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外活動課程治理的“朝陽模式”

2023-09-03 07:53朱勇哲韓靜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23年7期
關鍵詞:治理創新課程

朱勇哲 韓靜

摘? 要:在“雙減”教育背景下,為推動新時期校外教育高質量發展,北京市朝陽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作為一所公辦校外教育機構,以校外活動課程治理為切入點,通過辦學理念方略確立、協同機制構建、多元平臺搭建、課程群梯度設計、螺旋式實施推進等維度進行校外活動課程治理的創新實踐,發揮活動育人整體效能,提升校外教育品質。

關鍵詞:校外? 課程? 治理? 創新

教育研究、課程改革和教育評價的改革推動著教育的變革。新理念、新模式不斷涌現,教育在融合新理念、適應新要求中持續發展。校外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進行自我更新。關注生命主體發展,提高教育品質是校外教育育人價值的體現,也是當前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之一。

一、回歸教育本質,明晰課程育人方向

(一)梳理基本理念

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作為兩種不同的教育形態,其內在聯系都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育人”為目的;其外在聯系是通過不同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協同發展、深度融合,實現學生的基本發展目標和個性化發展目標。因此,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觀和教育生態學理論成為校外活動課程管理的基本理論基礎。

教育生態學將各種不同教育機構組成的有機體看作一個生態系統,認為教育機構之間以及教育系統與整個社會之間都存在聯系和互動。因此,“一體兩翼、融合育人的全人教育”成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也成為“中心”校外活動課程管理的基本理念。具體闡釋為:“一個關系、兩個途徑、三個愿景、四個目標”。

一個關系:指校內外的協同關系?!耙惑w兩翼”代表校內、校外對學生協同共育;

兩個途徑:指通過內容與形式、機制與平臺實現融合育人;

三個愿景:指發展校外教育的真實力、提升教育強區建設的貢獻力、強化全人教育的支撐力;

四個目標:指培育生命主體成為“合格可靠、全面多元、身心健康、知行合一”的“全人”目標。

(二)確立辦學方略

上述理念體系形成“五位一體”的辦學方略,即明確育人立足點、搭建精準成長線、形成多維發展面、構建完整育人體、筑造全人價值魂。

1.明確育人立足點?!包c”決定著育人的定位和基礎,時刻將“一體兩翼、融合育人的全人教育”理念立于心、踐于行,讓校內與校外教育形成合力,努力實現“1+1>2”的育人效益。

2.搭建精準成長線。以育人目標為核心,以育人鏈為主導,全方位搭建學生的成長線。以人才培育機制建設和梯級發展平臺搭建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提供適宜的支撐,使其在螺旋上升中不斷發現和發展。

3.形成多維發展面。以“五育并舉”的活動、課程、評價體系為學生成長提供多維度、全方位的營養。通過資源整合、跨界融合、校內外協同形成多領域有機聯動的發展面。

4.構建完整育人體。通過有效機制將各個層級、各個維度的發展面連接成整體,成為新型的教育生態,推動其中的各個組織向育人目標聚焦,向全局任務聚力,形成校內外教育深度融合育人體。

5.筑造全人價值魂。由點及線、連線成面、由面到體,教育過程逐漸從局部走向全面、從微觀走向宏觀、由淺層走向深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價值魂則是堅守信念的原動力和新時代育人的核心本質。

(三)明晰育人目標

校外活動課程治理要納入整體治理體系,以基本理念和辦學方略為導向明確課程育人方向,并進行課程設計與實施。校外活動課程的育人目標要同時滿足國家層面和本機構發展的要求,因此通過將“中心”發展理念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有效擬合,明晰了“中心”活動課程體系整體育人目標。

依據整體育人目標,體系中的各具體課程進一步明晰本課程的育人目標,并以目標達成效果進行課程實施與評價的管理。

二、構建課程體系,梯度螺旋支撐發展

以整體育人目標為統領,進一步構建六大育人領域、五類課程群的活動課程體系,形成課程實施的縱向梯度設計、橫向螺旋式支撐的特色。

(一)課程間縱向梯度設計

六大領域、五類課程群中,同類別的課程之間根據學生的年齡段、認知水平、經驗背景等,設計多種梯度的課程,形成課程的縱向連接。例如,“專業進階類課程”由專業啟蒙課程、專業培訓課程、專業深度拓展課程、后備人才專項培養課程等構成縱向階梯式層級,幫助學生持續發展。

