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推動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探索
——以安徽省無為市為例

2023-09-03 11:20
農村.農業.農民 2023年11期
關鍵詞:領辦集體經濟黨組織

沈 敏

(中共無為市委黨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方向,充分發揮好鄉村黨組織的作用”“合作化是中國農村發展的方向”“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2021 年,無為市出臺了《關于推進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對“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進行了實踐探索。

一、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具體做法及成效

(一)黨組織引領力提升,村集體經濟增速明顯

首先,選好用好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理事長。無為市2021 年換屆后“一肩挑”的村(社區)黨組織負責人為261 人,占比達到99.6%。該市要求領辦合作社理事長原則上由村黨組織書記參與發起成立,按法定程序選舉擔任,這也保證了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姓公不姓私”的根本屬性和管理上的組織性紀律性。

其次,組建專家服務隊保障“供血”管道。市委組建專家“服務隊”、第一書記“指導團”、專班“工作組”等,幫助合作社厘清本村優劣勢,根據實施方案選擇合作社發展模式,規劃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專家團隊還通過調研引導合作社發展特色農產品品牌,建立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申請“三品一標”認證,目前已培育了“無為有味”“無為荸薺”“無為蓮藕”“無為螃蟹”“無為草龜”等地理標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最后,完善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激勵與管理機制。2022 年無為市共有26 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試點,其中市級4 個,縣級22 個,村集體收入超過50萬元的強村占比88.46%,社均經營性收入71.9 萬元,社均經營性收益8.8 萬元,成效顯著。為繼續鼓勵領辦合作社發展,市委出臺了“雙層”激勵政策:一層是將村集體經濟成效納入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二層是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成效作為鎮村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內容,把領辦合作社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效與村干部績效掛鉤,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二)領辦合作社運營制度規范,發展重點明確

一方面,明確領辦合作社入社占比,確保集體屬性。在原有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的基礎上,采取控股參股等方式,吸收原有農民合作社成員加入,抱團對接資本。宣傳發動三類人員成為合作社成員:一是本村村民,其中家庭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監測戶優先入社;二是從事與專業社業務直接有關的生產經營活動的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三是其他能人、大戶。其中,入社人員比例為:合作社成員中的農民成員占比不得低于80%;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成員占比不得超過 5%。入股比例為:村集體持股占比原則上不低于50%,以集體土地、資源資產、上級扶持資金等方式入股;農民群眾以簽訂入社協定為準入股,持股占比原則上不得低于30%,既可以是貨幣,也可以是土地承包經營權、實物、地上附著物等非貨幣財產;對于監測戶、低收入農戶入股,可采取財政幫扶資金折價量化到戶的方式進行;村“兩委”成員、合作社管理人員以個人身份出資入股專業社,單個成員持股占比不得超過5%。這些做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合作社的組織性與集體屬性。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謀劃發展重點,推進合作社快速增效。無為市在充分考慮各鎮村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差異等因素基礎上,將領辦合作社主導功能分為七種:一是產銷類合作社,二是服務類合作社,三是資源類合作社,四是金融類合作社,五是發起或參與企業型合作社,六是供銷社合作模式,七是其他類型集體合作社。在分類基礎上,積極鼓勵各領辦合作社發展農業新業態,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同時注重與區域規劃、村規模調整等工作銜接,實現產業、土地、基建、人才等資源優化配置。從目前探索情況看,試點的26 個領辦合作社2022 年經營性收入達2227.37 萬元,其中產銷類16 個,占比61.53%,經營性收入占比62.57%;服務類9 個,占比34.62%、經營性收入占比30.26%;資源類1 個,占比3.85%,經營性收入占比7.17%,總體上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

(三)政策保障有力,資源整合到位

以加強組織領導為統領,強化市域內政策統籌協調。一是細化工作方案,統籌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市直各單位按分管責任制定領辦合作社的年度考核目標,將合作社發展作為村黨組織書記履職評價的重要內容。二是完善領辦合作社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加強合作社動態監測,及時淘汰不合格合作社和“空殼社”。三是增強財政支持,統籌市鎮村三級涉農資金。通過增信貼息等方式,解決合作社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優先保障合作社資金需求。四是用地政策扶持,優先保障領辦合作社的合理用地需求,引導領辦合作社發展鄉村旅游、建設公共設施。五是加強人才支撐,支持以技術、項目等方式入股合作社。每年對村黨組織書記及領辦合作社相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

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困境及制約因素

(一)領辦合作社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現實困難

首先,領辦合作社總體發展不平衡。部分領辦合作社是在原有村經濟合作組織基礎上創建的,項目推進相對順暢且迅速。比如蜀山鎮關河村成立的無為市關河沿山種養殖綜合專業合作社,截至2022年村經營性收入150.35 萬元,帶動22 戶農戶務工收入33 萬元,帶動農戶銷售農副產品,戶均增收1200元以上。其前身是無為縣關河沿山種養殖綜合專業合作社,并于2017 年10 月完成了合作社的注冊登記。再比如開城鎮都督村成立的無為市都督村毛公集農民專業合作社,2022 年村經營性收入118.47 萬元,已注冊“芋見都督”等農產品品牌。這與該村優美的自然風光與原有種養殖特色有關,還與幾任駐村幫扶工作隊與村黨組織接力努力相關。而基礎積累相對薄弱的村成立的合作社發展相對較慢,有的鎮村公益性項目庫尚未建成,領辦合作社的工作推進停留在“量”的積累上。

