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2023-09-03 03:55朱正欣
名家名作 2023年1期
關鍵詞:曠達黃州惠州

朱正欣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清凈自然,識此才體會到蓮花有一顆一塵不染之心??此圃佄?,實則夸人,在佛教中蓮花為最潔之花,也用以象征清凈的心境,這其實也是在用蓮花比喻義公,夸贊他心境清凈。在筆者看來,詩人蘇軾也是這樣一個心境清凈、淡然曠達的人。

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于書香門第,先祖乃是唐代的名臣。祖父在世時為官清廉、樂善好施,廣有名聲。蘇軾小時候便很愛讀書,父親對他要求甚嚴,經常親自考問他的功課。母親孝順長輩、慈愛勤儉,十分注重對子女的言傳身教,對年幼的蘇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成年后的蘇軾雖然滿腹才學,但仕途卻一直坎坷。嘉祐二年(1057年),二十歲的蘇軾意氣風發,在這一年的科舉考試中,成功地從一眾考生中脫穎而出,考中進士。受歐陽修的推崇,蘇軾很快就名動京城。蘇軾并沒有因為突然出名而惶恐,而是樂在其中,享受生活。在宋朝時,羊肉最受歡迎,每次逢年過節或宴請貴客時,都會用羊肉來招待。而當時豬肉因為寄生蟲和味道的原因,只有下層勞苦人民才會買來吃。作為“吃貨”的蘇軾,在京城曾經吃的都是上好的羊肉,后來被貶黃州,就只有豬肉可以食用。面對這巨大的落差,他灑脫一笑,寫下:“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彼宜谝黄私艿仂`的沃土,家風良好,因此無論境遇如何,他總能持身中正、不忘本心。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是宋代歷史上的風云人物,也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他一生在諸多領域都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在詩、詞、散文、繪畫、書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在散文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詩詞上,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在書法上,他寫下了極具人間煙火味的《寒食帖》,成為天下第三行書。

我欣賞蘇軾。他的父親蘇洵給他起這個名字,就是想讓他像車子上的“軾”一樣,收斂鋒芒,做一個穩健踏實的人。我更欣賞的是蘇軾身上的淡然,在順境的時候講究,在逆境的時候也能將就。在喧囂塵世里,守一份素簡,執一份清念。于混沌中抽離身心剔除雜質;于繁華中清醒自律,靜守流年。對蘇軾來說,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云煙。唯有心境淡泊,才可得安寧。正如他寫下“此心安處是吾鄉”,隨遇而安。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蘇軾這一生,活的是心境。他告訴我們,夢想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東西。因為夢想使我們溫暖,使我們有希望,使我們保持充沛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無論在生命的哪個階段,要保持單純的初心,珍惜發自靈魂深處的詩情畫意,清凈、清淡、清澈,歡喜、歡樂、歡愉。青山嫵媚、白云漂游、日影迷離、花朵展顏,笑看生之美好,心無旁騖雜念,人間有味是清歡。

每每讀到他的詩詞,都能給我一種豁達通透的感受,他的人生如蓮花一樣高潔,豁達又從容。

面對世俗物質,從容放下是一種曠達。

在《臨江仙·夜歸臨皋》中我最喜歡蘇軾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喜歡這句話的豪壯與瀟灑,喜歡他的曠達心境。他一生為命運所束縛,長恨此身非我有,怨恨自己身在宦途,身不由己,不知何時才能忘卻追逐功名。所以在夜闌風靜之時沉思,不禁想脫離現實社會,駕一葉扁舟,隨波逐流?,F實人生中,很少人能夠做到明月清風,放下世俗,心中無塵,兩袖清風。面對現實,我們是那么的無能為力,我們都得為現實奔波,追求功利,追求富貴。很多人碌碌一生,實現了富貴,心中只怕已是疲憊不堪。面對現實的壓迫,我們的心難以達到從容,但是心從容亦是最難得。作家汪曾祺在《人間草木》中寫道:“時間無物皆有情,難得最是心從容?!奔邑斎f貫,日食不過三餐;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好的物質與心從容無關,我們或許做不到小舟從此逝的瀟灑,但是學會從容放下,我們的心胸或許能夠從容一些、曠達一些。布袋和尚也曾言:“行也布袋,走也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毕M覀兗词箽v經滄海,嘗遍人間世味,亦不忘修養從容的心境。

