敵,故而數量大增。

全球變暖,尤其冬季溫度的上升,也有利于蝗蟲越冬卵的增產,為第二年蝗災的暴發提供“生力軍”。

2.生活習性

從生活習性上看,蝗蟲有群居的習性;有很強的繁殖力;有多食性,也就是能吃很多種植物;飛翔能力很強,難于防治;卵深藏于地下,難于被根除。

3.蟲密過大

科學家在2006年一篇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研究論文中,證明蝗蟲密度過大也是造成蝗災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蝗群達到一定密度的時候,蝗蟲會排列成行,開始朝同一個方向前進。

蝗蟲通常喜歡獨居,危害有限。但它們有時候會改變習性,變得喜歡群聚生活,最終大量聚集、集體遷飛,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災。

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對處于獨居階段的沙漠蝗蟲進行試驗,反復觸碰蝗蟲身體的多個部位,以尋找是否有某些觸覺因素使蝗蟲改變習性。結果發現,當蝗蟲后腿的某個部位受刺激之后,它們就會突然變得喜愛群居,而觸碰身體其他部位如觸角、嘴部或腹部都不會有這種效果。

科學家認為,在某一自然環境中偶然聚集的蝗蟲們彼此觸碰后腿,可能導致其改變習性,開始成群生活。其成員以同一方式大量增加,進而形成蝗災。如果能發現到底是哪些化學信號刺激了蝗蟲的神經系統促使其行為發生改變,就可能研制出防止蝗蟲群聚的新型農藥。

古人如何防治蝗災?

1.“打旱魃”和“拜蝗神”

由于干旱的環境適合蝗蟲的繁殖,所以蝗災的爆發一般伴隨著旱災。中國古人認為,之所以有旱災,是因為一種叫做“旱魃”的怪物在作怪;而之所以有蝗災,是因為“蝗神”在顯威。

所以,當旱災和蝗災爆發的時候,百姓們一般會進行“打旱魃”和“拜蝗神”的活動,這種做法顯然不會有任何作用,只能等蝗蟲把莊稼糟蹋完以后,自己遷徙到別處。

隨著經驗的增長,古人逐漸開始用一些積極的辦法對付蝗蟲。比如開元賢相姚崇,用驅趕、抓捕焚燒、挖坑填埋的方式與蝗蟲對抗,效果頗為顯著;元朝的時候,人們在初秋將藏在田地里的蝗蟲卵用鋤頭刨出來,借助“秋老虎”的強烈日光將其曬死。

2.器具捕打法

當蝗蟲、鼠、雀為害時,古人經常采用這種捕除方法。據清代《捕蝗要訣》介紹,主要有布圍式、魚箔式、合網式和抄袋式等。

布圍式,即用一塊長條型的粗布,兩頭各套一根木桿,遇蝗蟲,迎面插入土中,將其碰落予以捕殺。

魚箔式和合網式,是指用蘆葦結成的魚箔或繒網,碰落蝗蟲或使之入網。

抄袋式,即用類似今天捕蟲網的小魚斗或菱角小口袋捕捉蝗蟲。

3.開溝陷殺法

此法主要用于對付幼蝗(蝻)。其做法為:視幼蝗來路,預掘深、寬各二尺的壕溝,并于溝中每相去丈許作一坑,以便埋掩;然后眾人手持掃帚等各種器具,并由一人鳴鑼、眾人吶喊,使幼蝗驚懼而奮力跳躍,或撲入溝中,或被掃入、掩埋,直至溝坑俱滿而止。

4.篝火誘殺法

利用蝗蟲的趨光性特點誘其投火自焚,此法古已有之,明清時期仍為捕蝗通用之法。清代還將此法與器具捕打、開溝陷殺等法相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捕除效果。

5.據蟲除卵法

冬天把蝗蟲的蟲卵滋生地消滅掉,斬草除根,此為“據蟲除卵法”。

《治蝗全法》總結了宋代以來“據蟲除卵”的經驗:凡是蝗蟲蟲卵滋生的地方,地上都常有無數像蜂巢一樣的小孔,必須果斷挖土鏟除。明清年間,人們開發出了原始“農藥”,比如“百步草濃汁”和“陳醋混合液”,專用于滅殺蟲卵。

6.墾荒除蝗法

滋生蝗蟲的地方,都是“涸澤”地區,必須要將其改造成為農田,在墾殖的過程里,通過各種方式殺滅掉蟲卵,同時種植綠豆豌豆等蝗蟲不吃的植物,可作為蝗災時的備荒口糧。

7.吃貨拯救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的蝗災發生得愈來愈少了,這除了農藥的推廣普及以及人類活動的增加之外,還因為咱們國家的吃貨太多了!“吃貨”拯救了蝗災,拯救了世界!

從現代科學出發,如何防治蝗災?

1.環境保護

蝗災的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认x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于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有的地區單純認為治理污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于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內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視。

《捕蝗要訣》合網式、魚箔式

《捕蝗要訣》圍撲飛蝗式、捕捉飛蝗式

《捕蝗要訣》撲牛大蝻子箔圍、撲牛大蝻子布圍

《捕蝗要訣》掃蝻子初生式、坑埋式

所以,要從根本上防治蝗災,應該十分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

2.藥劑防治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藥,該法殺蟲率高、滅殺范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3.天敵防治

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于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云南十八怪

三個螞蚱一盤菜

螞蚱做菜,在云南一些地方又叫“跳菜”。將收集到的螞蚱帶回家,用開水一燙,去掉翅膀,在鍋里慢慢烤黃,烤到水分干涸、呈焦黃色的時候,加上香油、花椒調味,黃色的螞蚱,便透出誘人的香氣?!坝信笞赃h方來”的時候,炒上一盤,弄上二兩小酒,款待朋友。

猜你喜歡
蝗災蝗蟲
你真的認識蝗蟲嗎
基于Sentinel-2衛星數據的埃及地區蝗災監測
蝗蟲
蝗災降臨東非,氣候變化可能是罪魁禍首
都2020年了,人類為啥還拿蝗蟲沒轍?
蝗災又來了
意大利撒丁島遇嚴重蝗災兩千多公頃農田被毀
人多勢眾的蝗蟲
跟蹤導練(一)3
殷商中原地區蝗災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