其次,項目特色差異性不明顯。一是本土化的農產品相似度較高。無為市地理特點總體呈現“山環西北,水驟東南”,偏水系圩區農產品主要有水稻、蓮子、荸薺、螃蟹、小龍蝦等;偏山區丘陵地帶的農產品主要有山芋粉絲、葛粉、土雞土鴨、羊等。領辦合作社中有6 成以上組建的是銷售農產品類型。從調研走訪了解的情況看,農產品特色不夠明顯,具有相似性;銷售模式單一,以線下為主,線上銷售相對薄弱,處于摸索起步階段,沒有形成農產品品牌集聚效應,不利于農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及提升附加值。二是合作社服務項目相似,以村級小型水利交通項目與公益性項目為主,多附屬于省市招標項目,新型服務項目較少,存在“等靠要”思想。

最后,普通社員參與合作社管理運營較少,持續動能偏弱。一是部分鄉村存在“領頭雁”成了“孤雁”的情況。自該市全面推行村(社區)“兩委”負責人“一肩挑”之后,村黨組織書記既是村委會主任,也是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理事長,責任大任務重。雖然此舉有利于提高合作社辦事效率,但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村黨組織班子其他成員與合作社普通社員對村黨組織書記“領頭雁”的依賴。二是部分鄉村村民主動參與不足。全市26 個試點中,最多的有582名普通村民入社,少的只有幾個普通村民入社。此外,即便簽訂入社協定,但是主動參與合作社發展規劃的社員較少。

(二)影響領辦合作社發展的制約因素

首先,政策統籌有待進一步加強,扶持連貫性不夠強。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雖然在文件中對相關涉農單位都有明確職能規定,但實踐中仍以組織部、鄉村振興局及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為主,其他成員單位參與度不夠高。

其次,人才等發展要素的制約。一是與發達地區相比,無為市農業農村發展還是稍顯薄弱,在人才吸引方面優勢不明顯;二是人才貯備不足,急需高層次的管理、銷售、技術和經營人才等。

最后,啟動資金、土地整治等生產要素影響。一是上級財政資金的撥付“輸血”多,自身“造血”少。二是受土地整治工作進度影響,存在產業用地受限、產業發展受阻情況。

三、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建議

(一)持續強化村黨組織功能,增強領辦合作社帶動力

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組織載體,最大的優勢就是“姓公不姓私”和資源有效整合與運用,其前提和基礎就是要強化村黨組織功能。因此,一要選好用好村黨組織書記,拓寬人選渠道,確?!邦I頭雁”懂“飛”、能“飛”、愛“飛”。二要重視培育人才,加強村干部與能人大戶的專項培訓,用好科技特派員等“三農”服務力量。三要完善領辦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機制,落實村集體經濟經營績效與村干部績效獎勵機制。四要嚴格監督管理,強化日常調度和督查考核,及時督查通報。

(二)因地制宜做好發展規劃,增強領辦合作社發展力

在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實踐中,對區位農業產業的優勢進行資源稟賦分析時,除考慮地理氣候條件以外,更要考慮同業競爭情況。一要因地制宜明確“強村富民”的發展規劃目標。從市級層面規劃領辦合作社模式分類及產業發展方向,搭建合作社、農戶、農業科研院所、省市縣級農業龍頭企業等多方機構參與的合作平臺,著力解決產業謀劃不到位、特色農業發展效益低等問題。二是實現抱團發展。以支部領辦合作社為契機,聯合市金融、供銷等部門,探索建立市域內同類產品的產供銷一體化銷售。以“聯合共贏,抱團發展”為基本原則,避免“單一作戰”,由原來的“一村一品”擴增到“一鎮一品”甚至是“一縣一品”,形成產業跨界互動、連片推動、組團發展的良好局面。三是轉型發展。以產業發展為突破口,以高標準農田建設整縣推進工程試點為契機,進一步升級完善原有產業園,打造精品,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如開城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泉塘市級漁業示范區建設,在特色產業試點村設立村級加工點,推動形成產銷一體化的企業集群,輻射帶動合作社延長產業鏈,實現集體和群眾“雙增收”。

(三)進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強領辦合作社的活力

一是加強政策統籌力度。細化市鎮(街道)各職能部門對領辦合作社責任目標分解,加大清單式分值管理,由被動應付改為主動作為,強化政策上的統籌疊加效應,進一步推動村級領辦合作社及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二是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擴大領辦合作社工作人選來源,探索建立彈性工作機制與彈性工資收益,比如聘用網絡銷售主播,產業規劃師、專家指導團等,同時持續拓展村干部晉升渠道。三是探索構建農產品及涉農服務平臺,突出農產品地域特征。從當前以銷售類與服務類合作社為主的實際出發,探索構建區域內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和農機及社區服務一體化平臺,打造品質消費,為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擴大企業合作提供基礎。四是加強領辦合作社財務監督管理,將領辦合作社運營效益作為鎮村(社區)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考核指標,規范領辦合作社獨立財務審計,可引進第三方機構進行周期性專業化審計。

猜你喜歡
領辦集體經濟黨組織
土地適度規模的有效形式——股份合作——村支部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見成效
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古絳鎮喬野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做好糧食種植“大文章”
清華黨組織公開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圍繞”在百姓四周——黃陵“代辦領辦”拓展為民服務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思考和實踐
新時代如何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
奔跑吧,村集體經濟組織!
對癥下藥 強健基層黨組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