面對貶斥流放,泰然處之是一種曠達。

詩人被貶黃州,在穿林打葉聲中瀟灑徐行,竹杖芒鞋,我行我素,從容淡定。面對逆境挫折,不畏懼、不頹喪,擁有倔強的性格和曠達的胸襟。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讓人瞬間從容自若,仿佛一切煙雨都可消散。從“穿林打葉”到“也無風雨也無晴”,自然界雨晴無常,變幻莫測,人生的坎坷煙雨又何足掛齒?莫如詩人這般,學習他這透徹淡泊的心境和理性,從容淡定,繼續前行?!队拇靶∮洝分袑懙溃骸皩櫲璨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看天空云卷云舒?!睆娜莸?,看人生風風雨雨。只有這樣,我們在陷入困境時才可以泰然處之,淡泊以明志。

面對鄉思,詩酒趁年華是一種曠達。

在《望江南超然臺作》中,詩人獨登超然臺,看城中春花,雨影瓦房。白落梅說:“他在煙塵飛揚的世間,尤記明月清風;在顛沛流離的境遇,學會隨遇則安?!边@是他的處世之道,在故人面前不訴悲涼之音,依舊清醒曠達。煮一壺剛采的“雨前茶”,趁年華尚在作詩醉酒,使自己的襟懷達到曠達超脫。我們傷感時,不妨想想詩人一生顛沛流離,依舊不辜負不蹉跎年華,在他的年華里品出淡泊與曠達。人生苦短,倘若不珍惜這數十載光陰,韶華可能就悄悄流走了。人生有緣彌可貴,歲月無期當自珍。不要在今天或明天哀傷昨天,昨天一去不復返,明天尚在且珍惜。今天,我們便可煮一壺茶,翻一卷書,品出一味人間清歡,活出一絲淡泊與曠達。

隨著對蘇軾的深入了解和相關資料的解讀,在我腦海中,一個原本模糊的形象逐漸清晰、立體和高大起來。我更加重視研究、了解蘇軾的人生際遇和境界,這或許就是一個文化人真實的性格和品質。

蘇軾一生三次被貶。第一次被貶黃州是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他對變法中的“青苗法”“鹽法”和由此制定的不切實際的各種法律條文,通過詩詞的方式進行了辛辣的諷喻。后被沈括等人上呈神宗皇帝,致使蘇軾在御史臺(此處因常有烏鴉聚集,也稱烏臺)受審,史稱“烏臺詩案”,我們先不說烏臺詩案的對錯,我所關注的是蘇東坡的人生態度。

這一年蘇東坡45 歲,正月初一汴京城里鞭炮連天的時候,蘇東坡在兩個差役的押解下前往黃州。這對他來說是生命中的一個巨大打擊。因為他22 歲就進士及第,之后無論是為官還是在文學藝術上都有很大的名望,春風得意,沒想到人到中年突然變成罪犯。這使蘇東坡感到委屈、焦慮,初到黃州,正月剛過,又寄居僧舍。這時作為當政者的蘇軾并不忙于政務,他更加關心三面被長江環繞的黃州是否有鮮美的魚池。于是,他揮筆寫下一首《初到黃州》: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倒做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何等的曠達,何等的無為,蘇東坡超然物外的心胸幾人可比?蘇軾在黃州處境艱難,生活凄涼,心情孤郁,受到政治斗爭的迫害和牢獄的折磨。于是,在寒食節前后,在一個陰雨連綿的日子里揮毫寫下了《寒食雨二首》: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哪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唉,一唱三嘆萬般無奈,生活如此艱難,到了破灶燒濕葦的程度,又遇陰雨連綿、陰風怒號的天氣,想到自己命運多舛,真的是對從政毫無興趣,對官場心生厭惡。官場失意,卻造就了一代書法大師。蘇軾寫下的這首牢騷詩詞,不經意間變成了“天下第三行書”,在中國書法史上熠熠生輝,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被謫居黃州五年之久的蘇軾接到量移惠州的命令。所謂量移,指的是被貶謫的臣子被赦免后,酌情移居京城更近處安置。五年前給他的加罪并未撤銷,官職也不過是個團練副使,政治處境和生活狀態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盡管蘇軾兩次南移北遷,嘗盡人生苦味,但是除了政治牢騷,卻不能少了思鄉之情。他努力找到心理平衡,轉而將內心深處的情感在風云變幻中表現出來。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啄社酒,相勸老東坡。

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往來如梭。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蘇軾也有不少婉約詩詞,情深意切,不假雕飾,無窮清新。這首詞便是以親朋故友之情驅散遷客的苦情,以曠達的情懷來取代人生的失意。