(二)課程間橫向支撐聯通

課程群中的培訓性課程與實踐活動性課程緊密關聯,相互支撐,通過主題、內容與目標等方面形成橫向聯通。例如,“通識體驗類課程”與“普及性實踐活動”形成相互支撐與聯通,助力學生發現興趣;“專業進階類課程”與“專業性實踐活動”形成相互支撐與聯通,助力學生發展興趣、培育專長。

(三)“雙螺旋”形成“育人鏈”

多樣、多梯度、彼此支撐的課程群為學生發展提供養分,類似DNA的雙螺旋結構,為學生不同的發展階段相互接應,構建系統的、螺旋上升的專業育人鏈條。

三、構建協同機制,創新課程治理策略

校內外融合育人、協同工作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策略。

(一)建立“同心圓”工作機制,推動融合育人

建立學生社團發展共同體、教師教研共同體、資源共享聯盟、學區制(集團化)學生活動工作站等多個校內外“同心圓”工作機制。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將校內、校外的教育資源凝聚在一起,成為校內外融合育人的有效載體。例如,建立了20個區級課外校外專業教研組,“十三五”期間校內外教師11000多人次參與活動,成為校內外教師的教研共同體、優質教育品牌的培育基地、創新課程及項目的孵化器。實踐表明,校內外協同機制打破了校內、校外、社會教育的界限,匯集校內外教師、各類專家及各種優質社會資源,能有效融合多方教育力量,成為課程實施的重要載體。

(二)建立“育人鏈”培育機制,服務人才成長

“中心”通過構建“普惠孕育—選拔培育—提升發展”的人才共育機制,助力學生向更高水平持續發展。其中,普惠孕育是以普及性、體驗性、多樣化教育活動為主,成為孕育人才的基石,以2019年為例,惠及學校5648校次,學生49.4萬人次;選拔培育是通過不同層級的競賽展演、社團建設、實踐性和創新性學習成果評選等機制,為各類學生脫穎而出搭建平臺;提升發展是針對各類拔尖人才,發揮“中心”優質資源樞紐的功能,構建評價激勵機制、資源供給機制等,以專項培養滿足學生高層次、個性化發展需求。實踐表明,這種人才共育機制能夠有效實施各類課程活動,構筑利于生命主體不斷攀升的成長階梯。

(三)建立“大課堂”參與機制,提供特色供給

通過建立健全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準入準出等管理機制,形成區委區政府統籌,委辦局協作的管理格局,統籌協調區域內教育資源,營造全社會共同育人的教育環境,促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課堂教學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的知識學習與實際運用的結合,構建區域豐富的教育資源支撐體系,助力課程有效實施,助力學生個性化發展。

四、搭建多元平臺,提升課程育人成效

教師和學生是教育過程兩個最基本的要素。因此,從師生兩方面搭建多元融合的發展平臺,是支撐課程育人目標達成的重要策略。

(一)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平臺

在充分分析各類全國及市區級教師研訓平臺特點的基礎上,精心選擇、組合優質資源,為教師構建了從校級到全國、從通識到專業、從普及到高端的多元研訓平臺,圍繞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維度,通過研修提升教師的師德修養、知識更新和育人能力。多種平臺的融合,既能滿足整體要求,又能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個性化需要,對教師專業發展及課程優質實施起到了顯著作用。

(二)構建學生多元發展平臺

學生發展平臺是課程實施的重要載體,通過“體教”融合、“藝教”融合、“科教”融合、“文教”融合、“社教”融合等策略,遴選優質資源,引入多元平臺,最大化地滿足多樣的學生個性發展需求,與“中心”已有國家級、市級、區級學生發展平臺進行整合,提升專業水準,吸納新的元素、新的活動課程,既更好地普惠廣大學生,又利于各類優秀學生的持續發展。例如,“中心”持續推進“五級五類”學生社團的建設,搭建了從校級到市級的藝術、科技、體育、人文、思政五類梯級學生專業發展平臺;“中心”還組建了“朝陽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志愿服務總隊”,為學生志愿服務創建機會和平臺,促進課程實施中的社會化學習,在服務社會中學以致用,促成新的發現與發展,更好地進行生涯規劃。

參加“中心”各類課程活動的學生在各專業領域優異成績的取得、全區每年近50萬人次學生參加的各類教育活動,從普及到人才培養,平臺搭建有力地提升了課程育人的成效。

在校外活動課程治理的創新實踐中,“朝陽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它以校內外融合育人為特質,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為師生的發展服務,營造新型教育生態,最終達到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的目標。

猜你喜歡
治理創新課程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