《滿庭芳》的下闋,深情地向父老鄉親表達了不能不去惠州的狀況,表達了對命運坎坷、無法自顧的無奈。然而,蘇軾就是蘇軾。只一句“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便將萬般哀愁化解,抒情氣氛從此變得開朗明澈,并告訴父老鄉親和兄弟姐妹,時常曬曬漁蓑,有朝一日我還會回來。在黃州五年光景,寒食開海棠之艷,秋江蕩赤壁之舟。此時此刻去惠州任事,豈無傷心之痛和春戀之情?然而,正因為蘇軾的曠達和自適,他把所有的情緒和郁結寄情于自然和更為廣大的時間和空間里了。

從黃州到惠州,蘇軾兩次被貶。被貶惠州后,蘇軾又是如何表現的呢?他到惠州時已經57 歲了。在惠州兩年零七個月的時間里,他給惠州人民做了許多好事,他在惠州推廣應用中原的插秧技術,還囑咐縣令給附近村民建造水碾水磨加工米面,設法施醫散藥、修橋筑堤等。除了冗雜的公務,作為詩人的蘇軾在惠州依然文采斐然,激情勃發,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如“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薄傲_浮山下四時村,盧橘黃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薄疤け榻夏习渡?,逢山未免更流連。獨攜天上小圓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石路縈回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p>

蘇軾的這些詩詞皆寫于第二次被貶之地惠州,盡管日子十分艱難,但怎奈詩人的豪情和“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的遺世獨立之性格及精神世界,讓世人贊嘆。

紹圣四年(1097年),62 歲的蘇軾在謫所惠州接到了一封“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的告令,這意味著蘇軾從惠州又再次貶謫到瓊州。瓊州這樣一座處于茫茫海外的孤島,在當時屬于未開化的荒遠之地,主要居民是黎族人,生活較為艱難落后,這對于當時已62 歲的蘇東坡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他憑借“當下即是”的思想境界,盡管身處逆境,仍能超然人生。在“飲食百物艱難、藥物醬酢等皆無”的艱難中,蘇東坡首先想到的是發展教育。從此,載酒堂響起了學子們的瑯瑯書聲,幾年后便出現了學子中舉,蘇軾可謂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和播種人。而蘇軾更是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在這里寫下了《別海南黎民表》: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游。

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

知君不再見,欲去且少留。

其實在蘇軾心目中,生、死、夢三者,不僅無優劣,甚至無界限。無疑,“人生如夢”是蘇軾對人生最深刻的體會,個中原因當然和他那隨遇而安而非得過且過的曠達心性有關。

至今,蘇軾離開我們已經900 多年了,時間并沒有磨滅他的文化地位和貢獻。在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之后的時空里,我們靜靜地捧讀蘇軾的詞作,他的情懷,他的風骨,都對后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且不可避免地成為中國人性格和品格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人生際遇和曠達的情懷永遠是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戰勝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或早或晚都會碰到一些挫折與坎坷,很難有人一輩子都一帆風順。對于一般人來說,我們無法乞求命運將人生安排得順利一點,我們只能決定當自己暫時處于逆境時,該采取何種人生態度。蘇東坡的成就之高,是普通人難以望其項背的,但是他的人生態度、他的價值觀、他的取舍,卻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習的。他作為風雨人生的主角,作為三次被貶謫到越來越遙遠地方的人物,為我們展現了在逆境中應有的姿態。

倉央嘉措說:“這世間除了生死,每一樣都是小事?!比碎g喧鬧,要懂得讓自己安靜下來。世界喧鬧,守心自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歡喜于天地之間,從容行走于紅塵俗世,寂寂時光,不念不懼,活出云淡風輕的樣子。曠達,是一種心態,是一種境界。曠達的人能夠理性地面對現實,云淡風輕地看人世浮沉。如果能夠以一顆閑心觀世間風景,以一份閑趣享浮世清歡,我覺得這已經深諳了幸福的含義。守著自己的生活,心懷一顆素心,初心不變,安于簡單善良,保持有趣的靈魂,走過春夏秋冬,素心安然,靜待花開,這也是一種美好。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彼匦娜缟?,淡淡而行,當歲月靜好,時光不老,悠揚的心情在夏日飛揚,鳥語、蟬鳴婉轉于耳畔,是誰,在翠綠盈滿的雨季彈一曲高山流水,低吟淺唱?訴說著心事,也吟詠著美好。愿你我能從容放下世間俗物,能從容應對驚濤駭浪,能從容面對過往云煙不負韶華,以領略蘇軾的一番曠達。

猜你喜歡
曠達黃州惠州
多情最是黃州月
奔跑惠州
惠州一絕
大江東去——蘇軾的黃州時期
大宋國民偶像蘇東坡失意黃州——《黃州寒食帖》
曠達者
曠達者
樂觀曠達 進取人生
中國衛生(2014年1期)2014-11-12
中國衛生(2014年9期)2014-11-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